全国大学生就业
1.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1.就业人数庞大,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形势严峻
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11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1年的5倍多。据教育部统计,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80万,截至当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73%;2005年毕业338万大学生,截至当年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6%;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为76.69%。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平均就业率达到70%;2008年全国毕业生人数为559万,大学生就业率为70%;2009年高校毕业生611万,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4%;2010年的大学生毕业生630万,截至7月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2011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660万,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刘延东表示,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到77.8%,连续9年保持在70%以上;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80万人,700多万名中专、职高、技校等也将集中进入就业市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仍将会集中显现。
2.存在结构性“供过于求”的现象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比较旺盛的,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仍然是供不应求的。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结构、职场、经验准入要求等市场需求因素发生的变化与大学生适应这一变化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职场经验,就业观念、信息占有、高校分布和专业人数分布不匹配,引发了职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现象。
2. 目前,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有哪些政策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1、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
2、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3、对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录取;
4、对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的,给予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项目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高职(高专)学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今后相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参加项目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5、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6、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到技术岗位等方面优先;
7、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考试时,优先录取;
8、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退役后免试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本科;
9、退役后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三、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
10、高校毕业生在参与项目研究期间,享受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补助,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聘用期满,根据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11、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2、为到中小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方面的服务;
13、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
14、登记失业并自主创业的,如自筹资金不足,可申请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提高贷款额度;
15、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16、灵活就业并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五、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17、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享受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
18、机关、事业单位免收招聘报名费和体检费;
19、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
20、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由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并组织就业见习和职业技能培训。
3. 中国大学生目前就业状况如何
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大学生虽然文化素质基础不错,不缺知专识,但缺乏企业需要的技属能和经验。关于就业还是建议多方面寻找出路,如果有时间的话,参加个职业培训还是很有必要的,北京青鸟北大公学 的学士后课程,这是大学生就业专属平台,学习尖端技术,短期内能力的快速提高。还是比较受大学生青睐的
4. 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
对于当前大学生而言,对于就业,我的看法是没有可比性,主要是靠你自己的能力来回解决你的就业,如果你答大学没学到任何东西的话,zd你的就业形势能乐观吗?当然,我和里说的是一般情况,如果你家条件好的话专,那又不一样了。主要还是看自己有什么本钱去应对企业的考核。其实在这个社会上还有许多的岗位,只是你愿不愿意去做的问题。对于就业,可以说严峻也可以说宽松。主要属是根据你的剑直观和人生观来决定你的看法。也许我说的不一定正确,将就着参考一下得了。
5. 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怎样
最近一家国内调查机构推出了《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其中,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技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十个大学本科专业因为就业困难被列为“红牌专业”。然而,这些“就业难专业”在杭州却是热门专业。有关人才专家表示,就业的难易,也是相对的。这与地区经济分布、经济形势都有关系,因此全国的数据并不一定能对应杭州的情况。2010届大学本科“红黄绿牌”专业排名这份蓝皮书采用了国家统计局以及劳动就业部门的相关数据,同时还参考了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的实际调查结果。蓝皮书推出了2010年红、黄、绿牌专业。红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2010年中国大学生红牌本科专业前10位是: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技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黄牌专业:比红牌专业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前八名是:美术学、艺术设计、统计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绿牌专业:很好理解了,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率较低的专业。比如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汽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都属于紧缺、需求量较大的专业。红牌专业在杭州却有前途实际上,被列为十大最难就业的专业中,动画、生物技术、生物科技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有些冤枉,至少在杭州,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并不难,有的还算是热门专业。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人才招聘会上,来自省内外的74家动漫企业
推出了2000个动漫岗位。其中列在需求排行榜首位的是中高级原画师、动画师等专项人才,这些岗位几乎占了总需求量的三成;排在需求榜前列的还有策划、编剧、导演、建模、脚本分镜、后期制作等人才。杭州高新人才市场对高新区部分企业2010年用人需求做了一个摸底调查。参与调查的150余家企业的人才需求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20%。其中有近80%的岗位集中在计算机、通讯和机械能源行业。杭州高新区人才开发中心的方孟兰表示,计算机科学、动画专业在杭州的就业情况都还不错。因为软件开发是比较精尖的项目,现在高新区内的很多软件企业都需要这样的人才,因此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很受欢迎。另外,生物科技与工程、生物技术要看情况,一开始工作的话,据说很辛苦,但是有经验后,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薪资都比较高。理性选专业被重提在被调查的考生中,无论是男生、女生,还是文科生、理科生,都有这样的意思:最可能首选的专业是金融学。值得注意的是,蓝皮书写道“2010届被调查的考生觉得,法学、英语、汉语言文学、会计学也是他们热衷的专业”,可意外的是,调查显示以上专业都是2007届——2009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所以这样看来理性选择专业显得尤为重要。浙江省人才市场的人力资源专家汪长江说,蓝皮书中提到的一些黄牌专业杭州也存在。比如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些专业在五年前需求相对较大,高考报考的人数多。但是太过泛滥了,造成了目前的就业难。而所谓的绿色专业,三五年后又将会怎样呢?汪长江认为,高校的专业设置如果存在缺陷,没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培养不精细,教学研究不深入,“绿色”专业也会变成黄色的。
6. 中国大学生失业和就业的比例
这个问题不好说!~所谓的就业和失业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大学生一个月拿几百块工资也算就业的话!那就业率就高了没有具体数字。小编认为失业原因如下:
一、外部因素有以下6个方面:
1、国家对高校扩招导致的大学生人数增多;
2、就业渠道的不畅,用人单位还一定程度上存在关系就业的现象;
3、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一定程度上不能容纳更多的人就业,也就是用工需求不大,岗位供应不足;
4、高校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适用性上滞后于社会发展给用工单位的适应性;如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这样说很多专业都没有开设这个课程,还有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显然不足。
5、同时还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6、国家在提供给大学生的岗位供应上不足;
7、大学生家长对子女就业上的指导不足,尤其是农村家庭;
8、由于高校追求高就业率,某些高校要求学生必须签订三方协议,才发毕业证,对大学生就业率与失业率的统计上报存在失真现象,最后导致国家在出台就业政策不能科学的参照大学生就业率与失业率的统计数据(媒体也报道过)。
二、大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已经属于成人,没有在所学专业的范围内对职业生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用不上说职业生涯规划了;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大学生盲目找有盲目换,造成阶段性就业又阶段性失业;
2、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一定程度影响了未来的就业,可以这样评价当前的大学生,在校就是“吃喝玩乐谈恋爱”,没有几个真正把学习当作是为了未来就业而准备的,基本上就是上大学混文凭了事;
3、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尤其是为了就业而准备的社会实践较少;
4、在校期间对自身未来就业的“一专多能”认识不足,如果学以致用当然最好,但是当前的大学生只有百分之几的人在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更多的都是从事非专业的工作,因此大学生要在短暂的在校期间学好自身专业的知识之外,还要多学几门其他专业领域的专业课程,为未来就业多做准备。
所以很多的事情除了有一些外在因素,自身还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很多的因素我们不能改变,但是我们自身的缺点为什么就不能改改呢,所以不要抱怨,有竞争才会有提升。
7. 全国大学生最愿意去就业的城市有哪些
2014年4月30日
-
座城市入选“十大”,除了南京外,另一座获得毕业生欢迎的城市是苏州,排名...江宁新城这样的区域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最大,这新蓬勃发展的新城地区,不仅...
8.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怎么解决
面对当前的经济危机及原扩招学生的陆续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二00九年中国政府将面临近千万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这无疑对中国的经济及社会稳定造成影响。中国今日(19日)在此间推出“准就业”机制,预计明年将解决一百万以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记者今日在教育部、科技部主办的“国家软件产业发展战略与人才培养模式发布会”上获悉,针对就业难题,教育部麾下的国家软件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LUPA创造并推出了大学生“准就业”机制,旨在最大限度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此机制不但打造了长期人才培养的模式,还有效整合了人才供应、培养、需求三大平台,成为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资源整合中心。此举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政府高层的高度关注。
据介绍,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趋紧有四原因。 一是毕业生多,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三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四是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存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
“准就业”阶段 是学生在“学校待业”与正式 “上岗就业”之间的过渡阶段。未实现就业的“待业”大学生通过“准就业”阶段的学习与工作可获取“工作”与“学习”的双核实训,在结束“准就业”阶段后,学生可获得三方面的回报,即“从业工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
据悉,LUPA首先整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四十所国家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及国家百所示范性职业院校。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现有资源,在历届高校待业学生及应届毕业大学生中招收优秀学生,结合就业进行核心职业能力、核心职业技术双核强化实训,合格者进入准就业岗位,之后分层次进入国内外IT企业及政府、事业单位。部分学员留在就业基地长期工作、就业与创业
9. 现在中国的大学生就业率怎么样
不要读了!
垃圾大学垃圾专业!多的是啊
就算学校打出就业率多高的说法TMD也是假的!都是玩阴的!
10. 中国大学生在未来几年的就业趋势怎样
未来几年的就业趋势
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毕业生专业分布情况,对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在各行业的就业前景可做出预测。
1.需求趋长、职位较多的行业
未来几年,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信息类专业、生命科学、高新技术等行业人员需求大,大学生就业增长空间较大。师范类毕业生仍会供不应求,环境科学类、生命科学、应用数学、法律服务、交通运输类以及工科的仪表类、纺织类需求都会增多,外语类中的复合人才、石油、煤炭、冶金等需求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有些行业的容量有限。
2.需求大体保持不变的行业
主要有机械类、材料类、外语类大语种、医学类、管理专业、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价格学、国民经济计划以及金融,财经等需求不会有大的增加,比较平稳。其中有些专业如医学类毕业生需要重点移往中小城市、农村及城市基层。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信息类专业虽然需求量较大,但人才培养规模也不断增大,两长相消,信息类专业的就业场面难再火爆。
3.需求趋降的行业
从行业上看主要是农、林、牧、渔、制造、建筑业,尤其是农林类毕业生就业仍然相对困难。但不能一概而论,以上各行业高素质专业人才仍需求兴旺。建筑类虽有相当需求,但这行业目前仍处于劳动密集型,吸纳的主流仍为劳力型人员,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却不旺。
从学科类型看,文、史、哲类人才社会需求趋减。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人口学、宗教学等毕业生未来几年的就业形势仍难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