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跟着导师做课题
我觉得应该不介意吧,本科生毕竟不是研究生,你只是他的学生中的一个,他也不是你的负责导师。
⑵ 大学本科期间跟老师做课题是怎样的流程,一个课题是多长时间听说有些还要做访谈。请教有经验的人
其实本科阶段做课题流程不难,主要是所学知识太少,很多时间花在了恶补上回,老师只是定期的来答和你聊聊,看看你在哪方面有困难,课题时间要看是什么性质的了,因为有的是别人要求的期限,有的是自己的课题,后者时间当然充分些,但大多数是属于前者,访谈类的是在你做出成果后的,这就很少了
⑶ 本科生跟着老师做课题能学到东西吗
跟老师做课题就是由老师指导在学校设立个项目,然后你们做,在做的过程中要用到的都要学。
⑷ 本科生阶段如果没有跟着导师做过课题研究 没有创新班 精英版之类的经历的对考研有多大的影响会吃亏吗
一般你说的这类人都去申请保研了。
考研你只要分数够高,过了专业线。就基本没什么问题。与导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导师一句话的事。所以要对目标导师做好调查。
祝你成功!
⑸ 985院校的研究生跟着导师做课题收入怎样
这个没有具抄体标准的,即和项目本身的科研经费有关,也和导师的个人习惯有关。有大方的有相对小气些的,按照一个相对平均的水平来估算的话,每月也就500元左右。
如何选择导师
最应当注重的是研究生导师的人品。相信大多数导师都是好的,但是就当前状况来讲,确确实实有不少导师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他们希望利用研究生为自己“打工”,或者“心怀不轨”。对待这样的人,绝对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选导师看学识。一些研究生导师没有真学识,做的项目全是“假大空”,这样你的研究生课题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假大空”,直接导致找工作阶段你很难被用人单位认可。因此,如果有必要建议从学术角度来考虑其知识素养。
应当想办法联系自己的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让他们给自己提供更加客观的建议,不要听从他们对于其他老师的推测,因为那可能是片面的,他们只对自己导师有足够了解。
⑹ 前辈们,本科期间跟着老师做科研到底有没有必要
这个,并不是说必要。因为对各高校大多数本科生来说,根本没有跟着老师回做科研的机答会,建议你一定要珍惜机会,能参加的话就参加一下。
跟着老师做科研,从中可以学习到研究方法,收集或检索资料的方法,有的课题可能还要做一些试验、社会调查或市场调查,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是提高自己不同能力的途径。从使用角度,可能还会增加你的社会实践学分。科研中表现优异,将来对保研、保研面试会帮助非常大。
⑺ 本科生换实验室做别的课题,怎么跟原实验室导师说明
别的实验室做出邀请,不耽误原来的工作,搞好平衡
⑻ 研究生该如何选择导师和课题
当时还好好想了想。说真的导师的选择要更据个人的目标和要求,好的boss和差的有天壤之别。有些人认为,导师当然要牛,越牛越好,(以前我也觉得是这样)我不觉得完全对。对于一些人想出国的,选牛的老师自然最理想,有好的老师推荐出国会容易许多,但是对于一些想从老师身上学到东西的人,选择一个年轻的老师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年轻的老师一般精力较多,带学生少,有些对学生很负责,可以在你身上用很多时间来指导,这样比半年见不到的牛师要好得多!当然选导师不能只看这些啦!要看导师容不容易相处,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导师拥有的实验室设备条件如何,导师的科研方向和以前的成就,是否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反正对这些自己心中要有数,自己想得到什么,不要麻木的追求牛师。还有有些牛师门下高徒很多,自然竞争激烈,在那样的实验室里面生活有些郁闷的,我们学校就有,几个很活泼的人进了实验室连句话都不讲,只会作实验了!还有就是导师的性格很重要,有些慷慨的老师对学生好,经济上也给予支持,作实验少仪器也乐于帮你解决,要是你实验做的不好,他会为你担忧,就怕耽误你答辩。而有些老板比较抠,放假了自己出去happy了学生害得拼死拼活的干活,而且赞扬的话也不会说,你的表现不好就会给你脸色看,两种人手下干活,感觉就是两回事,所以这方面选前要研究研究!
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在目前的条件下要进行研究,有要有所成果,就要克服几个大的困难,最大的阻力来自于设备和资金,这要求我们所选择的课题必需是有快捷简单经济的测定方法和原料,所采用的技术对设备的要求不能太高等等。一句话就是要自己和实验室有作这个课题的能力才选择来做,否则想也不要想!对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国内的大部分导师追求的是大而全的模式,有时候一个本科毕业课题也要作一整套工艺,这是不合理的。我觉得理想的模式是能够把握实验中的创新点,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在枞向上将研究的各方面考虑完全。实际上目前我们的研究模式在模仿的同时缺乏创新,同时对工艺研究的同时没有注重理论和机理的研究分析。同时采用优良的实验设计方法和分析处理方法极其重要。
课题分为纵向和横向,纵向课题一般为周期较长的课题,一般好多课题是省或者国家的项目,需要很多人合作,前后有一定的继承性,要是不是刚刚开始着手,一般资料很多,而且一个人研究只是其中易小部分。横向课题不同,周期比较短,常常是老板们接手的工厂里面的项目,一般要求较快搞定可以到工厂用来挣钱的,以工艺性应用性的比较多。如果将来还想搞科研,选择纵向课题我认为比较理想,可以学到易整套的研究操作。要是将来想进入工厂或者到企业作研发,作横向的比较好,工厂就是要快、省钱、能挣钱。有些人选择课题时,有两个误区。对于以前有人作过的就觉得没有意思,其实不然,作课题作科研关键在于创新,只要你有闪光的地方就可以,还有前人也不一定成功呀!还有就是也许前面的研究根本没有重复性,这一点在开始前要作一下,自己心理有数。此外就是对于没有作过的新课题,不感作,其实没有必要,当然对于新课题是狠有挑战的事情,探索总不会全部成功,但是不探索就没有成功的可能,国外研究证明一条不可行的路线也是一种成功,而国内普遍认为是一种失败,所以很多人才畏惧探索和创新。这方面可以事前查阅外文文献的有关研究,不要相信日本人的研究,重复性较差,我个人觉得美国和德国的研究比较严谨,当然个别现象除外。要是别人有所得,我们也必须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能力!
当然选择课题还有对目前研究热点的把握的问题,那么刚刚入学的或者开始着手实验的同学如何来把握呢?我也没发现什么好的办法,一个就是到图书馆看看近两三年的文献,找到一两个自己关心的觉得理想的主题在到网络上search一下,作了解性的研究。还有就是看看自己的学校和其他学校相关专业近三年发表的文章,都是关于什么的,一般教授们选择的课题都是适合我们国情(各种条件)有不是太落后的研究,至少国内如此。(当然和老美比有些要落后10-20年)。
作课题的主要步骤和内容:开始老板给课题自己选或者自己找课题(自己找比较麻烦,最好找好几个给老板或者有经验的人看),这其中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实验室有没有实验仪器的条件可以满足自己作相关的研究,测定分析分离等方法需要的材料容不容易得到,实验原料等等。选定课题以后就是对课题进行查新和研究,看看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对自己以后的研究要有一个初步的想法,这里提到一点就是对中文文献,尤其是非核心刊物,要持有怀疑的态度去看,只能是对常识性的了解,真正的研究要有足够的英文资料,同时也提高自己的英文能力。要是这一步作不好,后来发现在重新定课题都比较悲惨啦!(同学中有例子)如果你的研究结果肯定可以进行研究了,就要进行一些初步的实验,一来实际了解一下实验,二来从整体上对自己实验的难度有体会。然后就是按照制定的计划全面的开始研究,最后阶段就是写论文答辩。
⑼ 研究生“跟着导师做项目/做课题”到底指什么,要做什么事,能举个具
一般导师都有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作为研究生的你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具体做什么与专业及项目性质有关。
⑽ 本科期间和跟着老师做课题,对本科学生有什么用
你好!
这个要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了!
第一个层面(往小里说):可以得到老师的信任,毕业答辩容易过,老师可以给你推荐好的工作
第二个层面(往大里说):可以学习更多专业知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