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美国本科生会做酒吧服务员吗

美国本科生会做酒吧服务员吗

发布时间: 2024-11-08 07:23:45

❶ 在美国酒吧工作大约多少钱一天

目前来说,在美国最低时薪资是7.25美元/小时,就是46.86块。
不过酒吧的话,要看是什么工作,服务生差不多就这个薪水了,如果是表演的话,很多都是赚客人的消费的,是免费去酒吧表演。

❷ 美国纽约酒吧做服务员多少美元一个月

大部分是按小费(tips)来算工资 生意好的通常是3,4千美元,当然也有超过4000的, 生意不好可能就2000多。
如果是固定薪水 应该是2300-3500美元
不同地区 和规模 也会有差价

❸ 美国大学生如何过暑假

美国大学一般在五月的第一、二周就开始放假,一直要到了八月的最后一个星期、甚至九月初才开学,在这接近四个月的暑假期间里美国的大学生都在干什么了呢?现在为美国大学生整体暑期生活的一个缩影做以总结。希望会对有赴美留学意向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少数学生选择在五到六月期间选课。 美国大学多设有夏季学期,一般八到十个星期长,在此期间学校会开设一些在春秋学期里比较热门的课程,给转换专业或希望提前毕业的学生趁暑期时选修。有些学生或者选择留校选课,或者选择回家在就近的学校选相当的课程然后把学分转回自己所在的大学。而不管是否选课,美国大学生在暑期都会打工的,而打工性质也因他们个人的年级、专业、和将来的打算而有所不同。 刚读完一年级的学生打工的性质多种多样。 学生中有打定主意本科毕业后进医学院的,于是年初早早就开始申请医生诊所、救护车队、和医院等的夏季实习生位置,这样的位置竞争很厉害,有些是有报酬的,而有些纯粹是义工,主要是为了将来申请医学院时个人简历里能有相关的工作经历和业界的推荐人。美国医学院录取要求很高,竞争激烈,相关的工作经验和执业人员的推荐信是录取时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法律界,丫丫爸爸只有一个夏季实习生的位置,却有接近七十个打算考法学院的在校生申请。 学生中有打算将来进美国国家机构的,他们多把目标锁定在申请政府专设的夏季实习生位置上,我的学生助理中就有一个被录用在五角大楼做夏季实习生的,据她说报酬还好,除了支付自己整个夏季的消费之外,还到海边玩了一个星期。她特别和我强调,钱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确认了这是自己将来要做的职业、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并建立了必要的人脉关系,这对将来找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除了为自己将来升学和就业的考虑之外,也有人暑假打工纯粹是为了挣钱的,有个学生每天打两个工,白天在游泳馆做救生员,晚上在一家酒吧当服务生,据他说晚上的工作小费很多,虽然很辛苦,但存下了一些钱,这样一方面可以少借上学的贷款,也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他的父母虽然不富裕,却是尽其所能帮助孩子支付部分上学消费的家长,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学生也是我所有的学生助理中最负责和懂事的一个,尤其是懂得未雨绸缪,属于那种你告诉他一步、他会考虑到第二步、甚至第三步的学生。 读完二、三年级的学生多选择做一段时间的科研。 读完二年级、尤其是三年级后多数人对将来的打算已经有谱,不准备进研究生院的人打工和以前一样,面向准备毕业寻职的人脉建立或者单纯赚钱,而准备进研究生院的人则已经开始考虑做些科研好出篇文章,为能被研究生院录取甚至拿到奖学金而增加砝码了。 美国大学本科的暑期阶段常有政府资助的本科生科研项目,其中最著名的是“本科生科研经验”、英文简称为REU(ResearchExperience for Undergraates)的项目。这个项目由本人提出申请,申请人可以是跨校,也不必是在读的本科生,关键是对项目中的课题有自己独到的想法。REU由专门的评选委员会讨论录取,一经录用,一般会支付八到十个星期的科研奖学金,数目较高,可以保证专心研究,若能出来一篇会议或者刊物文章的话,对申请研究生院是很重要的砝码,对马上升四年级即将面临申请的学生来说,这机会尤其重要。 除了美国的大学之外,美国政府和军队的研究部门也有类似以研究为主的夏季实习生位置,还有些大公司也有,比如我以前供职过的杜邦公司研发部就有这样的位置。可以设想如果夏季能得到这样的位置并表现突出的话,将来毕业进入这些单位工作或深造的几率会增加很多。 当然这些项目都进不去的话,有些学生也出于兴趣或需要选择一个导师做义工科研,当然他们还得另外打工支付自己的消费,但也不排除表现好导师后来决定支付一些工资的可能,正如美国俗话说的:“最重要的是能踏进去一只脚,这样才会有走进门的机会”。 休假旅游 夏季休假和旅游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种奢侈,因为美国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绝大多数不会再跟父母一起出游,所以要出去玩的话或者父母作为礼物为孩子们支付,或者自己打工赚足了钱约几个朋友一起出去玩。我的学生助理们在暑假都出去玩了一趟,有去海边住酒店吃饭馆的,也有去山里野炊野营的,钱多钱少量力而行,但绝对不输心情。 现在开学了,这些学生们返回到学校,一边学习一边合理安排时间继续在我部门打工做各门课程的助理工作,既挣了生活消费又积累了工作经验,写在简历里对将来求职和申请研究生院都是有影响的砝码,读到这里你完全可以想象,到了毕业时这些孩子的自理和自立能力多数已经非常成熟,对申请工作的程序已经颇有经验,对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更是心中有数,简历厚重了,有了一些自己的人脉关系,到了这时候不论是工作还是进研究生院,他们的综合后劲便开始显现出来了。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华裔大学生开始走进美国大学的校门,他们多数成绩优异,一心读书,希望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现实却是,这些华裔大学生常被美国同学称为“书呆子”,他们从小只管读书,不够独立,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意识,生怕浪费学习时间,因此表现出没有团队精神,更不关心现实和政治。

❹ 适合美国留学生兼职的工作有哪些

适合美国留学生兼职的工作:

  1. 家教

    这份工作的薪水往往不低,但是,开始之前记得好好看一下各项法律规定,尤其是当你想单干的时候,你需要在你开始工作之前确认好所有的规章制度。作为家教,你的声誉尤为重要。如果你对自己教的东西都没有弄清,你的坏名声会迅速传开,这样你就很难再找到活儿了。引荐,是这里的制胜关键。如果一个学生或家长很喜欢你,他们很有可能会把你推荐给他们的朋友。你就可以很快建立起自己的客户网,

  2. 俱乐部活动组织者

    这份工作只适合部分学生,如果你外向,有动力,并且不反对在非正常时间工作,那么这个工作会适合你。每条不同的街上,俱乐部组织者的工作会差别非常大。但一般是让你每周晚上来帮俱乐部促销,每个俱乐部的要求也会不一样。

  3. 社交媒体助理

    对于社交媒体的学生工作,你需要熟悉各大主流社交平台,并知道怎么通过社交媒体宣传盈利。编辑有趣的,吸引人的帖子是必须的。你可以为社交媒体中介工作,他们有很多小企业的账号可以让你管理。你也可以直接向一些小公司申请,或者单干。你通常是远程工作,在家收取他们的提成。

  4. 活动工作人员

    通过在当地活动公司或中介的工作,你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的工作。这些工作通常很灵活,很适合调解大学里繁重的工作和社交,而这些工作付给你的薪水也会很慷慨。

  5. 吧台服务员

    如果你能找到一些高档的酒吧,你就可能会遇到有人给你很多小费,这样你的收入就会很可观。

❺ 在国外大学参加party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美国的合法饮酒年龄在全世界相对高:21岁以下的美国人不能去酒吧喝酒,在餐厅吃饭时不能点酒,在超市也不能买酒。18岁开始读本科的美国大学生怎么办?这是美式college
party的出发点。

很多美国大学生大二到大四的时候属于一个兄弟会或者姐妹会。兄弟会每个周末举办大型party。这些party的开放度要看兄弟会的排他性。有些兄弟会比较大众,欢迎所有本学校学生,有的只让兄弟会员的朋友进去。不管怎样,如果你是一个长得漂亮的妹子,你都可以进去(但是小心哦,很多兄弟会员特别狼,喜欢骗喝醉的女孩子上床)。

我从来没参加过兄弟会party,因为哈佛没有兄弟会。哈佛有另外一种社交单位叫finals
clubs(我翻译成绅士俱乐部)。参加哈佛的绅士俱乐部年费很高(当年是两万美元),也不提供住宿,只提供社交平台而已。周末,这些绅士俱乐部也会像其他大学的兄弟会一样举办party。一般,你是长得漂亮的女孩都可以进去。但社会圈子小的我?
从来没去过。

我在大学时期去的party比较少。只有人邀请我去party的时候我才有机会。我去的party一般是寝室式-dorm
party。哈佛的寝室是套房式,比较大,一套房举办party可以50人左右。我大学时期参加的音乐和戏剧课外活动比较多。一般每当演出完了,我们乐队,戏剧团都在某个会员的寝室里举办一次party。我就是在这种场合第一次醉过(还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其实美国的大学酒文化很可怜。大家都是为了喝醉酒喝醉。美国年轻人对酒的态度我觉得比别的国家相对说不成熟。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参加兄弟会,参加大学酒文化就是去大学的主要原因。他们以后找工作是靠关系,因此参加兄弟会是搞关系的好地方。美国大学生喜欢逗朋友喝酒,劝朋友喝酒。美国大学生去party的时候,喝酒压力真大。数据说明有大概40%美国大学生通常binge
drink(在一定时间内饮用超过一定数量的酒),男女都一样。

我描述一下我大学时期参加的dorm party
的场景。人家都在往醉的方向,或者已经醉了。有些人醉了很烦人,大声大叫霸气那样。有些人会惹麻烦,找人打架。有些男人会想办法骗女孩上床。我大三,大四时候,住在upperclass
house,可以参加本house十人套房定期举办的ten man
party。这种party相比乐队戏剧团的party我的恐惧感更厉害,因为很多人我根本不认识。哈佛有6000个本科上,我认识能叫名字的可能只有100个,200个。每次去party,灯光很黑,看不清楚别人,音乐总是非常吵,所以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我的嗓子在这种场合会很累的。我看周边别人都在和对方聊天,但是自己觉得在这么吵的地方,和别人聊天实在太难太难。有些人在跳舞,平时很开放性感的moves,这些我都不好意思。你的鼻子要做好心理准备。美式大学party很难闻:老是有人呕吐,有人山人海的汗味。

21岁了以后,终于可以合法喝酒,可以去酒吧,而美国大学附近总是有很多酒吧(这和中国没啥区别)

❻ 在国外大学参加party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美国的合法饮酒年龄在全世界相对高:21岁以下的美国人不能去酒吧喝酒,在餐厅吃饭时不能点酒,在超市也不能买酒。18岁开始读本科的美国大学生怎么办?这是美式college
party的出发点。

很多美国大学生大二到大四的时候属于一个兄弟会或者姐妹会。兄弟会每个周末举办大型party。这些party的开放度要看兄弟会的排他性。有些兄弟会比较大众,欢迎所有本学校学生,有的只让兄弟会员的朋友进去。不管怎样,如果你是一个长得漂亮的妹子,你都可以进去(但是小心哦,很多兄弟会员特别狼,喜欢骗喝醉的女孩子上床)。

我从来没参加过兄弟会party,因为哈佛没有兄弟会。哈佛有另外一种社交单位叫finals
clubs(我翻译成绅士俱乐部)。参加哈佛的绅士俱乐部年费很高(当年是两万美元),也不提供住宿,只提供社交平台而已。周末,这些绅士俱乐部也会像其他大学的兄弟会一样举办party。一般,你是长得漂亮的女孩都可以进去。但社会圈子小的我?
从来没去过。

我在大学时期去的party比较少。只有人邀请我去party的时候我才有机会。我去的party一般是寝室式-dorm
party。哈佛的寝室是套房式,比较大,一套房举办party可以50人左右。我大学时期参加的音乐和戏剧课外活动比较多。一般每当演出完了,我们乐队,戏剧团都在某个会员的寝室里举办一次party。我就是在这种场合第一次醉过(还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其实美国的大学酒文化很可怜。大家都是为了喝醉酒喝醉。美国年轻人对酒的态度我觉得比别的国家相对说不成熟。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参加兄弟会,参加大学酒文化就是去大学的主要原因。他们以后找工作是靠关系,因此参加兄弟会是搞关系的好地方。美国大学生喜欢逗朋友喝酒,劝朋友喝酒。美国大学生去party的时候,喝酒压力真大。数据说明有大概40%美国大学生通常binge
drink(在一定时间内饮用超过一定数量的酒),男女都一样。

我描述一下我大学时期参加的dorm party
的场景。人家都在往醉的方向,或者已经醉了。有些人醉了很烦人,大声大叫霸气那样。有些人会惹麻烦,找人打架。有些男人会想办法骗女孩上床。我大三,大四时候,住在upperclass
house,可以参加本house十人套房定期举办的ten man
party。这种party相比乐队戏剧团的party我的恐惧感更厉害,因为很多人我根本不认识。哈佛有6000个本科上,我认识能叫名字的可能只有100个,200个。每次去party,灯光很黑,看不清楚别人,音乐总是非常吵,所以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我的嗓子在这种场合会很累的。我看周边别人都在和对方聊天,但是自己觉得在这么吵的地方,和别人聊天实在太难太难。有些人在跳舞,平时很开放性感的moves,这些我都不好意思。你的鼻子要做好心理准备。美式大学party很难闻:老是有人呕吐,有人山人海的汗味。

21岁了以后,终于可以合法喝酒,可以去酒吧,而美国大学附近总是有很多酒吧(这和中国没啥区别)

❼ 去美国读本科好还是留在国内读好

总体来说,美国本科大学的科研机会比较多。本科生想要加入世界顶尖的学者的实验室,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比如,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在一个世界顶尖做Astrophysics的教授手下打杂。也许是她个人的风格,我和她接触交流机会很多,这让我颇受裨益。注我这个时候也就18-19岁,除了半吊子C语言外,没有什么特殊技能,这在中国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觉得上课其实并不能学到太多(比起看课本来说)。因为教授一般都会准备好一堆证明推导,然后一点一点“回忆”到黑板上,所以你是看不到他的思考过程的,直接看到结果。我觉得这种“回忆”对我毫无用处,因为我自己天赋一般,拿到新的问题还是搞不清楚如何思考。但是,如果教授和你一起想一个她没有完全想明白的问题,那么你就可以看,原来她会先考虑这三条路径,而我自己不这么思考问题。为什么呢?到底谁的更好呢?这种对比让我恍然大悟。
通过这些在research
group(研究小组)里面摸爬滚打的经历,我除了和导师学习,也可以和同组的博士生、本科生学习。另外,我也大概知道phd的生活工作环境是什么样的,甚至research
group(研究小组)的人情政治是什么样的。我也明白了,我不太适合走学术路线。这个决定是经得起推敲的。同时,想要搞学术的人也可以尽早进入“征途”,得到独立研究的机会。我前一段时间在人人上看到有人写的“上了博士才知道自己不喜欢生物”——说实话,这有点匪夷所思,因为上博士是一个巨大的投入,怎么能如此轻率决定!说简单了,只有“我不能想象不学不研究XX”的人,才应该去上XX博士。但是,如果之前没有在研究小组里求生的经历,这个决定不可能是理性、全面的。
另外一个好处是,申请phd项目的时候,谁给你写推荐信,写你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有点“学术家庭树”(family
tree)的意味,在树上的人去哪里都比较容易,在树下的人很难爬进去,这和聪明与笨关系不大。对于非跨时代的学者,在不在“树”上可能是决定性的。同理,文科和教授接触,让论文期刊编辑看你的文章,改你的文章的机会也有一些。我觉得这种谈话对我也是颇有裨益。什么帮助呢?比如说,我的advisor(导师)是政治哲学非常著名的学者,也是行内期刊的主编,他可以迅速指出这个领域的目前的走向是什么,你的选题在这个走向里是什么位置,并且迅速把我自己读到的知识体系化。这是我在图书馆里看书不能做到的,也节省了很多时间。
如果说上综合性大学有什么好处,就在于你可以跟相对世界顶尖的学者学习工作,做研究——少走一些弯路。

美国社交环境的优势

学校里通常什么人都有

比如说,我最好的朋友圈里,有一个学戏剧舞蹈的,一个学传媒的,一个学新闻的,一个学人类学的,一个学大提琴的。这些人是我从小到大都没有接触过的一批人,因为中国教育特别喜欢把差不多的人堆在一起。比如说,我在海淀区实验班的小环境里长大,这让我的世界观比较单一,朋友的类型也比较单一,想法基本可以起到“互相认同,相互加强”作用。(注:我在海淀区实验班的环境里遇到了我这辈子都会珍惜的朋友,是最美好的成长经历。我感到特别高兴和特别悲伤的时候,都会首先想到我这个时期的朋友。)

美国大学社交环境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院系之间的隔阂,你可以跨届,跨院系认识很多人。这些人给了我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让我觉得过去重要的不得了的事情,其实另外一群人完全不当回事。比如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加入一个fashion
start-up(时尚公司创业),更不知道如何在网上搞营销渠道,去实体店里和人谈判。我过去对于fashion(时尚)的认识就是:我妈给我买的衣服。现在,我的想法肯定就不一样了。

稀奇古怪的人来教课,你可以和他们成为朋友

大学里教课的人各式各样,但是你都可以和他们认识。比如说,我对非洲发展非常感兴趣。前两天通过一个朋友知道了她在上一门课,那个老师现在也就三十岁,本科哈佛,之前在非洲做过十年的NGO(非政府组织),后来上了法学院,现在在做关于“国际援助”(Foreign
Aid)和“国际法”的研究。我觉得她听起来好玩,就要来了联系方式,约她去咖啡店聊聊。相对来说,中国大学的教授比较单一,有很多社会经验的人不是非常多。但是大多数人不会走学术路线,所以这种“稀奇古怪”的经历可能对我的一生有决定性的影响。

学会和美国人打交道

我在人人上看到别人分享的一些文章,讲如何融入美国人。我觉得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到底谁是美国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很多圈子我都是融不进去的。不是因为我不好,或者他们不好,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我们都是中国人。在此基础上,美国大多数人对中国文化是不可能认同的,因为他们从小就被灌输“非西方的文化不是文化,非西方的艺术不是艺术”。你想让他们突然觉得你是东方神圣,这不太可能。很多中产阶级的小孩因为生活环境很闭塞,从小到大打交道的就是街坊邻居,看到外国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话。也有的小姑娘,一天到晚就是我和A睡了,我和B睡了,C和D不理我了,让我实在插不上话。这些原因等等都导致我和他们不可能成为至交。我说的和美国人打交道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可以表面上过得去,可以建立起基本的认同和信任。比如说,在中国,如果你送一个哥们礼物,他径直拆开包装,看了又看,你就会觉得这哥们怎么这么“露骨”,从而无法和他建立信任。我说的就是这种小事情,但是这种小规矩可能坏大事,人和人的信任有时候就基于这种符号性的小规矩上。我觉得所谓和美国人打交道,就是学会这些表面的东西。至于融入不融入,其实对于想要做中国人的孩子来说,没有那么重要。

暂时远离功利,寻找“普世”价值

我知道我说到这个,肯定会被很多人拍砖——你们会质问我,“谁的普世价值?不就是西方帝国主义的那些条条框框吗?”
因为历史原因,中国是刚刚富起来的国家,所以我们的中产阶级正在疯狂地追求驴包等奢侈品,对于社会正义的思考是严重不足的,对于精神信仰的思考也是初步的。如果说中国有新贵族,那么我们的贵族的文化根基在哪里,精神寄托在哪里?新的“普世”价值还没有出现,那么为什么不能先参考美国人的《正义论》呢。
(注:此为随意举例,因为《正义论》在目前政治哲学的影响力很大。同理,可以置换为柏拉图的《理想国》。)
美国因为社会福利较好,所以美国同学一般都比较理想化,不一定要急着把学费赚回来。在这种环境下,可以对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社会正义,什么是道德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我不是说每个人都可以上升到《理想国》中“哲人王”的高度,而是说或多或少应该有一些感受。
比如,我的朋友中就有不少去支教的,去非洲搞NGO的,去拉美搞妇女权益的,去越南寻根的等等。我不想说这些人更高尚,读历史的人可以说他们的“高尚”是以百年殖民为基础的。这种观点没有大问题,但是我也认为美国教育让我们远离了中国社会的“更高更快更强”的节奏,听听内心的声音。这种思考对于人的一生或许都有裨益,二十岁的思考,比五十岁头发将白时迷茫好不少。

和“高富帅”接触有什么好处

我一直以为“高富帅”和“白富美”是嘲笑人的词,“屌丝”是表现自己不同流合污的气节的。
但是,不得不说,当“高富帅”确实有一些好处。这个好处不在于在太平洋当中买个小岛去度假,或者买个飞机开着玩。但是,“高富帅”比较容易有更宽的眼界,甚至国事可以是他的家事。这种“知道”的权力是非常惊人的,没有信息的人,靠智力是很难取胜的。你可以说“高富帅”的resume是靠银子堆砌起来的,但是这个堆砌的过程也会拓宽他的世界观,增加他的软实力。
美国人也有自己的“白人主流精英圈”。这个圈其实(就我个人来说)很难融进去,一方面是肤色文化原因,一方面是我交朋友也比较由着自己。我觉得“你有飞机又怎么样呢?买了个小岛又怎样呢?你爹是李刚又怎样呢?”。所以对最后一条资源没有很好地利用。很多人毕业以后要找工作,也要靠这个“富人关系网”,特别是金融相关的工作——这基础要从大学里就开始打,从美国精英大学兄弟会的地下室里开始打。

美国社交环境的劣势

酒精、毒品

这个在美国念书的人都知道,周四到周六晚上,几乎总有那么一批人喝酒爬梯吸大麻。我个人不喜欢一堆人傻疯的爬梯。我觉得比较好的社交生活是这样的:去芝加哥看个话剧,或者看个电影,然后去一个好玩的餐厅吃晚餐,回来几个朋友喝点小酒,聊聊天。其实认同这种生活的人也有,你就是需要找到他、她们。当然,如果你喜欢hard
liquor或者大麻,那么在美国很容易找到,特别是在大一大二的时候,社交圈子尚未成熟,酒精相关的社交非常主流。
值得一说的是,虽然我不喜欢喝大多数酒,但是美国人去酒吧其实是拉近距离的很好的方式,一起喝醉过,一起干过傻事的人,感情好像就不一样了——当然,你如果想要找灵魂伴侣,肯定要和酒肉朋友要分开;但是,有的时候,深层次的交流(我们中国人意义上的朋友)也得要把表面的劲头做足。

缺少中国人的社交圈

来美国念书的中国人虽然越来越多,但是肯定不可能和中国念本科相比。一方面我非常思念我在中国的朋友,另一方面,我也只能慨叹没有父母这一代“大学同窗”的深厚感情。直到现在,我父母和当年的同窗都还保持着联系,尽管现在已经过去三十年有余了,很多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但是还是无话不谈。看过何兆武写的《上学记》,就对这种中国大学里,或者说西南联大里的同学感情更加羡慕。
在美国上学,由于中国人不多,没有“班集体”的概念,院系之间的交流也很有限。这种同窗感情很难形成。

阶级局限性

美国人的私立大学大都是中产阶级,或者上中阶级的孩子念书以及社会化的地方。在北大清华里,经常可以看到家境普通的孩子,或者家乡偏远的孩子。但是,在美国精英大学里,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并不多见,这是美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同时没有高考等因素的合力所为。虽然很多上中阶级的孩子很多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但是他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单纯得惊人。这就是阶级局限性吧。
我非常感谢学校有类似于Quest Scholar这种奖学金项目,可以让很多出身贫寒的孩子来上好大学。他们的存在让很多人看到一个不在咫尺的真实世界。

大学是一个获得社会认证的过程

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工作选择机会和上过大学的人的工作选择机会是天壤之别的。同理,对于一个背景普通的人来说,上过美国名校的工作选择机会和中国名校的工作选择机会是不同的。就是说,五道口那两所虽然资源很多,但是必须说,一个背景普通的五道口学生在北京的毕业工资是几乎不可能每个月过一万。除了少量家庭背景特殊的,大多数还是要到一个行业里,从底层干起,而底层到中层的淘汰率是非常高的,且历时也很漫长。但是在北美名校毕业的学生,可以找到比较好的工作,在美国镀金两年后,如果上个好学校的MBA,就可以回国空降到公司的中层——这大大缩短了人生攀援的前半部分。

进入正确的圈子的力量是无穷的

美国名校的平台和中国名校的平台是不一样的。我们看看多少公主贝子们在国外镀金就可以知道了。认识正确的人,对于想做事情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并不是说有什么直接的利益,而是说没有信息,一切都不可能。而进入正确的圈子,就是获得重要信息的基本途径。

性价比问题

美国大学的价格不等,但是基本都很昂贵。少则每年两三万,多则每年六七万美金。这相当于中国普通老百姓几乎一辈子的积蓄。所以有很多人批评小留学生就是“富二代”去美国度假。这种现象也有,但是目前出国的大军,大多数还是中产阶级倚靠大中城市房价上涨送孩子出国。当然,中国中产阶级的数量有多少,是不是“政策福利”所致,是另一个严肃但不沾边的问题,我就不在此瞎扯了。
就我个人来说,如果我以后经济情况普通,我的孩子也就是天资普通,是绝不会砸锅卖铁给孩子去上学的。简单来说,精英大学不是成为精英的船票。恕我直言,精英大学里平庸的人还是占大多数——包括我自己在内。但是如果我经济富裕,我的孩子又比较聪明好学,这笔钱不算什么,上上也无妨。
如果说资源集中的问题,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世界上几乎没有比北大清华更加资源集中的学校。但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如何发现这些资源,说到底还是靠自己的眼界认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眼界认识在上大学之前,特别是在家庭中就已经形成,而这又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否成功有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说精英大学是上中产和富人的游戏,也就不过如此吧。

添加部分

你想看看我爹我娘是怎么批评我的吗?
昨天我跟我爹爹和娘亲打电话,除了乞讨生活费外,跟他们读了我的这篇日志。他们表示我的思想认识是幼稚而偏执的,并提出了如下几个观点。
我爹娘是做什么的我就不赘述了。为方便对话,大家可以理解为较大recruiter(雇用者)的观点。他们的观点也许更加中肯,毕竟他们对于中外的教育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大多来自雇佣从中美名校毕业生。同时,他们对于生活也有比我深刻的理解,毕竟他们已经在中国和美国的土地上呆了好多年了。

软实力的重要性

美国大学对于专业素养的培养也许确实不如中国大学,但是对于软实力的培养还是略胜一筹。她举的软实力就是:哈佛毕业的学生通常都有和高层打交道的经验,无论从仪态还是谈吐都让人觉得是“圈内人”。这种气场让人很容易觉得他们是C-level的材料。同理,很多国内名校的人似乎非常有才学,但是在展示自己方面,接人待物方面就没有一些美国名校毕业的人那么“顺溜“(smooth)。
同时,我的娘亲也指出,她觉得决定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中是否成功的(纯科研工作除外),并不是所谓的“硬技术”,而是所谓的“视野”,所谓的“软实力”。

倘若您还有疑惑的话,建议您向我们的老师详细咨询下,我们的老师必将全心全意为您服务!

热点内容
横滨国立大学修士专业 发布:2024-11-26 19:21:52 浏览:796
吉林大学博士英语辅导 发布:2024-11-26 19:21:49 浏览:626
44岁上大学 发布:2024-11-26 19:21:48 浏览:321
昌平石油大学附属小学 发布:2024-11-26 19:19:39 浏览:7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好考吗 发布:2024-11-26 19:18:41 浏览:550
纽卡斯尔大学学生宿舍 发布:2024-11-26 19:10:41 浏览:479
大学城重庆八中搬迁 发布:2024-11-26 19:09:08 浏览:138
美国东北大学强势专业 发布:2024-11-26 19:07:26 浏览:879
重庆大学校公派研究生办公室 发布:2024-11-26 19:05:51 浏览:156
攻读在职博士导师申请 发布:2024-11-26 18:45:53 浏览: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