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大学生贡布

大学生贡布

发布时间: 2024-11-11 14:41:31

『壹』 中国人登顶珠峰的历程

1. 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总指挥韩复东,队长史占春)在突击组长王富洲的率领下,首次从北坡中国境内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登上顶峰的三名队员是王富洲、贡布(藏族)和屈银华。这一胜利在国际上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英雄主义精神。
2. 1975年,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党委书记王富洲,队长史占春)由多个民族的队员组成,共434人。在这次登山活动中,179名运动员中有36名女队员。全队经过多次行军和突击顶峰,最终在1975年5月27日,女队员潘多和八名男队员集体登上了珠峰。
3. 1988年,中国、日本和尼泊尔三国登山家成功从南北两侧会师顶峰,并双向跨越珠峰。中国的3名队员成功跨越珠峰,其中次仁多吉在顶峰无氧停留99分钟,创世界纪录。
4. 1990年,中国、苏联和美国的登山者在和平的名义下攀登珠峰,展示了爱好和平的愿望。中国的7名藏族队员在这次登山中成功登顶。
5. 1993年,海峡两岸的6名登山运动员首次携手登上珠峰,吴锦雄成为第一位登顶珠峰的台湾同胞。
6. 1996年和1997年,中国先后与斯洛伐克、巴基斯坦开展联合攀登活动,藏族队员成功登顶,其中次洛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校大学生登顶者,大齐米和开村成为两次登顶的人。
7. 1999年5月27日,西藏登山队10名藏族队员全员登上珠峰,并在8848.13米的顶峰采集到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火种。
8. 2000年,中国第一个民间单人挑战珠峰的勇士阎庚华在5月21日登顶,但不幸在下山途中遇难。
9. 2002年,另一名勇士王天汉成功单人挑战珠峰。
10. 2003年,中韩联合登山队和中国珠峰登山队的14名队员分别在5月21日和22日成功登顶。
11. 2008年5月8日,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峰,标志着中国在攀登珠峰的历史上取得了新的成就。

『贰』 中国登珠穆拉马峰的人的简介

在纪念人类首次登顶珠峰50周年之际,中韩联合登山队和2003中国珠峰登山队的14名中国队员分别在5月21日和22日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他们是小齐米、普布卓嘎(女)、仓木拉
(女)、尼玛次仁、梁群(女)、陈俊池、阿旺、普布顿珠、扎西次仁、旺堆、加拉、罗申、王石和刘健。

至此,在过去的43年中,中国健儿已经14次登临“地球之巅”,先后共有61人次把的足迹留在地球之巅。

珠穆朗玛在藏族神话中被认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女神。她是万山之尊。

1921年,英国人豪伍德·布里率领一支登山队,从中国境内开始了首次攀登珠峰的活动。在此后的数年里,英国人曾八度挑战,有十余人遇难,却没取得一次成功。

1960年5月25日,历经艰险的藏族队员贡布和汉族队友王富洲、屈银华把五星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侧山脊登上地球之巅的伟大壮举。他们英雄的事迹给正与严重自然灾害抗争的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了极大鼓舞。

从此,不断有更多的中国人登临珠峰峰顶。中国的进步和强大,使中国登山者逐渐成为世界珠峰登山运动中的主导力量之一。

1975年,中国第二支庞大的登山队进驻珠峰脚下,最后9名勇士再临峰颠,藏族女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侧登顶的女性。登山队同时把科学考察工作带到珠峰,完成了测定珠峰高度、高海拔地区人体技能测试等一系列科考活动,震惊了世界。

13年后,中国、日本和尼泊尔三国登山家携手挑战珠峰,从南北两侧会师顶峰、双向跨越珠峰成功,中国的3名队员成功跨越珠峰,1人登顶,次仁多吉创造了在顶峰无氧停留99分钟的世界纪录。

时过两年,中国、苏联和美国的登山者以和平的名义会聚珠峰,向世界展示了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中国的7名藏族队员在这次登山中先后站到了顶峰上。

1993年,海峡两岸的6名登山运动员首次携手登上珠峰,在历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吴锦雄成为第一位登顶珠峰的台湾同胞。

在之后的1996年和1997年,中国先后和斯洛伐克、巴基斯坦开展联合攀登活动,4名藏族队员登顶,其中次洛成为中国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在校大学生,大齐米、开村成为两次登过珠峰的人。

1999年5月27日,西藏登山队10名藏族队员一次全员登上珠峰,并在8848·13米的顶峰采集到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火种。这是一次充满智慧和奇想的壮举,是12亿中国人满怀信心走向新世纪的见证。桂桑成为世界上首位两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仁那和吉吉成为中国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夫妻。

中国人攀登珠峰的历史不仅仅是专业队员的专利,近年来不断有业余爱好者挑战珠峰。

2000年,中国第一个民间单人挑战珠峰的黑龙江勇士阎庚华于5月21日登顶,但不幸的是在下山途中遇难。两年后,又一名勇士王天汉终于单人挑战珠峰获得成功。43年间,在攀登珠峰的众多登山者中,多名勇士长眠于珠峰洁白的世界里,一些人留下了终身残疾。中国人攀登珠峰的历史,是一个前仆后继和不断取得胜利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完)

『叁』 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是怎么下山的

5月23日下午2时,许竞、王富洲、刘连满、贡布4 名突击主峰的队员到达了85

00米。在他们建好营地之后,屈银华带着郭宗岳、群贝坚赞、多加、索南多吉、米

马、云登、茨仁、却加、米马扎西等9 名运输队员也赶到了。他们将突击主峰所需

的物资运到了突击营地,完成了最后一次关键性的运输任务。根据事先的安排,屈

银华留下来担任拍摄电影的工作,其他9名运输队员完成任务后,返回8100 米营地

休息。

按原计划在从8500米突击营地出发时应该有10筒容积4 升,压力是170个一180

个压力的氧气筒,但因为运输当中发生问题,结果最后检查时发现有两筒已经空了。

他们估计,不是运输队员在路上不小心碰开了阀门开关,就是疏忽中把空氧气筒背

上来了。屈银华的原定任务是拍摄从突击营地到“第二台阶”的电影,由于氧气不

够,临时决定他的任务交由王富洲完成,屈银华也不再随突击小组行动。他们轮流

吸用几筒白天用过、尚剩余一些压力的氧气筒,度过了这一夜。

5月24日9时,许竞、王富洲、刘连满、贡布依次从帐篷里爬出来,用尼龙绳串

连结组开始出发。不料,刚走出不远,登山队副队长、突击组组长许竞突然倒下了。

已是在这样的高度,却失去了冲击顶峰的机会,这是相当可惜的。屈银华补入了突

击小组,按既定方案,王富洲担任突击小组组长。

突击小组继续沿着山脊前进。他们每人分得两筒氧气,用睡袋裹起来,其中有

一筒带着调节器和面罩,一起塞进背包里,只将面罩留在外面,塞在背包旁边的小

口袋里,以备使用。此外每人带有一副冰爪、几个钢锥,王富洲还带了一架电影摄

影机,贡布多背了一个用红旗包起来的毛主席半身塑像和一些电影胶片。刘连满的

背包里多装了一把铁锤。他们4个人平均负重量是14公斤左右。

中午12时,他们到了“第二台阶”的裂缝脚下。两个小时以后,他们上到了裂

缝尽头的一块大岩石上。这里就是史占春、王凤祥挖雪洞过夜的地方。

在他们的右侧,竖立着一块笔直的4 米多高的岩壁。他们看到:岩壁表面没有

支撑点,只有一些很小的棱角,无法用以攀登。岩壁上虽有几条裂缝,也都只有拇

指那么宽,它们之间的距离又都在1.5米左右,很不利于攀登。

刘连满在王富洲的保护下,在岩壁上打了两个钢锥。谁知他在攀登时,却连续

三次摔了下来。贡布和屈银华分别尝试攀登了两次,也都摔了下来。

最后,刘连满做人梯底座,屈银华脱去高山靴踩在他肩上,在岩壁上又打了几

个钢锥。一个多小时后,屈银华才攀到“第二台阶”顶部,也就是这块岩壁的顶部。

贡布、 王富洲、 刘连满相继登了上来。这时已是下午5 时。他们从突击营地到达

“第二台阶”顶部,竟花了7个小时,其中3个小时便是在这块仅仅4 米多高的岩壁

上面花掉的。

片刻休息之后,他们结组继续前进。走过“第二台阶”上面的碎石坡后,他们

踏上了一道冰雪坡。这时,长时间在前面担任开路任务的刘连满体力越来越差,高

山反应也越来越严重,他一连摔倒了好几次。在海拔8700米处,他又一次摔倒再也

爬不起来了。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把刘连满安置在一个既避风,又不会发生坠岩

危险的一块大岩石旁的弧形拗槽中休息,准备回程中再把他带走。

这时,他们携带的氧气剩下不多了。他们在自述中曾写道:“从8500米出发,

在到达8600米的第二台阶陡壁之下时,每个人的一筒氧气只剩下40个一50个压力。

由于背两个筒上攀费力太大而且返回时需吸用,故决定将每人用过的氧气筒放在第

二台阶之下,吸另一简前进。在到达8700米左右(24日19时),每人的氧气又只剩

40个一50个压力(合160升一200升),刘连满因身体不能支持,故决定留下并将他

自己用剩的一筒氧气也给他留下,另外3人继续前进。”

当时已是19点左右,继续前进就意味着要摸黑行军,这在当时中国登山运动中

尚无先例。我们可以看看他们是出于什么考虑做出这个决定:‘当5 月24日19时左

右我们在开会讨论,根据当时情况应采取怎样行动时,大家认为虽然天气将晚,但

考虑到原来的气象预报是25日天气将变坏,大家的体力与每人所余的氧气量都不容

许再拖太长时间,而且全组也没携带扎营装备,又考虑到顶峰的风力一般在夜间比

较白天要小一些,而当天又是晴空,星光映着雪光,还是隐约地可以寻找一下攀登

路线。更主要的是想到了党的指示与6 亿人民的希望,所以就决定只有前进不能后

退,不能错过时机,不拿下顶峰誓不回头。”

当他们走到8750米左右高度时,太阳的余光已全部消失,他们只好根据在下边

测定的大致路线与过去的登山经验,在视域很短的星光和雪光下摸索前进。不言而

喻夜行军困难更大,好坏路线的选择不太容易,只好在屡攀不上。此路不通时再另

找旁处上攀。在攀登岩石陡坡时看不见支撑点,只能用手脚随时攀登随时摸索。在

进行上下方保护时一方面牢固的固定点不易寻找,另一方面看不清被保护者的具体

行动与路线的困难程度,所以容易滑落与发生危险,上方的滚石看不见,不能预防,

滑脱工具与失掉的装备也不易找寻。

在他们到达8800米左右高度时,他们的氧气基本用完。由于过度疲劳加上每人

的氧气筒中的氧气太少或没有了,所以在吸用时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就根本不吸用

了。在这样的高度,还要同严寒和复杂艰险的地形拼搏,仅仅依靠空气中微弱含量

的氧维持生命活动。在这成败关头,他们要经受的是生与死的考验。他们开始了人

类登攀运动史无前例的艰险历程。他们共同的信念是:“只有前进,不能后退!”

最后的路程,他们一点儿体力也没有了,完全是爬着前进的。

他们3 人在向主峰前进时,贡在前,王、屈在后,快到顶峰时,发现有一小峰,

贡上去后,以为到了。等王上去后,才看见附近还有一高峰,又继续前进。

主峰在他们攀上的岩石堆的西边, 他们爬完了这一段路程。1960年5月25日北

京时间4时20分,王富洲、屈银华、贡布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峰。

他们在山顶的活动,众多的文章和资料都有一致的记载。

他们攀上了主峰,仰望头顶,除了夜空和闪亮的星星,再也没有可供攀登的路

程了。

贡布从背包里拿出一面五星红旗和一尊毛泽东半身塑像,用旗把像包起来,放

置于顶峰。

王富洲、屈银华、贡布虽然带着摄影机,但由于是夜间,却无法拍摄世界最高

峰顶峰资料照片,以及他们在顶峰的活动情况。他们在顶峰停留了约15分钟后开始

下山。

在到达顶峰时,他们详细检查氧气筒,发现有两个已一点儿都没有压力了,所

以就在顶峰丢下去,另外一个只剩下6个一7个压力(合24升一28升)。为了防止返

回途中发生意外,他们就将这个快用完的氧气筒背下来了。在回到8800米左右(25

日6时)时,3个人都感到体力太疲乏,呼吸太困难了,他们就将这筒仅有的一点氧

气分着吸完,然后将空筒扔掉了。

这时,天渐渐地亮了,他们回头便看见了自己攀登顶峰留下的足迹。屈银华取

出一直随身带着的轻便电影摄影机,把这一英雄壮举和值得纪念的一刻,摄人了镜

头。

他们在8700米处与刘连满再度会合。

刘连满在王富洲等3 人离开后,便在背风岩石后睡下,当时他根据自己的身体

情况估计,已无生存的可能。于是他花了半个多小时,吃力地用红铅笔在日记本上

给王富洲写下一封短信:

王富洲:

……我知道我不行了,我看氧气瓶里还有点氧,给你们3 人回来时用则也许管

用。永别了!同志们。你们的同志刘连满。5.24。

写完信后,刘连满便昏昏沉沉地睡去了。良好的素质训练,造就了他强壮的体

魄,对高山缺氧反应的逐步适应,坚强的意志力,以及那只睡袋,使他最终脱离了

死亡的魔爪。一觉醒来,他竟然又重新站了起来。后来他见到王富洲、屈银华和贡

布,第一句话就是让他们吸他留下的那瓶氧,他们3人都被感动得落下了眼泪。3个

人将刘连满留下的氧气分着吸用了。

当4 个人返回到“第二台阶”顶部那个岩壁下时,天气变了,天上飞起纷纷扬

扬的大雪,能见度很低,行走更加困难。他们又找到上山前所留下的4 个没用完的

氧气筒,痛快地饱吸了一气,当时就吸空了两筒,背着剩下不多氧气的两筒预防万

一。当晚 9时左右,他们返回了8500米的突击营地。在休息以前,大家才将这次登

山中所剩下的仅有的几十升氧气用完。

在8500米突击营地,他们商议后决定分批下山。由体力较好的贡布和刘连满在

一天之内赶下山去,一方面求援,一方面送胜利消息。贡布和刘连满只在途中8100

米营地吃了一点儿东西就一直赶到了北勒。

王富洲与屈银华27日到北勒,28日到达6400米营地。

5 月30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上已生活了两个星

期的中国登山队队员,全部返回大本营。王富洲、贡布、屈银华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他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6月1日,大本营举行庆祝大会。许竞在会上作了这次登山活动的初步总结。许

竞代表登山队队部正式公布:在这次登山活动中,共有53名队员打破我国男子登山

高度7556米的最高纪录,其中还有28名队员到达了8100米以上的高度,占世界各国

登山队在过去178年中到达这个高度的69 人次的百分之四十二点二。一次登山活动

中有这么多人到达这个高度,在世界登山史上是空前的。

热点内容
大学生宿舍几点睡 发布:2024-11-26 13:40:13 浏览:632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博士 发布:2024-11-26 13:39:04 浏览:512
20多岁能读美国的大学吗 发布:2024-11-26 13:29:09 浏览:266
河北科技大学录取名单 发布:2024-11-26 13:24:34 浏览:583
世界新闻专业大学排名 发布:2024-11-26 13:13:36 浏览:350
88年大学生原因 发布:2024-11-26 13:13:24 浏览:325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高中 发布:2024-11-26 13:11:46 浏览:42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 发布:2024-11-26 13:11:35 浏览:138
大学生挑战杯2014 发布:2024-11-26 13:09:23 浏览:403
叶文学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 发布:2024-11-26 13:08:19 浏览: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