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状况
Ⅰ 本科生真的已经烂大街了吗为何现在的本科生不被认可
其实本科生是没有烂大街的,只不过是网上有这样的一种说法而已,但其实我国的本科的概率可能只有20%左右,这么说的人大多数都是因为他们已经是本科的学历或者是在本科学历以上,所以他们会认为本科的学历是烂大街的,比如你是属于本科生,那么你周围的人也几乎是百分之百的都属于本科生,所以这样的本科生学历的人他们会认为本科生这个学历是烂大街的,但其实是没有的,再加上可能本科生找工作的时候可能也是有很大的阻碍的,他们的竞争压力比较大,很多本科生都找到工作,所以就更流传着本科生烂大街这样的一种说法,但事实上是按数据来看是没有的。那么为什么现在本科生的学历不被大家所认可呢?
其次就是在社会普遍都比较注重学历的情况下,学历内卷会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Ⅱ 全国有多少本科生
一个已经在大学念了快十年书的同学过来回答一下。
现在到底有多少大学生呢?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这张表这张表先是了30多年高校学生的数量。其中蓝色的那条线就是所有在校大学生数量的变化趋势。
所以现在我们学校考研人数猛增,本校的学生可能还好,外校学生考研分数都要过380、多的能考到400多分才能够进入复试,所以竞争真的很激烈。
我认为,现在本科生/专科生人数实际上已经接近了饱和,日后很难再有明显的增加了,剩下就是调整结构、增强教学质量,但是研究生阶段的录取人数还是有点儿太少了,大学应该考虑到现在经济转型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加强建设研究生教育了。
Ⅲ 本科大学生就业现状
本科大学生就业现状:
1. 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应届生单位就业比例上升、本科生求职进展不佳。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有所上升,从去年的50.4%上升到57.6%;慢就业比例也从去年的15.9%上升到18.9%。尽管如此,从比例上看,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2. 社会原因: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远远超过市场上所需的就业岗位数量。这一供需失衡的状况仍在加剧,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3. 个人原因:一些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毕业生,刚步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期望薪资远超现实水平,对一些薪资较低的企业岗位不屑一顾。他们对职场的理解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4. 学校原因:近年来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激增,但市场岗位供应并未同步增长,导致待就业人数累积,就业难度增加。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存在不足,目前的指导政策多停留在举办招聘会、双选会、整理就业信息的层面,难以满足就业形势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需求。
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方法:
1. 社会方面:企业应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在确保企业利益的同时,接纳更多大学生。企业领导人应设身处地为大学生着想。
2. 大学生方面:大学毕业生应充分利用社会就业市场,遵循市场规律,将自己融入市场。面对就业形势和市场,不应消极等待、依赖他人或期望好运降临。而应保持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升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力。
3. 政策利用:利用创业担保贷款、稳岗扩岗贷款等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挖掘岗位潜力。就业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这些方面。
Ⅳ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这么多
现在是市场经济的时代,供大于求,所以就产生了大学生过剩积压成堆的现象.我认为现代大学生不能着眼与只是单纯的从学校上找问题,更多的是对自身的全面素质和能力上寻找问题的根源.这是个竞争的时代,你是否做好了参与严酷竞争的准备呢?假如没有适合自己的位置,难道只会怨天尤人吗?就坐着等着啃老吗?(奋斗)给我们说明了什么呢?鼓励大家自主创业谋求生路,这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
想做什么,
首先问五个问题:我要去哪里?我在哪里?我有什么?我的差距在哪里?我要怎么做?
以上五个问题涵盖了目标、定位、条件、距离、计划等诸多方面,只要在以上几个关键点上加以细化和精心设计,把自身因素和社会条件做到最大程度的契合,对实施过程加以控制,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知晓趋利避害,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实际意义。
做好职业定位
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的统一,只有在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基础上才能够给自己做准确定位。
检视个人特质(一)欲望(Desires))
(做事的能力)在此人生阶段
,你究竟要什么?(二)能力(Ability)
你擅长什么?(一般技术以及特别技术)(三)性格特质(气质、性质)
(Temperament)
(气质、性质)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在何种情况下有最佳表现?(四)资产(Assets)
(有形与无形)你有什么比别人占优势的地方?
每个人群都需要定位,其目的是保证自己持续地发展。但是各个群体定位的重点不同:定位重点在于澄清自己有什么。过高或者过低估价自己,过于看重自己的文凭,或者看重自己的成绩,有的过于低估自己身上的潜质,所以,既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定位准确。在大多数情况下,正确的思路是,做你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做你喜欢做的事
找工作同做其它事情一样,也有方法和技巧。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做事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没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和一定的技巧。所谓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知识、技能、性格、爱好以及身体状况等。找工作之前,你必须先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一定得知道自己能做那方面的工作,不适合做哪方面的工作。找工作不能眼高手低,明明自己没有能力做的工作却偏要做,那结果一定是被拒之门外的。
⑵.了解你所选择的职业和行业。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可以向亲朋好友中做过相关工作的人了解有关情况,也可以向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其他人请教,他们经验丰富,体会深刻,能给你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他们工作过程中的失败教训,对你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而他们的成功经验又是你可以借鉴的。
⑶.自我推荐。在了解自己和工作的基础上,就开始求职了。求职就是寻找和得到工作的过程,通常包括获得用人的信息、争取面试、谈话、签约等环节。找工作就像推销商品一样,要让顾客买你的产品,你必须告诉对方,你的商品质量如何的高,价格怎样公道,才能吸引人们来买这种商品。同样,找工作时也要围绕着“我真正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而我提出的要求也是十分合理的”这样一个中心来展开。一定要学会推销自己,这样别人才会认可和录用你
最后祝早日找到称心的工作开始美丽人生~~
Ⅳ 你的大学生活怎么样
在我妈他们老一辈看来,他们觉得怎么样都比放假在家里躺着好,她总觉得我在学校就是在认真上课,规律饮食,正常作息,良好的运动量。他们觉得我来到大学就是来追求梦想,增长技能的。
没进入大学前我也我是这样想的。
但当我进入了校园,我发现一切好像不太一样。
我原本以为校道上每个人都是拿着书背着书包着急往教室、图书馆跑的。但好像我看到的不是这样,我每次走在校道上想享受大学气象,但都会显得格格不入。我看到他们无论是一个人还是成群结队的他们手里都是抱着手机,我真的想不出来到底有多忙,难道他们在赶路的时候还会有人一边着急的给他们发信息吗?反正我是没有。
我妈一直觉得在教室里面每个人都是在认真听课的。但是呢其实大都是拿着手机在底下刷着,真正听课的根本就没几个人。当然有时候我也是刷手机的一名,但最后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课也没听进去。所以一直在抵制我这种行为的发生。
还有呢,我是比较懒得那种学生。要是没课,我大都是在宿舍躺着,别是作息规律了,就是饮食这一方面我都可以不下去吃了。一个学期下来我都没有主动去跑过一次步,想想还有点惭愧。
但这样晃荡下去四年就没了,很想听听你们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
Ⅵ 当代大学生就业趋势如何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1、“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依然用了“严峻”二字。“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尹蔚民分析说,“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而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复杂。不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都将对就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势必更加凸显,结构性失业问题也会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也使就业形势增加了更多变数。”
人社部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超过700万人。
2、近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013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近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4、大学生扎堆大城市的原因
第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东部地区、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
第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第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5、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第一、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
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9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劳动者65% — 80%在其中就业(包括社区与中介)。但我国中小企业太少。
日本1.25亿人——中小企业 660万个
中国13亿人 ——中小企业 1100万个
数据显示,2010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1100万家,个体工商企业超过3400万个。
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为什么就业容易?鼓励人人创业,中小企业多,就业相对容易。
第二、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我国高等院校近年来毕业生大增,但是专门人才的素质不能适应需要。据2000年《洛桑报告》称,在我国“合格工程师可获程度”以及“合格信息技术人员可获得程度”两项指标,在30多个国家中均属倒数第一位。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中“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弊端。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尽管中国每年有600多万大学毕业生,真正适合到跨国公司工作的估计在16万人左右。大多数毕业生缺少项目实践,或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
据统计,目前因为信息不畅,导致20%的人“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就业机会丧失152.6万个。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人才中介机构和媒体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短缺的重要作用。特别需要强调高校、人事、劳动部门与企业的信息沟通与共享。
第四、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A.时间结构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B区域结构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