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跳江
Ⅰ 浙江大学博士生侯京京跳江自杀,在高学历的光环之下也有不为人知的压力和阴影,希望大家不要斥责逝去之人
逝者已矣,不管怎么说都不应该再过度谈论。生前做的许多事儿,人都没了,想计较也无从计较。
Ⅱ 博士生自杀的沉痛反思
作者:王漫
据澎湃新闻报道,10月14日上午,杭州钱江四桥附近的钱塘江水域,发现一具浮尸。经家属辨认,确认为失联的浙江大学博士生侯某某遗体。
在所传的侯某某的最后一条微信朋友圈中,他写道:
读罢此新闻,扼腕叹息与心痛不已!
一个堂堂的名校博士生,才华正茂、意气风发,本该前程似锦,却选择逃避现实跳江自杀,留下自己年老的父母绝情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多么痛心!这是教育的失败与悲哀,应引起整个社会的警醒与反思。
这位同学是典型的智商一流,情商低下。在学习上成绩一流,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缺乏正确的引导,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顾及父母、导师的感受,自己一走了之,于心何忍,让生者情何以堪?
作为学生,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的不容易;感恩导师呕心沥血栽培的不容易。不要读死书,死读书,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作为老师,要教书更要育人。不光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更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抗挫性、责任感、沟通能力、合作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明白:情商永远比智商重要!让学生成为社会真正的有用之材。
作为父母,应懂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不是简单给孩子吃好、喝好、玩好,提供舒适的生活,极致的呵护。你们不可能陪他一辈子,“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要经常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接触社会,适应社会,搞好人际关系。独立面对这个世界,自己解难题,自己担风雨,自立自信自强!
这是我写本文的初衷。
一一《自律写作训练营》
第一周第5篇文。
Ⅲ 机器人教育真的有用吗有经验的家长分享一下
机器人教育不能用好不好来评判,首先我们来看这两个实例:
第一个,中国小孩的成绩和美国小孩的成绩哪个更好?学术专家、科学家,中国和美国哪个普遍更优秀?
答案:我们都知道,中国小孩的成绩普遍更优秀,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日本这种发达国家来说,但是我们的孩子参加工作后,却没有美国孩子在学术科研界优秀。
第二个:学历高和学历低的差别?
答案:2010年10月浙江大学博士跳江自杀了,他觉得不喜欢这个世界,不想停留了。在我们眼中,这么优秀的一个学生,怎么就觉得这个世界不合适他呢。
而另一个,我们眼中的差生,不好好学习,看小说,写小说,还赚了100万,高中学历,想做车手就做车手,还以车手素材拍了一部票房十几亿的电影,他就是韩寒。
通过这两个事例,我们不得不承认大部分家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其实不一定是真的优秀。
我们当下的教育只是在教孩子们搬砖头,却没有人告诉他们怎么盖房子。我们教育的目的决不是让孩子追求分数,而是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让孩子们可以具备别的能力,未来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不具备的能力。所以在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教育的今天,教育部也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教育正式划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再来说一说机器人教育有什么用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走出迷茫的途径就是坚持科技创新。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说:未来的世界是科技主导的。而且早在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提出:要在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既然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确定,那么对培养孩子的科技兴趣和创新意识这个问题还需要讨论么?
要知道机器人教育并不仅仅是在教孩子们机器人技术,编程技术,它还包含了空间、物理、数学等多个学科知识,是通过制作机器人作为教学载体,激发孩子的科学兴趣,培养孩子们的发明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而且机器人教育还可以助力升学,各大名校和各地的中考对科技创新竞赛的获奖学员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先录取政策。同时机器人教育还可以发展孩子的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寻找自信心,培养思维方式、观察力和专注力,锻炼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比赛锻炼孩子的意志力,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寻找答案等。
最后,我想说的是:机器人教育好不好,到底有没有用,这个是要根据家长的想法而定,看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甘愿平庸的话那机器人教育就没什么意义;想要让孩子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那是必须要学的,毕竟科技发展是未来的大方向。传统课程禁锢了孩子的创造力,而我们今天的机器人创客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流程,是目前看来最为科学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