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两会大学生
㈠ 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两会”
伴随着两会的胜利闭幕,我们的政府工作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两会”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时时关注。
“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两会”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加以了解的,因为它次次会议、条条议案都是围绕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何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和谐。它时刻关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用实际行动实践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治国理念。
今年在两会期间,我始终关注两会的进展情况,认知学习和听取了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也在网上看到了委员们提出的一些宝贵的建议和想法,在新的时代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也应当充分把握新时代的契机,紧跟新时代大潮流,志存高远。 从而本人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第一,要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义务的第一条。共产党员必须懂得: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有些同志在重大问题上政治不敏锐,甚至失去辨别能力,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应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上贫乏,政治上就不清醒。只有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永远保持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共产主义纯洁性。
第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原则。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最重要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改造主观世界,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为人民谋福利的自觉性。评价一个共产党员重要的是看他做的怎么样,看他能不能在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实现学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
第三,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对社会,对经济影响愈来愈大。所以,我们要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提高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增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总的来说,我们不但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新的精神指导下再树新的人生目标,加强自我修养,勇于创造实践,为国家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㈡ 两会时刻 大学生最关心什么
【导读】对科研和文旅产业兴趣浓厚的高铭遥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的大三学生。最近,一向关注时事的他,收看了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直播和代表、委员通道采访的直播。
早在几年前,张寒就开始关注民法典的制定工作。5月22日一早,她就起床等待民法典审议的信息。“微信群都是同学、老师发来的各种信息,大家都期待早点看到民法典的相关内容。”
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1606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89.9%的大学生表示关注全国两会,18.8%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关注今年两会,41.2%的大学生比较关注,29.9%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关注,另有10.1%表示不太关注。
就业、教育和经济发展在大学生心里排前三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就业(65.7%)、教育(61.4%)和经济发展(50.2)是大学生最关注的3个议题,疫情防控(45.3%)、收入水平(40.4%)、文化(21.9%)、医疗(16.7%)、社会保障(14.7%)、脱贫攻坚(14.2%)、环境(14.2%)等议题也受到一定的关注。
福建农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廖阳欣今年大二,除了与本专业息息相关的民生保障议题,他还特别关注就业问题,“有些担心就业和考研的整体压力会不会延续到明年”。他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让他对未来的就业更有信心。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在教育相关议题中,59.2%的被调查者关注研究生、专升本扩招相关新闻。其中,女生(61.2%)对升学的关注度高于男生(54.8%)。
王妞多次提到“研究生扩招”。开设她就读专业的学校不多,招生名额也较少。“虽然竞争激烈,还是希望高校结合市场需求,对人才稀缺的专业进行扩招。”
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息息相关。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高铭遥一直很关注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一次在东北农村的调研经历,让他认识到文化旅游产业对村民增收的促进作用。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黄建盛的提案让高铭遥印象深刻。黄建盛委员的提案围绕“抓住冬奥契机发展冰雪运动”。高铭遥说:“这和家乡的发展息息相关。黑龙江人本来就非常热爱冰雪运动,这里也有丰富的冰雪资源,适合发展相关的文化旅游产业。”
社交网络和电视成主要关注渠道 公共卫生受关注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大学生关注两会使用最多的渠道是微博(70.99%),其次是电视(60.34%)、微信公众号(60.87%)、手机新闻App(39.82%)、报纸(18.33%)、电脑端新闻网站(16.18%),还有部分大学生通过哔哩哔哩、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获取相关信息。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大学生对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医疗等相关议题的关注度较高,排在各个议题中的第四位。
复旦大学大二学生童宇对疫情防控较为关注。“摘口罩的条件有哪些?”“未来还会有哪些防控措施?”都是他日常关心的话题。
上海电机学院的王寅怡提到了在校大学生医疗报销的问题。她曾因为牙疼,着急预约医院治疗,后来找校医院开转院单时,才发现因就诊医院不是指定医保医院,治疗费用不能报销。她希望,大学生的医疗需求被更多地关注,“比如加快HPV疫苗的预约速度”。
西北政法大学的王靖梓也将自己今年的两会关键词锁定在和HPV疫苗有关的议题。“现在了解HPV疫苗的人越来越多,国内接种途径也在不断完善,接种疫苗的花销也相对减少。期待今年两会‘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计划’的建议能被认真考虑。”王靖梓表示。
大学生参与社会事务讨论积极性高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大学生关注的议题不止是学习、生活,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脱贫攻坚议题与许多大学生密切相关。因疫情“宅”在家中的武汉大学传播学博士生李华伟,就将目光聚焦于家乡的脱贫攻坚工作。
“之前有人住在山上的危房。现在居民的住房有了保障,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邻居前不久还全款提了新车。”李华伟既看到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感受到家乡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我的家乡,父辈一代人外出打工的较多,家庭经济收入有所提高,但本地的发展相对滞后。”李华伟期待在两会中看到更多关于脱贫攻坚的措施,例如政府层面的政策扶持、资金扶持、招商引资机会等等。
因为有家人在扶贫一线挂职,浙江大学研究生蕾蕾非常关注脱贫攻坚如何啃下“硬骨头”、完成“加试题”。蕾蕾了解到,受疫情影响,部分帮扶工作开展遇到困难。“一方面是如何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贫困户顺利渡过难关;另一方面是让扶贫干部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脱贫攻坚战。”
去年参加“三下乡”活动时,廖阳欣负责用照片记录当地生活。在他拍摄的照片里,一栋黄土坯搭建的老房子和一栋砖砌的二层小楼形成鲜明对比。二层小楼是当地政府帮助贫困户建起的新房,比同样是二层的老屋高出一倍,合金的窗框也比老屋的木窗大了两三倍。“在那里能体会到脱贫攻坚是怎么落实的。”廖阳欣说。
在大学生群体中,关注住房议题的人群比例占到29.8%,其中男生(38.0%)关注住房的程度要高于女生(26.0%)。
本科生对创业一体的关注程度随年级增高下降,大一到大四的关注比例分别为13.3%、11.2%、11.2%、5.3%。到了研究生阶段,非毕业班学生对创业的关注比例为1.8%,毕业年级则对创业议题格外关注(14.3%)。
对师德师风、信息安全等领域,大学生的关注程度基本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本科大一到大四学生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关注程度分别为25.0%、27.9%、36.1%、30.7%,研究生非毕业和毕业年级则分别为39.3%和42.9%。信息安全的相关数据则分别为18.6%、18.1%、24.5%、25.3%、21.4%、28.6%。可见随着学校开展教育的深入和学生社会阅历的增长,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在逐渐增强。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研究生龙泠宇表示,他对民法典的审议工作非常关注。他曾遭遇过网络诈骗,这让他意识到制定针对网络诈骗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在青岛大学法学专业学生张寒看来,民法典的制定不仅是法律行业的事情,更关乎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民法典草案规定了App不能违法违规过度收集、处理个人信息。在使用网络时,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信息泄漏的风险。它关系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个体在新技术时代的基本权利。”张寒说。
㈢ 取消本科三批是怎么回事 取消本科三批是真的吗
你好!
取消本科三批次确有其事,不过是逐步落实的。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从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教育部将高校分成本科一、二、三批次由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的办法已有多年,三本院校虽然满足了部分学生上本科的愿望,但“三本”的标签却一直让人不爽,三本学费比一本二本高许多,一般在10000元以上。毕业找工作时,三本院校的学生相较一本二本的学生更不容易就业。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陈丽芬就曾建议取消三本批次,将该部分计划划入职业教育,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而普工、技工严重不足的局面,并设想如果让这部分学生直接去接受职业教育,制造业的用工荒将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在这方面,上海的步子迈得最大:2016年的高招,上海就只分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将本科二、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2017年继续采用“大平行”的志愿填报方式。本科一批设置6个平行志愿高校,每所高校设置6个志愿专业;本科二批设置10个平行志愿高校,每所高校设置6个志愿专业。截至2017年,河北、河南、广东、天津、浙江、福建、等10余个省份已经取消了本科三批。如今,越来越多的院校将本科二、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或许预示着“三本”将要推出历史舞台。
㈣ 两会中提到的就业问题
共同关注弱势群体——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就业难的一系列社会性问题更加充分暴露。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问题成了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这些问题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如何看待、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问题、生活难等问题应当值得党和国家、政府的重视,也应需要整个社会、高等教育机构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既能有效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也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以及他们所面临的一些实际性、有待关注的具体问题。文章从大学生就业现状着手,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基本现实,剖析了我国目前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挖掘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以期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目前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弱势群体 就业难 生活难 问题 对策 社会关注 人文关怀
一、关于大学生-——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但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问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并引发了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这一热点和焦点性问题,不但引起了人们对这一现状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学术界的思考和讨论。徐州师范大学美术系杨在华教授曾在《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现状及对策分析》一文中就提到:自从200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弱势群体”这个概念以来,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对“弱势群体”予以界定。认为,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在高校中由于性别、经济贫困、生理残疾、心理障碍、竞争失败等原因而处于不利境地、并且出现了学习、生活、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如女大学生、贫困生、残疾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容貌不佳的“丑生”等等均属于“弱势大学生群体”。在“毕业即失业”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现状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更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问题
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3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8年610万、2010年631万,从详细数据观察,可见毕业生的人数程猛增趋势,八年累计3533万,而据教育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加之以往毕业还没有就业的学生,可谓形势异常严峻,如此庞大的基数已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仆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衷相违背,从而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三、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解决对策
1、大学生自身问题
首先,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其自身的问题是不可分割的,其次又有社会的众多因素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所存在的问题”这样一个局面。
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极差。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尤;其次大学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 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
这些都要求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修炼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树立“不等、不靠”的思想,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寻找就业之路;要有勇于创新、勇于尝试的精神,挖掘、开拓创业市场,转变“靠父母”、“靠国家”、“走公务员之路”的传统就业思想;要积极的打破思想束缚,给自己一腔激情。
2、企业存在的问题
自2009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余波逐渐隐退,就业形式大大回暖。许多的企业虽面临用工荒的窘态,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等歧视甚是严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培养人才、留用人才的经营理念,以至于眼睁睁的看着人才流失。
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岗位不匹配、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许多企业对毕业生总是挑三拣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业协议条款,擅自延长试用期,无偿地占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国家虽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规范、调整,但企业配合不积极。如果说每个企业的薪资都和公务员、事业性单位员工基本工资相持平,并为每位员工依法办理象公务员所享有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切实做好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与公务员做对比、追求公务员之路现象就会隐退,从而脚踏实地的为企业服务。
所以说作为企业应该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吸收与企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大学毕业生,为企业打造长期稳定的团队,不能因眼前小利而影响到长远发展大局。
3、户口与失地问题得不到解决
户口与失地问题得不到解决是全国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未就业毕业生头疼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大学入校前录取通知规定“凡就读生入校时必须办理相关户口转迁手续至本校”。对于这点,就读学生无一例外的把户口迁入学校统一管。可是毕业后没有稳定的工作,户口又回不了原籍(原籍是农村,现在村里不要),只好放在人才管理中心,成为集体户口,这样一拖就是五六年、甚至十多年、终生得不到解决。本来就没有什么稳定的工作,还要收取档案管理费等费用。许多未就业大学生想通过自己原本仅有的一点土地生存,利用其进行种植、养殖型创业,但唯独的、仅有的一点土地也被无形中剥夺,以至于更加贫穷、生活难,造成弱势化、边缘化更加严重。理论说来未就业学生是失地农民中最惨的部分,却无人问津。
国家应出台相关规定,确保未就业大学生现有土地权问题,应政府协调地方乡镇给予这样一个弱势群体——未就业大学生应有的帮助,把原本生产权属于他们的土地给予归还,并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在农村创业。
4、 大学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机制不够完善
现在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到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都制定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象公务员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给生活困难户发有低保补贴。而未就业大学生那?什么都没有,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对此国家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也应当制定未就业大学生相关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均衡、和谐发展、推进社会注意建设。
5、岗位紧缺,竞争压力大
数据统计仅八年来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就在3500万以上,而统计就业率在35%左右,加之以往未就业大学生、高校上报的虚假就业数据,可见就业率是何等的低下。要解决好这些毕业生,促进社会的团结稳定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
这就要求无论是那个行业、那个部门都要形成一定的就业比例。政府应一方面规范、提高企业(国有、私有)各项劳动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群;另一方面政府诸多职能部门也要有计划、有需要地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加强优化人事结构、年龄、文化、综合等问题,多给年轻人提供机会,留余足够的空间。
6、提供农村创业平台
十七大报告提出全民创新,把创新、创业纳入了全民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全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投身于自主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是未就业大学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随着城市经济的日益崛起,商业竞争日显激烈,许多创业者选择城市创业,却忽视了农村这片创业乐土。其实对于创业者来说,农村创业环境有着不可预测的发展潜力,农村有着市场竞争力小、环境宽松、风险小等优势。
党和政府应当积极号召、鼓励有志青年去农村创业,多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农村创业平台。鼓励高校毕业生去农村发展种植、养殖,新型科技产业等,争取利用自身力量带动、形成一个新型的就业群。
7、创新、自主创业机制不够完善。
据调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都有着自行创业的激情,但绝大部分都被这样那样的困难所限制。国家、政府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优抚。但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政策上还存在程序复杂化等多方面问题。
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国家、政府应当加大创业资金投放,政策优抚等。应从政策上支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帮助其融资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切实解决创业资金、技术等问题。
针对大学生创业资金优抚方面,尤其在发放贷款上:国家、政府应建立起相应的、有所区别的信贷机制,应具有针对性,争取程序的简单化,促进创业进展。对于必须找公务员担保、拿工资作抵押方可贷款这一项制度,国家、政府应加大改革、争取更加利于学生创业资金信贷的便捷途径。因为一提到创业资金信贷问题,相关部门就拿找公务员担保作为条件,许多的创业者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这就形成了间接限制,形成了创业屏障。年轻有志的创业青年虽有创业的激情、热情,但没有了平台,得不到发挥。在无息款发放担保上能否试着尝试:毕业证抵押+多户联保+实体等相结合,或采取一些其它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创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实,起到真正的效果。
8、学历继续教育问题
在与全日制大学教育的同时,学历继续教育应得到承认,以便形成良好的互补。
现在在国家、地方招考中有很大一部分职位限制学历,学历继续教育所颁发的毕业证不予于承认,但在进入工作单后却可以凭着学历继续教育的毕业证加工资、晋升。这样的矛盾无疑是对应考者的不公平、增加就业难度、提高就业门槛。国家、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一致的政策法规。要么统一不认可,要么统一认可。
笔者认为学历继续教育应获得认可,因为既然国家允许这些办学机构存在,就是有道理的,这样一方面能形成学历教育再深造,提升个人学习目标,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又能及时有效的解决、满足一定的人才供需。
9、加大查处学校虚假就业信息,加强就业信息管理,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通过调查、诸多学生反映,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在中国的高校就业率统计信息上报工作中,学校虚假就业、强制就业行为猖獗。也许是处于社会压力太大,各个高校也都在为了应对教育部,人力资源部,社会保障部的检查想尽了各种手段吹捧就业率,因为每个学校的连续就业率都会影响到下年的招生计划,而高校就业率的统计往往是拿教育部下发的就业协议的签订做一统计,每年毕业前两个月左右,教育部都会根据就业率为高校制定下年招生计划,而许多高校为了自己的生源,尤其是一些知名度不大的高校就想尽千方百计,手段、花样百出的拿就业做文章。许多的省份,高校甚至出现学生不签订就业协议就不予办理教师资格证,不开具党关系证明,暂不颁发毕业证书等行为。这一行为的出现不是个别,而是普遍,这一统计方式更是导致了国家对就业人群和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失真。
经对某高校连续几年的深入调查,有60%的就业状态都存在及其惊人的虚假性,甚至开玩笑的说(其实也是现实)致使社会上高校旁的一些商业经营者都有了一碗轻松饭吃:办一个某某公司的印章,往就业协议上一盖,十元或二十元的手续费。这些现象,我们希望我们的媒体和监管机构可以在每年的高校毕业之际做一认真调查,报道。
从上面的情况来看(在这里要更强调一下是真实情况),不但学校失去了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标准,也不难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政府的监管力度还不够,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国家每年只是对就业做一统计,但对其真实性的回访、调查是否做到真正的认真落实,这就成了一个问题。这点就要求政府对每年的就业做一认真回访。另外,国家法律法规应对高校毕业生负起就业责任,对弄虚作假的高校进行严格查处,对政府监管机构做出必要的处罚,责任追究到人,以真正做到保护学生就业,真正服务学生,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㈤ 大学生两会思想汇报范文1500字
敬爱的党组织:
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尤其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该积极的在思想,本领,作风上找差距,争取能够早日达到一名合格党员所要求的标准。每年的两会都应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通过每年举行的两会,可以使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的认识到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和工作方向,是我们及时调整,准确修正自身工作方向的正确指导。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从而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认清大局,明辨是非,站对立场,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所做出的科学决策。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践行两会精神,自觉履行学生干部应尽的义务,积极带动同学参与到两会精神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去。
今年3月,伟大的祖国隆重召开了全国两会,共商国事,关注民生,深谋发展,不断开创美好的未来。“两会”上,“改革创新”是代表委员们谈论最多的主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着力抓好9项工作,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必须勇于探索,不断改革创新。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代表委员们有着深刻而又清醒的认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要让中国这艘巨轮沿着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航道前进,持之以恒的改革创新是推动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为发展注入前进动力,发展反过来又“点燃”新一轮改革创新的“火花”。这样一对作用力显现在社会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要想技术创新,首先必须制度创新。张兆安代表用“四不”总结了在营造良好改革创新氛围时必须进一步完善的方面:操作层面不清晰、微观层面不支撑、体制机制不协调、多层目标不统筹。要改现状,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跟不上,自主创新的效果将大打折扣。”马兴瑞委员也提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机构的竞争力,从国外的经验看,政府对支柱产业的支持很大。现在我国自主创新的政策很好,但是难以落实,需要通过政府体制的改革推进自主创新。代表委员们疾呼,时不我待,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探索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机制与体系。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出台,可视作政府营造良好改革创新氛围迈出的第一步创新要有坚韧不拔的勇气。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迈进,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场坚韧的长跑,需要我们坚定信念,将改革创新贯穿于始终。不停顿的改革创新,需要不停顿地解放思想。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深刻的变革,当代中国也在发生广泛而又深刻的变革,不适应这种变革的需要,挑战面前不解放思想、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