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给大学生的启示
『壹』 胡适在1960年给学生的赠言中有哪些给学生的三味药,
解答,
1960年的一天,胡适受邀到台湾台南成功大学,为那里的大学生作一场名为“成长与人生”的主题演讲。当时,胡适已年近古稀,却一直坚持站着演讲。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大学生能更加透彻地理解自己所要演讲的内容,胡适不仅将演讲稿修改了好几遍,还特地为大学生们开出了三味“药”。
胡适开出的第一味“药”为“问题丹”。这主要是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开出的。胡适在演讲中解释道:“从学校毕业后,一部分学生将踏进社会这个大家族,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大家都必须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在不断学习中成长和进步。”
接着,胡适又开出第二味“药”“兴趣散”。这味药开给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人。胡适表示:“趁着青春年华,每个人都要培养一点除专业知识以外的兴趣爱好,开拓眼界,让生活五彩缤纷,让人生更有趣味。”
最后,胡适又给全体大学生开了第三味“药”“信心汤”。胡适指出:“不管何时何地,年轻人要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因为人生的航船要由自己来掌舵。只有鼓起自信的风帆,千帆竞渡,才能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这三味“药”看起来稀松平常,却能对症下药,且疗效显著,药到病除,令人拍手叫绝。
『贰』 不要抛弃学问 中 大学生胡适对毕业生说‘不要抛弃学问’,为什么
请阅读胡适先生的几篇文章: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胡适 1929 年在中国公学 18 年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其中,不要抛弃学问 出自第二篇 原文摘录如下:
胡适 1929 年在中国公学 18 年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品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作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有没有实验室,哪能作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中看 10 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 3600 多页书, 30 年读 11 万页书。
诸位, 11 万页书足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功夫:四圈麻将也将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 ? 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便是铸造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的看你们 10 年之后成什么器。
『叁』 胡适给毕业青年的药方是什么
为使青年学生走出大学后能够防御在社会上堕落,胡适送给他们三剂“防身的药方”:
一、“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二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
二、“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为糊口而做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的生活的理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
三、“总得有一点信心”。生在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人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所以这时候正是培养信心的时候,只要有信心,我们还有救。
(3)胡适给大学生的启示扩展阅读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大学常有,而好校长不常有。北京大学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光辉,与它曾经拥有不止一任的伟大校长密切相关──除了蔡元培,更广为人知的就是胡适。
这(指《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是他在1932年6月为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所开的“防身的药方”。别人对之未必个个承情领受,但在胡适,这却是他至老不变的信念。两年之后他另写同名的文章,又重复了前文的内容。
到了28年后的1960年6月,他在台南成功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演讲,推销的仍是这“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并为这三味胡家铺子的陈药正式定名为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他曾明确表示,希望大学毕业生能不忘记他们“曾经念过大学这回事”,而“一直保留一点儿与众不同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