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自杀
Ⅰ 西安音乐学院女大学生自杀,家长手举字牌投诉,孩子遗书内容曝光了吗
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一领导被指性骚扰女生致其自杀身亡,家长更是在路边上手举字牌投诉,给自己的孩子伸冤。
家长透露,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领导梁某利用职务之便骚扰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患上了抑郁症,年仅23岁,就以极端的方式告别了世界。
3、如果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者是受到了骚扰,一定不能够选择忍气吞声
女大学生如果遭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者是收到了异性老师的骚扰,一定要懂得勇敢地站出来,不能够忍气吞声,要把此事及时告知家长或者向学校的其他老师反映。只有勇敢懂得站出来,反映实际的情况,才能够避免更多的同学受到伤害。
最后,也希望各所学校能够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把不合格的老师尽早踢出教师的队伍,也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加强对于各所学校管理层的监督,当然,我们也更加希望每一位学校领导和老师能够约束好自身的行为,懂得严于律己,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对此。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发表观点和看法。
Ⅱ 21岁大三学生跳楼自杀,父亲发长文控诉,后来怎样了
常有人说,大学生是最简单快乐的群体,可是屡屡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让人不禁觉得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
坐落在镇江的江苏大学,发生一起自杀事件。21岁的湖北籍学生袁子健是江苏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在此之前,因其学习困难,袁子健母亲来镇江租房陪读,经过疫情后,袁子健母亲与其商量好不再来陪读。
家长不能给学生太大压力,不能灌输"全家的希望都在你的身上"这样的思想,这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学校则应当宽严相济,在犯了错误、成绩不佳的学生面前适当宽容,给足补救机会,平时多开设心理课程,注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有人说,生活已经很苦了,这些学生身在福中不知福,承受能力太弱了。对此,你怎么看呢?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吧。
Ⅲ 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
研究者发现,自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问题。大学生自杀的危险因素很复杂,个体差异较大。总的来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大体可以分为三大方面:精神障碍、性格偏差和长期存在的应激。
2.1
精神障碍
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研究一再证实,精神障碍是自杀的主要原因。而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则是导致自杀的主要精神障碍。
研究数据告诉我们,在自杀死亡的人群中,大约有70%生前患有精神障碍(吴才智, 2015)。以往的研究也表明,患有一种以上精神障碍的人自杀风险会更高(Nordentoft, Mortensen, & Pedersen, 2011)。
2.2
性格偏差
性格偏差在心理学中通常叫做人格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自杀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问题,在这里列举比较突出的三类(吴才智, 2015):
1 抑郁性人格
这是自杀大学生中最为常见的性格偏差类型。这类学生自卑、内向、自限、敏感;自我评价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封闭自己,从不跟人吐露心事;兴趣少而狭隘,整天生活在个人世界里,咀嚼自己的痛苦,不关心身外事。
2 自恋性人格
这类学生的特点是过分追求完美,事事要强,自恋,不能跟人建立密切的情感联系,没有知心朋友。他们往往表现好,各方面显得很优秀:懂事、上进、学习好、同学关系表面上也不错,但他们长年生活在自己的高标准和压力下,没有欢乐和放松,只有一个接一个的需要实现的目标和压力。
3 冲动性人格
这类人格问题在专业上叫作“边缘性人格障碍”。这类学生的特点是依赖、任性、冲动,往往心情波动特别大,经常出现情绪和行为失控,非常需要跟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并在关系中表现得特别纠结,特别容易冲动。在面临要失去自己所要依赖的对象,用其他办法都不能挽回的情况下,他们以死要挟,期望能挽回对方。
2.3
长期存在的应激
应激指的是人在某些情境下,或面对某个目标任务时,所经受的心理压力。
某省的研究显示,89%的自杀大学生在自杀前一年内至少遭遇过一个应激事件;排在前五位的应激事件分别是学业受挫(44%)、爱情受挫(38%)、严重家庭冲突(19%)、身体疾病(12%)和人际冲突或关系恶化(10%)(吴才智, 2015)。
可以看到,绝大部分自杀者的行为都与应激事件有关;外部应激事件甚至会成为一个人自杀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自杀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个人身上,可能精神障碍带来的功能损伤与失控是其自杀的主因;在另外一个人身上,负性应激事件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事实上,往往是多个因素之间的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共同推动自杀者走上了这条道路。
Ⅳ 大学生自杀是指
大学生自杀,是指他们在自己学业即将完成的时候,这生活失去了信心,然后结束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