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责任培养
『壹』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关系深远,需从健康人格塑造、自我管理、多样教育形式以及健康舆论导向入手。健康人格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石,大学德育教育应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价值观,以心理品质、法律意识、国情教育为核心,针对性培养。
强化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是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根基。应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安排集体服务活动,使其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学会职责,恪守职责,责任意识随之增强。同时,应培养学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对社会尽义务、尽责任,努力做好符合社会规范的工作。
多样化教育形式是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处于身心成长转折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稳定,是社会责任感确立、巩固、提升的关键时期。教育方式应从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分析式,通过活动、娱乐、社会实践等情境式教育,让学生在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人与人之间利益相关,理解相互尊重、协调的必要性,切实感受到责任,萌生责任动机,履行责任,并增强履行能力。
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是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必要因素。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培养人的巨大教育力量,通过正面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榜样力量巨大,对学生性格形成过程影响极大。教师应对集体成员言行作出及时的褒贬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培养高度责任感的强大动力。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乎国家兴衰、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面临不确定性,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强调自我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实现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贰』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 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基础。通过正确的理论引导学生,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2. 爱国主义教育是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报效祖国热情的关键。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青少年认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肩负历史使命,将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结合,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3. 文化建设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优秀的文化熏陶,利用各种媒体和青少年活动场所,弘扬传统文化,创新现代文化,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
4. 社会实践活动是磨砺大学生意志的重要途径。鼓励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直接接触和了解社会,回报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5. 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发展本质,帮助他们站在时代高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学会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从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6. 思政课教师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中起到关键作用。教师需要具备政治觉悟、家国情怀、创新思维、广阔视野、自律精神和高尚人格,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有吸引力、值得尊敬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