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穷大学生图

穷大学生图

发布时间: 2025-02-04 06:22:48

大学生为了生活费,都是如何“套路”爸妈的

相信下面这些方式很多同学都使用过,尤其是对爸爸妈妈,微信电话“嘘寒问暖”:我想你了,想家了,但往往这样的方式也逃不过家长的法眼。回想起“卑微”、“弱小”的自己,在和父母要生活费的时候,是不是很好笑,总以为可以瞒过爸妈,但每次都被直接拆穿。

一、表情包暗示大法

当代大学生,三句话就离不开一个表情包,这时候要就地取材,拿出你压箱底的可爱表情包轰炸你父母,还有什么办法能比这更好用的吗?

五、欲擒故纵法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每到发生活费的日子,你就需要开始演戏,过了几天也不去找他们,你表现得越是平静,父母的内心戏就越多。

其实我们跟爸妈之间哪有那么多套路都是我们戏精上身罢了相信如果我们跟爸妈说需要生活费他们总是会给的。

❷ 大学生一个月大概需要多少生活费

大学生活费主要包括有伙食费、日常生活用品支出、聚会支出等。
1、早餐一般吃包子、饺子、豆浆,一顿早餐花费7元左右,午餐费用吃两荤一素,在15元左右,晚餐吃个面条在10元左右,一天的饭钱是32元,一个月就是960元。
2、除了伙食费其余就是日常生活用品,纸巾、沐浴露、洗发水、香皂、搓澡巾、梳子等等,虽然不用每个月买,但买一次生活用品的费用花费在200元左右,一学期四个月,相当于每个月有50元的生活支出,
3、再加上电话花费,现在大学都有两张电话卡,每个月100元的话费钱。寝室的电费和宽带费,还有自己充值水卡的钱,一个月30元。
4、买衣服鞋子裤子袜子等生活用品的费用,一个月将近100元。
5、除了自己的伙食费,还有零食费,一个月100元,一个寝室一个月聚一次餐,每次100元。所以总共:960+50+100+30+100+100+100=1440元,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所以生活费至少1500元在大学里面是够用的。


❸ 大学一个月生活费多少合适

说平均情况吧。

我所接触到的同学平均都是在1500-2000之间(少数同学会低于1500,还没有见过低于1000的)。

坐标:广东 梅州

上述数据不分男女同学。

说一下基本开销吧。

  • 吃饭每月600-900(不同人饭量不同,有的女同学吃的可能更少)
  • 水果每月100
  • 话费每月30-50(学校校园卡一般都是这个价位)如果你像我一样做个麻瓜的话,就会在随同通知书一起寄过来的那张卡去办,然后一个月81了我真的会谢
  • 零食、奶茶每月100
  • 添置衣服每月200(有的同学一双鞋大几百没在统计范围,这个只是平均下来)
  • 出去聚餐每月100-200
  • 零碎小东西开销每月50
  • 公交或dd打车每月50出头,出去勤的才这么多,像我一样没有怎么出去一般就一个月4次dd去吃自助,一次大概10块,然后四个人aa,也就是一次2.5
  • 谈恋爱每月500-800
  • 总计每月1800-2500
  • 上述是我的理论大致开销。但是不要以为这就完了,有的很可能会说,谈恋爱会导致花钱太多。实际上不是的,我同学没谈恋爱的时候每月的花销也没有低于1500。有的时候还会超过,所以这份理论上来说仅供大家参考。

❹ 宽218高285的两个女大学生的图片不超过30k

用PS可以做出来,只要保存的时候选“文件”下的“保存web格式”就可以

❺ 为什么很多大学生明明每月生活费达到1500,却还过的很拘束

大学生1500元的生活费依旧过得很拘束的原因在于:①生活物价高;②需要买的东西多;③愿意善待自己;④消费时没有价格观念;⑤没有良好的消费习惯。总而言之,不太够啊😟。

总结:其实做好记账和日常分配工作,学会节省一点,1500元一个月是可以的,不过大手大脚的,那只能月末哭唧唧了。学会节省也是减轻父母的压力,奋斗✊。

❻ 骗子们为什么总是盯上大学

骗子们盯上大学生的原因是因为大学生们社会经验不足,却有着很多社会需求。骗子骗人大多数是从需求入手的,也就是说你想要什么,他们就拿什么来当诱饵引诱你上圈套,大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之后都会有比较多的需求,大学生们的需求越多,骗子就越有可乘机。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应,当然,供应给你的不一定是机会,可能是一个被大馅儿饼包装起来的圈套。

❼ 请问大学生有多穷

一般困难,极度困难,建档立卡户。

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入大学。

首先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学校对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有效地核实,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

此外,国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共同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❽ 跪求当代大学生堕落的案利.....谢了。

一、 女的堕落的文章! 打开电脑,在网络输入“女大学生”,得到的居然大部分是与女大学生卖淫,怀孕,包养有关的新闻,其 数量之多,令人瞠目结舌。其中这样一条新闻引起我的注意——《海南摧毁女大学生祼聊网络色情团伙》 ,说的是“海口市公安局龙华分局民警对金贸派出所辖区的两所大厦的两间房子进行突击侦查,当场抓获 吴某等8名裸聊女子。” 在这个新闻里,“女大学生”干了什么呢?报道里说,“警方调查发现,这是一个总部设在台湾的电脑网 络公司……2005年初,该公司在海南某媒体上以招收打字员的名义招聘了一批年龄20至22岁的年轻漂亮的 女子。警方在现场发现了大批应征材料,其中不乏大学生。原来,是不法公司招聘,“不乏大学生”应聘 !那么大学生有没有参与“裸聊”呢?报道最后说,“(被抓获的)吴某等人大部分是中专学历,此前有 的无业,有的曾做过服务员。” 哦,原来如此。“女大学生”只不过是应聘打字员,而她们也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个公司,是“以招收打字 员的名义”招揽做非法勾当者,那么女大学生有什么值得厚非的呢?相反,事实告诉我们,尽管“不乏大 学生”来应聘,但最终被抓获的吴某等人,却和“女大学生”不相干 报道之所以点明“女大学生”,可能在于强调“新闻当事人”的身份无疑,以使“新闻五要素”中的 “WHO”更完整更清晰。我也是学新闻的女大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新闻自由是以尊重人的权利为前 提的,当事人有自己的隐私,申明不申明,公开不公开理应由当事人自己来抉择。 也或者,媒体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对“新闻价值”的考虑。新闻学上有一种通俗的说法,叫做“狗咬人 不是新闻,人咬狗是新闻”。与此相契合的另一种“新闻价值”判断标准是“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新 闻”、“不平凡的人+平凡的事=新闻”、“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新闻”。而与“女大学生”的“新闻事 件”常常不那么“怪异”,而又要构成新闻,所以只好人为地放大“女大学生”的“新闻价值”,将原本 平凡的“女大学生”主观“塑造”成“不寻常”的模样,并不断暗示:其实只有这种“不平凡”才是她们 的真实模样,以让自己的“新闻”看上去是那么的无懈可击。若此,何尝不是一种“假新闻”?而其对“ 女大学生”的“遗毒”又何尝不是不仅有口难辩而且“罄竹难书”,“女大学生”有苦说不出! 现在出现女大学生卖淫事件,确实不那么新鲜,也确实让人心疼。但是,我想说,是不是所有的事件,所 有的图片,但凡挂名“女大学生”,就一定是女大学生?媒体关于女大学生的负面报道,似乎都成了吸引 眼球、增加卖点的可耻之举,甚至成了妖魔化女大学生的帮凶。其直接恶果是给社会一个错误的信息,认 为如今的大学生都沉沦不堪,从而把女大学生置于一种暧昧的尬尴境地。 妖魔化女大学生的现在是媒体热炒,好像昔日的天之骄女一下子成了素质低下的社会垃圾。这些参与热炒 的媒体记者道义何在?女大学生是一个群体没错,但这是多大的一个群体呀,一两个人或者少数人的不足 过失可以放在所有人的身上吗 我不明白为什么媒体为何如此热衷于拿女大学生来说事。其实,身居校园的女大学生们,总体上还是更理 想化、更单纯一些的,根本不是一些不负责任的报道所夸大其词的样子。 有关女大学生卖淫的报道不绝于耳,但是在卖淫的“大军”中,女大学生只是其中的少数。我读大学三年 了,怎么身边庞大的女大学生交往圈里没有一个是妓女?如果概率真有媒体所惊呼的那么高的话,怎么我 作为女大学生的一分子却从未见到过?媒体所报道的毕竟是极个别的现象。在目前就业形势的压力下,当 代女大学生的生活仍然是以学习为主。因而,她们的主体是清白的,是绝对值得信赖的。 虽然女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某些不良现象,而媒体抓住个别案例的细枝末节大肆渲染,真是让女大学生有 口难辩。不良现象的存在是个别人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有问题,而且还会有更多的社会原因,这在几十 年前的高等学府中也同样会存在,但不能一板子只打在女大学生的屁股上。但是,现在女大学生的主流仍 然是自尊自爱、勤奋努力的。因为她们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年轻的知识女性。媒体应该给予女 大学生群体更全面的报道,尤其应该褒扬女大学生中的佼佼者。 诚然,从主观上讲,新闻标题并不见得含有恶意。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客观影响上,“女大学生” 的“群体形象”却真的受此影响了。现在的种种事实不是一再表明,“女大学生”的确存在着被”异化“ 的倾向么?“积跬步以成千里”、潜移默化遂成“思维定式”,长此以往,人们在自己的“意识词典”中 难免会认定“女大学生”的种种是是非非。应该说,“女大学生”的被“异化”正是源于这里。这虽与媒 体的“导向”初衷背道而驰,“原罪”却也正在于媒体对“女大学生”过度放大的关注。被关注是好事, 可一旦反反复复“女大学生”长“女大学生”短的,甚至戴上“有色眼镜”以“显微镜”的高度百般苛刻 ,事实还能够是“事实”么?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都是可以想象的。 二、在大学生中很受欢迎的报纸《青年参考》2006年7月14日曾刊登一篇关于大学生自杀的文章《解析大学生自杀现象》,文章作者何振文对2001年以来国内报道的大学生自杀事件进行了分析,2005年以来大学生自杀现象有以下几个特点:1)男生多于女生,2)本科阶段学生最多,2005年自杀的大学生中,本科生占的比例达53.4%。3)毕业班学生多,根据近5年的统计,毕业年级自杀学生是最多的。4)学业、就业、恋爱、人际冲突是自杀的主要原因。5)大学生自杀人数呈上升趋势,2002年是27起,2004年是68起、其中48人死亡,2005年是116起,83人死亡。 你自己看看,我想应该能够帮到你的。

热点内容
喜欢大学老师10年了怎么办 发布:2025-02-04 14:40:38 浏览:52
大学生暑期实践计划 发布:2025-02-04 14:30:32 浏览:943
河北工业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 发布:2025-02-04 14:29:50 浏览:185
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 发布:2025-02-04 14:29:41 浏览:949
哈尔滨理工大学二本专业分数线 发布:2025-02-04 14:27:09 浏览:964
研究生复试过了有导师会不要 发布:2025-02-04 14:26:58 浏览:323
南京大学生住房补助 发布:2025-02-04 14:14:46 浏览:521
贵州遵义师范大学宿舍 发布:2025-02-04 14:14:40 浏览:586
山东大学法学考研参考书目 发布:2025-02-04 14:04:27 浏览:698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 发布:2025-02-04 13:59:51 浏览: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