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中国地质大学2012拟录取博士

中国地质大学2012拟录取博士

发布时间: 2025-02-06 10:28:33

A.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图书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多科性大学,是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和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被称为地学人才的摇篮,五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地学及其他学科的优秀人才。
编辑本段立足河北、面向全国

长城学院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智力和人才资源优势为依托,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负责教学管理,择优选派及聘用专兼职结合的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院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逐渐确立了“立足河北、面向全国,建设一所以地学为特色,工科为主体,理、工、经、管、文协调发展的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学院根据办学定位,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目前开设有地质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等22个本科专业;以教育质量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匹配、能力突出”,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目前已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保障,2009年首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3%,75名学生升入中国地质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校园风光(12张)按教育部政策和我院规定,学生学业期满,符合毕业条件者颁发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普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学士学位。学生按国家规定可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及校奖学金。
编辑本段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发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优良校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按照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不断优化培养过程,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建设一所定位明确、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独立学院。
编辑本段学院领导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名誉院长
王欣 女,1946年4月出生,北京人。 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长城学院名誉院长:王欣
1968年—1970年劳动锻炼。 1970年—1978年任河北省徐水县中学教师。 1978年—1980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进修。 1980年—1983年在地质矿产部五六二综合大队做科研工作。 1983年调入北京地质管理干部学院,曾任讲师、副教授、系副主任、教务处长、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 1999年8月北京地质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国地质大学。 2000年1月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 2005年—2009年任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2009年—今任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名誉院长 对王欣院长的评价:长城学院首任院长,带领长城学院走向成熟,在长城学院的建设中功不可没。学院全体师生将会永远感谢王欣院长。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院长
王果胜 男,汉族,1964年1月出生,安徽石台人,中共党员。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院长: 王果胜
1987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委员,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院长。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成都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学专业学习。 1987年7月至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作,期间1992年9月至1995年12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构造地质专业在职硕士,2000年9月至2003年12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构造地质专业在职博士。 1995年5月至1996年6月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矿系系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 1996年6至2000年9月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务处副处长。 2000年9月至今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务处处长。 2009年至今任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院长。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党委书记: 李朝秀
李朝秀 男,1959年9月出生,汉族,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 长城学院党委书记:李朝秀
1976年9月参加 工作,大学本科学历,双学士学位,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委员,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党委书记。 1976年9月至1980年8月,河南省南阳县公社大营学校初中部任教;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武汉大学哲学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专业学习; 1984年8月至1985年8月,北京地质管理干部学院工作,任党委办 公室宣传干事、院团总支书记; 1985年9月至1986年7月,参加中央国家机关讲师团赴湖南零陵地 区支教,任祁阳师范工作组组长;校园活动剪影(19张)1986年8月至1987年8月,北京地质教育中心工作,任校团委副书记; 1987年9月至1989年7月,南开大学政治学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 1989年8月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作。期间,1989年9月至1991年6月, 任校团委书记; 1990年10月至1993年6月,任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主持工作); 1993年6月至1998年4月,任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 1997年4月至2001年1月,任党委宣传部部长; 2001年2月至2004年1月,任党委工作部副部长、党委宣传部部长,兼机关党 总支书记、地学哲学研究所副所长; 2004年2月至今,任党委组织部部长,兼地学哲学研究所副所长。 2009年至今任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党委书记。
编辑本段校园风光


学院风光
学院风光
学院风光

编辑本段校歌
《勘探队之歌》 《勘探队之歌》是由佟志贤作词、晓河作曲的一首群众歌曲,歌曲旋律舒展,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抒发了勘探队员以苦为乐的情怀,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它唱出了地质战线广大职工的精神风貌和报效祖国的坚强决心,鼓舞了几代地质工作者为地矿事业奋斗终生。 勘探队之歌
附:歌词 是那山谷的风 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 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 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是那天上的星 为我们点燃了明灯 是那林中的鸟 向我们报告了黎明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 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Music--- 是那条条的河 汇成了波涛大海 把我们无穷的智慧 献给祖国和人民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 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为祖国寻宝藏 ----End----
编辑本段系部设置
经济系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经济系下设会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三个本科专业,秉承中国地质大学的办学理念,弘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坚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把课堂教育与技能培训,素质教育与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匹配、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开放型、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经济系十分重视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率先建立起会计模拟实验室,把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学能”相得益彰。 在全系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济系形成了团结上进、开拓创新的良好学风和系风。在学院的领导下,广大师生开拓进取,精诚团结,携手共创经济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地球科学与资源系
地球科学与资源系依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以建立特色学科专业和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理工为主,下设宝石与材料工艺学、地质学、土地资源管理三大本科专业,以上专业均为中国地质大学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都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我国迅速发展的基础性及服务性建设直接相连,故就业前景广阔。本系现有学生1016人,其中,宝石与材料工艺学专业352人,地质学专业226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438人。 学生地质实验
地球科学与资源系拥有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有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授与副教授,又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还有一支以年轻人为主的强大辅导员队伍。我系拥有宝石加工实验室、岩石矿物实验室、偏光显微镜实验室、土地资源管理实验室等4个教学实验室;拥有河北省北戴河地质实习基地、北京周口店地质及测量实习基地、河北省易县清西陵土壤及土地资源调查实习基地等3个野外教学实习基地。 在培养学生具有“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匹配、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目标的指导下,着眼于国家的发展需要,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之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应用型、技术性人才。同时,地球科学与资源系也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的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与社会活动,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竞争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院文化的积累和提炼。总之,通过在地球科学与资源系的深造,将使学生成为一名适应社会需要的国家高级专门有用人才。
信息工程系
信息工程系设有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毕业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软、硬结合,面向系统,兼顾应用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为业务范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前景: (1)人才需求。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T人才的短缺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据保守估计,目前中国市场对IT人才的需求每年超过20万人。而国内目前的IT教育主要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电子、电信、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每年培养的大学毕业生约为5万,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IT技术人员的极度短缺,迫使许多公司不得不提供高薪才能聘请到符合要求的专业人员,而这些职位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很多非IT人员。于是许多人设法通过各种培训来获得这些职位 (2)工作需求。 IT行业良好的就业前景及薪酬待遇吸引了大量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迫切需要依靠学习和培训获得进入IT业的技术能力。而另一个方面,IT行业中职业的变化和更替也是最为频繁的,它要求从业者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保持这种持续工作的状态。同时一个人学习的技术越先进,掌握的技术越全面,那么这个人的事业发展前景就越广阔,工作选择的机会就越大。此外,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掌握过时技术的人员也不得不重新进行培训,以使自己能够与最新的技术同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各个企业对信息化投入的比例逐步加大,因此要求在职人员必须要学会操作微机。 (3)加入WTO刺激了培训市场的需求。 中国加入WTO,商务运作将会呈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国内商务、企业竞争将使得商家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只有那些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具备熟练技能和扎实专业知识的人才能适应全球化贸易市场的要求。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测绘科学、地理科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专业前景:以地表与近地表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现象分布的空间信息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遥感、地理信息、卫星定位等现代技术进行空间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以及应用系统开发,是研究空间信息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综合性学科。21世纪是空间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地理信息科学已在现代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广泛应用,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培养目标:以培养数字化时代迫切需求的地理信息高新技术人才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基本理论,以及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信息管理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应用软件与应用系统开发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培养特色:在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地理信息、遥感、卫星定位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本专业特别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从三年级开始根据学生的兴趣,分为地理信息工程与土地和农业应用两个专业方向,前者进一步提高学生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能力,后者注重培养学生在土地和农业等应用领域的基本管理与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就业时具有突出的专长,从而提高竞争力。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学院于2007年4月13日正式下发《关于调整机构设置的通知》,提出根据工作需要,经院务会研究决定,撤销原人文经管系,成立经济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专业划归经济系,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划归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划归地球科学与资源系。至此,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正式成立。 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旅游管理六大专业。主要的课程有管理学原理,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物流学概论等,辅修有逻辑学,礼仪规范,项目投融资,税法,经济法等课程。着重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双优的复合型人才。 各类工商企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部门从事管理类的工作。自己创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外语系
外语系目前设有英语专业和日语专业,英语专业是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比较具备市场竞争优势的专业。现主要设语言文学方向、商贸方向、翻译与文化方向、英语教育方向、涉外文秘方向和旅游英语方向。 目前,外语系拥有一支整齐、水平较高的教学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他们善于钻研、勇于创新、重视教研活动。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英语专业的科学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外事、商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专业领域和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
工程技术系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工程技术系是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和市场就业的需要,组建起来。本系现设有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测绘工程三个专业。这些专业分别是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土地科学技术系的测绘工程专业为办学依托,秉承地大(北京)的办学理念,具有课堂专业基础教学与现场专业实践教学并重的办学特色。各类专业均适应了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
编辑本段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2010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 学 院 概 况
第一条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按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学院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河北省教育厅为主管部门。 学院代码:13891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南二环路1698号 邮政编码:071000
第二章 组 织 机 构
第二条 学院成立招生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的招生工作,下设招生办公室。
第三章 录 取 规 则
第三条 学院根据各省市招生部门划定的相应批次录取最低控制线及当地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提档比例控制在120%以内。 第四条 学院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第一志愿未录取满的专业,将依次从后续志愿中择优录取。 第五条 在录取专业时,根据高考成绩和专业志愿顺序,以分数优先为原则,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第六条 我院各专业录取时不限男女比例。 第七条 体检要求按教育部和卫生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第四章 学 历 证 书
第八条 按教育部规定,学生成绩合格,毕业时颁发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普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学士学位。
第五章 收 费 标 准
第九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学生入学必须缴纳学费、住宿费。学院文史类及文理兼收专业收费标准为:每生每年11500元,理工类专业专业收费标准为:每生每年13000元。住宿由学院统一安排,住宿费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元。 第十条 招生详情见学院2010年招生简章及学院网站。 第十一条 本章程若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招生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招生政策为准执行。 第十二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我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编辑本段联系方式
地 址:河北保定南二环路1689号 邮 编:071000 乘车路线: 1〉保定火车站乘107路到东小庄站下车南行500米。 2〉保定客运中心站乘7路至东小庄下车南行500米,或乘车车至火车站转乘107路,或乘1路到北国商场下车反向倒51路到(也可以在北国商场下车去裕华小商市场站转乘28路) 东小庄站下车南行500米。 3〉市区内乘51路,到东小庄站下车南行200米 4〉市区内乘308路,到东小庄站下车南行200米 5〉外阜进入保定市区南二环路,高保路口下车西行400米。
近年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文科 理科生源地: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河南 山东 山西 安徽 江西 江苏 浙江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陕西 青海 宁夏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西藏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福建 甘肃 港澳台 年份: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 458 486 465 -- 11 本科三批
2008 441 458 453 -- 9 本科三批
2007 458 482 469 -- 21 本科三批
2006 442 466 454 -- 3 本科二、三批
2006 442 466 454 -- 3 本科三批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暂无数据

B. 涓鍥藉湴璐ㄥぇ瀛﹀寳浜澶嶈瘯鍚嶅崟

涓鍥藉湴璐ㄥぇ瀛﹀寳浜澶嶈瘯鍚嶅崟鏈夐儹鑺虫収銆佹典功娴┿佺墴鎬濇棴銆佺帇鐐崇収銆佹潹鏁忔儬銆佺帇姹熸稕銆佸崲鍚涙偊銆佹潕鐞崇強銆佸垬杩滅晠銆佽佸竻绛夈

涓鍥藉湴璐ㄥぇ瀛︾畝浠嬶細

涓鍥藉湴璐ㄥぇ瀛︼紝鏄鏁欒偛閮ㄧ洿灞炲叏鍥介噸鐐瑰ぇ瀛︼紝鏄鍥藉舵壒鍑嗚剧珛鐮旂┒鐢熼櫌鐨勫ぇ瀛︼紝鏄鍥藉垛211宸ョ▼鈥濃滃弻涓娴佲濆缓璁鹃珮鏍°傚︽牎浣嶄簬姝︽眽甯傦紝鐜颁换鍏氬斾功璁伴浄娑閭汇佹牎闀跨帇鐒版柊銆傛牎璁涓衡滆壈鑻︽湸绱狅紝姹傜湡鍔″疄鈥濄備腑鍥藉湴璐ㄥぇ瀛︽槸浠ュ湴鐞冪戝︿负涓昏佺壒鑹茬殑澶у︺傛埅鑷2021骞12鏈堬紝瀛︽牎鏈夊崡鏈涘北銆佹湭鏉ュ煄涓や釜鏍″尯锛屾牎鍥鍗犲湴鎬婚潰绉1474353骞虫柟绫炽

鏍¤垗鎬婚潰绉1385752.04骞虫柟绫炽傛湁鍚勭被绉戠爺鏈烘瀯銆佸疄楠屽ゃ佺爺绌堕櫌锛堟墍銆佷腑蹇冿級86涓锛屽浗瀹剁骇瀹為獙鏁欏︾ず鑼冧腑蹇3涓锛屽浗瀹剁骇铏氭嫙浠跨湡瀹為獙鏁欏︿腑蹇1涓锛屽浗瀹堕噹澶栫戝﹁傛祴鐮旂┒绔1涓銆傛湁23涓瀛﹂櫌锛69涓鏈绉戜笓涓氾紝16涓涓绾у︾戝崥澹鐐癸紝34涓涓绾у︾戠曞+鐐癸紝15涓鍗氬+鍚庣戠爺娴佸姩绔欙紝鏁欒亴鍛樺伐3369浜恒



C. 中国地质大学招收区调研究方向委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始末

顾德林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以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为主的基础地质研究任务日趋繁重。为缓解当时区调队伍中较高层次的中青年技术人才的短缺,使新颁布的行业标准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 1∶ 50000) ( DZ/T001—91) 》更好地实施,不断提高区调图幅质量和区域地质研究水平,原地质矿产部直属单位管理局和教育司委托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和武汉) 招收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的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先后共招两期,分别于 1996 年、1999 年毕业。这些毕业生在区调行业为提高我国区域地质研究水平和区域地质调查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这次招收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实践,为中国地质大学招收大批委培生提供了经验,亦为中国地质大学后来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打下了基础。

一、招生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陆续开展了 1∶ 100 万和 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当时采用的填图工作方法基本是学习苏联的。局部地区也开展了1∶ 5万区域地质填图,其工作方法也是从苏联学来的。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欧美地质科学和地质填图方法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986 年,原地矿部设立了 “1∶ 5 万区调中地质填图方法研究”项目,并列入部 “七五”重点科技攻关第十六项 ( 编号 86016 -02) ,开展我国花岗岩、变质岩、沉积岩发育区的 1∶ 5 万区调填图方法研究并委托原地矿司 ( 后改名直管局) 负责织组实施。项目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 “把当代地质科学领域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区域地质调查中,改革传统的区调填图方法。在既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有关的先进填图方法,又包容我国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典型试验区进行填图实践和研究,突破目前地质填图方法的技术难点,总结和创立一套适合我国特色的花岗岩区、变质岩区和沉积岩区地质填图方法,以填制出新一代的地质图,赶上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区域地质研究程度和水平。”经过 4 年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典型区专题实践,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区的 1∶ 5万地质填图方法体系,其最大特点在于: 把当代地层学、沉积学、岩浆岩石学、变质岩石学、变质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学科的先进理论与 1∶ 5 万区域地质填图紧密结合融会贯通,在学术理论上和 1∶ 5 万区域地质填图的实践上都具有深远意义和实用价值。在项目进行的后期,这套填图工作方法在全国 1∶ 5 万区调填图中推广,同时原地矿部按照新填图方法制定了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的行业规范———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 1∶ 50000) ( DZ/T001—91) 》,全国区调行业学习新方法、应用新方法形成了热潮,我国的基础地质研究和区域地质调查质量正向着新的水平迈进。

“区域地质调查是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系统的地面地质填图、遥感地质解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年龄测定、岩矿测试、古生物 ( 包括微体古生物) 鉴定等综合研究手段,阐明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石、岩浆活动等基本特征及其与矿产的关系,为矿产普查提供方向和依据,为工农业建设、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提供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这是一项既具专业性又具综合性的工作,要求进行区调工作的技术人员要具有扎实的基础地质理论和较强的综合研究能力,还要具有较多的野外工作经验。但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参加区调工作的部分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够理想,基础地质理论掌握较弱,吸收国内外先进理论和技术较慢,综合研究能力较差,且野外实践经验较少。

“七五”末,原地矿部决定,到20 世纪末完成200 万 km2面积的1∶ 5 万区调。要完成这一战略目标是相当困难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原地矿部直管局加大了部署。不但省区调队进行 1∶ 5 万区调,有些勘探队亦进入区调行列,进行 1∶ 5 万区调。同时一些地质院校也参加 1∶ 5 万区调工作。我有幸自 1989 年开始,步入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为了尽快掌握地质填图方法和管理要求,经常参加一些 1∶ 5 万区调项目的设计审查、野外验收和最终验收,学习新、老区域地质调查方法和区域地质调查管理。同时亦了解了这些单位参加区调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

二、筹备和招生

1992 年秋,部直管局区调处在西安召开秦岭造山带填图经验交流会,我参加了会议。会间原地矿部直管局区调处陈克强处长征求我对当时区调工作的意见时,我谈了两个问题,其一是勘探队进行 1∶ 5 万区调的图幅质量问题; 其二是参加 1∶ 5 万区调的部分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较高层次中青年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陈处长问我有什么办法解决第二个问题时,我说 “你出钱,我出力,培养一部分较高层次中青年技术人才,然后由他们再带动他们的队友,逐渐提高区调技术人员的素质。”我解释为: 采取委托代培硕士研究生的办法培养区调队的项目技术负责和填图组组长,这些学员毕业后回原单位参加1∶ 5万区调工作,可以担任 1∶ 5 万区调项目技术负责,或者担任项目负责人,甚至可担任区调队的区调质量管理工作。难题是培养经费问题,但也有解决的渠道。例如国家下拨给地矿部 1∶ 5 万区调地勘经费平均费用为 28 万元/幅,而拨给地质院校的地勘费为 22 万元/幅,其余 6 万元是作为人工费扣除了。可将院校参加区调的图幅经费扣除的人员工资部分( 每幅图 6 万元) 作为培养经费。招生名额请部教育司向教育部申请增加委培生名额。陈处长当场就和我讨论了具体工作步骤和招生单位。我提出,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和武汉)是地质矿产部的直属院校,由我们先招生试点,待条件成熟 ( 资金和招生名额) 后再扩大到其他院校。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主要招收北方的学员,而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则招收南方的学员。当晚,我和参加会议的索书田老师草拟了招生简章和培养方案。回京后,我向区调所所长谭应佳教授、系主任吴正文教授和教务处做了汇报,他们都同意和支持这项工作,中国地质大学区调所和教务处对招生简章和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修改,并向部教育司提出招生申请。期间,陈克强处长到部教育司和直管局就委培生的招生和培养经费的落实做了大量具体工作。

经过多方努力,于 1993 年 6 月 20 日地矿部直管局和教育司联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矿局 ( 厅) 发出 《关于招收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函( 地直函 [1993] 052 号) 》,文中强调: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以 1∶ 5万区域地质调查为主的基础地质研究任务日趋繁重。为缓解现有区调队伍中较高层次的中青年技术人才短缺,使新颁布的行业标准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 1∶ 50000) 》 ( 编号 DZ/T0001—91) 更好地实施,不断提高区调图幅质量和区域地质研究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经研究,从1993 年8 月起,由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和武汉) 招收20 名区域地质研究方向的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经费由部 “八五”后 3 年新增该校 4 个图幅 ( 北京和武汉各 2 个图幅) 的费用基础上,每幅再增加 6 万元 ( 共 24 万元) 解决。文件的两个附件是招生简章和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附件一:

招生简章

经地矿部教育司批准,部直管局同意,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和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于 1993 年招收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各 10 名。

研究方向: 区域地质调查

学制: 2 ~3 年

招生对象与条件: 各地矿局 ( 厅) 区调队技术骨干。本科毕业,具有 4 年以上 ( 含 4 年) 实践经验,工作能力强,有一定外语基础,身体健康,年龄 45 岁以下。

招生办法:

1. 由两名高级职称同行专家推荐,经省地矿局 ( 厅) 及所在单位政审合格、批准。各个省局 ( 厅)推荐 2 名。

2. 推荐由各省局 ( 厅) 向两校统一办理,并随寄体检表,本科 ( 含函授本科) 毕业证书复印件及推荐书,政审材料,于 1993 年 7 月 10 日前寄往校教务处 [东北、西北、华北及山东省报名材料寄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 中南、西南、华东 ( 除山东省) 报名材料寄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3. 被推荐者参加由学校单独命题的入学考试,考前参加外语、数学、政治及专业基础的补习班。入学考试合格者,录取为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入学时间由 1993 年 8 月算起。

4. 经费: 在校期间的培养费、完成生产与学位论文各项费用及野外津贴等全部费用,由部 “八五”后 3 年新增给学校的 4 幅图的费用基础上,每幅再增加 6 万元,即按 28 万元/幅全额下达。学生在校期间的工资、书报费、医疗费、探亲费、福利等待遇由原单位负责。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四日

附件二:

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具有扎实的岩石、地层、构造及矿产等基础地质理论,系统掌握区调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文献,具有区调生产、科研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区调人才。

二、学制与教学安排

学制: 两年半

教学安排 ( 见下表)

教学安排表 ( 委托代培研究生) ( 初定)

第二学期末进行专题报告。

学位进修生第一学年在校学习,修满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三、研究方向

根据委托单位需要及区调图幅的具体情况,围绕总的培养目标,设立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学及矿产等研究方向,初步拟定为:

岩石学方向:

1. 沉积岩岩石学 2. 变质岩岩石学 ( 含显微构造) 3. 岩浆岩岩石学

地层学方向:

4. 地层古地理学 5. 沉积古地理学 6. 生物地层学

构造学方向:

7. 区域地质力学 8. 岩石流变学 9. 遥感构造地质学

10. 区域构造学 11. 构造地质学

矿产地质方向:

12. 金属矿产 13. 非金属矿产

四、课程设置

硕士学位必须修满 30 ~ 32 个学分,其课程设置分公共必修课、学位必修课、选修课及读书报告。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公共必修课 ( 13 学分)

1. 马列主义理论课 90 学时 4 学分

2. 第一外国语 160 学时 6 学分

3. 应用数学 60 学时 3 学分

学位必修课 ( 7 学分)

1. 1∶ 5 万区调规范及区调管理 20 学时 1 学分

2. 沉积岩区地质与填图 20 学时 1 学分

3. 花岗岩区地质与填图 20 学时 1 学分

4. 变质岩区地质与填图 20 学时 1 学分

5. 现代构造学 30 学时 1. 5 学分

6. 地质构造变形分析 30 学时 1. 5 学分

选修课 ( 选满 8 ~10 学分)

1. 算法语言 80 学时 4 学分

2. 应变测量与分析 30 学时 1. 5 学分

3. 显微构造学 30 学时 1. 5 学分

4. 岩石流变学 30 学时 1. 5 学分

5. 地层学新理论、新方法 40 学时 2 学分

6. 沉积岩专题 30 学时 1. 5 学分

7. 岩浆专题 30 学时 1. 5 学分

8. 岩浆动力学 30 学时 1. 5 学分

9. 变质岩专题 30 学时 1. 5 学分

10. 金属矿产地质专题 30 学时 1. 5 学分

11. 非金属矿产地质专题 30 学时 1. 5 学分

12. 现代测试方法简介 20 学时 1 学分

13. 岩石化学在区调中的应用 30 学时 1. 5 学分

14. 遥感在区调中的应用 30 学时 1. 5 学分

15. 物探方法在区调中的应用 20 学时 1 学分

读书报告 ( 2 学分)

在学习期间必须完成 1 篇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围绕论文选题作文献综述。读书报告公开宣读,通过后取得 2 学分。

五、野外地质调查、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参加 1∶ 5 万区调图幅的踏勘、剖面测制、填图及专题研究与野外验收全过程。加强实践性环节,结合专题研究,广泛收集资料,参加样品测试与成果分析处理,在此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编写。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四日

文件下达后,各省开始报名,由于当时正处于地质行业最不景气的时期,加之正值夏天,区调技术骨干正在野外工作,报名工作直到 9 月中旬结束。材料到达后,中国地质大学和区调处一起进行了审查,最后确定 8 名学员入学。他们是青海区调综合地质大队 2名,甘肃地质科学研究所 1 名,甘肃第一地质队 1 名,河北区调研究所 2 名,辽宁区调队1 名,黑龙江第一区调大队 1 名。这 8 名学员都为男生,都是 20 世纪 80 年代的本科毕业生或函授本科毕业生。在原单位都参加过 1∶ 5 万区调工作,有些还参加过 1∶ 20 万区调,大部分都为项目的正、副技术负责人,个别为填图组组长,野外地质调查经验丰富。学员于 1993 年 9 月中旬入学。至此,中国地质大学第一届委培区调研究生班招生工作圆满结束。

三、培 养

1. 补课

按照部教育司批准的区域地质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 以下简称培养方案) ,学员入学后就应编入硕士学位研究生班按课表进修硕士生课程,但这些学员尚未进行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当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有外语、数学 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由于这批学生长期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外语、数学由于长期不用而生疏,其专业知识虽然都在用,但让他们完整地答题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确保这些学员能通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我们调整了教学计划,专门安排基础课教员对他们进行外语、数学补课,并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辅导。经过学员和老师们 3 个多月的共同努力,这些学员都顺利地通过了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真正取得了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

2. 导师选择

导师的安排采取学员选择和安排相结合的原则,考虑的因素包括学员想侧重的专业和实习地点的安排。当时中国地质大学正在进行的 1∶ 5 万区调的图幅共 5 幅图,其中由宋鸿林、李志忠两位教授负责的河北省 1∶ 5 万兴隆幅和六道河幅,区内除主要为中、新元古代的沉积地层外,还有变质岩区,构造也较复杂; 另一个测区在山东省中部,沂水县城以北地区,共 3 幅 1∶ 5 万图幅,区内水、火、变齐全,沂沭断裂带 ( 郯庐断裂的山东部分)在测区内通过。这 3 幅图区调,由我负责,聘请游振东教授当顾问,陈建强副教授、苏尚国老师参加图幅工作。最后河北兴隆项目安排 3 位学生,由宋鸿林、李志忠两位教授任导师; 山东沂水项目安排 5 位学生,由游振东教授、陈建强副教授、顾德林副教授任导师。

3. 课堂教学

由于第一学期没有进行学位课中基础课 ( 外语、数学、计算机语言等) 的学习,不能中途插班上这些课。1994 年春天即区调研究生班第二学期开学后,考虑到夏天的野外实习都是参加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我们给安排了专业学位课,如 1∶ 5 万区调规范及区调管理、三大岩类区地质与填图、现代构造学及地质构造变形分析等。由于这批学员都参加过 1∶ 5 万区调工作,上这些课时采用教员主讲,提出问题,大家讨论,教员总结的方法,或者请学员介绍参加过的 1∶ 5 万区调图幅成果和工作方法,大家进行讨论,指出不足,提出工作建议,收到良好效果。

第一届区调研究生班的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主要安排课堂学习。按照培养方案要求,集中学习了公共必修课、部分学位必修课和选修课。为了扩大学员的知识面,要求学员尽量多听一些选修课。

4. 生产实践

野外生产实践分为河北队和山东队两队,以下仅记述山东队情况。

野外实习是学员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时机。在野外实习前,我们要求学员根据自己的专业侧重和导师的意见,查阅该专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尽可能带上参考资料。1994 年 6 月初,我们出发去山东进行第一次生产实践。本队由教员 3 人、硕士研究生7 名、本科生7 名 ( 本科生出发时间为6 月底) 组成。实习时间共3 个月,完成约 2 幅图的生产任务。这次野外工作不仅仅是生产,而是现代地质理论和 1∶ 5 万区调填图工作方法野外讨论、研究和实验的过程。

由于这些硕士生大都有生产实践经验,因此,实习开始就要求他们阅读测区前人工作成果,在充分野外踏勘后进行讨论,讨论的主题包括: ①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途径和可以作为专题研究的题目; ②工作部署的原则及工作布置; ③不同岩类区采用的工作方法和注意的问题; ④测区的填图单位划分。通过讨论,大家对测区内的填图单位划分、存在的地质问题、解决的途径、采用的工作方法都统一了认识。填图的过程实际是大家学习新的 1∶ 5 万地质填图工作方法过程,因此填图路线采用平行路线穿越的办法,路线上遇到什么岩类就用什么岩类区调填图工作方法填图,回到室内集体连图,如果遇到大片图连接困难时,就组织有关的填图组集体到野外追索和讨论,这样做主要是现场再次统一认识、统一工作方法,保证全队采用同一填图单位,确保图幅填图质量。

在全区路线填图结束后,要求所有参加填图的人都阅读地质草图,确定专题研究题目( 这些专题既是学员的学位论文,又是项目的专题研究内容) ,并根据各人专业侧重不同进行分工,各人根据自己专题的题目设计研究内容和野外收集资料的地点和路线,这样便于全队的工作安排。在实测地质剖面阶段,全队所有的人都参加实测剖面,但分工时除保证每一位学员都要参与不同岩类区的剖面测制外,还要兼顾各人的研究专题有所侧重,这样既保证了学员对不同岩类区工作方法的全面学习和全队生产任务的完成,又能保证各得其所,保证论文资料的收集齐全。野外结束前,要求各位学员进行小结。小结内容包括测区地质构造特征和专题研究的资料两部分,在专题研究部分要求提出室内研究工作内容和下一步计划。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学员在室内学习阶段能结合自己的论文,做一些实际工作。

第二次野外生产实践是在 1995 年夏天。野外工作之前,组织学员阅读测区成果草图,查阅测试结果,在熟悉全区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要求学员做好野外工作计划。野外工作主要根据学员工作计划,安排学员专题研究,进一步收集学位论文资料,进行必要的路线追索、取样等精细观察。

在第二次野外生产实践的后期,我们请游振东教授进行野外指导。一方面请游老师对我们近 3 年的工作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前人的工作成果有较大改变或我们工作中有重大发现的地段; 另一方面请游老师对典型地质现象进行讲解和指导,并对变质岩区填图工作方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答疑。学员们普遍反映受益匪浅。

第二次生产实践的最后还安排一项重要任务是参加我们项目的野外验收。这一次出席我们项目野外验收会的专家有山东省地矿局地科处处长、区调管理专家、局区调质量监控组成员、中国地质大学科技处何科昭处长和专家赵崇贺教授,山东省地矿局的专家都是山东地质通,且对 1∶ 5 万区调填图工作方法及区调工作管理都有丰富的经验,因此要求学员把参加野外验收过程当做一个学习过程。既接受他们的质量审查,又学习他们先进的填图工作方法,也可当做我们的外聘老师的一次现场教学。会议期间,学员们和老师们一起认真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还主动请教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 学位论文和答辩

第二次生产实践后学员都转入室内研究和学位论文的编写。我们给学员提出如下要求: 其一,确保使用的资料的真实性,无论使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还是使用别人收集的资料,都要进行认真审核,确保每一个数据、每一张插图都是真实的。其二,做各种测试和鉴定,凡是能自己动手的则自己动手,特别是岩矿鉴定需要自己观测。即使已有鉴定报告也需要自己检查一下,其目的是保证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其三,不要写成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式的论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是通过野外点、线、面的调查收集的资料,通过综合研究和科学总结而写成的,其地层、岩石、构造、矿产、地质发展史等章节齐全,面面俱到,而且可以有不同的观点。论文则要求就某一科学问题进行论证或讨论,最后得出一个恰当的科学结论。其四,论文要精简,如果经过适当修改就可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就更好。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每一位学员都完成了一篇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实际上也是一个教学过程,而对于这个班来说,也是委托培养单位对培养效果验收的过程。因此,我们聘请中国地质科学院区调处 ( 原地矿部直管局区调处) 原处长陈克强教授和当时的处长其和日格教授参加他们的答辩委员会 ( 后因陈克强教授有重要会议而未能出席) ,答辩委员会主席分别由吴正文教授和谭应佳教授担任,答辩委员还有邱家骧、周珣若、宋鸿林等教授。正式答辩前由各位导师主持,讲解了答辩的准备工作、答辩的注意事项等,并进行了试答辩。答辩时,学员们宣读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在回答答辩委员会和参会者提出的问题时,都能综合各方面的问题,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地做了回答,答辩委员会表示特别满意。最后都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论文答辩。

四、第二次招生

第一批学员毕业后,部教育司和直管局都很满意,并同意招收第二批 ( 第二届) 区域地质研究方向的委培硕士学位研究生。1996 年暑期进行招生,所有招生程序和第一届相同。这次中国地质大学也招了 8 名学生,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地矿局第一区调队 2 名,内蒙古自治区地矿局第二区调队 1 名,山西省地矿局区调队 1 名,山西省地矿局 214 地质队1 名,山东省地矿局区调队 2 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科学研究所 1 名。这 8 名学员都为男生。都是20 世纪80 年代中、晚期 ~90 年代早期的本科毕业生,都参加过或正在从事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个别学员担任过 1∶ 20 万区域地质调查或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都希望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地质理论和地质工作方法。

第二届区域地质研究方向委培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第一届相同,培养过程也基本相同,只是生产实践和学位论文编写工作安排有所不同的。“九五”期间,中国地质大学共承担了 8 幅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地点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中固阳地区 3幅,多伦地区 5 幅,大部分学员的生产实践都安排在这两个队,个别学员因原单位也承担着区调任务,且是项目进行中途来参加学习的,就将他们的生产实习地点安排在原单位的原项目。其中仅一名学员随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生产实践和学位论文的编写。学员的学位论文取材相对分散,部分学员论文取材于中国地质大学承担的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区调项目; 另一部分学员论文则取材于原单位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区调项目。经过 3 年培养,都以优秀或优良的成绩毕业。

五、效 果

中国地质大学两届区域地质研究方向的委培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在区调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青海省一位学员还没有毕业就被局人事处选中,调局地科处负责全省的区调工作管理,后任地调院副院长和青海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所长。甘肃省的一位学员毕业后经过一阶段实践,调任地矿局地科处处长兼地调院总工,后任地矿局副总工程师等职。河北省两位学员毕业后正逢我国 1∶ 25 万区调试点工作,他们都参加了 1∶ 25 万承德幅区调试点项目,其中一位任项目负责。辽宁省学员毕业后被任命为省地矿局区调队总工程师。山西省一位学员在地调院专门管理区调项目,另一位学员参加青藏空白区 1∶ 25 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任项目负责人,成绩显著,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后来部分学生又攻读了博士学位,向更高层次迈进。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工作在区调工作第一线,为提高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和研究水平而努力工作。

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方向委托代培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为中国地质大学在培养在职工作人员高层次学历方面积累了一整套方法和经验,也为后来招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打下了基础。

D. 中国地质大学历年初试考研分数线是多少急需!!!!

中国地质大学历年初试考研分数线如下图: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发版展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权心,坚持全面考察,坚持客观评价,提高复试工作的有效性;坚持公平、公正,坚持以考生为本,尊重考生,服务考生,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勿滥,坚持复试淘汰制。

1、进一步增强复试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强化复试考核,严格复试管理,切实提高录取质量。

2、对拟参加复试的考生进行资格审查,不符合资格者不得进入复试。

3、所有报考艺术与传媒学院且成绩达到学院划定复试分数线、资格审查合格的考生均可参加复试。

4、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分类复试,分类择优录取。

5、根据各学科专业分配的招生名额,按照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确定录取名单,录取满额为止。

6、未参加复试或复试未通过的考生

7、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及推免生均需参加体检,体检不合格者不得录取。

E. 长庆油田拟录取名单

关于长庆油田拟录取名单如下:

拟录用人选名单(按姓名拼音排序)姓名 院校 专业 学历 是否优才敖文昊 西北大学 地球化学 博士研究生 优才高建文 西北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博士研究生 优才

李弛 西北大学 矿产普查与勘探 博士研究生 优才刘朱睿鸷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矿产普查与勘探 博士研究生 优才

王益民 西南石油大学 油气田开发工程 博士研究生 优才张攀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气田开发工程 博士研究生 优才邹建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田开发工程 博士研究生 优才招聘岗位:油气田勘探

拟录用人选名单(按姓名拼音排序)姓名 院校 专业 学历 是否优才蔡成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硕士研究生

蔡佳美 长江大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硕士研究生柴少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工程 硕士研究生常好营 长安大学 地质学 硕士研究生

陈凯 长安大学 水文学及水资源 硕士研究生董倩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质工程 硕士研究生方泽昕 西安石油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硕士研究生

冯楠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硕士研究生高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硕士研究生

郭靖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硕士研究生郝金鑫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硕士研究生

何佳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 硕士研究生贺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质工程 硕士研究生候英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硕士研究生黄鹏 长江大学 地质工程 硕士研究生

黄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矿产普查与勘探 硕士研究生荆雪媛 西北大学 地质学 硕士研究生雷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工程 硕士研究生李宸 成都理工大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硕士研究生 优才

李佼佼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硕士研究生 优才李金国 吉林大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硕士研究生李金帅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矿产普查与勘探 硕士研究生李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工程 硕士研究生

热点内容
长清大学城租金 发布:2025-02-06 13:12:03 浏览:586
二本大学及特色专业 发布:2025-02-06 13:12:03 浏览:599
河海大学研究生暖通 发布:2025-02-06 13:11:55 浏览:221
裕昌大学城物业 发布:2025-02-06 13:11:06 浏览:492
针对大学城的行业 发布:2025-02-06 13:09:44 浏览:173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平江分院 发布:2025-02-06 13:02:57 浏览:532
英国巴斯大学学生宿舍 发布:2025-02-06 12:35:16 浏览:618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英文 发布:2025-02-06 12:31:02 浏览:356
美国大学级 发布:2025-02-06 12:26:13 浏览:567
上海同济大学宿舍教官 发布:2025-02-06 12:10:55 浏览: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