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大学考研经验
A.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
本人介绍:我是毕业于某一本院校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本科四年中,我对中国现当春链代文学怀有浓厚的兴趣,从鲁迅、张爱玲,到莫言、王小波、刘慈欣,每位作家都有着深刻独到的思想,他们的笔下都有着气象万千的文学之美。怀着这样的热爱,我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以初试排名第四,复试第二,综合排名第三的成绩成功上岸。
B.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思想史考研经验分享
C. 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个人介绍
本人来自河南某双非一本高校,现已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大四那年没考,从四月份到十二月份备考,初试395(数学139 专业课107 英语77 政治72),复试300,专业第九,现已被人大产业经济学录取。
D.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个人情况介绍
我本科是某东北985管理类专业,大学学过微经宏经,所以在备考前有一点经济学基础。数学基础从小到大都很一般,英语相对算是比较擅长。
(2)9月-10月
①每天墨墨背单词。要从决定考研就开始背单词,直到考英语前。
②3天做一套真题客观题(一战是从7月开始做真题阅读),掐表做一个半小时。真题做完,总结不认识单词;看唐迟视频课,我觉得唐叔阅读的逻辑讲得很清楚;新题型我二战看的是宋逸轩,我觉得老师讲得很好(虽然我今年七选五错了两个,没啥说服力)。英语阅读的思路就是细节服从主旨,回到原文去对照细节,注意词语感情色彩,转折词。
(3)11月-12月
①每天墨墨背单词+笔记本上单词;
②做真题;
③积累作文模板。一周至少写一篇大作文和一篇小作文,我每次会写不同类型的真题作文。根据王江涛作文和张剑的真题作文解析,自己总结各个类型的作文模板,这样更好记忆也可以用上自己比较喜欢的高级句子。小作文记得背全各种类型的格式要求,20年考的是告示,刚好考试当天中午有同学问我我才看了看告示格式,不然考场上就傻了。翻译感觉主要在于以前的积累,不会太拉分,我21年基本没练过翻译,一战时看了看唐静的拆分与组合翻译。
七、写在最后
好像在考研前和考研后是觉得考研最难的时候,身在其中反而很平静充实。对于我来说,不甘心不能给我持续的动力,是对人大的喜欢这种正向激励更能让我坚持下去,每天都好像是穿过雾霭森林去寻找美。考研不仅考查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也是对毅力专注力、压力情绪控制、搜寻筛选信息能力的锻炼。考虑清楚考研的风险和收益,有一个坚定的理由让自己付出足够的努力,是不会差的。
希望我的这些个人经验能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帮助。
E.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考研经验分享
F. 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经验
本人介绍:本人来自某普通一本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报考学校为中国人民大学,报考专业为汉语国际教育,总分369,现以成功录取。
G.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
先自我介绍一下,家乡某不知名中部省份,南京双非一本英专生。因为喜欢转专业到英语,绩点排名第六。四六级550+,专四优秀专八良好,过了三笔,有一些竞赛获奖但是含金量不高。报考学校是中国人民大学,专业是英语语言文学,现已成功上岸了,下面就是我的考研经验,希望能帮到大家:
H.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考研经验分享
四、写在最后
有时候觉得,考名校、读名校就是一个不断祛魅的过程,人生并不会如你预想一般,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周围的人也并非无所不能。但在跨过这个坎之后,你会更有面对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很多人以为自己在接受“高等教育”,但其实只是在被动接收一定的知识,如果只是接收这些理论化专业性的信息,你最终获得的只会是一种工具亦或武器,但接受教育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关乎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以及选择如何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或许有些类似武侠小说里的“性命双修”,在用理论知识不断武装自己的同时,希望也不要忘记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因身为法律人而自豪时所产生的那份感动。
I.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
先自报家门:我本科是山东某双非院校,学习的广播电视编导。2019年考研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初试分数396分。整个过程折腾又坎坷,期间有自己曾经的不坚定,也有周围不解的声音,现在的我已在当初梦寐以求的人大新闻学院度过了半年的时光,遇到了太好的老师和优秀的同学们,倍感珍惜和感恩,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包括备考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踩过的雷,希望对同样心怀新闻梦的你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