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学业导师制
❶ 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学业导师制实施意见学业导师的选聘
西南大学在本科学生学业导师的选聘上实行多元化的策略。首先,学院通过教师自荐、学生选择以及学院内部指定的方式,共同确定导师名单,此名单需经学校备案,确保程序的公开和公正。
在导师的资格上,一般要求导师应具备中级及其以上的职称,但学院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由高级职称教师领导的学业导师团队,助教可以参与其中,提供更丰富的指导资源。
在指导学生的人数上,学院有其明确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每位学业导师指导的学生总数不应超过30人,而对于师范专业和创新实验班的学生,指导人数限制在20人以内,以确保导师能给予每位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至于导师的聘期,学院会根据导师、学生以及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设定,这既考虑了导师的工作负荷,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成长需求,体现了个性化和灵活化的管理方式。
(1)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扩展阅读
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学业导师制实施意见
❷ 本科生导师制什么意思
本科生导师制的意思如下:
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意思就是在本科一至四年级学生中实施。导师主要从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与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而实行的学生服务与支持体系。
简介: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四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
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❸ 本科双导师制是每个学生都有吗
双导师制是指在学生本科阶段实施的一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在大二时,每位学生会配备一名校内导师,负责全面指导其学业与个人发展。校内导师一般会带不超过15名学生,每周至少指导一次,通常采取个别指导的形式。双方可以自由协商指导的时间和方式。
进入大三后,每位学生还将额外获得一位校外导师的指导。校外导师通常会指导不超过5名学生,每两周指导一次,每月至少进行两次面对面交流,每次交流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这种方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社会实践和专业指导。
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合作,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模式下的指导不仅局限于学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辅导,旨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双导师制的实施,能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个性化指导,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
通过双导师制的指导,学生可以在校内导师的专业指导下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在校外导师的引导下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道路。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