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考研
㈠ 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参考书
北大中文系考研必备书目
北大中文系书目(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科目出题范围):
现代汉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方言、修辞、现代汉字;
古代汉语,包括:音韵、训诂、古代语法、古文字;
语言学理论;
文学理论,包括:基本原理、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文学史,包括: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史;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史;
文献学知识。
北京大学中文系不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不提供以往考试试题以及导师姓名,以下为中文系本科生各专业四年必修课程及所用教材,仅供参考:
(加括号的课程或书目为2001年9月调整后“没有”列出的),
“主要参考书”为调整后新增的。
一、中文系各专业共同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版别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 郭锡良 等 商务印书馆 1999年1月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商务印书馆 1993年7月
(逻辑导论 新逻辑教程 宋文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1—4)游国恩 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7月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第二版上、下)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6月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 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7月
中国当代文学(当代中国文学概观(第三版)张钟 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 谢冕、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月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 谢冕、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7月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纲(修订本上、下) 张传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6月
二、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版别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纲要(第三版)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4月
理论语言学 (无书目)
汉语史 汉语史稿(新一版合订本) 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6月
汉语音韵学 (音韵学教程(第二版) 唐作藩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
汉语方言学(汉语方言学教程(内部讲义)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1999年8月)
文字学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 1988年8月
主要参考书
语言学概论 胡明扬、贺阳、沈阳 语文出版社 2000年4月
简明汉语史(上、下) 向熹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5月
音韵通讲 耿振生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月
古汉语词汇纲要 蒋绍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11月
语音学教程 林焘、王理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11月
词义的分析与描写 符淮清 语文出版社 1996年1月
语法答问 朱德熙 商务印书馆 1985年7月
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 袁家骅 语文出版社 2001年1月
汉语方言学导论(修订本) 游汝杰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6月
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 詹伯慧 湖北教育出版社 年月
说文解字 [东汉] 许慎 中华书局 1963年12月
说文解字注 [清] 段玉裁 中华书局 年月
三、中国文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版别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文学原理 文学概论(第三版) 蔡仪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5月
民间文学概论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增订本) 段宝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5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下) 张少康 刘三富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6月
(外国文学 欧洲文学史(上、下) 扬周瀚 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月
俄苏文学史(1—3) 曹靖华 河南教育出版社 年月)
(比较文学原理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乐黛云 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8月)
主要参考书
文艺美学 胡经之 年月
文学原理 董学文、张永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
文学理论教程 童庆炳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4月
文学理论新编 陈传才 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月
文学理论学习资料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理论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月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国俗文学史 郑振铎 上海书店 年月
中国戏剧史长编 周贻白 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月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中华书局 1990年4月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中华书局 1990年4月
元代戏曲史稿 天津古籍出版社 年月
中国当代文学教程 陈思和 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月
台湾文学史 刘登翰 海峡文艺出版社 年月
四、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版别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古籍整理概论 (无书目) )
古文献学史 中国古文献学史 孙钦善 中华书局 年月
(音韵学 音韵学教程 唐作藩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7月)
(文字学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 1988年8月)
(训诂学 (无书目) )
校勘学 校勘学大纲 倪其心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年7月
版本学 古书版本学概论 李致忠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0年8月
(目录学 古典目录学 来新夏 中华书局 1991年3月)
(哲学要籍解题 (无书目) )
史学要籍解题 史部要籍解题 王树民 中华书局 1981年11月
(文学要籍解题 (无书目) )
工具书使用法 中文工具书教程 朱天俊、李国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7月
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史(1-3) 阴法鲁、许树安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年11月
主要参考书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月
校勘学 钱玄 江苏古籍出版社 年月
校勘学释例 陈垣 中华书局 年月
古籍版本学概论 严佑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月
中国古籍版本学 曹之 武汉大学出版社 年月
版本学 姚伯岳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月
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 张传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7月
文史工具书手册 朱天俊、陈宏天 中国青年出版社 年月
中文工具书参考资料 朱天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月
㈡ 考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需要考什么科目
考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需要考的科目如下:
一、文艺学专业
考试内容:思专想政治理论;英语属一、俄语、日语、法语、德语任选一门;文艺学;中外文学基础。
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考试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俄语、日语、法语、德语任选一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言学基础。
三、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考试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俄语、日语、法语、德语任选一门;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基础 。
四、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考试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俄语、日语、法语、德语任选一门;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基础。
五、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考试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俄语、日语、法语、德语任选一门;中国古代文学;中外文学基础。
六、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考试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俄语、日语、法语、德语任选一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外文学基础。
七、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俄语、日语、法语、德语任选一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基础。
八、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
考试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俄语、日语、法语、德语任选一门;中国民间文学;中外文学基础。
㈢ 关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全国共有20所招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的学校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四川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北京大学,以下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具体名单: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其研究立足于吸收传统世界文学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把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纳入全球整体格局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该专业要求考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外文学功底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外文文献。
㈣ 北大中文系考研
您好!中文系学硕有八个考研方向:
1、文艺学
(二级方向:01. 文艺学02. 文艺美学03. 中国文学批评史)
招生人数:5
考试内容:
(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一、俄语、日语、法语、德语任选一门(3)文艺学(4)中外文学基础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二级方向:01. 理论语言学02. 对外汉语教学03. 语音学)
招生人数: 4
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一、俄语、日语、法语、德语任选一门(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4)语言学基础
3、汉语言文字学
(二级方向:01. 现代汉语02. 汉语方言03. 汉语史04. 古文字学05. 中文信息处理06. 对外汉语教学)
招生人数:11+6 (北京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汉语语言学双硕士研究生班”招生6名)
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一、俄语、日语、法语、德语任选一门(3)汉语言文字学(4)语言学基础 考试科目(3)包括“现代汉语”和“汉语史及古文字学”两个部分,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做。
4、中国古典文献学
(二级方向:01. 中国古典文献学)
招生人数:5
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一、俄语、日语、法语、德语任选一门(3)中国古典文献学(4)中国古典文献学基础
5、中国古代文学
(二级方向:01. 先秦两汉文学02. 魏晋隋唐文学03. 宋元文学04. 明清近代文学)
招生人数: 6
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一、俄语、日语、法语、德语任选一门(3)中国古代文学(4)中外文学基础
6、中国现当代文学
(二级方向:01. 现代文学02. 当代文学03. 新闻与媒体研究)
招生人数: 8
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一、俄语、日语、法语、德语任选一门(3)中国现当代文学(4)中外文学基础 考试科目(3)包括“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两个部分,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做。
7、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二级方向:01.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2. 国外中国学)
招生人数: 3
考试内容: (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一、俄语、日语、法语、德语任选一门(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4)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基础
8、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民间文学)
招生人数: 2
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一、俄语、日语、法语、德语任选一门(3)中国民间文学(4)中外文学基础
中文系专硕有一个方向,即创意写作:
招生人数:40
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二(3)写作(4)文学基础
中文系的考研的竞争很激烈!喜欢文学的话,要好好准备~
我是今年保研中文系专硕的,欢迎交流:)
㈤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问题
是中文系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还是外国语学院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一楼答案完全不靠谱,二楼的已经是很多年前网上的东西了。
那么就说说中文系的吧。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两门专业课考试分别为“中外文学”和“中外文论”,满分都是150分,没有中文系其他专业要考的“大综合”部分。报考时须在两个研究方向(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国外中国学)中选择一个,但考试出题是不分方向的,所有考生做的都是同一套试题。
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参考书目(中文系不指定书目,本书目为北大中文考研工作室http://class.chinaren.com/fengyuyanluren发布)
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
董学文《文学原理》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董学文《西方文学理论史》
王岳川、胡经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张少康《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朱维之《外国文学史》
郁龙余、孟昭毅《东方文学史》
毕业去向和研究方向无关,可以看北大中文专业考研答疑专区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220374&extra=page%3D1里的北大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去向表。
命题特点及试题举例分析。
按考试涉及的学科来划分,“中外文学”主要考察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当代文学较少涉及甚至不考,但也不能忽视,要稍带复习。各门学科所占的分值不是很固定,现代文学有时占30分,有时占50分,古代文学占10-30分不等,剩下的分数就是外国文学了,其中东方文学主要涉及东亚(日本、朝鲜和越南)文学和圣经文学,所占分值不大,一般在15分左右;“中外文论”主要考察西方文论、中国古代(含近代)文论,并且结合比较文学和文论出比较诗学方面的考题。覆盖面较广,出题点很难预测,分值分布也时有变化。07年古代文论占30分、西方文论50分,比较诗学70分;08年古代文论30分、西方文论40分,比较诗学80分。
从考试题型上看,近五年的惯例是“中外文学”和“中外文论”各出五、六道大题,一般都是论述题,有时“中外文论”考试中会用一个名词解释,或若干填空,或若干简答,或一段文言文标点、翻译、评述等题型来代替五六道论述题中的一两道。每门考试的五六道大题中,一般前两三道题分值较低,占30-60分,后三道题分值较高,占90-120分。
这里说一下比较文学这个学科,它的身份较为特殊,在“中外文学”中一般考应用,与具体文学史相结合;在“中外文论”中,一般与中外文论相结合,考察考生在比较诗学方面的掌握以及考生对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认识和看法,基本上都为最后的论述题,也有可能考比较文学方面的名词解释,例如08年考了“拼贴”(collage)这一名词解释。
北大中文系无论哪个专业,考研的试题都注重考查我们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并非简单考查知识点本身的记忆情况,所以千万不要只满足于背下了书上的一个个知识点,这一点请大家切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考题,不仅偏重于考查考生对外国文学的熟悉程度,还要求我们能够把外国文学放在比较文学的视角下加以分析,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外国文学知识基础,对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也要有相当深入的了解。
例如08年“中外文学”中的一道30分的论述题:用新批评(New Criticism)的研究方法分析一首唐代律诗或绝句。此题看上去似乎是在考查古代文学的知识点,但这其实并不是关键所在。这道题的本意是考查我们能否在答题时充分地融入新批评的理论观点,并恰当地运用到分析唐诗上面,也就是考查我们在比较文学视角下,以西方文学批评的理论观点重新审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北大的比较文学专业课考试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当前的文化热点十分关注。所以平时应该注意阅读一下《中华读书报》等文学报刊中报道的中外文化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很可能会在考试中遇到。例如08年“中外文学”中的两道大题,都涉及到了时下的文化热点:一道40分的题是“分析《哈利·波特》(小说或电影)或类似文本(如《指环王》)的文类、风格和母题”(07年《哈利·波特》最后一部问世,此系列宣告完结),另一道50分的题是“分析张爱玲小说与中西小说的关联”(张爱玲近几年一直是研究热点,07年底更因电影《色戒》而迅速升温)。
复习方法和复习计划:
考生应该在3月份以前确定报考学校和专业。如果3月份开始复习,可将复习计划划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争取在9月之前把所有的参考书过一遍,划出重点。
第二阶段,做自己的专业课笔记,争取在11月底完成。
第三阶段,抛开书本,拿着自己的笔记复习,加强记忆。
政治在9—10月份开始复习,12月初复习第二遍。英语每天都必须保持一定的复习量,重点在做真题上。阅读和作文为重中之重。
如果是7月份才开始复习,必须将专业课复习的第一遍在两个月之内解决,之后再开始复习政治。这时候应该没有时间细细整理笔记了。建议将整理笔记的重点放在西方文论和外国文学上,因为这两个方面涉及的知识点最多且分值最大,也是考生相对薄弱的环节;比较文学的知识可以在图书馆翻阅相关的入门书籍,将其中涉及流派、代表人物和专业术语的名词解释浏览一遍,掌握的放过,没有掌握的强化记忆和理解,就不一定抱着参考书了;古代文论则必须从大处着眼,放过细小知识点,总结出清晰的文论发展脉络。
总的说来,如果准备考研要用到十分力,那么五分应该在专业课上,四分在外语上,一分在政治上。
很多考研的同学都不知道该怎样协调看参考书和看文学作品的时间分配,一般有一定文学阅读积累的同学,要在10月份以前查漏补缺,而且不能只局限于读小说,诗歌、散文,尤其是戏剧也要引起相当的重视。文论方面,可以挑比较重要的原典好好研究一下,不要贪多,例如亚理士多德的《诗学》或钟嵘的《诗品》等等。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浅尝辄止,要注意勤于思考,最好做一做读书笔记,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这样可以锻炼思维输出能力,想法也会渐渐有独创性和深度。如果在10月以后还要在阅读原典上纠缠,就得不偿失了,因为时间根本不够。
如果深感自己文学积累欠缺,那么应该尽量找最重要的文学作品和文论专著来阅读和研究。也可参照历年考试真题来发掘出题重点。一般近十年间出现的文学作品和文论考点都是复习重点。
如果复习文论感到困难,可以先复习相关的文学史,因为文学史脉络是文论的基础。如复习古代文论之前最好复习古代文学史,复习西方文论之前最好复习完西方文学。
在复习过程当中,也会遇到不少其他问题。首先是每天的时间安排。不建议每天都早起,自己是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就保持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每天的复习时间要在7个小时以上,最重要的是兴奋点来的时候一定是在学习。也不建议通宵熬夜,一天两天可以,长此以往,不到考研最后阶段人就已经垮了。其次是学习上遇到难题怎么办。如果方便的话最好到北大上一两次研究生的课,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也许能结识到上一届考上的师兄师姐,可以向他们讨教经验,问他们是怎么复习的,怎么答题的。如果他们的建议和自己的复习有明显出入,就应该考虑适当进行调整。
另外,在初试前不建议联系导师,因为这样往往效果适得其反。导师的论文及专著应该找来看一看,但没必要精读,只要知道他们最近的研究方向和大致观点就行了。
需要提醒学弟学妹们注意的是,考研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考研考的是大家的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在复习期间出现情绪上的问题其实是很正常的,关键在自我调节,可以通过写日记、找同学聊天等抒发郁闷。在考研过程当中最好不要孤军奋战,建议找几个考友,每天一起复习。
chaomi2588,以上我的回答希望能令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