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案例
1. 哪些名人是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
大学生创业,成为“富一代”的案例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今天,我们来分享三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成功故事,他们的年收入均超过百万,开着豪车,却并非“富二代”。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施超便是其中一位。他凭借自主创业,从一名普通大学生转变为百万富翁。施超选择图书销售作为创业项目,充分利用了自己广泛的阅读爱好与知识积累。他从自己熟悉的图书入手,在高考后的暑假摆地摊销售,很快就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后,他在成都的大学里继续销售图书,积累了近10万元。施超利用学校的创业政策在学校开设实体书店,尽管实体书店运营较为困难,但他通过与出版社合作,直接从源头进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竞争力。最终,他将图书销售业务扩展到多个地区,并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实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百万目标。
镇小龙来自武汉科技大学,他从大三开始创业,从最基础的棉被、蚊帐等生活用品批发做起,瞄准了大学新生市场。凭借团队的拼劲和创新思维,他们在新生开学期间迅速积累了200多万元的营业额,净赚16万元。镇小龙的创业行动激励了更多同学加入,成立了创业团队。他涉足多个领域,包括电子产品销售、服装贸易、教育、人力资源、旅游、租车等,最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拥有30多家实体店,吸引了一大批大学生追随。
禹化普是重庆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他选择了在学校周边售卖手抓饼作为创业项目。起初,他的生意并不理想,但他学习了成都小吃店“慢工出细活”的做法,要求师傅一次只做1-2个饼,保持了饼的最佳口感。这种策略使得排队的客人增多,每天平均能卖出400个饼。经过两年的努力,禹化普的业务扩展到了4家直营店、1个加工厂和8家加盟店,年收入达到250万元。
这些在校大学生的成功案例证明,创业并非遥不可及。通过创新思维、勤奋努力和抓住市场机会,即使是大学生,也能在创业的道路上成为“富一代”。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有志之士,探索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
2. 90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大学生创业故事
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充满激情,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下面由我与大家分享90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一)郑州两在校大学生合伙创业 年销售额超500万
有的学生, 毕业 了还没找到工作;有的学生,没毕业就已经当了“老板”。郑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有两位大三学生在家乡经营家庭农场,发展苗木经济,创业一年多,销售额达500多万元。
创业者聂威振
创业者王硕
首次创业
刚进大学校门 这俩人就琢磨着创业
郑州大学这两位创业的大学生,一位名叫王硕,另一位名叫聂威振。
“我们俩是睡在上下铺的好兄弟。”王硕说,从进大学校门开始,他俩关系就很铁。
王硕家是做生意的,可能是受到家人熏陶,他很有经济头脑。入学不到一个月,他和聂威振就合伙在校园里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第一次创业,他们选择在学校卖化妆品。“有亲戚做化妆品代理,我可以从她那里拿货,自己在学校销售。”王硕说。
当时,全校一共有约40栋宿舍楼,王硕和聂威振雇了40多人做销售。“起初经营状况不错,每天能赚两三百块钱,心里特别高兴。”王硕说。
但由于他们经营的都是低价化妆品,供货 渠道 减少,加上学校商店化妆品专柜的竞争,他们的销售量逐渐下滑,两人最终选择放弃。
二次创业
进军苗木 种植 行业 首笔订单10多万元
对第一次创业的失败,王硕和聂威振归结为对化妆品行业不了解,没搞清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第二次创业,两人选择了他们相对熟悉的领域——苗木种植。“家里也有人搞苗木种植,对这个行业还算比较了解。”王硕说。
2013年初,两人通过银行贷款10万元,承包了100多亩土地,雇人种植树苗。两人主要通过网络寻找求购树苗的信息,推销树苗。刚开始,一天打出去400多个电话,订购者却寥寥无几。去年10月,他们终于接到了第一笔订单:河北沧州一个客户定购1400棵树苗。
得知消息后,两人立刻赶往周口,组织员工给客户挖树苗。白天陪同客户选树苗,晚上组织工人把树苗装车,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点。这样持续了一个星期,树苗才全部装车运输完毕。这笔生意,让他们收入10多万元。此后,两人种植的苗木逐渐打开销路,收入也逐渐增加。
创业升级
扩大种植规模 发展立体式生态农业
如今,王硕和聂威振已是学院的名人。他们经营的家庭农场位于周口太康县,主要种植楸树、紫叶李、嫁接金叶榆等苗木品种。
上个月,王硕和聂威振拿到了营业执照,正式成立了公司。接下来,他们打算扩大种植面积,采取“公司+农户+销售”的经营模式,研发新品种,养殖家禽,发展立体式生态农业。
目前,他们的家庭农场拥有20名固定员工,700亩土地,销售额500多万元,并间接带动了近50名农村青壮年就业。
王硕说,一年多来,纯利润有40多万元。由于正在创业中,他们的银行贷款目前还没还完。
“创业肯定会影响学习,不过,我在学校有办公室有电脑,有事可随时沟通,农场也有专人照看。”王硕说,落下的课程会主动找同学帮忙补。
对于创业,王硕说,家人开始并不支持,但自从做成第一笔生意,家人的态度也慢慢地转变了。
(二)90后美女大三创业做APP推广 1年挣30多万
尚晓英,90后农村女孩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三学生。
经历
高三暑假打工挣学费,大一继续打工挣生活费,假期做校园工代理挣得第一桶金,去年3月开始创业做APP推广……
成果
核心成员10人,一年净利润30多万。带领的创业团队几乎覆盖郑州所有高校,分支已延展至山西、山东、河北、陕西等省。
梦想
将业务扩展到湖北、湖南等华中地区。
从农村到大学,第一年学费是打工赚的
尚晓英,一个从国家级贫困县——洛阳汝阳县农村走出来的女孩儿。1994年出生的她与同龄人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她读高一的时候,父亲在煤矿矿井因公受伤,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因长期劳累积劳成疾。
2013年,尚晓英和姐姐同时考上大学,尚晓英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录取,姐姐考到了郑州航院。为减轻家庭负担,高考完第二天,姐妹俩就到一冰棍儿厂打工,苦干3个月,赚够了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那一年,她17岁。
“上大学了,继续打工挣钱,没想过创业。”在学校,尚晓英是班里的团支书,兼职挣生活费并未给她的学业带去负面影响。活泼开朗的她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加入了大学生志愿者联合会。
“因为组织和参加活动,接触了很多校内外的同学,因为做志愿者,积累了很多人脉。”尚晓英说,进入大学后的经历,为她创业奠定了基础,“没有成功失败之分吧,对我来说,任何经历都是宝贵的。”
由打工者到校园代理,挣得第一桶金
大一寒假,尚晓英通过假期工校园兼职代理的介绍,到昆山一家电子厂打工,这次打工经历让她收获很多。大一暑假,头脑灵活的她已经成了假期工校园代理。
“处处留心总没错。”尚晓英自己做过假期工,了解其中的各个流程,用她的话说,因为自己“多操了那么一点儿心”,就从打工者变成了代理,带着同学出去打工。通过与专业劳务公司联络,尚晓英获取了不少可靠的劳务信息。大一暑假和大二寒假,她招募了100多名学生,带他们到昆山、福建的电子厂打工,挣了9万元。她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也成了之后创业的启动资金。
除了招募假期工,尚晓英还自己找商家谈兼职,介绍同学去。“其实就是中介吧,这些兼职机会,有的是朋友介绍的,有的是自己跑去谈的,也跟一些兼职平台合作。如果合适,就跟他们签协议。”除了做劳务中介,她还做过旅游、服装租赁等业务,认识了很多商家,积累不少资源。
“创业之前,我做过很多行业的工作,创业初期的合作客户是之前资源的沉淀。”尚晓英说。
业绩不俗,一年就挣了30多万元
去年3月18日,尚晓英和男友注册了公司开始创业。“最初的业务就是整合之前涉足的一系列工作。为大学生做好服务,是我们的初衷。”
去年3月底,尚晓英的团队接到了一份英语课程软件推广工作,通过这次合作,又接触到了郑州另外两家做金融类和服务类软件的公司,帮助他们做软件推广。
怎么调动各高校的学生资源?尚晓英有曾经做社团工作的 经验 ,决定联合各高校社团合作。“很多高校社团的经费都比较紧张,我就与他们联合做推广,给他们提供赞助。这也为我们将来在各个高校设立代理点奠定了基础。”
成功完成几个案例后,尚晓英决定把创业团队的主要业务放在地推上。一年过去了,尚晓英带领的创业团队获得了30多万元的净利润。团队核心成员从最初她和男友两人发展到10人。公司业务也从最初的省内蔓延到了省外。“省内覆盖郑州、洛阳等10大重点城市。郑州基本上所有高校都有我们的直属代理。一个校园经理带领的核心团队有四五个人吧。山东、山西、河北、陕西等省份已经入驻团队,现在正筹备在西安建立分公司。”
目标,希望学生、白领都能做推广
“针对不同产品设计不同的方案。”尚晓英说,他们签订一个推广任务协议后,会收集相关信息,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对产品进行定位,针对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 策划方案 。推广过程中,还能带动其他行业的经济。
在为一家服务类软件做推广时,尚晓英想起之前参与过活动的一家可乐公司也要做促销,她就把两个商家对接起来。“推广了软件,也带动了可乐销售,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尚晓英说,一年下来,公司成长了,还帮助了很多在校生自力更生。“每个高校团队的核心成员,基本上都不用再给家人伸手要钱了。”
说起今后的打算,尚晓英说,主要是健全公司制度,搭建好平台,做自己的产品。“正在筹划客户端,预计6月份上线。做一个整合地推资源的平台,招募地推团队入驻,给地推行业提供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
尚晓英说,地推业务做多了,感觉这个行业比较乱,商家推广产品,找不到合适的地推团队,做地推的人员找不到靠谱的商家。未来,她想要做一个全民推广的策略,线上提交任务,线下进行地推。无论是学生还是白领,在学习工作之外,随时可以寻找自己合适的任务,“最终的理想是,人人都可以在线上领取任务,做推广。”
(三)90后女大学生白手起家创业 年营业额达百万
大学生创业手法各种各样,从不起眼的服装租赁业起家的似乎还不多。2014年刚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女大学生彭丽,却在这个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
她在大一时就在校内创业尝试二手服装的租赁生意,迄今市场已经覆盖了南京几乎所有的高校,年营业额有望在今年突破百万元。而接下来,她还将向演出活动等 文化 服务行业进军,在这个1993年出生的女孩的骨子里,似乎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基因。
“被迫”创业
因大一时家里条件不好
说起彭丽,大部分人肯定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是在南京当前的很多高校里,大量的演出活动却都要依赖她公司提供的服装道具产品来进行。这个外形瘦小、一脸朴实的女孩,当前竟然是“垄断”了南京大部分高校服装租赁生意市场的“大佬”级人物,实在让人是不敢相信。
1993年出生的彭丽是徐州人,之前是南京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她的 创业之路 始于大一时,而她创业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家里条件不好,“缺钱”。
彭丽透露,她来自徐州农村,家中姐妹三人都要上学,条件非常艰苦。“我初中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却因为家里没钱上不了。”和姐姐一样,彭丽很早就做好了自己赚钱读书的心理准备。
大一时彭丽开始创业,当时觉得学校里的服装租赁生意有市场,她便开始尝试,但是,买服装需要钱而她没有,她只能退而求其次从外面租来服装再转租给客户使用。就这样,生意在不温不火中持续了几个月,彭丽没有赚到什么钱,却积累了不少经验。
大二时,彭丽的创业道路迎来了转机,当时学校举办了一场创业大赛,希望从中发现有潜质的学生进行创业扶持,而彭丽和一名同学结伴一道成功入围了大赛,获得了学校免费提供的创业场地支持,她的创业之路这才真正走上了正轨。
承办学校校庆公司
品牌一夜之间打响
成功入围学校创业大赛的彭丽在校内的创业街内,获得了一间不大不小的店面,她的店正式开起来了,但这时候与她一起参赛的那名同学却选择了退出,彭丽成了“孤军作战”。
聊起前期的创业之路,彭丽坦言最大的感受就是苦,那时候她身边没有团队,进货、盘货、点货、分码、打包,都是她自己一个人干,在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乱糟糟的服装堆里,她经常一忙就是一天。此外,新店铺的打扫、简单装修,乃至贴墙纸、换灯泡也都是她一个人做,经常累得直不起腰来。
彭丽说,当时为了凑钱买服装她经常把仅有的一点生活费也投进去,钱变成服装以后她吃饭却成了问题,“遇到没有钱没吃饭的时候,就把饭省了。”最艰难的时候,彭丽一天只吃了一顿饭。
最大的问题还是缺少服装,这成了阻碍她的生意发展的最大瓶颈。而就在大三期间,一场意外遭遇改变了她的命运,这就是南信院2013年举行的60周年庆。
当时南信院的领导大胆决定,要把这次活动的所有演出道具,交给彭丽简陋到近乎寒碜的公司来做。“那场活动太大了,各种服装道具加起来有300多件,而我们当时的服装很少,2/3的服装都是从外面租来的。”
虽然学校为了照顾彭丽的公司发展才与她合作,但是导演组是外聘的,对服装道具的要求依然很高,为演出准备的服装一次次被要求重新更换。这么折腾了一大圈下来,其实彭丽反而赔了钱。
但即便如此,彭丽的公司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次活动之后,我们的业务量大增,品牌一夜打响了,很多客户一听说南信院的60周年庆是我们做的,马上对我们刮目相看。”
服装租赁业务
几乎覆盖南京所有高校
自承办了学校的周年庆活动之后,彭丽的公司业务量突然井喷,很快她的公司规模扩大了,不仅招募了一批团队成员辅佐自己,还在仙林地区的其他高校陆续开了分公司。公司经过去年一年的发展,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她公司仓库里的服装数量已经超过了一万件,独立支撑一场大型演出游刃有余。
顺理成章的,彭丽公司的市场也在逐步扩张,从早期的专注南信院业务到后来的覆盖整个仙林地区,再到现在已经可以辐射南京的所有高校了。几乎在当前南京的每家高校,她的公司都有服务点。
“其实服装租赁这个行业的发展道路是很容易就可以被别人复制的,为什么我们的事业发展得这么好?”彭丽说她时常这么问自己,而她 总结 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有一个人才齐备的团队,“我们不仅有大量的服装,现在还有专业的懂化妆的团队,我们的几名员工现在都在考化妆证书;此外,我们还有懂演出的团队,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
彭丽说第二个原因是,她手里的各种资源丰富,除了服装还有模特和杂技等演出资源。可以说,基本上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业务,她都能最快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样就必然会将市场培育得越来越大。
彭丽透露,服装租赁市场也有淡旺季之分,通常一年的旺季主要有三个,分别是4月份开始的高校毕业季,以及9月份的开学迎新季,再就是12月份之后的年会季。对于她来说,当前每个时间节点的市场规模平均下来都可以达到20万元左右。
涉足文化服务行业
希望公司多元发展
当前彭丽的公司,早已经不是昔日单纯做二手服装租赁生意的小公司了,在经营服装租赁生意的同时,彭丽近期也开始尝试做一些文化创意和演出方面的业务,希望推动公司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具体来说,彭丽的公司当前除了做服装租赁,还涉足了舞台灯光、文化衫定制、特色服装定制、 广告 制作、展会承办等各种领域。她们近期刚做了几场大活动,其中就包括帮腾讯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天喔蜂蜜等知名企业品牌,策划并组织线下的推广活动等等。
“未来二手服装租赁这一块肯定还会做,但是可能不会是重点方向了,我更希望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探索高端发展路线,比如说找专业的设计师来为客户量身定制更有专业水准的演出服。”彭丽说。
而与此同时,她也十分看好文化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她们最近刚和一家大公司洽谈为这家公司进行品牌包装推广活动,彭丽透露,如果这个项目确定长期合作的话,一年创收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应该都不在话下。
保守的彭丽略微预估了一下公司今年的营业额,说差不多有100万,而她给自己明年定下的目标是,营业额达到500万。不过彭丽也坦言,把事业做得大一些固然是心中的渴望,不过很多时候不能急于求成,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相关 文章 :
1. 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2. 90后大学生创业成功故事
3. 有关90后大学生创业事迹材料3篇
4. 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5. 90后市场创业成功的例子案例
3. 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案例
1、郭敬明,郭敬明大学时期便开始创业,常年霸占着中国作家收入排行榜榜首,郭敬明在大学时便成立“岛”工作室,出版一系列针对自己小说受众的杂志与期刊,而后成立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版图。
2、王兴,大学生创业者,在毕业之后,没有丰富的职业履历就开始创业的人,校内网,饭否网,美团网这三个中国大名鼎鼎的网站的联合创始人。
3、陈欧,聚美优品的CEO陈欧也是一名标准的大学生创业,陈欧16岁的时候考上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为一个资深游戏爱好者,在大四的时候陈欧决定在游戏领域创业,凭着有限的资源做出了后来影响力巨大的GG游戏平台。
4、刘强东,1998年6月18日,在中关村创办京东公司,代理销售光磁产品,并担任总经理 。2004年,初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创办“京东多媒体网”(京东商城的前身),并出任CEO。
京东商城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 ,而京东集团业务已涉及零售、数字科技、物流、健康、保险、物流地产、云计算、AI和海外等领域 。2014年5月,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5、雷军,读完大学的雷军便开始闯荡计算机市场。1992年,雷军与同事合著了《深入DOS编程》一书。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雷军涉猎广泛,写过加密软件、杀毒软件、财务软件、CAD软件、中文系统以及各种实用小工具等,
并和王全国一起做过电路板设计、焊过电路板,甚至还干过一段时间的黑客,解密各种各样的软件。两年下来,雷军和各家电脑公司老板之间都成了熟人,成了武汉电子一条街的甚有名气的人物。
4. 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3篇
创业路上,口水是武器,汗水是代价,泪水是学费!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3篇,就跟着我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一:
3个80后女大学生开跑腿公司创业
80后创业,创新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近日,在福州罗源就有这样一家贴心便民的“跑腿公司”,高温难耐的天气里,如果你懒得出门,轻松打个电话,就有人帮你代劳,怎不让人心动?公司的老板是3名青春靓丽的80后女大学生,不少客户亲切地称她们为美女版“罗源合伙人”。
2013年7月26日,记者走进这家跑腿公司,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分隔成服务台、仓库、休息室等,客服人员正在繁忙地接听顾客电话。公司合伙人之一的叶彩英笑着说:“这就是我们的总部,目前公司刚起步,我们有3名客服人员,2名工人负责为顾客跑腿。”
叶彩英告诉记者,3年前她去浙江游玩,从朋友口中听说当地有“跑腿公司”,如果懒得出门,只要打个电话就有人代办,十分方便。她顿时来了兴趣,深入了解后,觉得很有市场前景,当时就萌生一个想法:如果在罗源也办一家这样的跑腿公司,肯定不错。由于那时有工作在身,这个想法只好搁浅了。
然而梦想的火苗并没有熄灭。去年底,叶彩英回罗源,与朋友连小舟、叶丽琴商量创业意向时,她再一次提起这个想法,大家一拍即合。说干就干,3个闺蜜成为合伙人,具体分工后,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前期准备工作。
她们开始奔走在罗源的大街小巷,有的询问同城送件情况,有的亲自跑城区各条路线计算路程时间,有的向市民开展问卷调查。长时间的劳累奔波,她们原本白皙的皮肤晒得黝黑,体重更是暴减。有一次,叶彩英在骑车跑路线时还不小心摔伤,父母见着心疼,就劝说她别干了。可是她并没有因此退缩,伤还没痊愈就和伙伴投入工作中。
经过几个月的 市场调查 、宣传营销等前期准备,今年7月18日,公司终于正式运营。开业以来随着高温的来临,市民的需求量渐增,业务量逐日攀升。为了保证24小时给市民提供便利,她们几乎每天吃住在公司,节假日也不例外。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也有不少快乐的小插曲,“我们还当了一回红娘呢!”连小舟饶有兴趣地说,客户林先生由于性格腼腆,想通过“跑腿公司”向心仪的女生发起追求攻势。每天下午,林先生总会打来电话,要求送饮料或水果给在某商场工作的黄小姐。头几次,黄小姐收到东西并不以为然,直到第五天,她的芳心终于被打动,羞涩地对跑腿人说:“你让他明天自己来吧。”目前两人已经成了一对甜蜜的恋人。
叶彩英坦言,创业梦想路上虽然遇到不少艰辛,但面对未来她们信心满满。下一步,她们打算在做好罗源城区业务的同时,逐步扩大乡镇区域业务,并增设房屋装修等业务,给更多人带来生活便利。
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二:
严磊:85后小伙制作福州油纸伞创业
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 文化 产业博览交易会的第二天,在福建展位上,一位年轻帅小伙制作的古香古色的福州油纸伞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小伙子1986年出生,学的是电子工程专业,却做着如此“古典”的事。
简单的梦想需要不断的努力
小伙叫严磊,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福州油纸伞。“民宿刚流行的时候,有朋友托我在福州买油纸伞来装饰他们的民宿,他们说在网上看到福州油纸伞有名、质量又好,但我在市场上却买不到,好不容易才从父辈那里打听到制作油纸伞的师傅。”严磊说,朋友提出定做伞,并提出相应的想法。于是严磊和制伞师傅打成了一片,师傅说你要求那么多,你自己学好了。
之后,严磊真的开始学习制伞,他说,“常有年轻人到师傅那里学,但最终剩下的就我一个人。”
学了三年的严磊出师了,相比于制伞,严磊更加头痛的是销路。
他在2010年开了一个“坊巷书生”油纸伞工作室,在南后街有了一个摊点。制作的 方法 是遵循100多年的老工艺,棉线得一圈一圈的上,桐油得一遍一遍地刷,一批200个油纸伞要花上20多天,天气不好还得更长一些,“这活急不得,你得慢慢来。”
发朋友圈推广油纸伞
严磊说,85后这代福州人都听说过“福州三宝”,牛角梳、脱胎漆器这两件不会错,但第三件通常会说成寿山石(创业网www.Cyone.com.cn/) 。油纸伞史料记载是王审知入闽时带过来的,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我想让福州人遗忘的油纸伞重新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不仅是一件伴手礼,试想一下,到了每年三四月,雨季来了,路人打着油纸伞,那是何等风景!”
其实父辈并不赞同严磊做油纸伞的生意,他们会问严磊,“你确定赚得了钱?你确定每个人都需要吗?”严磊说,“我的合伙人如今都退出了,第一年一直在亏本,他们顶不住来自家庭的压力,只有我坚持下来,接下来的日子开始慢慢赚钱了,比起我的那些在电子厂流水线上上班的同学,我觉得我做的事有趣和有意义多了。”
如果你在南后街那排铜像附件,看到一个油纸伞展示的摊位,那就是严磊的,游人可以免费与油纸伞合影。严磊说,“我没做任何 广告 推广,他们会将最美的笑容和福州最有特色的油纸伞一起发到他们的朋友圈,这便是最好的推广。”
相关:
做一把油纸伞 需要70多道工序
来源:温州晚报
不知道温州的油纸伞历史有多久,但我15岁开始就在家里帮父亲做油纸伞,然后卖给个体商户。
当时做油纸伞的,家庭都比较困难,因为做这个,很耗时很累人,要从早干到晚,除了吃饭,就没休息的。到晚上,家里点上一盏菜油灯,灯光就像萤火一样,家里三四个人就围着这样昏暗的灯,一起做油纸伞。
油纸伞的有70多道工序,而且不可能在一天内全部完成。要先把伞骨和伞斗穿起来,形成一个大致的伞架,你肯定想不到,那时候都是用头发做的细线把两者穿起来的,因为头发不会烂也牢固。这些头发细线,也有专门的人在卖,他们从全国各地收购头发制作的。
伞架做好后,要把皮纸用柿漆刷湿,贴到伞架上去,然后要挂在那里晒干或晾干,只有干透了才能继续下一道工序。所以天气不好的时候,要晾干就需要一两天的时间。最吃力的是在伞面上刷桐油,这样皮纸才能防水,不会烂也不会碎,但不能直接用刷子刷,因为刷不实会漏,要两手一起来,一手在下面托着皮纸,一手用滚轴用力地在伞面滚刷桐油。这可是件技术活,手重了油多,轻了油少,会不均匀,对油纸伞的质量影响很大。
就这样,每天做几道工序,整个工序完成下来,一般需要一周时间左右才能出成品,跟现在的机器可没法比,一天内你要多少就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