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挑战杯获奖作品范例有哪些
1. 第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作品:甲壳质材料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该项目提出了一项公司计划,专注于甲壳质纤维的制备技术,并倡导绿色生活理念,旨在提供优质的天然生物产品。
2. 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作品:北京DS(德胜)太阳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该计划书突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并强调了公司拥有提高DSSC性能的专利技术。
3. 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作品:高速公路智能节能照明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光电传感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多媒体显示技术,实现了路灯的自动开关和追踪照明功能。其中,旋转式路灯作为核心专利技术,已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4.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作品:新型有机高分子义齿代型底台的研发。该研发项目针对代型技术,在固定义齿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进物理性能和简化制作工艺,旨在实现低成本、高精度、稳定性和操作性俱佳的新型代型底台,以达到批量生产高质量成品的目标。
② 第十二届挑战杯奖项颁发单位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始于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发起,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1届。作为中国大学生最为关注的全国性创业赛事之一,大赛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的平台,还引导和激励着一批批青年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和深刻的观察,不断增进对国家和社会的了解。大赛旨在激发青年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化能力。
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于2023年举办,由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及黑龙江省政府联合主办,东北林业大学与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共同承办。竞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优秀大学生积极参与,展现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比赛期间,参赛者们通过展示自己的项目,接受评审团的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创业计划和团队。
竞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青年人才。通过这样的赛事,参赛者们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还能够拓宽视野,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竞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个主办方和承办方的共同努力。通过这样的平台,大学生们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还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未来,“挑战杯”将继续致力于推动青年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青年力量。
③ 如何看待“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
首先,以下所有内容都是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我想可以肯定的是,参加过挑战杯的人(并且走出去的)一定会对这段经历非常难忘。所以我也趁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回忆。
我们团队有幸获得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金奖,并且是作为当时参赛队伍中仅有的几支已实际注册成立的学生创业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参赛,这对比赛本身是有加分的。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两年后的现在还在运作,并且很多成员毕业后就留在了公司,效益很不错。对这个比赛的评价,我非常同意前面一位朋友的看法,那就是『上学时听说特别厉害,参加完觉得有些收获,毕业后发现不过如此』。简单回顾一下,当时我作为电子学院的大二学生参加了这个比赛,产品是 RFID 方向的自研发项目,真实专利四项。我个人在团队中负责小部分的技术和其他所有的辅助,所谓的辅助就是产品挖掘、全部的 PPT、讲稿、舞台讲演设计、美工等。团队在参赛前就已经获得了十万元的投资成立小型公司,并且在进入省赛后提升注册资本到100万元。最后,在无数个通宵,无数次改版和无数次争论之后,我们在交通大学斩获了全国金奖,大家都激动地流下了泪水。我校对挑战杯比赛无论是大挑还是小挑都是非常重视的,在省内每年成绩也都非常不错。
因此,学校团委每年会专门指派负责老师和团队来帮助学生参赛,这个过程包括了各种培训和沙盘训练,应当是在校内接受到的比较高规格的,商业化的培训了。而走出学校之后,越高级别的比赛评委中老师的数量就越少,更多的商人和投资人进入比赛的评判当中,对团队的项目计划和成员的自身提高都有想当的帮助。在比赛过程中我们见到了徐小平等知名投资人,也对学生创业提出了很多尖锐的批评和意见,非常受用。比赛的正能量就是,这是在学校所能给予的资源上,最高级别的比赛之一,是全国高校之间的竞技。
参加比赛的学生和团队必定都是其学校的风云人物,也一定有真正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通过长达一年的比赛,让你从一个学生迈向职业人,让你领悟到真正的压力,让你接触到切实的商业模式(虽然比较夸张),就一个比赛而言,这是非常值得参加的。所以我第一步的建议是,如果你是一个乖乖学生,有一定眼界,希望在高校平台上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一定要参加一下这个比赛。另一方面,我来说说这个比赛的不足之处。我们首先很清楚地审视到这是一个比赛,而且是一个『创业计划』比赛,这就决定了大部分的项目都停留在计划的层面上。绝大部分参赛作品可能都是利用老师或者前辈的科研半成品来进行包装和加工,专利也未必是自己团队的。看清了比赛的实质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队伍的比赛内容空洞乏味,甚至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这款产品的利弊(因为不是自己开发的)。
比赛分为技术、市场、运营和财务四个部分,除了大家技术产品和细分市场不尽相同之外,大部分的运营和财务内容都是非常相似的。前人的成就一方面为后辈铺好了道路,但是也僵化了大家的思维。今年围观了学校的小挑初赛,太多的队伍三年内都要做到5000万的销售额,没有实际走向市场的人不会理解这些数字的概念,前辈是这么写的,所以我们也大差不差。注册资本大多在1000万左右,技术资本占多少,风险入股占多少比例也很雷同,当我询问他们这个比例设置的缘由时,基本也没有人能回答出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比赛本身可能是比较空的,必须走出学校甚至走出省,才能在更高的比赛平台上获得锻炼和收获,而绝大部分团队,都止步在了校赛上(我省一个学校大概能派出3支左右的队伍进入国赛)。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真的有创业想法和野心的人,真的有好的项目和机会,我建议不要走太多形式化的东西来参加这个比赛,通过比赛来模拟自己的创业过程在这里恐怕不是很有效率。【晨星成长计划,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3到30万的成长资金,用于留学、培训、考研、兴趣培养等成长花销,详情登陆官网查询】
就拿我们公司自己来说,挑战杯比赛前期是公司团队最和谐的时期,但是走出学校之后,被团委老师和指导团队紧盯修改方案和各种培训事宜极大地消耗了我们的精力。产品上增加了很多华而不实的内容已取悦比赛本身,做不完的团队交流和接受考察,这一年之后公司进入了低迷期,直到现在才才勉强走出阴霾。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平台。我一直认为国内的高校教育还是比较落后的,比赛的形式化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经历了挑战杯之后,我离开当初的创业公司自己又创业了一次,现在还走在路上,愈发觉得只有真枪实弹地去干,才能用血泪换来刻骨铭心的教训,才能真的一下子成长起来。
最后,我依然非常建议学弟学妹们参加挑战杯比赛,大部分人的学生生涯都是碌碌无为的,能够将心中小梦想播种发芽的人真的太少了,通过一个比赛一个流程迫使自己走出去,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而且挑战杯比赛进入国赛之后,高手林立,可以学到非常非常多的东西。以上。
④ 第十二届挑战杯获奖名单
第十二届挑战杯获奖名单如下:

项目分组:
大赛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设置五个组别。
A.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
B.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C.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
D.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E.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
赛程安排:
校级初赛(2020年7月31日前)
省级复赛(2020年9月20日前)
全国决赛(2020年11月,暂定)
(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分别进行竞赛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