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选导师看重什么
Ⅰ 本科生,应该如何选择导师,有什么建议吗
选择导师时,本科生不应仅看重导师的学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导师的人品和性格。一位大牛级别的导师虽然在学术领域有着显著成就,但他们的要求通常较高,对学术贡献有着严格的标准,这可能导致学生在适应过程中面临较大压力,甚至影响学术兴趣和研究动力。
寻找导师时,可以关注那些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副教授,他们往往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指导学生。例如,有同学选择了一位博士后作为导师,这位导师全心全意指导该同学,从论文题目到修改论文,全程参与,已成功投稿顶级会议。这样的导师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研究机会。
选择导师时,考虑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相符合至关重要。一位导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底蕴,更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耐心。例如,我的导师专注于物联网群智计算领域,虽非大牛,但对学术研究极为负责,是我在科研道路上的重要导师。在他的指导下,我已成功提交了三篇SCI论文,他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和对真实贡献的高标准要求,为我以后的学术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综上所述,在选择导师时,应当综合考虑导师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个人性格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寻找一位既能提供学术指导、又能在心理上给予支持的导师,对本科生的学术生涯至关重要。同时,选择导师时不应过分追求大牛级别的导师,而应更加注重导师与自己学术兴趣的匹配度以及导师的指导质量。
Ⅱ 选择导师时,你最看中的导师品质是什么
1. 导师最佳年龄:30~35
一定要选择年轻的导师。年轻的导师在单位历浅,做事情比较小心谨慎,对学生负责的几率比较大。带不好学生可能会影响升职。年轻老师社会阅历浅,比较单纯,不会那么黑。年轻老师富于创新精神,有朝气,对新事物敏感。
不要选60岁以上的导师.正所谓"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缟也".其实45岁以上的导师基本上已经不做研究了.
2. 职称考虑: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为最佳
职称越高,名气越大的导师,往往不把带学生当成一回事情。在他们眼里,当博导带学生就是“踢着玩儿”的事情。有博士学位这一点很重要。还有,一定要看你未来的导师有没有在国外高级期刊上发表过文章。
3. 不要选胖子做导师
常言道,“心宽体胖”。身体胖的人,往往比较懒,不喜欢费大力气做事情,也不喜欢替他人操心。他们投机取巧,精于钻营。给这种人当学生会很累。因为他们早就盘算好把最累的事情让你来干,然后据为己有。这种人往往心黑。
个子矮的人也不要考虑。
瘦高个老师最好!
4. 不要选有行政职务的人做导师
有行政职务的人时间太少,这些人心思不在做学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