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大学生法治案例

大学生法治案例

发布时间: 2025-04-14 18:31:51

㈠ 结合实例谈一谈大学生应如何遵守法律

药家鑫的例子吧。药家鑫撞人了,不但不施救,反而持刀把受害人给杀了。可以说是穷凶极恶了,属于”坏人+恶人“一类。如果他遵守法律,就应该积极将受害人送医、承担相关的赔偿责任,接受行政处罚。大学生跟其他人没啥区别,不应该单独提出大学应该怎样。反倒是,大学生涉及的法律问少,没啥好谈的。如果非要拓展一下,就是考试作弊的问题。一般考试作弊,跟法律也沾不了什么边,但那些国家组织的考试,如驾考、四六级等,这里面就有违法犯罪的问题。作为大学生,当然要小心。

㈡ 大学生相关的法治观案例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那么,大学生里面,与法治相关的案例有哪些呢?我们该如何预防呢?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法治案例
一、不良行为是违法犯罪的前兆

案例: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20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抢劫了6名学生。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在网咖里通宵上网,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

二、旷课是孩子走下坡路的讯号

案例:21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路游戏CS后,就著了迷,他对学习逐渐的失去了兴趣,经常和朋友出入网咖,慢慢的发展到旷课逃学。小兴因为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学生身上的20元零花钱,结果被法庭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行执行。

三、酗酒是犯罪的促发因素

案例:08年3月深圳龙岗大专学生曹子龙,21岁,事发当天曹子龙说过生日,下午放学后,便喊8名同学去餐馆庆祝生日聚餐喝酒,9人在喝了10瓶啤酒和2瓶白酒后,曹子龙当场身亡,另有两名同学昏迷
大学生法治教育措施
1、法律规范的认知。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国家法律规范来治理国家,所以必须让大学生充分认识法律规范的意义和内容。

一是要让大学生认识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这种规范告诉你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这是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

二是让大学生认识法律规范是人们行为和评价的标准,这种标准告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该如何去做,这是法律规范的标准作用;

三是让大学生认识法律规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违背了法律规范,就违背了国家意志,就要根据违法的程度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这是法律规范的强制作用。

法律规范的认知,还包括对法律规范的体系认知,要知道国家有哪些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怎样的的地位、有怎样的功能。

2、法治思维方式的培养

法治意识的树立在现实中表现为处理问题的法治思维方式上,所以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

3、坚定法治信仰

要使法治落到实处,除了法律规范的理性认知和法治思维方式的培养外,还必须要有坚定的法治信仰。

㈢ 求一个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的案例

2006年4月21日晚10时,许霆在广州市某银行的ATM机上取款。当他输入卡号密码和100元的取款额并按下确认键之后,取款机却不能回应。于是他重新输入,按了1、0键之后,又不小心按了‘00’键,却取消不了,可当他按下确认键之后,取款机却吐出来1000元人民币。于是他反复操作,先后取款171笔,合计17.5万元,其后便离开广州,一年后公安机关将其缉拿归案。数月后,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许霆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从这件事情当中,我深深意识到,我们的社会行为一定要讲法理;要有自己正确的法律意识。

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和尊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
(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尽管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但必要的外在强制力,是树立法律权威不可缺少的条件。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如果仅仅依赖外在强制力,法律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权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既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如法律合乎情理、维护正义、促进效率、通俗易懂,也来源于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如执法公平、司法公正。正是由于法律本身及法律实施具有这些内在合理性,法律才受人尊重,被人信赖,为人敬仰。
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当国家的最高权威是领导者个人时,政治的稳定、国家的兴衰就将寄托于领导者个人身上。随着领导者的更迭,国家的政局就有可能大起大落,政策与法律也会频繁变动。而当国家的最高权威是法律时,由于法律是一种超越于任何个人之上的普遍性规则,并且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尽管领导者会不断流动和更迭,但政治统治与社会秩序仍将会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从国家角度来说,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因素。例如,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保证法律的科学性、合理性;改善法律实施的状况,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从个人角度来说,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少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努力树立法律信仰。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大学生应当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从而树立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
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大学生在自己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特别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帮助人们彻底根除“权大于法”、“要人治不要法治”等封建残余思想,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使人们了解、熟悉和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
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也是对法律权威的蔑视。大学生不仅要有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包括事中和事后制止、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热点内容
同济大学化工学院老师 发布:2025-04-16 03:04:47 浏览:794
美国大学海洋学排名 发布:2025-04-16 03:00:59 浏览:798
大学城附近的网吧 发布:2025-04-16 02:54:03 浏览:821
大学生宿舍布置图片 发布:2025-04-16 02:31:08 浏览:893
清华大学研究生录取比例 发布:2025-04-16 02:30:21 浏览:226
大学老师师德 发布:2025-04-16 02:12:30 浏览:252
美国大学教育质量排名 发布:2025-04-16 02:09:24 浏览:730
不当老师可以去师范大学吗 发布:2025-04-16 01:53:37 浏览:904
吉大大学城浴池营业时间 发布:2025-04-16 01:41:45 浏览:211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 发布:2025-04-16 01:40:26 浏览: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