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90后宿舍
Ⅰ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突出表现在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解决的对策主要是积极激发大学生投入和谐宿舍建设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是我给大家蒐集整理的文章内容。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问题
宿舍人际关系紧张作为大学生人际关系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
1、认知方面
一些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存在有认识偏差。一是对宿舍功能的认识。只将宿舍看成“睡觉的地方”、“上网的地方”、“放松的地方”,忽视宿舍对自身成长成才的作用,忽视自身情绪、言行对宿舍成员的影响。二是对大学人际关系特点的认识。大学人际交往是社会人际交往的预备,平等、相容、互利、信用是最基本原则,只有走出自我中心、摆脱自我好恶限制,才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宿舍中更是如此。而一些大学生却认识不到这一点,与室友关系中加入过多的以个人价值观、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为标准的评判,对人际差异不理解、不包容,甚而不相容,引发室友之间的对抗与冲突。三是对自我人际吸引力的认识。大学生不少来自社会最基层,相当数量来自贫困家庭,许多还有留守儿童经历,自卑情结较重,对自己的人际吸引力评价过低,或自我压抑、渴望友谊却不敢主动交往;或封闭自己,在室友面前自我暴露过少,难以与室友建立亲密感;一些学生敏感、多疑,对正常的人际差异和矛盾反应过度,使别人无所适从。
2、情绪情感方面
人际关系是一种心理关系,情绪情感起著基础性作用。对于人格成熟的人而言,即使对他人有不舒感,也能在尊重和文明礼貌原则下维系必要的交往与合作。大学生的人格正在健全过程中,加之“90后”强烈的自我感、独立感,一些大学生不能够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情感,过于情绪化,随意、直接地表露对室友的消极情绪,造成相互情感隔阂、对立以至冲突。一是情感依赖。出于摆脱孤独的心理需要,有些大学生将过多感情投注于某一、二室友,形成情感依赖,苛求室友有同等强烈的情感投入,不能接受室友与其他人亲密。这种情形在女生中多有表现,结果造成室友的不耐烦感和自身被忽视、被抛弃的痛苦感。二是情感冷漠。一些大学生人际交往动机不足,缺乏建立亲密关系的兴趣和能力,对室友之间的交流与活动缺乏兴趣,对室友的病痛和困难缺乏同情,对室友的求助行为不热情响应,不仅使自己陷于孤立,也对室友的感情造成伤害;三是敌对情绪。有些大学生对于自己看不惯、不满意的人和物冷眼相对、粗言粗语、动辄非难,使人难近接近;四是嫉妒情感。随着大学生活逐步展开,同室同学会在学业成绩、社会实践机会、人际吸引力等方面出现差异,使一些同学感到压力,产生嫉妒,不仅自己感觉不舒服,也对嫉妒物件的感知和评价丧失了客观性。
3、交往行为方面
行为是认知与情感的外在呈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认知偏差和情绪情感问题会通过不良人际交往行为表现出来。一是自我中心。只考虑个人需要和满足,不考虑他人感受,在宿舍行为随意,不加约束,不肯为他人稍作牺牲,如不讲个人卫生、物品胡乱摆放、休息时间大声打电话、电脑音乐声很大、出门不关门或关门声过响等等。这些行为的不断持续使室友的不舒服以至愤怒感不断累积,埋下冲突祸根。二是结团行为。和谐宿舍关系需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成员,不分彼此薄厚。而在大学生的一些宿舍,学生会因为有相同兴趣爱好、相同地域、相同或互补的性格而形成两人、三人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在宿舍同出同进,拥有共同的话题和经常性的一致行为,对宿舍其他成员情感投入明显减少,使其他成员产生被疏远、冷淡、甚至被孤立的感觉。三是攻击行为。一些学生出于自我防御或嫉妒,对有关室友或冷言相向,或诋毁、排斥,或散布对对方不利的言词、贬低对方形象;或对对方视而不见、不言不语;或拉拢宿舍其他成员孤立对方,严重者会出现行为攻击,吵骂、打架斗殴,甚至打群架。四是自我封闭行为。一些大学生一回宿舍就埋头电脑,长时间打游戏、上网、看电视剧,很少参加室友之间交流与活动;一些学生独来独往,除了休息很少在宿舍。五是因人际敏感而导致的过度反应行为。人际敏感一直是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的人际敏感有许多同宿舍关系联结在一起。人际敏感的学生敏感、多疑,室友一些与己无关的或者中性的言行也会引起过度反应,或因自感被轻视、感到宿舍人际环境险恶而伤心、愤怒、恐惧、内心烦恼不已;或因感到被伤害而与室友冷战热吵。六是因为人际交往技巧缺乏导致的不当行为。许多大学生在上大学前没有集体住宿的经历,交往圈小,生活经验缺乏,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缺乏技巧,时有不当言行,常在无意中剌伤他人,引起人际问题,虽有自知而无能为力。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对策
一是提升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积极投入和谐宿舍建设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关调研显示,43%的大学生不认为宿舍人际关系对自己学习生活影响有较大影响,19%对和谐宿舍关系渴望度不很高,28.5%不愿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付出较大努力。[3]这些大学生虽然在统计上不占多数,却是一个很大的人群,其存在不仅使自身成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不利因素,也会给其他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愿望和努力构成障碍、造成挫败感。目前,人们更多是从学生管理角度认识这一问题,没有充分认识到宿舍人际关系对学生情绪情感、心理健康、个性完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影响和对当前、未来社会和谐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中缺乏感染力、说服力和切实有效的手段。
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通过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班级主题活动等形式促进大学生深刻认识和领悟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二是大力推动大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有关调研显示:具有善良真诚、包容大度、风趣幽默、生活习惯好、热情开朗等性格特征的人,特别容易为室友所接受,其本人就像是寝室里的“粘合剂”,特别能促进宿舍的团结,结成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而有自私自利、敏感善嫉、自我中心、操纵欲强、小气不容人、虚伪做作、生活习惯严重干扰他人的人则不易为大家所接受,常会遭到大家的疏远和冷淡。大学生正处自我同一性建立和人格整合的关键期,可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形式,引导大学生优化个性特征,培植乐观、真诚、开朗、积极进取、自律有恒的人格特质,以推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的提高。
三是加强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知识辅导和交往能力训练。作为一门学问,人际关系是一个包含诸多内容的知识体系,就能力而言即包括建立关系的能力、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合作与协调的能力、说服与影响他人的能力、处理冲突的能力等等,掌握它需要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大学使学生从一个地域、语音、习俗等差异不大的人际环境进入一个五湖四海、南腔北调、风俗习惯差异巨大的人际环境,这给学生提供了成长机会,也形成了压力与挑战,许多学生面对这样的环境感到知识和经验缺乏、技能不足,需要学校安排专门的足够的课程与活动帮助学生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四是加强对心理障碍学生的辅导力度。心理咨询实践中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大多有人际关系问题。抑郁障碍学生的情绪低落、缺乏活力,既妨碍自己交往,也会造成室友的心理压抑;焦虑障碍学生经常心神不定、惶恐不安;强迫障碍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过分计较;人际敏感学生的多疑、敏感;敌对倾向学生的敌意、对抗;偏执障碍学生的执拗等都会给宿舍人际互动带来困难,特别是有轻生倾向、攻击倾向的学生,不仅因为安全问题给宿舍同学造成压力,而且极易酿成宿舍恶性事件。在这方面,单纯依靠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工作,依靠学生间的互助不能解决问题,必须依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加强个别心理咨询工作,对以上问题学生进行及时有效辅导。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需要及时向社会专业机构做治疗转介。对于多数心理障碍程度较轻的学生,可以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五是加强宿舍管理和宿舍文化建设。要健全并认真执行宿舍管理制度,如宿舍卫生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作息制度、宿舍文明公约等,约束学生的行为,促使他们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宿舍文化活动,组织学生以宿舍为单位交流、合作,促进宿舍团体互动,培养同宿舍认同感、归属感。可以举办各类以宿舍为单位的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宿舍荣誉感。同时,高校也要花大力气改善宿舍条件,美化宿舍内外环境,满足大学生对宿舍生活的基本需要,减少因为宿舍设施短缺、条件简陋、空间狭窄而导致学生磨擦,以美好环境陶冶学生,柔化心灵。
Ⅱ 大学生宿舍内部矛盾常见吗
宿舍矛盾是每届学生都有的问题,也是每个辅导员都面临过的问题。工作几年以来,处理了很多的宿舍矛盾,在这里简单作以总结,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宿舍矛盾的共性分析
套用一句俗语来讲,幸福的宿舍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宿舍却各有各的不幸。貌似如此,但从个人经验来看,宿舍矛盾虽然各有特点,总结起来还是有一些共性的。
1.宿舍矛盾大多发生在女生之间。女生相对心思更细腻,但是心眼也小一些,比男生宿舍的矛盾多一些。女生彼此之间发生不如意的地方往往不能坦诚地处理、化解,很多时候积累下来,最终形成难以解决的宿舍矛盾。
2.宿舍矛盾的产生,多是由于宿舍内某一位学生生活、学习习惯与其他几位不合,即矛盾人数比往往是3:1的架势,宿舍内部无法形成内部平衡,导致不得不求解的矛盾状况。
3.宿舍矛盾的上交,往往发生在内部矛盾已经难以自我协调,不得不寻求外在力量介入的时候。现在的学生自尊心一般比较强,不会很轻易的把问题上交;但同时,这些学生心智又不够成熟,难以达到自我消解矛盾,忍耐力和换位思考的意思都比较差。矛盾一旦产生,何时上交便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4.宿舍矛盾的解决,常是宿舍内部成员达成最后的互相包容。尽管很多人说,现在的90后学生存在多少的缺点,但实际上他们同样有着包容的胸怀——只是这一点需要辅导员老师的启发和引导。
的最终解决不是学生惯于提出的:换宿舍。关键换宿舍本身是一种逃避问题,而非解决问题的方式。
二、宿舍矛盾的解决
宿舍矛盾的解决,往往要立足在矛盾双方都愿意把问题放在明面上,坦诚地交流解决。但是这一点,几乎在所有的大学生宿舍当中是无一不中的,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学生是不愿意把宿舍问题好好处理掉的。这为我们辅导员开展工作提供了莫大的便利。
男生宿舍的矛盾一般比较容易解决,容易用男人的方式来解决。男生之间的矛盾,发展比较严重的就是一顿打架,当然宿舍内部的所谓打架一般也不是真格的。打完之后,用男人的方式比较容易解决——告之以男人应当大度宽容,不拘小节。很多时候,男生之间即使是打架了,最后都可以自己解决。昨天打架的一对,今天一顿小酒之后又可以抱在一起哈哈大笑,一起称兄道弟了。
倒是女生宿舍的矛盾各色各样,处理起来需要种种手段。个人认为在处理问题前至少要通过一下几个方式来调查了解事情的基本事实。
1.先听取控诉一方的意见。辅导员认真作好记录,少做一些价值判断,然后冷处理,告知将继续了解查清事实。
2.找到被控诉一方了解在宿舍的情况。一种情况是被控诉者已经深有察觉,一旦被问到就等于东窗事发,这时候事情就直接被提上议程。一种情况是被控诉者不自觉,或者还是可以掩饰,这时候看情况或者启发引导说出问题,或者只做了解,不做深究。
通过以上方法,应当可以对问题基本事实作出判断,实际上也对宿舍矛盾的解决心中有数了。当然在处理宿舍矛盾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把换宿舍当做处理问题的办法,因为被调换出宿舍的同学往往是难以为其他宿舍吸收的,结果会导致被调换的同学难以接受。认真的面对学生,认真地告知被调换学生的真正问题所在,站在一定高度告知他们如何处理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佛家说,烦恼即菩提。每一次遇到问题,都是我们精进和自我实现的新契机。学会宽容,学会面对,学会生活,大学才算是真正的成功。相信各位辅导员老师都有很多自己解决宿舍矛盾的心得和好做法,在此班门弄斧、抛砖引玉,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正。
Ⅲ 寝室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一、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大学生寝室文化,是指大学生在以寝室为主要空间的共同学习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所谓硬件是指寝室的设施、环境卫生、室内陈设规章制度等,属于物质文化范畴,是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基础;软件是指寝室规章制度、成员的生活方式及其多种多样的闲暇活动,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观念、理想情操、心理趋向、行为方式等,属于精神文化范畴,是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核心。从精神文化的角度看,大学生寝室文化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1.无意识的、不自主的趋同性和顺从性。由于人生活在体当中,必须而且能够接受体的影响,而寝室就是一个小体,因而有共同认可的某种心理状态。当大学生寝室特有的文化氛围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形成后,就会产生一种感染力,无形的影响并引导着其成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这种影响主要不是通过硬性教育、纪律条例等外部强制力量来完成的,而是通过寝室文化所形成的精神氛围和相应的物质环境与潜移默化之中的影响。
2.心理层面的感染性。大学生寝室文化就是寝室成员这一特殊体感情相互交流、相互感染而形成的心理上的认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感染性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言谈举止。
3.思想和行为上的倾向性。倾向性是指寝室成员受他人的心理感染而形成自己的判断、遵从、模仿他人、再现他人的行为和意见,从而形成统一的看法和行为,也就是将体意识通过心理系统与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交互作用,而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外部特征和行为方式。如同寝室同学往往对事物抱有相同的看法,这都是寝室文化倾向性的表现。
4.心理和情绪方面的易变性。大学生本身思维的敏锐性、独特性、批判性、创造性使大学生表现出思想活跃、反映敏捷、善于标新立异,容易受社会上各种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在心理、情绪、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动态性,使大学生寝室文化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易变状态。
5.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和自主性。现代大学生寝室文化具有个体意识强、集体意识淡漠的特点。这一特点表现在体生活中,每个成员的目标本位意识强,比较关注个人在体活动中的得失,有的甚至利用体活动达到自己的目的,体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风气淡化。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功能
寝室文化同其他校园文化一样,是一种育人的文化,但是它的育人作用和效果与有些校园文化有明显的不同。它对大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健康心理、良好习惯、行为方式、正常人际关系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将影响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的价值取向、生活道路、做人准则。
1.导向功能。寝室是一个开放的小社会,是大学生与社会交互作用的中间环节。大学生对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思想、理论、观念、思潮的吸收以至内化都在这里,所以侵蚀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提高鉴别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规范约束功能。寝室文化中的寝室制度文化是一种行为规则,而寝室成员通过投射效应,从人们对他们的褒贬、毁誉来反省自己、约束自己和控制自己,这是寝室文化规范约束作用的特殊之所在。
3.情感平衡功能。大学时期,是一个内心充满着矛盾和冲突的时期,需要有知心的朋友作为倾诉对象,更要有适合的场合作为自己愿望、利益和要求外化的凭借。相对于课堂文化和其他校园文化载体,寝室具有较大的度和宽松地进行心理调节的特点,起到淡化内心矛盾和冲突,实现情感的平衡。
4.品质塑造功能。大学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待于确立。大学生在寝室里,有着明显的趋同心理和倾向性,因此常会确立和改变自己的观点、态度以及价值判断,而形成相对应的、共同的评价标准,从而完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Ⅳ 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好坏与否似乎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学习成绩,是怎样呢?下面是我蒐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生之间人际关系:宿舍同学关系
宿舍作为大学生在大学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进行生活、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宿舍同学关系存在着其重要性,是大学生第一层建立起的人际关系。
通过调查,有30%的同学对同一寝室的持有“非常满意”的态度,有42%的同学持有“满意”的态度。从这里可以看出,73%的同学对于寝室同学关系是持着满意的态度;在其他部分,24.4%的同学持“一般”的态度,3%的同学持着否定的态度。从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对于宿舍不是满意的同学所产生的原因大致是个人性格和客观影响。对于住在同一个寝室的同学,他们来自不同的省份和家庭,拥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和个人性格。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同学,难免会因为生活习惯和平常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一些摩擦;而对于当代主要以80后、90后为主的大学生,都具有比较强的个人性格,在家庭中都是“土皇帝”,凡事都是被让、被迁就的地位。在大学宿舍的生活中,大家都是具有平等的地位,有时候缺少一些相互迁就的态度,可能就是因为那些小事而产生互不搭理,甚至付之于比较不理智的暴力冲突中,使得宿舍同学“形同陌路”。
对于某些家庭有特殊情况和个人性格相对孤僻的同学,往往会相对于自闭。这其中产生了很多人在宿舍的交往中都相对狭窄,只与少数的同学交往或者独来独往,这从调查表可以看出,存在11%的同学交往过于局限。
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班级同学关系
班级作为大学生由宿舍到学院、学校的一个过渡阶层,在大学的第二层关系维度。有着承上启下,连线的作用。很多学院和学校的通知和政策会由班级提供,这是一个大学生实现个人目标的平台。当学生在上课和一些活动中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活动的。如果宿舍对于大学生是一个小家庭的话,那么班级是一个相对更大的家庭。班级是一个学生对外的代号,是一种身份的代表。
从调查中看出,88%的同学对于班级的满意程度没有不满意的存在,这可以体现出同学对于班级的认同感;但是仍然有12%的同学对于班级持有不满意或者很不满意的态度,这其中可能因为班级很多的事情中涉及了很多的个人利益,比如评奖评优,这其中可能存在的不公平或者认为的不公平使得一些同学对于班级产生了不满意的态度。12%的同学对于班级的同学有着“很了解”或者“非常了解”的选择,这间接体现出班级的同学关系相对于宿舍同学了解程度有了相对的削弱,如图3所示在宿舍的“很了解”和“非常了解”方面有38.37%和6.98%的比例。
在对班级同学交往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同学是因为志同道合43.6%、班级事务48.26%、共同学习42.44%、谈天说地61.05%和知心朋友38.95%等,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到班级同学的交往。
学生之间人际关系: 学院同学关系
学院是一个在宿舍与班级之上的,是大学生进行各类社会工作的主要场所,施展个人才能的一个小小舞台如图4所示。
在此次的调查中,我们首先对大学生在学院的交往广度进行了调查,其中发现很多的同学主要集中在一个不算太大的范围内,而且在方式的调查中,大学生建立在班级之外的关系是有学生工作学生会、分团委46.51%、一起活动54.65%和学生协会40.12%。如图5所示从这些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的大学生在学院内部的关系建设有很大的因素于社会活动有关。虽然大学生的交际关系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但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精神高度紧张的社会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在大学要进行一系列关于社会交往的锻炼,因此在学院这个被我们定义为“小社会”的地方成为了很多人锻炼的舞台。而从“您跟您关系比较密切的学院内朋友活动,交流是否频繁?”得出的结果中,可以了解到在学院内的同学相互交流中并没有班级宿舍活动的频繁,“偶尔活动”、“很少有活动”占据了73.84%。
所以对于在学院同学关系的结果可以定义为:在学院同学关系中,相互在一起活动的时间比较少,更多的侧重于学生工作;学院同学的认识范围较为集中,基本上不会出现泛泛的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