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8工农兵上大学
Ⅰ 76年工农兵上大学的邮票单张有邮戳。品相完好。值多少钱
T18 工农兵上大学 全套信销40块钱左右。
Ⅱ 工农兵上大学第五枚邮票值多少钱
T18《工农兵上大学》,1976年9月6日发行,全套5枚,第5枚是《当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面值8分,目前全品相新票市价大约在100元/枚。
Ⅲ 1976年册邮票值多少钱
一楼怎么回事啊。怎么说1976年没发行过t票呢?楼主,你说的是1976年的全年票还是其中的一套伙计套票呢?发行的j票就是一楼所说的j8-11四套票,还有t16-18三套票。这起套票价格依次是:j8
1750元,j9
190元,j10
160元,j11
200元;t16
250元,t17
250元,t17
530元。收购价要打三折。
Ⅳ 这不科学,中国第一颗氢弹不是邓稼先还是钱学森研制的吗,我忘了反正不是于敏,怎么回事
其实只要梳理好钱学森、邓稼先、于敏三人的科研主导的方向就能判断谁是“原子弹之父”、“氢弹之父”、“弹道导弹之父”。
先说关系简单的钱学森先生。
看下面这张很著名的图
从左至右分别是,师祖爷:普朗特,徒弟:钱学森,师傅:冯卡门。(不知道普朗特、冯卡门是干嘛的请自行网络)
这张图之所以著名原因,这是当时世界空气动力学掌门师徒三代合影,他们代表当时世界空气力学的最高顶点。
所以既然钱先生是他们的徒弟,自然就跟原子弹、氢弹啊这些放射性物理学没啥关系了,也就不可能是主持后来新中国的原子弹或氢弹开发的总师。
事实上钱先生一直都是新中国火箭、弹道导弹的奠基人。(核弹、氢弹的火箭运载研究才与之有关系,但是核弹导弹化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简单一句话:钱先生是研究火箭的。原子弹氢弹就没他啥事。
中国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弹道导弹。所以钱先生就是搞其中之一的弹道导弹研究的。
然后说关系复杂点的邓稼先 先生。
邓稼先 先生是地地道道的核物理研究专业的,而且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研究方向也是其在1959年定下的,所以说他是原子弹之父(之一,还有钱三强先生)毫不为过。(理论方向正确为以后原子弹的研究节约了很多时间)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邓先生又带队参与氢弹的研究。为啥?因为氢弹是要靠原子弹点燃的,如果原子弹做不好、做不小,氢弹就做不小,做不小的氢弹就不能做武器。(这里就要感谢邓先生之前做原子弹前定下的理论方向,由于方向正确,中国原子弹小型化很顺利,能为氢弹做出很好起爆内芯原子弹)。
但是光内芯做得好,没设计好外壳,也是不能做出武器级氢弹的,所以氢弹队伍里还有一个人,提出了革命性的外壳结构设计方向,这个人就是 于敏 先生。
于敏 先生提出的“于敏构型”氢弹结构,创造性的改变了氢弹结构,让中国氢弹独立于当时世界的T-U构型之外,并且大幅度缩小了氢弹的体积重量,让中国试爆第一颗氢弹就具有武器级性质。
所以即便是在氢弹的开发团队中,邓先生作为总师领导整个团队,但是在氢弹的结构理论上却是用的 于敏 先生方案。(其实在内部大家都叫“邓—于构型”,及体现了邓先生的微型化原子弹又体现了于敏 先生的氢弹结构)
虽然对于氢弹而言,微型化原子弹的内芯很重要,但是外壳构型同样重要,不过要分个主次的话还是外壳构型更多一些。
所以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的“氢弹之父”的称谓自然就该是于敏 先生头上。(毕竟内芯做不小型大不了氢弹外壳做大点,只是不能使武器级氢弹。内芯做小了,外壳构型错了,爆炸的话就不是氢弹了)
所以基于以上原因,怎么于敏是“氢弹之父”就不科学了?
不讲究真理事实,来不来就是个“反正不”的满地打滚耍赖,你认为不是就否认事实,你这是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