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别墅宿舍
A. 如何像本地人一样玩转香港
很多内地游客去香港旅游都是去一些攻略上的热门景点,人多然后行程也很赶。那么大家是否知道香港本地人平常都玩什么呢?下面我就教你玩转一个不一样的香港。
确实,香港是一个弹丸之地。当你站在维港边,可以看完九龙和港岛繁华的城区部分。其实这只是香港很小的一部分。香港市区被24个郊野公园和22个特别地区围绕。这些郊野公园都是纯大自然,自然到某处发生火灾,唯一的灭火途径是直升机投水球灭火。正是因为被保护得很好,郊野风景秀丽得会让人爱上香港自然的这一面。
大部分香港人的周末是饮茶和行山。一家大小去爬山看风景野餐,或者坐船去某个小岛,过一个悠闲的海岛周末。在这些郊野行山径中,最受欢迎的不是港片里面经常出现的南丫岛,而是西贡。
西贡区
西贡实际上是香港的一个区,在新界东。西贡区最热闹的地方是将军澳,TVB总部所在地,离港岛东非常近。而西贡墟,则远离热闹地区,要坐小巴大巴翻山越岭才可到达。西贡区跟香港其他城区不一样,它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开发出来,就算是西贡墟的住宅楼,都没有其他区那么密集和高,天空都要开阔很多。街上随处是街坊老店和小店铺。这里可以买到新鲜便宜的水果,也可以淘到10蚊一本的英文原版二手书和二手CD。
香港的前身是小渔村,因为殖民地历史原因,就算是小渔村,也是洋气的小渔村。鱼香肉丝炒饭,真的会吃到鱼,还是咸鱼;麻婆豆腐,除了没有花椒和辣椒,其他作料都有。花店的老板趁没有客人光顾,戴着老花镜在报纸的赛马版上写算勾画,一张报纸密密麻麻写得像答文科综合的考卷。时不时叹息一声上一期赛马错过了那匹赌赢。
西贡的明星店铺不少,最出名的还是你我他都知道的满记甜品。西贡这家满记甜品是总店。内地满记的质素,吃过的都知道是怎样的情况。来了这里,就一定要点一份正宗的榴莲忘返打个卡,顺便感叹一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大部分时光,这里都是闲适的。走在这里,甚至有一种在东南亚小城游荡的错觉。对,西贡,名字都跟越南胡志明市旧称一致。
西贡是吃海鲜的好地方,海边到处都是海鲜酒家。最得意的还是卖海鲜的渔船,所有海鲜分类摆在小盒子里面,整整齐齐,海鲜种类一目了然,估计最先用这种格仔的渔夫是处女座的。
远离喧嚣闹市,深受各路富豪明星喜爱。在这儿看见过戴草帽开车带郭蔼明兜风的刘青云,也碰见过遛狗都帅到惊天动地的吴彦祖。因为在海边,很多豪华住宅区的卖点是无敌海景独栋别墅门前带游艇泊位。有钱在香港真爽。
西贡到底有多美?有一座大学一不小心建在西贡,就被评为“亚洲最美大学”和“大学中的劳斯莱斯”——香港科技大学。在科大里面,很多教室和宿舍都是180度无敌海景。
1.西贡的郊野公园
来了很多次香港的你知道吗,香港有“十大自然胜景”。第一名是西贡的大浪西湾。海清沙幼,视野开阔。
“十大自然胜景”的前五名,西贡占了三个名额。除了大浪西湾,还有万宜水库和浪茄湾。
游西贡还可以几位朋友一起租一艘船出海游。有吃有聊有歌唱,到可以下水的浅滩,还可以穿上泳衣直接跳到海里游泳。
这风景要是在内地,绝壁要被印在人民币上面。
当我把图片发给朋友预览,朋友说,你把这些图P那么漂亮,要是读者去了,看到的不是这样怎么办?哈哈,这些图片都是手机拍的,并未经过精修。这里真的就这么漂亮。
2.万宜水库
万宜水库,美得超出中国国情的地方。如果有一天中国要翻拍《戒指王》或者《指环扣》,这里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取景地。
万宜水库虽然名为水库,实际上是世界地质公园。这里有地质上的奇观——六角柱石群。岩石因为地壳运动,形成了规规矩矩的六角形。个人觉得横切面像洗脸盆凉粉用带孔的罐头盖刮下了几碗凉粉条后,剩下的那部分。80后有童年的吃货应该都知道我指的是什么。
万宜水库的水,干净透彻,在阳光下呈现出不同层次的蓝色。像小时候倒一盆清水,把用英雄浅蓝墨水的钢笔放进这盆水里,看它慢慢地把水染成各种层次的蓝。
周末,香港人喜欢来这里行山散步。空气清新,安静超脱,好像可以听到自己的灵魂在唱歌。之前看豆瓣上面,一个女生就说她经常在冬天的周末,拿一本书坐在石头上看书晒太阳。
光放图,没去过的人真不敢轻易相信这里离成都只有一千五百公里。
万宜水库与海相接,隔着堤坝,外面又是不同的天蓝和海蓝。
各位珍珠名媛在此荡奶自拍一张,放微博朋友圈:“早上在南半球醒来,浓浓的塔斯马尼亚风情,美cry!”没人会怀疑。
3.塔门岛
知道这个岛,是看一位香港朋友的Facebook,她召集朋友去塔门“探险”。看到“探险”两个字,一下就勾起了好奇心。
去塔门岛相比去香港的其他岛屿要麻烦一些。先到西贡,再从西贡坐船。政府的船是早上和下午两班。有私营的快艇,几个人平分下来,跟公共船差不多价格。
一上岛,我伙呆:世外桃源!如果说万宜水库可以当仙境的取景地,那么这里美得只能当伊甸园的取景地了。同行的小伙伴在英国生活了几年,连连感叹,这里的风景跟国外一样。
去这里一定要带好充电宝,风景太漂亮,手机相机根本关不了
到处都是野草野花。
塔门岛又称为“草洲”(Grass Isand)。草都是天然生长出来的,看上去整整齐齐,更像是人工植被。岛上也是牛的天堂:吃不完的草,晒不完的太阳,吹不完的海风。
跟一位经常去塔门岛朋友聊起,他说他每次去塔门岛都会在岛上露营。傍晚,夕阳余晖把整个小岛罩在紫红色光中;晚上,满天星星,沿着阶梯往上走,感觉自己是在走向星空。
以前小时候写作文说美景,最高频套句是:让我流连忘返。在这里流连忘返是必须的,如果要说这里到底美得有多吸引人,也不过是美到了让人忘记发朋友圈。
手机随手拍:有蓝天,有白云,有山,有海,有草,有动物,有一对自拍的小情侣。在这里,自拍完全可以不用美图秀秀。风景太美了,别人看照片时,根本不会注意你是眉清目秀还是歪瓜裂枣,全部注意力都被风景吸引。
塔门岛上有很多渔家餐厅,都是渔民自家小店,菜品选择性不多,性价比高。朋友强烈推荐海胆炒饭,新鲜一大盘只需港币50几蚊。
在塔门岛的网站上看到这段文字:塔门村民,多以农耕、营商及捕鱼为业,后期(五十年代末)渔船跟随鱼讯他迁,商人生意锐减,刚巧有股前往英国工作热潮,青年人便乘搭邮轮大舱(船票最便宜),足要一个月航程,捱尽多少风浪,才有今日成就。最引以为荣者,乃是我村弟子能进入英国最高学府(牛津大学)者,近数年来也有三位,而取得大学学位者也有三、五十人。现时岛上留下几十位老年人,表面看来虽然有点孤独,其实他们内心也有温馨感受,邻居彼此相识几十年,天天见面,日日谈天,互相关怀,彼此照顾,少见一日也会有失落感,其乐也融融。假日游人众多,岛上名胜亦多,如塔门洞、吕字石、龙颈筋、打浪排等,而喜欢享受宁静乡间生活者,可在弓背山坡搭帐露营,当地治安良好,极少有罪案纪录。
香港的城区部分确实不大,是因为香港的土地使用面积实际上只有7%,其他地方都是没有开垦的郊野。全港任何一个地方,半个小时车程,就可远离喧闹,拥抱自然。因此很多香港人都会选择郊区过健康自然的周末。
下次来香港旅行,抽一天去西贡吧。三大理由值得你去 :
1.不用坐长途机就可欣赏国外一样的风景;
2.所有郊野公园一律不收门票,办假学生证的钱都省了;3. 回归自然,路边相应大自然的号召不会被拍被闹;
4.回去可以鄙视以为香港只有南丫岛的人。
如何达到?
1.西贡墟
①92 西贡↔钻石山铁路站
②94 黄石码头 ↔西贡
③96R 钻石山铁路站↔黄石码头(只限星期日及公众假期服务)
④99 恒安↔西贡
⑤99R 大学铁路站↔西贡(北)(只限星期日及公众假期服务)
⑥292P 西贡 →观塘(创纪之城)(只限平日早上繁忙时间服务)
⑦299X 沙田市中心 ↔ 西贡
⑧792M 将军澳站 ↔西贡
2.万宜水库
①西贡墟总站转94号开往黄石码头巴士在北潭涌下车,沿麦理浩径前往。
②于彩虹地铁站/钻石山地铁站乘96R号(只在假日行走)巴士于北潭涌站下车,下车后,沿麦理浩径前往。
塔门岛
①西贡市区西贡墟总站转94号开往黄石码头,转船上岛。
②96R 钻石山铁路站↔黄石码头(只限星期日及公众假期服务)
B. 英国留学散记(2)——牛津大学
牛津城,这座始建于1167年、英国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学城,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学术精英堡垒。它拥有无与伦比的各式大学建筑群、绅士礼貌的气氛。它在英国社会和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享有赫赫有名的国际声望,世界很多的青年学子,都以能进牛津大学深造作为理想。
1209年,在牛津学生与镇民的冲突事件(圣学者日惨案)过后,一些牛津的学者迁离至东北方的剑桥镇,并成立剑桥大学。自此之后,两间大学彼此之间展开相当悠久的竞争岁月。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时常被合称为牛桥(Oxbridge),它们一直是全英国乃至于世界级的顶尖学府和学界骄傲。
古老厚重的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和牛津布鲁克思大学(Oxford Brookes):学院的古朴风格,无处不在地反映了牛津对待传统的严谨态度和学术独立性。它们曾培养出无数顶尖的杰出人士和政界要员,如:6位英国国王、英国十多位首相(其中包括格莱斯顿、艾德礼、撒切尔夫人和托尼·布莱尔,等)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近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一大批著名科学家,也都毕业于这座顶尖学术圣殿。如:王尔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霍金,还有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诗人雪莱、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天文学家埃德蒙多·哈雷等。就连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维·苏·奈保尔,也毕业于牛津大学英文系。
39所学院,围墙相隔或相连。穿着学位长袍骑自行车的学生族、急匆匆赶去课堂的大学导师,还有,富有的大学城上班一族,组成了一道尤具知识层次的特殊风景线。
常春古藤掩映的方庭围墙外、弯弯曲曲的街道上,也常常会遇到在古老店铺里、书店里,课余打工、做导购或送外卖的各国留学生。在街上,还不时看见,身着规范统一校服的华人中、小学生,与当地的同伴在一起,说说笑笑,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
蜿蜒的泰晤士河畔,坐落着繁华的城镇、风景如画的村庄和庄园别墅,其中最显赫的是温斯顿·丘吉尔的出生地布莱尼姆宫。
和其他欧美名校的“开放式校园”不一样,牛津大学大部分学院是不对外开放的,甚至非本院系的学生也难进入。这跟牛津保守严谨的教育传统和学术作风完全一致:精英聚集之地,不容流行和世俗侵扰!
我的语言学导师Steven,曾经的牛津博士生,又在这里的学院做过多年的教学。所以,有他几次做我们的“高级导游”,真是一路畅通!
参观牛津大学各具特色的每一所学院、每个著名的图书馆和每一座博物馆,给人的震撼、吸引,都非同一般!
牛津大学城,城市与大学融为一体,街道就从校园穿过。街两旁布满古老的巨大四合院,每个四合院就是一所学院。
幽深学院里,处处是优美的中世纪建筑散州谈瑰宝——哥特式的尖塔建筑,因此牛津有“尖塔之城”的别称。很多学院的外墙上,爬满了奇异的攀沿植物、娇艳的爬藤玫瑰和曼妙的缠枝蔷薇,为古典的建筑增添了不少生气。
学院都以修道院式样来设计,而里面往往都圈着美丽的庭园。每所学院均有其辉煌的历史、神话般的建筑遗迹。
最大最壮观的基督教会学院(Christ Church)迹戚,是十三位英国首相、著名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以及多位著名哲学家、诗人和作家接受教育的殿堂、也是拍摄《哈利·波特》魔法学校的地方。
而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则是牛津最富有、也最优雅的学院,这里不单有著名的中世纪礼拜堂,有自己出色的唱诗班,还养着自己的鹿群。学院曾经的学生,有奥斯卡·王尔德、桂冠诗人和著名的演员。
学院对面,是英国美丽而最古老的、为研究药用植物而建的植物园(Botanic Gardens)。
默顿学院(Merton College),小巧、雅致又富裕,是牛津早期三大学院之一,代表了学院布局的最早模式。颇为吸引人的民众方庭也是最早的学院方庭。传世佳作《指环王》的作者托尔金曾在这里任教,还出了文坛巨匠T·S·艾略特。
一定要去看看的,还有:拉德克里夫图书馆(Radcliffe Library),这个精心设计的圆形图书馆,最典型的牛津标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共图书馆,也是该市最上镜的建筑之一。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 Lⅰbrary) 是世界藏书量最大的图书馆之一。默顿学院(Merton College)的老图书馆,是至今仍在冲碰使用的最古老的中世纪图书馆。
我是爱极了这些图书馆,以及内设的小书店。连忙买下几大本厚厚的装帧别致精美的藏书,还有好几枝鹅毛笔。如今,这些古董,只有在老电影里才看得到了。
导师Steven自豪地带领我们,漫游了他女儿曾经就读过的法学院。这,也是牛津最古老、著名、出镜率最高的学院了。自然,导师对他自己女儿的赞赏,不用说,一定是溢于言表:他的女儿,早已回到外公外婆的祖籍法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不但替爸爸妈妈担负起照料外公外婆的责任,而且,她自己也已经是一名出色的轻年律师了。
值得一看的还有:牛津当代艺术馆(Modern Art Oxford)、牛津博物馆(Museum of Oxford)、举办学院各类典礼和公演的谢尔登剧院(Sheldonian Theatre)、十五分钟敲一次钟那座高耸而一览全市景色的卡法克斯塔(Carfax Tower),等等。我们为这些别具一格的建筑风采、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举世无双的藏品、精美的画廊、雕塑、摄影作品和现代艺术,而感到深深的震撼!也会为这些博物馆里定期举办的巡展和馆内活动,感到别开生面和无比的有趣!
必须一提的是:和达•芬奇同时代的Giampietrino临摹了一幅《最后的晚餐》,现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收藏,悬挂在英国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Maudling College)礼拜堂上。这是一幅清晰版的《最后的晚餐》,后来,达.芬奇原画的多次修复工作也是根据这个版本进行的。
只因为牛津独特的古老和“古板”,更因为牛津神秘深厚学术氛围的吸引,我们曾多次去牛津大学城,一座挨一座的学院地慢慢逛下去,去寻觅那些神秘中的典雅,去一次次看那幅《最后的晚餐》,一次次去那些存有无数“孤本”的图书馆查找资料,一遍遍去那些古老的书店购书,一条接一条街道地漫游下去……
记得还有一次,导师带我们去牛津大学,还带我们去了牛津最古老的手工啤酒馆,这是一家边酿边卖的啤酒馆。真正的曲径通幽之处。四周高高的石头墙上,垂满几丈长的爬山虎,中间是一座小小的木房子,酒馆里古旧而神秘。院里的古树下,还有两张石桌和分别围着石桌的石条凳。导师请我们喝了酒馆里最有名的苦啤。边聊边喝,说不尽的话题。一直从中午喝到下午,酒喝得恰到好处,轻飘飘的走路毫不费力。一路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走回城边上的停车场。
司机开着车,导师叫我们在车上好好休息,一会就可以回到我们的学校了。
车上了高速公路,大家是静下来了,但我闭着眼睛,还在回忆着一天的见闻,回味着苦啤的香甜。
是啊!苦啤可是越喝越甜!如今我还在回味,感觉更甜了……
C. UIC大学学费如何英语一定要很好吗考UIC是否就不能考国家公务员UlC毕业生就业率如何发展前景如何
现在的学费是六万元/学年
英语要求凡是高考总分达到我校在当地批次分数线的考生,报考英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方向)、英语(应用翻译方向)、英语(现当代英语语言文学方向,2011年拟新增)、国际政治(政治与国际关系方向)、新闻学(国际新闻方向)专业的,其英语单科成绩还须达到当地英语单科满分值的73.3%或以上,即:英语单科满分值为150分,则必须达到110分或以上,而英语单科满分值为120分,则必须达到88分或以上;报考其他专业的,其英语单科成绩还须达到当地英语单科满分值的66.7%或以上,即:英语单科满分值为150分,则必须达到100分或以上,而英语单科满分值为120分,则必须达到80分或以上。
就业的话学校2010年毕业生约半数毕业生进入了多个国家和地区60多所海外高校深造,其中数百名学生进入了全球知名学府如美国杜克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国华威大学、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等。
UIC毕业生还纷纷被著名跨国企业、国企以及政府和公共组织等机构录用,如中国银监局、四大国有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
2011年相关资料,仅供参考:
http://uic.e.h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439&Itemid=449
http://uic.e.h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6038&Itemid=268#
D. 如何评价马云
马云十分酷爱金庸的武侠小说,在那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武侠世界里,他幻想自己就是仗剑天涯、惩恶锄奸的大侠。以至于马云后来创立阿里巴巴公司后,各个办公室都用武侠小说里的武林圣地作为名称:“光明顶”、 “达摩院”、“桃花岛”、“罗汉堂”、“聚贤庄”、“半山亭”、“侠客岛”等等,甚至洗手间也起了充满诗意的名字“听雨轩”。马云有一间叫做“光明顶”的会议室,挂着金庸书写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马云总是会给自己的团队出一个又一个难题,让他们觉得这个目标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是最终,在马云的带领下,将这些目标变成一个又一个“小意思”。
阿里巴巴的员工曾经这样形容过马云:他好像能让我们把身体的潜能发挥到极限,每次制定目标,都让我们以“啊”开始,而以“哇”收场。
在2001年年底的时候,马云提出了阿里巴巴下一个年度的目标是:2002年阿里巴巴要赚一元钱!到了2002年年底核算时,阿里巴巴轻松实现了这个目标,不但赚到了一元钱,还有大大的盈利。
在2002年年底开始为2003年设定目标时,马云提出2003年要盈利1个亿。好多人拍着桌子反对这个目标,但马云坚持,不为所动。2003年年底,财务将公司的报表公布时,员工们彻底傻眼了,阿里巴巴真的完成了1个亿的盈利,而且完成得还很轻松。
到了2004年的目标设定时,马云宣布这一年阿里巴巴要实现每天盈利100万元!结果这个目标也实现了。到了2005年,马云提出的目标是阿里巴巴要每天纳税100万元……
阿里巴巴创业之初,有些员工还不服气要和马云打赌,可是马云的目标一次又一次实现了,阿里的员工只剩下对马云的尊敬和信赖。公司领导人的威望不是职务和权利赋予的,而是员工按照领导人的要求去做,就能实现领导人预定的目标,在一次次的预言和实现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E. 多伦多大学的书院制度
多伦多大学圣乔治主校的独特的历史与地理位置,使其不仅包含了美国大学开放与自由的学风,也融合了欧洲大学的严谨与传统。多伦多大学的书院制度上溯到大学建校伊始,一直保留至今成为大学最为独特的特征。St. George的每一个书院都有着在Faculty of Arts & Science之下的独特的学者与学生群体。
每一个Arts & Science的学生都隶属于一个college的成员。无论你是住校还是需要commute(走读),你的书院就像一个你很熟悉的邻居环境,给你带来也许你会认识一辈子的人们。
每一个学院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并且给他们的学生提供着核心服务,包括学术、财务上的咨询,住宿,新生入学指导(orientation),奖学金助学金以及社交聚集等。许多学生发现他们的学院是他们大学经历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与英国牛津剑桥的书院制系统相似,多大主校区包含7所独立的本科学院,3所神学学院及1所研究生学院。正如《哈利波特》里所展示的,书院是学生们生活的地方,包含了宿舍、图书馆、自习室及体育馆等地,而不同学院的学生们却是在一起上课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工程学院的学生不必申请书院,因为工程学本身就是单独的学院。这些书院中,每所书院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特色及录取标准。 概述:
Innis College成立于1964年,是多大内面积最小的college,位于多伦多大学中西部,是后期成立的直接隶属于多伦多大学的college之一。Innis College的名字来源于加拿大政治经济学家Harold Innis——staples thesis 的创始人。 Innis College致力于发展一个小范围、多样化的环境,是多大主校区内人数第二少的college,总人数少于2000人,学院内学生绝大部分为文理学院(faculty of art and science)的学生。从学院文化来说,innis 比较注重小规模社区的质量,居住在innis的同学要想在第二年继续住在宿舍,需要准备2次全楼层的活动,而且Innis的宿舍是套间,需要与别人合用卫生间客厅厨房,如果性格比较内向并且遇到了生活习惯非常不同的舍友,例如经常周末开party(说实话,老外舍友至少一周一次party),innis的氛围可能并不是非常友善。 交通:
Innis College Residence(IS),在St.George和SussexAvenue的T字路口处,旁边则是Rotman商学院和Robart图书馆。在Innis College三楼有一个可以通宵学习且不会被检查ID的学习小走廊。 食住:
没有食堂,不强制买meal plan。但因为每个suite都有厨房,所以偶尔也会在自己房间给自己做饭。Innis是4到5人的一个suit。公用厨房、健身房、commonroom、gaming room、琴房。有很多party。一楼的meeting room在平时没有人用在开会时是可以当作自习室来使用。 生活体验:
有大家庭的感觉。结交一辈子的朋友。 概述
New college是在Victoria, Trinity and St. Michael’s College联合之后第一所多大自己创建的学院,创建于1962年。常见的误解是New College是多大最新的college,而实际上New college的起名叫new college并不是因为学院新,而是因为new college的原名是new king’s college(king’s college是多大的原名)而后简称为new college,不少人也认为这是模仿牛津大学的学院命名。New college位于多大西南角,紧贴着spadina ave(唐人街)。New college是多大内最大的college,共有4500余人,其中1000余人为大一新生。New的学生主要为文理学院,但是工程学院的学生也非常多(相比较别的学院),而文理学院中的life science的学生在new也有一个比较大的集中。 交通
40 Willcocks St, Toronto, ON M5S 1C6 位于多大西部,近士巴丹拿道。离主要健身房AC,核心教学楼SS 5min以内慢步距离。 食住
residence:3个,分别是45 Willcocks(多大内最新的宿舍,2003年建成);wetmore;wilson。宿舍房间为单人间和双人间,每层楼共用洗衣机、烘干机、与卫生间(含浴室)、厨房。男女混住的楼层就必须男女共用卫生间、浴室。双人间采用酒店的形式。
图书馆:ivy library,除了45 Willcocks以外的宿舍与其是连通的。
食堂:总体评价高。 总体体验
从学院文化上来看,new注重大且多元化,在这里可以看见全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学生,有点大熔炉的感觉,但是与对应的缺点就是学院对每个人并不是非常关心(也关心不起来),而且也会有环境很杂的感觉,尤其是宿舍男女共用卫生间、浴室等。从背景上来看,New College的中国学生非常多,可以轻易在new找到小团体的感觉,因为基数大,不管什么专业在这里都能找到一起学习的伙伴,这点对于学工程以及life science的同学尤为适用。 概述
创立于1852年的圣迈克尔学院是多伦多大学最古老、最具宗教气氛的学院之一。 由于其创始人为法国阿诺奈地区的罗马天主教管辖的巴斯利安教会, 且一直注重着罗马天主的传统的维系,所以即使时至今日,在圣迈克尔学院,除了满地的松鼠以外, 罗马天主的宗教气息也是无处不在的。SMC(St. Michael’s College的简称)甚至自带一个研究生神学院, 位于其旗下的圣巴塞尔教堂位于Brennan Hall旁, Sobara Hall北面。 交通
位于校园东边,去中心楼需要穿过queen's park, 然而SMC离多伦多著名的商业街Bay Street、Yonge Street仅仅几步之遥,周末或者放假轻轻松松享受多伦多这座城市带来的繁华。 食住
圣迈克尔学院吸引众多申请者对其投橄榄枝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他的Historical House宿舍楼是古典别墅。St Michael ’s College包括Elmsley, Queen’s Park, Sobara以及Historical House四栋宿舍楼。其中Historical House有两栋楼,House 96和House 2(同一栋别墅)为男生寝室,而House 6和House 8则为女生寝室。 SMC每栋宿舍楼大多数为双人间,每层楼享有一个卫生间和浴室,床与床之间有隔断,除Townhouse外房间大小几乎一样。另外别墅1楼和3楼有单人间。
SMC的食堂为Canada Room, 位于Brennan Hall二楼. Brennan Hall为SMC的中心区域, 离所有宿舍距离相等(步行约1分钟),味道中规中矩。 总体体验
圣迈克尔学院最大的硬伤是其地理位置, 虽然其住宿生大多为文理学院本科生, 但是其离文理学院主要上课教室和bookstore较远, 步行需约12-14分钟, 并且需要横穿Queen’s Park(不横穿公园路程多3~4分钟), 在冬天和深夜会带来危险和不便, (尤其是在冬天的深夜) 但从另一角度看, 圣迈克尔学院的偏远位置也有自己的优势, 远离多伦多大学嘈杂的环境, 在一个飘雪的冬天自己一个人在房间内泡一杯热巧安安静静的看书也不失为一种大学生活的乐趣 概述
Trinity是多伦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1851年成立,一共1800成员),建筑古典而且人少安静,如果喜欢幽静舒服的环境的话,Trinity一定会很适合你。Trinity同时也是中国人最少的学院,如果想更多的结交白人朋友并且锻炼英语的话,Trinity也是一个好选择。而且Trinity的名字听起来也非常的学术。 交通
地理位置非常好,几乎处于所有主要地点的几何中心,不管是去哪里,步行都可以控制在5~10分钟内,有效解决懒惰的问题。 食住
主楼相对比较老旧,但设施却比较齐全。喜欢安静的同学可以选择“3rd floor body”,对于爱好学术的同学是个好的选择。具体的楼层安排是1个区域有16间房,对应一个大的洗手间,格局和一般的酒店非常像。洗手间配置是4个隔间+4个浴室,平均来算是4人1个浴室,卫生间的私隐度相当高。洗手间每天都会小清扫,每周末会大清扫。Trinity的管理基本是放任主义,没有任何门禁,带朋友进入宿舍也不需要sign in,这点和大部分college不一样,非常方便。主楼和St.Hildas都分别有自己的食堂。特色是formal dinner。Formal Dinner的时间是6~7点,这个时候需要穿着college特有的学士黑袍才能进餐。 总体体验
学霸之路,大部分都是以Distinction or High Distinction毕业并走上通往全世界的职业或研究生之路 有很多名人:Malcolm Gladwell, filmmaker Atom Egoyan, businessman the late Ted Rogers, former Governor-General Adrienne Clarkson, and Canada's ambassador to Washington Michael Wilson. 在这儿任职过的人Robertson Davies and Margaret MacMillan, the College's former Provost. 概述
维多利亚书院(Victoria College)前身为创建于1836年的Victoria University,原址在安大略省Cobourg市,在1890年与多伦多大学联合成为多大的一部分。Victoria University原有Arts, Science, Law, Medicine, Theology五大学院,在与多大联合后,只保留了Arts and Science与Theology(Theology已发展为Victoria College内部的Emmanuel College),而Law与Medicine分别与多大的法学院与医学院结合。Victoria College是多大七大书院中最具传统风貌的书院之一,具有人文情怀,且十分注重学生体验。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Victoria College都有着大量珍贵的资源供本院学生使用,是多大最好的college之一。 交通
位于多大St. George校区东北角,Museum地铁站附近。虽然与main campus距离较远,尤其是理工上课区域,但大量的人文社科课程都设在Victoria College。 食住
维多利亚学院食堂——Burwash dining hall,和其他很多有meal plan的college一样,是自助餐。Victoria College一共有五栋宿舍楼,分别是Annesley Hall(全女生,一楼有common room,很安静,可自习,有琴房,很有复古感,据说曾经失火,是仿建的;半层楼的学生共卫浴房);Upper Burwash Hall and Lower Burwash Hall(古典风,有1-3人房间);Margaret Addison Hall (较为现代,以party多出名,basement有4、5间琴房较安静);Rowell Jackman Hall (离食堂、图书馆近,噪音不大。格局是3-7人一个suite)。 总体体验
维多利亚书院提供的学生资源与学生活动场地在全多大是数一数二的。整体气氛偏人文,不重理工(虽然有不少学生是理工学生)。注重传统与人文精神的liberal arts college,在庞大的多伦多大学校园里,维多利亚书院努力为每一位学生营造家的氛围。 概述
是多大较为新同时很受欢迎的学院,著名的Rotman商学院项目就坐落于此,为学生提供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学院以古典与现代建筑交融为特色,有着2个庭院、咖啡厅、自习室、电脑房与会议室,融合着维多利亚的风格。WDW支持学术成功与积极参与校园社区生活。 交通:
在Bloor与St. George的交汇处,是多大dt校区的西北口大门处。交通便利,举步既是st. george车站,为走路生提供很好服务。rotman的专业课教室就在woodsworth residence的地下室,甚至不用出室外就能直接从宿舍去教室。从ww到robarts library只需沿着st george往南步行五分钟,到ss只需八分钟不到。 食住:
是多大最高大上最新的宿舍之一,是一栋17层的玻璃楼,位于多伦多奢侈品一条街bloor st和多大教学楼集中区st. george的西北角。官网定义为最时尚的提供私人房间、公用厨厕的公寓大厦。以内包平台为特色(类似法国巴黎的市中心住房),并有着24小时安保,急速网络连接,健身器材、空调、现代洗干衣服务。在每一个suite里有四/六间房间、两个储物间、一个厨房、一个commom area以及两个洗手间,这种形式的宿舍既给每个同学留有个人空间,又有室友让你不感孤单。每一层都配有common room,平时也是study room。几乎每隔一两周dorm都会在此组织一次楼层会议,促进大家的交流。客人必须在你的陪同下登记才能进去宿舍除了每年开学的frosh week,ww在平常还会举办k歌大赛,时装秀,看电影,万圣节等活动。 总体体验:
高调奢华是最佳形容词,美女如云也非传闻。古典与现代的结合。生活较为便利舒适。 概述:
University College, 简称UC, 多大最古老的College,没有之一。如果要说没有UC就是没有UofT,那也是实在不为过。1856年的秋天开始建造。三年后的秋天,她首次对学生们开放了。那时候,多伦多总人口仅仅为30,000,也算是名副其实的“土狼镇”了。1890年2月14号,一年一度的学生舞会之夜 - 发生了火灾。当时,在东南角一盏煤油灯倒在了地上,火苗迅速摧毁了大部分的内饰。虽然如此,Croft Chapter House和建筑的石结构得以较好的保持。学生,教师,多伦多市民和政府的社会立即重新建设,使其恢复最初样貌。1968年,学院被加拿大政府指定为国家历史遗址。 交通:
校区中心,距离万年不倒Robarts Library非常近。从college路上的校园主门[类似国内大学如清华等的南门],有一条很美的大道,铺着打砖块,远望进去,透过一个绿草如茵的大操场便是UC的主楼。 食住:
Sir Daniel Wilson Hall(73 St. George Street, Toronto, ON M5S 2E5)容纳200个单独学生宿舍,分为6个不同“house”: McCaul, Loudon, Hutton, Wallace, Taylor, and Jeanneret.直通食堂,冬天的福利啊。男女混住,舍管大妈拦都拦不住。更何况没有舍管大妈这一职位。较旧,据说有老鼠。Morrison Hall(75 St. George Street, Toronto, ON M5S 2E5)最新宿舍楼,外观高大上,分为5个不同“house”: Landsberg Lewis, Bratty, Langley, Perron, and Wolfe.容纳270单独学生宿舍。直通UC食堂和 Cafe Reznikoff.Whitney Hall (85 St. George Street, Toronto, ON M5S 2E5)外观古老,分为4个不同“house”: Ferguson, Falconer, Cody and Mulock.容纳250单独和双人学生宿舍 总体体验: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就一个词-文化底蕴深。看喜好了,运气不佳被分到旧的建筑里也不要来埋怨这儿的详解。感慨一辈子一回的好运气吧~毕竟是百年前就存在着的,也许能找到些古物。 Knox College 诺克斯学院
Regis College 瑞吉斯学院
Wycliffe College 威克利夫学院研究生学院
Massey College 梅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