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清华大学研究生
㈠ 请问哪位老师有武汉大学出版社的《汽车概论》这本书的课件急用,请大家帮帮忙,谢谢!!!
~诚心为你解答,给个好评吧亲,谢谢啦..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参考书目
复试科目
主 要 参 考 书 目
508专业综合
《土质学与土力学》高大钊,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基础工程》王晓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公路工程地质》窦明建,人猛敏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509钢筋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沈蒲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沈蒲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510桥梁工程
《桥梁工程》邵旭东,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
511专业综合
《建筑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液压部分)贺同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汽车概论》姜正根,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
《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
512专业综合
《汽车运用工程》高延龄,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第3版
《汽车构造》陈家瑞,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2版
513给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上册)孙慧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4版
《排水工程》(下册)张自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4版
《给水工程》严煦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4版
514工程水文学
《工程水文学》詹道江、叶守泽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第3版
515港口水工建筑物
《港口水工建筑物》韩理安,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
516水工建筑物
《水工建筑物》祁庆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水工建筑物》陈胜红,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
517河流动力学
《河流动力学》王昌杰,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518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陈珩,水电出版社,第2版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李光琦,水电出版社,第2版
519高电压技术
《高电压简知岁技术》李景禄,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第1版
520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521专业综合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彭楚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计算机控制技术》于海生,机械工业出版社
522专业综合
《计算机控制技术》于海生,机械工业出版社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版
523锅炉原理
《锅炉原理》叶江明,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第1版
524换热器原理
《换热器原理与设计》余建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525汽轮机原理
《汽轮机原理》康松,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年
《电厂汽轮机原理及系统》靳智平,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
526空气调节
《空气调节》赵荣义、范存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3版
5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邹东涛,人民出版社,2004年
528金融学
《金融学》[美]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复试科目
主 要 参 考 书 目
529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30统计学
《统计学原理》黄良文,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
531专业综合
《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物流管理》刘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532专业综合
《中级财务管理》宋献中,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33专业综合
《现代企业管理学》李自如,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现代企业管理学》徐盛华,清华大学出版,2004年
534专业综合
《项目评估》杨华峰,科学出版社,2008年
《项目管理》毕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535政治理论
不限参考书目
536专业综合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财务管理学》郭复初、王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537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樊昌信,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5版
538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赢、梁红兵、汤小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
539专业综合
《仪器分析》朱明华,拦睁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第3版
《有机合成化学》王玉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540专业综合
《仪器分析》朱明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第3版
《应用电化学》杨漪琴,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541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
《食品工艺学》夏文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版
542专业综合
《解析几何》吕林根、许道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版
《近世代数基础》张禾瑞,高等教育出版社,修订版
《点集拓扑讲义》熊金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版
543数值分析
《数值分析》李庆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
544概率论与数量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梁之舜、邓集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版
545专业综合
《解析几何》吕林根、许道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常微分方程》东北师范大学微分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复变函数》余家荣,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546固体物理
《固体物理学》(上册)方俊鑫、陆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第1版
547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线性系统》曾喆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548专业综合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关振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材料研究方法》王培铭,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549伦理学原理
《伦理学》罗国杰,人民出版社,1989年
550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远德玉,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
55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吴树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55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庄福龄,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版
复试科目
主 要 参 考 书 目
55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解读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554英美文学史及作品分析
《新编英国文学选读》(上、下册)罗经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美国文学选读》(修订本)李公昭,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555语言理论与分析
《语言学教程》胡壮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601微机原理及其应用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彭楚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602电机学
《电机学》辜承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
603数值计算
《数值计算》曾喆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604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原理及测试技术》叶湘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版
605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606电机及其拖动基础
《电机与拖动基础》李发海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607数字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程佩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
608热力发电厂
《热力发电厂》郑体宽,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
609汽轮机原理
《汽轮机原理》康松,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年
《电厂汽轮机原理及系统》靳智平,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
610锅炉原理
《锅炉原理》叶江明,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第1版
611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彦启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612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朱颖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613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薛敬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614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概论》谭崇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发展经济学》于同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615化工基础
《化工原理》姚玉英,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
616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版
617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618食品分析
《食品分析》张水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1版
619泛函分析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础》程其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版
620代数学
《代数学引论》聂灵沼、丁石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版
621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吕林根,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622实变函数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础》程其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版
623抽象代数
《近世代数基础》张禾瑞,高等教育出版社,修订版
624无机材料工艺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原理》姜建华,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1版
625工程材料基础
《工程材料及应用》周风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
626应用伦理学
《应用伦理学》卢风,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㈡ AI芯片,中国的AI技术在世界上是怎样的水平
你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如今已经从技术突内破阶段,向商容业化阶段加速迈进。随着AI技术的不断提升,巨头资本的大力投资,国家政策的扶持等因素,都为中国的芯片行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AI芯片可灵活运用于场景分类、智能识别中,发挥其本地实时运算的优势,加速行业产品升级,以及将可快速应用在智能摄像头、新零售以及智能营销等市场,此外,也为中国的传统制造业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总的来说,其行业发展的潜力十分之大。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望采纳谢谢!
祝生活愉快!
㈢ 青年地质科技奖的授予情况
到目前为止 ,475名优秀青年地质工作者获此殊荣,其中授予金锤奖95名,银锤奖380名。同时有21名金、银锤奖获得者荣获了中国青年科技奖。“青年地质科技奖”已经成为中国地质学会的品牌,在地质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获奖者绝大多数已成为地质科技工作的骨干。(下附部分获奖者名单) 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1989年)金锤奖获奖名单
(5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毛景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石彦民 大港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李建潮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高延林 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 董树文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银锤奖 (17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王安建 长春地质学院 马昌前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李小彦 西安煤炭科学研究院 李长江 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 李继江 山东省第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李荣清 湖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朱玉磷 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 汪振文 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 张 韬 宁夏地矿局矿产地质调查所 张明泉 兰州大学地质系 张哨楠 成都地质学院 张德润 地矿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杨闽中 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 罗 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黄绍甫 广西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 聂风军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康豹成 河北省综合研究地质大队 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届青年地质科技奖(1991年)金锤奖获奖名单
(7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石昆山 河南省地矿厅第三地质探矿队 汤良杰 地质矿产部西北石油地质局 吴景勤 核工业总公司华东地质勘探局 陈 骏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周国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徐学纯 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 晏建国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南地质勘查局 317 银锤奖 (31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万渝生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王会祥 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地质研究大队 王英民 成都地质学院 王鹤龄 湖北地质实验研究所 刘金山 湖南地矿局 405 队普查分队 刘蒙华 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华佑南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研究所 朱筱敏 石油大学石油地质系 朱儒峰 内蒙古地矿局第二区调队一分队 阮利民 冶金部第一地质勘查局地质探矿技术研究所 吴澄宇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张超群 广东茂名矿产公司 李乃胜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李兆慧 河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第一勘探队 周 翊 中南工业大学地质勘查及城乡建设工程系 林畅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罗先熔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 郑国东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侯建军 北京大学地质系 段太忠 江汉石油学院地质系 郝梓国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报编辑部 栾文楼 河北地质学院 殷跃平 地矿部环境地质研究所 秦克章 有色金属总公司北京地质研究所 耿 弘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阎子忠 宁夏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黄建闽 建设部综合勘查研究院 舒 航 冶金部第一地质勘查局地质探矿技术研究所 蒋少涌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潘 懋 北京大学地质系 戴凤岩 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青年地质科技奖(1993年)金锤奖获奖名单
(9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陈践发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庞忠和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热研究室 侯增谦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胡雄健 浙江省地矿局第七地质队 赵文智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徐锡伟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郭英廷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 黄润秋 成都地质学院工程地质研究所 温 宁 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 银锤奖(30名以姓氏笔划排列)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王 剑 地矿部成都地质研究所 王恩志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王照林 山西省地矿局 215 队物探分队 韦星林 有色总公司江西地勘四队三分队 甘盛飞 沈阳黄金学院地质系 曲国胜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任书才 河北省地矿局第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刘代志 中南工业大学地球物理勘察新技术研究所 刘树文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杜杨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研处 李延河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邱小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区划室 何思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探工系 汪东波 有色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 张光辉 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陈衍景 北京大学地质系 邵益生 建设部城市地下水资源研究中心 苗培森 山西省地矿局区调队 罗 强 西南石油学院 周平根 地矿部环境地质研究所国土地质研究室 周永章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 胡 凯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郜建军 地矿部石油地质研究所 贺安生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 郭正堂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黄运飞 中国兵器工业部勘察研究院 蓝先洪 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 赖旭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古生物教研室 蔡耀军 水利部能源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 漆家福 石油大学 (北京)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学会第五届青年地质科技奖(1995年)金锤奖获奖名单
(共1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王宗起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朱立新 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 吴吉春 南京大学 周瑶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郑永飞 中国科技大学 姜钦华 北京大学地质系 胡圣标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郝 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秦四清 中航勘察设计院 舒 航 中国矿业大学 银锤奖 (共4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万 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于青春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方维萱 有色西北地勘局物化探总队 王 驹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王 清 长春地质学院 王京彬 有色北京地质研究所 冯庆来 中国地质大学 任战利 西北大学地质系 刘 震 石油大学(北京) 刘小宇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刘晓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孙晓明 中山大学地质系 许文良 长春地质学院 宋 彪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张正伟 河南地质科研所 张祖海 江西有色地勘局地研所 张晓培 长春地质学院 张献民 河北地质学院 李江海 北京大学地质系 李建平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杨夕辉 云南地矿局三队 沈树忠 中国矿业大学 邵龙义 中国矿业大学 陈松岭 中南工业大学 周乐尧 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院 屈建军 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 施 斌 南京大学 闾国年 南京大学 唐金荣 冶金勘察研究院 唐胜利 煤炭科学院西安分院 贾爱林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章雨旭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续世朝 山西地勘局区调队 银剑钊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所 黄 海 地矿部地质技术勘查院 龚汉松 海南地矿开发局高新爆破技术公司 傅雪海 江苏煤田地质勘探研究所 彭少梅 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蒋泰然 地矿部石油地质研究所 解习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学会第六届(1997年)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获奖名单
(共1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何庆成 地矿部环境地质所 李功伯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苏俊青 大港石油地勘院 林承焰 石油大学 ( 华东) 范洪海 华东地质局 270 所 侯泉林 中科院地质所 徐义刚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高 俊 地矿部地质研究所 董国臣 河北地勘局 潘葆芝 长春科技大学 银 锤 奖 ( 共 40 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 作 单 于学峰 山东省第二地勘院 毛先成 中南工业大学 王文武 化工部辽宁地勘院 王世泽 西南石油局 王建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王春亮 山西地勘局 216 邓吉牛 有色北京地质所 田升平 化工部化学矿产院 全裕科 华北石油地质局规划设计院 刘 杰 宁夏石炭井矿务局 刘再华 地矿部岩溶地质所 刘俊来 长春科技大学 孙友宏 长春科技大学 朱云鹤 地矿部南京地矿所 汤 彬 华东地质学院 邢红星 第三地勘局勘查院 吴培康 石油勘探开发中心 张立东 地矿部沈阳所 张伯友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张招崇 地矿部地质所 张振福 山西地矿局地调队 李 晓 中科院地质所 李志群 有色西南地质所 李俊建 地矿部天津地矿所 杨学明 中国科技大学 杨忠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杨振宇 地科院地质力学所 肖举乐 中科院地质所 陆建军 南京大学地质系 陈远荣 桂林矿产地质院 陈海弟 中南地勘局 侯恩科 西安矿业学院 施泽进 成都理工学院 柳建新 中南工业大学 赵 平 中科院地质所 徐贵来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聂高众 国家地震局地质所 顾雪祥 成都理工学院 赖绍聪 西北大学地质系 薛良伟 河南省地科所
中国地质学会第七届(1999年)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名单
金锤奖8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名 工 作 单 位 刘财 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 刘福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孙占亮 山西地勘局区调地质队 陈国忠 甘肃地勘局第三地质队 周翠英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秦克章 有色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 蔡忠 石油大学(华东)资源系油藏地质研究所 谭永杰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银锤奖26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名 工作单位 于海峰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王骏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规划院勘探所 王常明 长春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 王登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所 刘国平 有色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 李忠 中国科学院地质所 李国平 河南有色地勘局地质所 杨晓平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杨晓明 化工部辽宁地质勘查院 邱检生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陈汉林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周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与环境工程系 周绍智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 武威 建设部综合勘察设计院 姜月华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贺文华 湖南省地勘局418队 凌水成 湖南有色地质勘查局 徐扬青 煤炭部武汉设计研究院 徐旭辉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实验地质研究院 康凤新 山东省地勘局地矿处 麻土华 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 黄同兴 广西地质调查研究院 赖健清 中南工业大学地质系 谭承军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规划设计院 黎良杰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 魏祥荣 核工业华东地质局二七O研究所 中国地质学会第八届(2001年)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
(1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 化建新 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 王 成 核工业西北地质局二一六大队 孙继敏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朱自强 中南大学应用地球物理所 汪东波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 周新源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郑和荣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祝文亮 天津市大港油田公司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 郝世俊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廖立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银锤奖(42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名 工作单位 马 明 长江委综合勘测局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 王惠初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史长义 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 刘 敏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系 刘长礼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刘传虎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物探研究院 刘贻灿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地质研究所 刘海泉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山东总队 匡立春 新疆油田公司测井总监 吕修祥 石油大学(北京) 吕晓光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吕新彪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纪友亮 石油大学(华东) 许强 成都理工大学 闫相宾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吴德文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张永波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张起钻 广西有色地质勘查总院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张德民 广东煤炭地质局(广州中煤江南基础工程公司) 李青 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科技处 李晓昭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杨计海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南海西部研究院 汪时成 中国石化新星公司 陈占成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 陈建文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周志芳 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虎维岳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水文所 郑建平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姜在兴 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赵英俊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唐书恒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 唐建明 中国石化新星公司西南石油局第二物探大队 唐辉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徐学义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秦玉英 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华北石油局井下作业大队 符巩固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湘东矿产地质调查所 曾义金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德州钻井研究所 曾大乾 中原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温书亮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 董云鹏 西北大学地质系 鲁安怀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翦知湣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 中国地质学会第九届(2003年)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名单
(7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名 工作单位 邓运华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刘四新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何宏平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尚彦军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秦明宽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龚士良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谢用良 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勘探处主任工程师 银锤奖名单(34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名 工作单位 万余庆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 云露 中石化西北分公司勘探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勘所 毛德宝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王玉往 有色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 韦国深 广西地质勘查总院 丘学林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甘行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刘亮明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刘继东 甘肃煤田地质局 孙焕泉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 况军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吴文鹂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吴珍汉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张发旺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张光学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李天斌 成都理工大学 李细根 核工业二一六大队四分队 邱楠生 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陆现彩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副教授 陈昌彦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周建波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周荔青 中石化股份公司华东分公司 武恒志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 侯读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姚建明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85队 徐贻赣 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 桑树勋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袁训来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郭建强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 焦鹏程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所 韩士洲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韩颖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太原分院 雷从众 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谭成轩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届(2005年)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获奖名单
(1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 刘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研究所 刘志飞 同济大学 江同文 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李素梅 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苗爱生 核工业二0八大队二分队 夏群科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庹先国 成都理工大学科技处 鹿化煜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潘彤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 戴福初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银锤奖名单(4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 李文勇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矿产所 甘甫平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刘红樱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徐宏峰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浙江总队 陈晓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张元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代世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陈正乐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赵志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 程国明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何高文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矿产地质调查所 张进德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张异彪 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 张守林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聂振龙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杨振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程建远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地震勘探研究所 覃建雄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学院 张生根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马保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杨文清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六队 于 军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环境地质研究所 琚宜太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二局 沈春勇 中水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地质分院 杨自安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资源勘查技术中心 王文峰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王岳军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刘光祥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许以明 湖南省湘南地勘院地质调查所 陈志宏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胡新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彭和求 湖南地质调查研究院 李国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调查研究院 陈仁义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 张延军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冯亚生 海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王秉璋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区调分院 王昆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地质分院 汪 珊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谢文卫 国土资源部勘探技术研究所 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一届(2007年)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获奖名单
(1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 于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王书来 北京矿产地质调查院 祁生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三忠 中国海洋大学 周心怀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温志坚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葛晓立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董月霞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 覃小锋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 韩忠 武警黄金部队第六支队 银锤奖名单(4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 万玲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丰成友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仇建军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 牛富俊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王之军 中非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 王清华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叶晓滨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任云生 吉林大学 刘东辉 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 刘忠群 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刘陶勇 核工业二一六大队 江山红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钻井研究所 闫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何卫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何黄生 江苏煤炭地质局物测队 张永双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张礼中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张传林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张吉寿 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张家菁 江西省地矿局赣东北大队 李连生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李铁军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单玄龙 吉林大学 和志军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南方地质调查所 林全胜 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 武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郑元平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金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侯树仁 核工业二〇八大队 赵振宏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徐品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晏鄂川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翁爱华 吉林大学 袁文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郭华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郭彦民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高文龙 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黄伟强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董瀚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廖忠礼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㈣ 想找你了解下 西南科技大学 谢谢 加QQ284547537
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具有50余年办学历史。学校实行中央、四川省和绵阳市共建,由四川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中国西部重点建设的14所高校之一,是全国67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具有开展留学生教育及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和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设的全国36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
学校位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占地4086亩。校址原为清华大学绵阳分校。学校校舍建筑面积90多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碧水环绕,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科学生2.4万余人。设有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文学与艺术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长虹信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和体育学科部;在工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农学、管理学、教育学等8个学科,设有57个本科专业和3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已有3个专业开展联合招生、独立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所有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9个,有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犯罪防控研究中心和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2个,科研机构20个。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多人,其中教师约1400人,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00余人,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22人,有一批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和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努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办学。学校成立了有省、市政府和与学校同处一地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四川九洲集团公司、西南自动化研究所、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等参加的校董事会。学校从董事单位聘任了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教授、副教授,建立了一支高水平、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与董事单位共建共享实验室14个,总资产超过2亿元。学校充分利用董事单位丰富且优质的人才、实验设备和科研课题资源进行合作办学,促进了学校快速发展和办学水平的迅速提升。学校重视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开展学术活动,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2001年以来,来校指导工作和进行学术活动的两院院士100余人次。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10余个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与加拿大劳伦丁大学合作建立了"中国西部远距离教育中心"。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大力开展科研工作。目前学校承担了国家"十五"攻关、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及部、省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300余项。已获国家级、省部级等奖励210项。
近年来,学校党委、行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重视抓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我校机器人小组在2004年7月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荣获冠军和"最佳技术"奖,同时在2004年9月代表中国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夺得亚军和"最佳技术"奖。我校学生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飞利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等国家、省级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是四川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和四川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和领导对学校非常关心和支持。2001年10月26日、2002年10月26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先后两次率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来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李岚清同志还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5得5月31日,李岚清同志再次亲临我校,与广大师生畅谈"音乐·艺术·人生"。2003年12月12日,国务委员陈至立率教育部部长周济等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来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2001年以来,来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的副部长、副省长以上的领导干部40余批次,100余人次。
目前,学校正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中央、省市共建体制,践行"厚德、博学、笃行、创新"校训,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为把西南科技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校训"厚德、博学、笃行、创新"
关于对校训"厚德、博学、笃行、创新"的说明
一、厚德
"厚德"源自《周易大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意为:天体运行,永无已时,君子法天故应奋斗不止;地势平阔,赞育万物,君子法地,故应兼容并包。其中"自强不息"即永远奋斗,勇敢面对自然和社会的挑战,表现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和拼博抗争精神。"厚德载物"即包容万物,以和为贵、以忍为高,表现了中华民族具有的宽广胸襟和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中华民族正是以这种精神,在数千年发展中,虽屡遭挫折,历经磨难,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努力进取,生生不息,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使自己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博学
"博学"源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学"乃华夏古今治学之基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尤其强调治学"由博返约",认为:非"博大"无以至"精深"。按:当今大学教师亦当以"博学"为根基,对学生而言,"博学"更是其适应社会、服务民众、报效祖国的根本。另外,从大学之办学理念着眼,"博学"还兼有"厚德载物","兼容并包"之意,即一所真正的大学就应当具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与恢宏气度。
三、 笃行
"笃行"意即专心实行,认真实践。源自《礼.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一贯重视的"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修养践履,求真务实"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道德特别注重:"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中国传统教育尤其强调:"言传身教"、"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孔儒指出:"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荀子认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在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建党立国宗旨的当代中国,其大学教育更应继续和经扬"修养践履"、"知行合一"这一民族优秀传统。
四、 创新
"创新",创新精神是人类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和不断超越自我的优秀品质。华夏祖先早在《礼记.大学》中就明确提出:"苟日新,日日新"这一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人类历史的演进,中国社会的发展都有赖于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思维和百折不挠的改革创新精神。而大学,则正是继承弘扬创新精神的神圣殿堂,正是孕育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自:Club.ChinaRen.com
西南科技大学董事会成员单位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教育厅
绵阳市人民政府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开发中心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公司
长城特殊钢公司 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绵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
四川矿山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绵阳卷烟厂
东方汽轮机厂 四川玻纤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双马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
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四维瓷业股份有限公司
西南科技大学
董事会领导成员名单
自:Club.ChinaRen.com
董事长 柯尊平(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常务副董事长 杨泉明
吴 坚(西南科技大学名誉校长)
黄学玖
副董事长 倪润峰
谭志昕(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委副书记)
萧泰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
林祥棣(西南科技大学名誉校长)
黄正良(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董 事
吕 欣(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人事教育部副部长)
王 欣(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军训处处长)
焦天佑(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院长)
邬江(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执行副总裁)
张正贵(四川九洲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
刘刚(西南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陈浩(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所长)
武维宇(川投长城特殊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聂兆和(绵阳市财政局局长)
赵光周(绵阳市教育局局长)
林新(绵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邓权(绵阳卷烟厂厂长)
罗晓干(四川矿山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
杨万嘉(四川玻纤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莫我明(东方汽轮机厂副厂长)
吴选民(成都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唐月明(四川双马水泥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陈宗云(重庆四维瓷业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㈤ 建筑学考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怎么样
还可以吧。 建大是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现在也是“老八校”中最版好考的。
最好权的专业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建大学生在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和论文评比中先后 7 次名列前茅,获得 10 余项奖励。学校有六大王牌专业: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土木工程,运输工程(总图工程),冶金工程,所以你考这个学校是相当好的。。就业也相当的好,不过这个专业比较难考。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