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急诊科
⑴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特色科室
医院拥有,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针灸科、肿瘤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肛肠科、口腔科、急诊科、推拿科、康复科、血液科等一级临床科室。其中内科包括:心病科、脑病科、肾病科、肺病科、脾胃科、风湿科、糖尿病科、老年病科。
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 个:肺病科、康复科、临床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共6个:肺病科、脑病科、心病科、肾病科、康复科、耳鼻喉科。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0个,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 个;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6个。
⑵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南院区介绍
为了扩大医院服务范围,更为广州市海珠区及南海、番禺、顺德、中山等一带提供医疗方便,中山二院于2000年3月在海珠区瑞宝兴建一所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命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简称中山二院南院)。
南院为中山二院的延伸部分,其建院目标是:将南院创办成为以“肝胆外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南院与总院为统一整体,资源共享;医疗技术队伍由本院派出的优秀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
南院于2002年1月正式开业,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晓南路与盈丰路交界处,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另有4000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医院大楼分前后二座,前座为综合门诊部,急诊室和综合内科、妇科肿瘤和妇科内分泌以及小儿外科住院部;后座为普通外科住院部,总病床超过300余张。门急诊开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中医科、神经内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康复科以及相关的辅助科室,即:手术室、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心电图、血库、中心注射室、挂号收费处和中、西药房等。各专科常规医疗设备配置齐全,完全满足临床常规检查的需要。
南院医疗业务运行由本院统一协调。南院门诊实行周一至周日全周开诊,急诊24小时倒班,配置救护车;中山二院总院定期派出副教授以上的专家到南院坐诊、查房、会诊;医院总部——南院之间开设往返巴士,如果在南院就医的患者遇到一些特殊检查须到中山二院总院检查,将由医院安排专车接送到院总部接受检查。因此在南院就诊将会享受到全方位的优质便利服务。南院建设和装修广州一流,将以崭新的风藐为您提供全新的、现代化的、一流水平的医疗服务。中山二院南院全体医护人员向社会承诺:医术精湛、服务满意、收费合理。
⑶ 中山大学医院的医院架构
院本部业务科室组织架构表 科级 专科级 内
科 血液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MICU 肾内科 风湿内科 内分泌内科 普内科 内镜中心 内科门诊 外
科 普通外科(含相关科室) 胃肠胰外科 血管甲状腺外科 神经外科 肝胆外科 烧伤外科 泌尿外科 小儿外科 整形修复外科 胸外科 微创外科 SICU 外科门诊 外科实验中心(含原外科实验室、动物实验中心)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生殖医学中心 胎儿医学中心 计划生育专科 儿科 儿科一专科 儿科二专科 儿科三专科(新生儿) 神经科 神经一科 神经二科(脑血管) 神经科ICU 心血管医学部 心内科 心血管CCU 心脏儿科 心脏外科 科级 专科级 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 脊柱外科 关节外科 骨肿瘤科 显微创伤骨科 器官移植科 肝移植科 肾移植科 耳鼻咽喉科 耳专科 鼻专科 咽喉专科 变态反应专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口腔科 口内修复专科 口腔外科 眼科 康复科 针灸科 特种医疗中心 急诊科 预防保健中心 体检中心 保健门诊 北校区门诊部 麻醉科 手术室 影像
医学
部 超声波科 放射科 放射介入专科 放射诊断专科 核医学科 医学检验部 药学部 病理科 供应室 蛋白质组学实验室
(原中心实验室) 营养科 输血科 高压氧科 病案统计室 黄埔院区业务科室组织架构表 科级 专科级 感染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三科 普通内科 外一科(以肝胆专业为主) 外二科(以胃肠专业为主) 外三科(含泌尿、神经外专业) 上肢骨科(含显微外科) 下肢骨科(含创伤骨、骨肿瘤与骨关节外) 脊柱外科 妇科 产科 儿科 康复科 急诊科 麻醉手术科 五官科(含口腔门诊、耳鼻喉门诊、眼科门诊) 中皮科(含中医门诊、中医正骨门诊、皮肤门诊) 放射科 检验科 药剂科 高压氧科 血库 B超室 预防保健科 东校区门诊部 病理科 骨科研究所 病案统计室
⑷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原名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历史悠久,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西医院之一,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医院成立于1835年,由美国传教士伯驾先生创办。1886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此学习医术,并从事革命活动,医院因此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2001年,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后,医院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中山二院),拥有南北两个院区。院本部位于广州市沿江西路107号,占地面积32150平米,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
中山二院在医学史上有诸多重要贡献。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周寿恺、毛文书、秦光煜、林树模、钟世藩等一大批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曾在此创新与耕耘,医院诞生了多项医学第一,如中国首例膀胱取石术、首例病理解剖术、首例眼疾手术、首张医学X光片、第一个医学留学生和第一个女医学生、第一本医学杂志等。
历经172年的发展,中山二院已经成为一个拥有数十个临床和辅助科室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其中,一级专业科室有16个,二级专业科室有27个,医技科室有12个。医院拥有MRI、CT、ECT、DSA、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碎石机、骨密度仪、自动化分析仪、直线加速器、热疗隐形超声刀、高压氧等先进设备,下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中医科、急诊科、综合科、监护科等科室。医院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授予点12个,硕士授予点27个,其中内分泌内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口腔科为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骨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为医院重点专科。
自1949年成立以来,中山二院在规模、医疗技术、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床位从最初的195张增长至2006年的1380张,日门急诊量从不足220人次增长至130多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量从几千人增长至几万人。医院员工数量从1000多人增长至1332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科研成果丰富,包括小儿血液科成功建立中国第一株人胚胎造血干细胞系、普外科与哈佛大学合作的研究论文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并被评为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消化内科参与国家973计划、小儿血液科和内分泌内科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奖等。
多年来,中山二院在现代医学发展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如连续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集体”等。医院坚持南北院区共同发展,实现统一品牌管理,发扬优良传统和文化,致力于成为一所国内知名、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强大的现代化综合性教学医院。周边公交线路丰富,方便市民就医。
(4)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急诊科扩展阅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重点大学——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中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附属医院,始建于1910年,现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爱婴医院,由院本部、黄埔院区和东山院区三个院区组成,是华南地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基地,素以“技精德高”在我国和东南亚一带久负盛名,2004年被评为“香港人最信赖的中国内地医疗机构”。
⑸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区介绍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了扩大医疗服务覆盖,更好地服务于广州市海珠区及南海、番禺、顺德、中山等周边地区,于2000年3月在瑞宝区建设了一家现代化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即“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简称中山二院南院)。
南院作为中山二院的扩展部分,其目标是打造以“肝胆外科”为特色的专业医院。南院与总院紧密协作,共享医疗资源,其医疗团队由中山二院的优秀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002年1月,南院正式投入运营,地址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晓南路与盈丰路交汇处。医院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拥有4000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医院分为前后两部分,前楼设有综合门诊部、急诊室及内科、妇科肿瘤、妇科内分泌和小儿外科住院部;后楼则是普通外科住院部,总病床超过300张。南院提供全面的门急诊服务,包括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中医科、神经内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康复科等,以及配套的辅助科室如手术室、检验科、放射科等,设备齐全,能满足常规检查需求。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的医疗业务由总院统一调度,实行全周门诊,急诊24小时值班,并配备救护车。总院的副教授以上专家会定期到南院出诊、查房和会诊。医院还提供往返巴士服务,方便南院患者在需要时前往总院进行特殊检查。南院以一流的设施和现代化的服务,承诺患者医术精湛、服务满意、收费合理,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便捷优质服务。
(5)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急诊科扩展阅读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原名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它诞生于1835年,由美国传教士伯驾(Dr.ParKer)先生创办,是近代中国成立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西医院。
⑹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第二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原名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它诞生于1835年,由美国传教士伯驾(Dr.ParKer)先生创办,是近代中国成立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西医院;1886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逸仙”之名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遂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之一。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中山大学,医院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中山二院),分南北两个院区,院本部位于广州市沿江西路107号,占地面积32150平米。
在这片中国西方医学的发源地,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周寿恺、毛文书、秦光煜、林树模、钟世藩等一大批勇于创新、默默耕耘的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中国首例膀胱取石术,首例病理解剖术,首例眼疾手术,首张医学X光片,第一个医学留学生和第一个女医学生,第一本医学杂志等,都在这里诞生。
历经172个春秋,医院已经建设和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拥有MRI、CT、ECT、DSA、彩色多普勒超声 仪、碎石机、骨密度仪、自动化分析仪、直线加速器、热疗隐形超声刀、高压氧等一大批现代化设备,下设内科(心血管、内分泌、消化、呼吸、血液、泌尿、风湿)、外科(普外、泌尿外、心胸外、骨外、神经外、烧伤整形外、小儿外)、妇产科(生殖内分泌、肿瘤、围产)、儿科(血液、新生儿、呼吸)、耳鼻喉科(耳、鼻、喉)、口腔科(颌面外、修复、口内)、眼科、皮肤科、中医科、急诊科、综合科、监护科(ICU、CCU)、神经内科、康复科、肿瘤科、麻醉科、放射科(放射影像、放射介入)、检验科、超声科、核医学科、病理科、输血科、药剂科、预防保健科、手术室、供应室、医学研究中心、博济医疗中心等数十个临床和辅助科室。其中一级专业科室16个,二级专业科室27个,医技科室12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授予点12个,硕士授予点27个,其中内分泌内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口腔科为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骨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为医院重点专科。
1949年医院展开床位仅195张,日门诊量不足220人次,1958年床位增至500多张,日均门诊量1500人次以上;1984年医院职工1000多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8人;2005年全院职工1332人,其中教授49人,副教授135人,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11个,博士导师19人,硕士点27个,硕士导师100多人。2006年,全院开放床位1380张,年门急诊量130多万人次,年出院病人3万多人次。南院区(广州市海珠区盈丰路33号)于2002年开业,全力创办以普通外科为特色的大专科、小综合院区,打造华南地区肝胆外科特色品牌。
近几年,医院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2002年,小儿血液科中国第一株人胚胎造血干细胞系建系成功;普外科宋尔卫博士与哈佛大学医学科学家合作 ,应用RNA干预抑制病毒感染的研究论文发表于2002年7月《自然·医学》 (Nature Medicine)杂志,并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为“2003年度世界十大 科技进展”代表性成果;消化内科《自主免疫状态下乙肝病毒变异的规律》课 题参与国家973计划;小儿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系列研 究》、内分泌内科《关于瘦素的系列研究》分别获2003年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 奖、二等奖;2004年度儿科《提高儿童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妇产科《保存卵巢功能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内分泌内科《糖尿病足的预警和综合防治研究》分别获取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
多年来,医院为现代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一系列荣誉:连续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集体”,2003年获全国、省、市三级抗非模范(先进)单位。医院秉承南北院区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学科群为主体重新布局,实现一个医院、两个院区、各具特色,统一品牌管理,将优良传统和文化在两个院区发扬光大,实现成为一所国内知名、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强大的现代化综合性教学医院的战略目标。
周边公交:(南方大厦站)旅游2线 夜1 夜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