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专区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歌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歌

发布时间: 2025-02-20 03:56:51

① 南京师范大学的百年南师

三江、两江师范学堂建立 学堂自1902年筹建,至1912年停办,历时近十年,尤其是在李瑞清主持校政后,亲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为学堂办了许多实事,使两江师范学堂规模得到较大发展,在校学生达千余人。李瑞清的办学宗旨是: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为子弟,始终不渝。他亲自书写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在他主持下,学堂重视科学、国学、艺术,不仅延聘中外知名教师来校任教,还重视开设技能学科和实验,为学堂购置农场百余亩,耕牛数十头,供农学博物科学生实地试验之用;设置画室及工场等设备,供图画手工科学生使用;购置仪器、药品,设实验室,供理化科学生实验用。
该学堂学生考试成绩为江南各高等学校之冠。为江南三省培养了第一批优秀中、小学教师。知名生物学家秉志、国学大师胡小石、陈中凡等就是两江师范学堂早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创建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即推举教育家蔡元培为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就任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教育的主张,颁布了诸多教育法令。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贾丰臻等联合上书教育部和省公署,建议早日在南京筹建高等师范学校,以培养中等学校师资。据1914年8月30日,《江苏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谦(原江苏教育司司长)为校长筹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记载:“就任两江优级师范学校校舍,详加察勘,能否修葺一部分,勉应目前之用。”“务尽本学年筹备完竣,以便定期开校”。不久,韩国钧调赴安徽,江谦未到任。继任江苏巡按使齐耀琳到职后,重申前任已定计划,复经教育部批准,正式任命江谦为校长,并令其迅速到省筹备一切,以便如期开学。在《江苏巡按使齐耀琳饬江谦筹备开学文》中,进一步明确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办学宗旨“高等师范学校一方培养中等学校师资, 一方并为中等学校学生推广升学之途,关系全省教育根本。”江谦遂于1月17日到宁,18日即前往原两江师范学堂,勘察校舍,筹划修葺教室等事宜开办初,南高师筹备处设在省议会内。1915年1月29日迁入两江师范学堂旧址。
江谦任职后,即延聘留美博士郭秉文来校任教务主任,聘留美教育学士陈容为学监主任。并聘前教育部视学袁希涛、省教育会副会长黄炎培、省教育会会长沈恩孚为评议员,为筹划创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集思广益,商讨办学事项。
南高师在江谦校长的筹划和全体筹备人员的努力下,于1915年夏,所需修葺添置事项相继完成,任课教师先后受聘到校。并拟定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章》以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招考简章》。遂于1915年8月11日公开招考。报考学生共有534人,来自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东、四川、贵州等省,其中江苏考生最多。首届招生共录取126人,实到110人。于9月10日开学上课,9月18日举行开校礼式,邀请省长齐耀琳等地方官员莅临学校,参加典礼。至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成立。到1921年时,南高师的教师,已有102人,其中教授55人,外籍教授3人,教授占教师总数的56.8%,教师中曾在中国国内外留学的有30多人。其中有许多长期从事师范教育的知名教授,如陶行知、陈鹤琴、陈中凡、徐则陵(养秋)、张士一等。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校长在南高师校务会议上提出,就南高师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立一所国立大学的议案,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随即着手筹备。12月7日,国务会议通过,在南京建立国立东南大学。12月15日,东南大学筹备处正式成立。1921年8月24日至26日东南大学、南高师同时招生,东南大学招收新生130人,南高师招收新生119人。1922年南高师停止招生,其最后一批学生17人,于1926年毕业。
东南大学教育科是在南高师的教育专修科、体育专修科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始设教育、心理、体育三系,1924年增设乡村教育系,以训练研究人才,培养师资及教育行政人员为宗旨,学制四年。教育科主任先为陶行知,1923年后由徐则陵(养秋)继任;教育系主任由徐则陵兼任;心理系主任系陆志韦教授;体育系主任系美籍教授饶冰士。全科教师34人,其中曾获中国国内外博、硕士学位的有13人,本国教授17人,外籍教授2人,师资力量十分雄厚。知名教授有徐则陵、陈鹤琴、陶行知、陆志韦、郑宗海、孟宪承等。1925年1月至1927年4月,东南大学在北洋政府的命令下,曾三易校长,引发了风潮,持续三年之久。最终因正局动乱,被迫停办。1927年5月16日,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派员来校接收。 国立中央大学 1.国立中央大学的创建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9日,教育行政委员会仿法国教育制度,颁行大学区制,江苏、浙江两省先试行。以国立东南大学为基础,将江苏的河海工科大学、政法大学、医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和上海商科大学、上海商业专门学校等九所高校与主持江苏省教育行政之教育厅合组成国立第四中山大学。8月,奉中山大学区行政院令,省立第四师范附设的艺术专修科,归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原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教育学院设教育学系、师资科及附设教育各专科(体育专修科、艺术专修科,军事教育科),院长为郑宗海。
1928年2月10日,国民政府大学院大学委员会议决,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改名国立江苏大学,并兼负江苏教育行政职能。更名江苏大学后,受到全校师生普遍反对,引起罢课等风潮。5月16日,依照大学院大学委员会议决,将江苏大学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仍兼负教育行政职能。
1928年10月23日,国民政府令改大学院为教育部。1929年7月5日,教育部令,停止“大学区制”,中央大学区限于年底停止。自此,中央大学为纯学术机关,不兼负教育行政职能。
2.抗日救国运动中的解散与整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大进步师生在南京地下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发动抗日救国运动,抗议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12月17日,全国各地来南京学生近万人联合举行总示威游行,中大有1000余名学生参加,遭到残酷镇压,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珍珠桥惨案"。
1931年底,中大校长朱家骅引咎辞职。1932年,中大数次发生更易校长遭到学生强烈反对甚至驱逐校长的风波;同时,由于政府拖欠学校教工三个多月工资,引起教工强烈不满,中大教师组织“中大经费独立运动委员会”,向教育部索付欠薪。上述这些事件触怒了当时任教育部长的朱家骅,在国民党中央的支持下,于同年6月底,训令中央大学暂行解散,学生全部离校,听候甄别。7月2日教育部派接收委员4人到校接收。6日成立中央大学整理委员会,整理校务。8月26日国民党政府任命罗家伦为中大校长。9月10日中大举行甄别学生考试,开除学生19名。10月11日,中大学生全部返校上课。
3.重建中大后的教育学院
罗家伦就任中大校长后,就宣布他的治校方针是“安定、充实、发展”。他认定这三个目标去开展各项工作,使中大在国难深重之际有所发展。
根据中大整理委员会议决,将教育学院的教育原理、教育心理、教育行政、教育社会4个系改并为教育学系。自1933年起另设师资专修科,凡各学院毕业学生有志中等学校教员者,得在教育学系肄业一年,修习特定科目后,由学校给予证明。原有艺术教育科、艺术专修科改并为艺术科。体育专修科并入体育科。卫生教育专修科改为卫生教育科,学制由二年改为四年。理学院心理系与教育学院、教育心理系合并为心理学系,隶属教育学院。
1933年3月,校务会议议决:彻底修建中央大学最旧之建筑南高院,为教育学院加建教室及实验室;同年6月,又经校务会议决定,改建梅庵,为教育学院艺术科音乐组教学用。1934年2月25日,校务会议议决,核准教育学院试办教育实验所。5月,开办中等学校理科教员暑期讲习班。1936年6月,教育学院教育实验所主持中学英语测验结束,历时4年,遍及10余省。接着,又开始研究高中数理化测试问题。有专任教授、副教授21人,兼任7人;专任讲师9人,兼任3人;助教20人,合计教员60人。此外,教育学院附属幼稚园、小学、中学实验学校也有了扩充,有教员76人,助教4人。
4.抗战期间西迁重庆后的师范学院
1937年的芦沟桥事变和淞沪战争爆发后,战火逼近南京,中央大学连续四次遭敌机轰炸,学校损失惨重。为此,中大决定西迁重庆,附属实验学校迁安徽屯溪。同年12月1日,中大在重庆沙坪坝新址开学。此时,教育学院设有教育学系、心理学系、体育科、卫生教育科、艺术科。
1938年8月,奉教育部令,中央大学教育学院改为师范学院。附属学校由安徽屯溪迁至贵阳。至1941年8月师范学院接受重庆青木关第十四中学为中大附中,原附属实验学校归贵阳。
教育学院更名为师范学院后,除保留原教育学院系科外,增设国文、英语、史地、数学、理化、体育和公民训育7个系。 1939年5月,教育部长陈立夫视察中大,提出要师范学院筹建童子军专修科。至8月,师范学院已设有10个系、3个专修科。即:教育、公民训育、国文、英语、史地、数学、理化、博物、体育、艺术等系以及体育、史地、童子军等专修科。原心理学系改属理学院。 1944年9月。师范学院研究所,除原有心理学部外,增设教育学部。1945年7月14日,增设艺术学部。
1945年8月1日,为了在课程开设和师资上,节省人力、物力,经校行政会议通过,对师范学院一部分系科进行改并。公民训育系并入教育系;童子军专修科并入体育系;国文系并入文学院中国文学系;英语系并入文学院外国语文系;史地系分别并入文学院历史、地理系;数学系并入理学院数学系;理化系分别并入理学院物理、化学系;博物系分别并入理学院生物、博物系。至此,师范学院只保留教育、艺术、体育三系和附设体育专修科,此一体制一直延续到复员南京后。
师范学院从1938年至1945年,共四届毕业生,输送中等教育人才约500人,高级研究人才(研究生)10人,为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自1937年至1945年,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后,在办学条件,生活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教学科研,在学科设置,师资队伍及学校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快的的发展。
5.抗战胜利复员南京后的师范学院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9月,中央大学成立复员计划委员会。吴有训校长为主任委员。师范学院体育系主任江良规、教育系教授胡家健为副主任委员。经过几个月的筹划,于1946年5月,全校师生分八批,分乘水陆空各种运输工具,返回南京。最后一批于7月底到达。图书仪器设备等在10月中旬陆续返回。10月,原附属实验学校由贵阳迁回南京三牌楼,为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附中,由教育系彭百川教授出任校长。
1946年11月1日,中央大学复员就绪,开学上课。师范学院设3个系、1个专修科。教育学系主任徐则陵(养秋);体育系主任江良规;艺术系主任吕斯百,分绘画、音乐组;体育专修科主任由江良规兼任;师范学院院长为罗廷光(炳之)。师范学院各系,除体育系在体育馆,艺术系的音乐组在梅庵外,其余各教研室、教室、绘画室等均在南高院。共有学生377人;教师82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2人,讲师12人,助教23人,兼任教授3人。
1947年3月,奉教育部令,师范学院设置管训部。聘教育系教授赵冕为主任。但因管训部之具体办法教育部迄未颁布,遂先成立师范生指导委员会,代替管训部之组织。同年,师范学院院长罗廷光(炳之)辞职,由徐养秋(则陵)继任。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1911年冬至1912年初,美国8个传教会在上海聚集一堂,制定在长江流域开办一所女子大学的计划,并向在这个地区工作的传教士发出倡议。1913年夏,由美国北长老会,北浸礼会,南、北卫理公会,基督会等各选3人,组成校董会,是年11月13日,校董会公推北长老会代表德本康夫人为扬子江流域妇女联合大学校长。1914年11月教会的管理董事会正式通过以金陵女子大学名称代替扬子江流域妇女联合大学名称。
1915年9月,金女大租用南京绣花巷李氏宅院为临时校址,招生开学。创建初校内设文、理两科。1919年6月,金女大有了校徽、校歌、校色(紫色)、格言(厚生)。同年夏,德本康夫人去美国筹集建校基金,于1921年在陶谷(宁海路南端西侧)购地建校(今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1923年7月学校迁入新址。1924年秋,校内设英文、历史、社会学、数理、化学、生物、体育、医预科等9个系科。同时添设附属实验中学,作为毕业生实习教学场所。1927年增设国文系。1928年,德本康夫人辞去校长职务,校董会推选金女大首届毕业生、留美获博士学位的吴贻芳为校长。
1930年12月,金女大立案照准后,改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分散在上海、武汉、成都三地办学。1938年1月集中迁至四川成都华西坝。1939年添设家政系。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9月在南京原址招生开学。至1950年,全校设系科为:中文系、外文系、社会学及社会工作系、历史系、音乐系、体育系(体育专修科)、生物系、化学系、家政系(1951年初改为儿童福利系)、地理系、托儿工作专修科、医预科、护预科。在校生达223人。金女院累计毕业生达994人。 南京大学师范学院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7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通知,中央大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赵卓任军代表。8月8日,南京市军管会文化教育委员会通知,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8月12日,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
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后,任命陈鹤琴为师范学院院长。师范学院设教育学系、艺术学系(绘画组音乐组)、体育学系(含体育专修科)。有附属中学、四牌楼附小、丁家桥附小。师院在校生有326人。另有志愿生281人,合计607人、师范学院教职工79人(教员57人,职员7人,工友15人)。
在这期间,华东地区高校进行局部调整。1949年10月,上海国立师专、上海市立体专、上海市立幼专三校学生共300人并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有关系科。1950年9月,安徽大学艺术组并入师范学院有关系科。1950年10月,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通知,校名去 “国立”两字而径称“南京大学”。
至1952年6月,南京大学设文法、师、理、工、农6个学院,共37个系。其中师范学院为5个系2个专修科,即:教育学系、幼稚教育学系、美术学系、音乐学系、体育学系、体育专修科、地理专修科。各学系毕业年限为四年,各专修科毕业年限为二年。 公立金陵大学诞生 1950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冻结中国在美国的资金。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下令冻结美国在中国的财产,并颁布"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1951年1月11日,教育部根据政务院决定,发出《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教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指示》。16日,教育部召开处理接受外国津贴的高校会议。会议期间,美国基督教大学联合会托事部电邀各校派代表去香港与托事部代表商谈津贴费事宜。金大师生通过决议,不予回复,表示与美国教会断绝一切关系。会后,金大与金女院进行酝酿协商,决定由政府接管,两校合并,改为公立金陵大学。
1951年5月3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金大与金女院两校合并筹委会委员名单。1951年6月8日,华东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筹委会关于系科调整及招生计划。在两校合并后,仍设文、理、农三院共23个系、6个专修科、2个部。1951年8月6日,华东教育部批准金大与金女院合并方案,合并后仍名金陵大学。文学院设在原金女院校址,称金大宁部(宁海路);理、农学院设在原金大校址,称金大津部(天津路)。9月15日,华东教育部批准新的公立金陵大学由李方训,吴贻芳、戈福鼎、樊庆笙、陈中凡、陈纳逊、高觉敷以及其他教师、学生代表共13人组成校务委员会。李方训、吴贻芳为正副主任委员。两校合并后,教职工为397人,在校学生为716人。公立金陵大学至1952年6月院系调整后结束。 南京师范学院的建立 1952年7月,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进行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按照华东区的院系调整方案,南京大学、金陵大学两校校务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分别组织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农学院和南京师范学院建校筹备委员会。南京师范学院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和金陵大学教育系、儿童福利等系科为基础与上海震旦大学托儿专修科、广州岭南大学社会福利系儿童福利组、南京师范专科学校数理班合并改建而成,院址设于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分别于11、12月任命陈鹤琴为南京师范学院院长,吴贻芳、纵翰民为副院长;任命高觉敷为教务长,胡颜立为总务长,熊子容为图书馆长。设立政治辅导处,白沙任主任。
南京师范学院初建以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产为基础,拥有土地191亩,校舍建筑面积中教学、办公用房为9448平方米,学生宿舍5837平方米,教职工生活用房5616平方米。实验室4个,仪器700余件。图书馆藏书及资料11.7万余册。到1956年,教学、办公用房增加8519平方米,师生生活用房增加1211平方米,另建保建所、琴房、解剖室、温室、洗衣房和浴室。图书馆藏书及资料25万余册。
1955年,根据中央教育部指示,为集中领导力量办好几个系科和文理分科的原则,南京师院与江苏师院相关系科进行调整。江苏师院的中文、生物、地理、美术系科并入南京师院,南京师院的数学、物理系科并入江苏师院。调整后,南京师院设中文、教育、幼教、地理、化学、生物、美术、音乐等八个系,中文、地理、生物、美术、音乐等五个专修科,并开办高师函授教育。 改革中继续发展 1960年,南京师院根据中央关于高等师范学校必须成为教育革命的学校、文化科学知识质量要迅速赶上综合性大学水平的指示,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这一时期,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校学生数由1956年的2015人增至4396人,函授生达3000人,还创办了多科性业余大学招生842人,举办了农业高中师训班等。
1965年,在句容设立南京师院分部,中文、政教、生物三系200多名学生在句容分部进行半耕半读。
1969年12月,经江苏省革委会教卫办决定,江苏教育学院及江苏函授大学部分系科并入南师。南师的音乐、美术两系于1969年11月并入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原南京艺术学院),1972年,两系又重新归属于南京师范学院,1976年,南京体院部分教职员调入南师体训组,不久与公体室合并建立体育系。
1972年,学校恢复招生。从1972年至1976年的五年中,共招收五届工农兵学员3755人,学制为三年,为江苏省中等学校培养了一批师资。
1984年,南京师范学院改名南京师范大学,简称南师大。
2000年,原化工部所属“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逐渐建成以师范为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15年8月3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共建南京师范大学和伊犁师范学院的意见》(苏政发〔2015〕98号),标志着该校成为新一批省部共建高校。

② 谁有云南大学的简介

链接: https://pan..com/s/1Gy6uQ5sNiYzib1d1WrDJMw

?pwd=giyr 提取码: giyr


③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级中学早期曾用校歌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级中学早期采用的是《Annie Lisle》这首歌谱作为校歌,该曲谱由Henry S. Thompson在1857年创作,葛理佩填词(原文为英文),陈辑五将歌词翻译为中文,并使用粤语演唱。这首校歌与美国康奈尔大学、苏州大学、金陵中学、原金陵大学(现并入南京大学)等全球约一百所学校的校歌曲谱相同,但歌词与节奏各有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时期已停止使用校歌,直至今日学校并未设立自己的校歌。部分分校设有校歌,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级中学目前没有校歌。




校歌的选取与使用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级中学早期采用的《Annie Lisle》作为校歌,其曲谱与全球多所学校共享,显示了在特定时期学校与国际教育界的联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逐渐放弃了使用校歌的传统。这可能与学校的文化变迁、教育理念的更新或是对校歌的重新评估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分校都保留了校歌这一传统,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级中学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没有设立自己的校歌。这一现象反映了教育机构在特定历史阶段可能对传统和标识的重新审视,以及对适应时代变化的响应。在当今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学校对于校歌的使用与保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能根据学校的特定需求、文化认同或是教育理念的调整而有所不同。




尽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级中学没有校歌,但这并不妨碍学校在教育和文化传承中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在没有校歌的传统下,学校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强化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文化身份。例如,学校可以举办各种活动,如文化节、音乐节或学术竞赛,以展现其教育特色和学生多元化的才能。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史教育、校训、校徽等其他形式来传承其文化传统和教育使命。在教育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日益增强的今天,学校对于传统标识的重新定义和创新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为学校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因此,虽然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级中学没有校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缺乏独特性和文化内涵。相反,学校可以探索更加创新和适应时代需求的方式来传承和展现其教育理念和文化特色,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期待。


(3)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歌扩展阅读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级中学,简称:南海华附等,于2002年由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本部)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政府合作创办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实行全寄宿制,面向全省招生。从1888年建校到2002年,学校经过多次更名与合并。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备,其中,中法班学生接受法语教学,特别是法语及法国文化的学习,为学生进入法国高等院校做准备。

④ 南京的四星级初中

南京四星级普通高中(南外没评星,不过这个学校太遥远,就不找了)
1、南师附中
分数线08:676分 09:688分 10:691分11:684分(江宁分校就不说了)
2、金陵中学(仙林分校••••••)
分数线08:671分 09:683分 10:682分 11:678分
3、南京一中(南京市白下区中山南路301号)
1933年学校改称为南京市立第一中学,是南京市第一所公办中学,是江苏最早的省重点中学之一,现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学校一贯强调"教书育人",坚持"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方针。多年来形成"好学、向上、活泼、团结"的校风,"严谨、求实、创新、育人"的教风和"勤奋、进取、踏实、求精"的学风。制定了"求真为民"的校训,成为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新中国诞生后,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扬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努力办成具有特色的重点中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九十多年来,南京一中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校友遍及神州,驰誉海外。学校现有教 职员工230人,其中高级教师76人(含特级教师4人),高初中4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00人。校园面积40000余平方米。该校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成绩多年来在南京名列前茅,初中毕业生参加全市毕业、升学考试成绩连续十余年位居全市第一。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学校带来勃勃生机,特别是近几年来,校园内更是蓊蓊郁郁,姹紫嫣红,一片兴旺景象。在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家长、校友的关心、爱护、支持下,目前,校园规划与建设正逐步完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要用功,进一中;进一中,能成功”成为普遍的共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正大力推行"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实践"一主两翼,三线齐飞"的办学思想,全校师生意气风发,同心协力,继承传统,开拓前进,为把南京一中建成不负众望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名牌中学而努力奋斗。
校歌 李清悚 词 周玲荪 曲 常畅 编曲
大哉古都秀毓淮钟,巍巍我校石城之中。乐群敬业,朝气葱茏,涵三德兮智仁与勇。做生活兮洩洩融融。啊~啊~愿春风广被兮天下为公。啊~啊~愿春风广被兮天下为公。
招生
统招生:中考第一志愿填报我校,且参加南京市中考,分数达到我校录取分数线。
指标生:指标生志愿填报我校,在我校录取分数线下20分之内,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为了提高被我校录取的把握性,最好将第一志愿和指标生志愿均填南京一中。指标生的录取由市招办按学生填报志愿与考试分数规范操作。
扩招生:中考第一志愿填报我校,在我校录取分数线下20分之内。有意向的学生,需在领取中考分数条的当天,到我校本部招生办公室登记。我校将根据学生成绩和报名人数确定扩招人数并将电话通知办理有关手续,办理手续后方可被我校录取。
分班情况
理科强化班(物化强化班,物生强化班):
是进校分高录取分10分的人会被选去的,而且每学期会滚动,不好的出去,好的进去。其课程设置,课程进度、广度、深度均比平行班要求高,着力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以及个性特长。考上一中后中考成绩学校前一百名再考试,前50进崇文班,是考数理化外加面试。崇文班会有很多的活动,并且是有赞助的,上很多课外的科目,是免费的。
南京一中中新友好实验班(文科强化班)
项目性质与办班目的:
实验班属中国和新西兰两国政府签约的合作项目。该项目旨在引进新西兰优秀的英语教育资源,为南京学生提供高水平的英语学习平台,并为有志赴国外留学者提供便利、经济的通道。课程设置与升学:“中新班”的学生将在南京一中学完中国高中的所有课程及新方提供教师、教材的英语课程,毕业目标为“雅思”5.0分以上。毕业生既可考国内大学,也可以通过新方提供的渠道升入英联邦国家的大学。“中新班”学生进入高三阶段,凡涉及到外语类提前招生考试,学校将优先推荐“中新班”学生报考。每周都有外教课
6∶45起 床 7∶00早 餐 7∶20 预 备 7∶30——7∶55 早 读(周一晨训)
8∶00——8∶45 第一节课 8∶55——9︰40 第二节课 9∶40——10∶10 大课间体育活动 10∶10——10∶55 第三节课 11∶05——11∶55 第四节课(含眼保健操)
12∶05 午 餐12∶40——13∶20 午 休 13∶20 预 备13∶30——14∶15第五节课14∶25——15∶15 第六节课(含眼保健操)15∶25——16∶10 第七节课16∶20——17∶05 第八节课 18︰00 晚 餐19︰30——21︰30 晚自习
22︰15 熄 灯
分数线06:622分 07:670分 08:666分 09:670分 10:676分 11:665分
4、中华中学(南京市秦淮区中华路369号)
中华中学是一所与世纪同步的江苏省四星级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学校始建于1899年,是英籍加拿大人马林(原名威廉姆•爱德华•麦克林)创办的,校名“基督中学”,后更名为“育群中学”。1983年定名为“南京市中华中学”。学校自创建以来,办学严谨,师资力量雄厚,坚持育人为本,教育教学质量在南京市名列前茅。早在1953年,学校就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1980年又被确定为首批办好的省重点中学。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高中。学校现有教学班52个,学生2549人。教职工213人,有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江苏省名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11人,江苏省首批中青年科技带头人2人。中华中学,拥有许多教有特长、德高望重的著名教师。百年耕耘,育才万千,莘莘学子,遍及世界各地,许多校友各领风骚,成绩骄人。自1989年以来,学校已连续14年荣获“南京市文明单位”称号,1999年、2001年获“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1993年、2000年被评为德育先进学校。1996年成为江苏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1997年成为江苏省OEH多媒体教育网络实验学校,国家教委“九五”重点教科研课题——心理教育实验学校。1998年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999年成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2000年,学校被命名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基地”、2001年又成为“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培训基地”、“江苏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电子技师认定单位”,国家重点教科研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试验学校。2003年被评为“南京市模范学校”,2003年,又在江苏省首家建成无线校园网,网络环境更趋完善,一个初步数字化的校园正在形成。随着中华中学的发展,校领导已经把眼光投向对外开放方面,希望通过建立友好学校的方式加强国际交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品位。我们先后接待了美国、英国、韩国、德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教育代表团来访,并与美国罗利市桑德森中学、英国谢菲尔德中心学校、韩国大田山川中学建立了交往合作关系。相信通过对外交流,双方将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各方面得到收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华中学任重道远。学校将继承百年光荣传统,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方针,树立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继续发扬信息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把中华中学办成现代化、高质量、有教育信息化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五星级中学而奋斗。
分数线 08:654分 09:651分 10:655分 11:651分

5、第九中学(东南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碑亭巷51号)
南京市第九中学(东南大学附属中学)建于1925年秋,始名上海震旦大学预科学校,1959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启用“震旦中学”校名。“震旦”一词为古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全国解放后1951年始用现校名。“文革”以前,学校一直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质量而享有盛誉。文革前学校即成为全省16所重点中学之一,1959被评为全国文教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是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多年来,学校以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鲜明的体育和艺术办学特色在省内外、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学校是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奥林匹克教育师范学校。学校在多年教育实践基础上,提炼出“健体培智育人”的体育教学理念。坚持普及雨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传统项目与其他运动相结合,使全校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成绩斐然,体育教育特色鲜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科学引导、自主发展”的办学思想,办学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的验收。1990年以来,学校曾先后获得过江苏省模范中学、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占地33125平方米,现有70个教学班,在校生3600名,教职工256人。学校现有特级教师3名,享受政府津贴专家1人,具备专家资格的专职外籍教师3名,近年来有8个教研组被评为市先进教研组,有30位教师先后被评为南京市名师和市、区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一批学者专家型的教师正在逐渐崭露头角。学校还借助东南大学的人才资源优势,聘请东大教授、专家担任辅导员,开设“东南大学专家讲座”,以此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全面素质。 几年来,学生研究学习取得了丰硕成果,博得了专家的赞誉。学校先后承担了10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并陆续顺利结题,教师们每年发表或获奖的论文均有百余篇,学校形成了以研兴教、勇于创新的良好风气。学校初步建立起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开发并使用“智能化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分析操作系统”,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2002年我校高考本科达线率居全省第46位,南京市第4位,学校在省重点中学的综合排名稳步上升。
分数线 08:642分 09:644分 10:648分 11:638分

6、第十三中学(南京市玄武区西家大塘14号)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在鼓楼之侧,玄武湖之畔,地处城中,交通便捷,闹中取静。占地72亩,是城中校园最大的学校。校园幽静,绿树成荫,四季飘香,是南京市十大景观校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近几年连续三届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在05年南京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被评为“南京十五教育发展先进单位”。学校设施一流,设备齐全,将建成能容纳千人住宿的学生公寓,目前该校高中教师149人,其中特级教师8人,教授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7人,南京市名校长2人,南京市名教师3人,南京市级学科带头人14人,区学科带头人20人,市青年优秀教师21人,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在读的)51人。校训是“志远行近”。“志远”是指“志在中华,志向高远,志在一流,志者必胜”,“行近”指的是“行在脚下,行在今天,行在细节,行者必成”,“志远行近”体现了“着眼大处,小处着手”的理念,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的办学核心价值与奋斗目标。提高学生素质,从读书习惯、生活习惯抓起。“管好时间”,“一进校就学习”,“减少隐性浪费,提高课堂即时率”,“加强精细化管理,坚持个性化教学”,从“过好有道德的课堂生活”做起,从“管住嘴、打好球、走好路”做起,把先进思想转化为明明白白的要求,把先进理念转变成实实在在的操作步骤,坚持“素质+效率”的教育模式,大踏步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校风:务实求高 教风:严勤精实 学风:诚实谦逊、好学深思、创新进取 教育理念: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
分数线08:647分 09:663分 10:662分 11:661分

7、省教院附中(29中)(南京市白下区白下路117号)
南京29中是一所省、市优秀重点中学。2003年8月,经南京市人民政府同意和鼓楼区人民政府批准,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组建南京二十九中教育集团。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创建于1945年,始名私立石城中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1956年命名为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1960年更名为江苏教育学院附属中学,1999年学校再次更名为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03年8月,经南京市人民政府同意和鼓楼区人民政府批准,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组建南京二十九中教育集团,分为龙江高中部、玉泉初中部、石城初中部、凤凰初中部四个校区。学校现有155个班级、6542名学生、517名教职工,是全省办学规模最大的中学之一;高中部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初中部为江苏省示范初中。学校被国家、省、市授予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绿色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教师回报社会”先进集体、江苏省巾帼示范岗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南京市党建工作创新先进集体、南京市教育发展有功单位、南京“十五”教育发展先进单位、南京市先进师德群体等荣誉称号,四次蝉联“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2006—2007年,连续两次获得南京市高考绩效评估最高奖项“综合奖”。近年来,全校师生员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校训:崇德、笃志、勤学、力行。校风:团结、文明、勤奋、严谨。
分数线08:646分 09:655分10:669分11:659分

8、宁海中学(南京宁海路39号)

宁海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它的历史可上溯到1890年的文正书院,学校曾是江苏省首批18所示范中学之一,历经曲折,1997年重新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98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04年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办学一百年来,学校人才辈出,校友汪道涵先生、熊向晖先生先后为校题名、题词,有12名校友成为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学校是中国特色教育项目学校、全国中小学党建工作科研先进单位、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源基地实验学校、江苏省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南京市文明单位。学校初、高中分设,本部为高中部,位于宁海路,高中专任教师152人,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2人;70人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56人具有中学一级教师职称,高中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和教育硕士学位的15人,在读硕士学位的有12人,今年又引进了新毕业的研究生10人。现有南京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优青12人,区学科带头人7人,区优青20人。植根于六朝古都之中心城区,是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清华大学生源基地。办学百余年,我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立美二十载,我彰显了鲜明的美育特色。追昔抚今,当确立以“宁静致远、海纳百川”为校魂时,就意味着我的梦想又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度飞扬。“宁静致远、海纳百川”,是心静坦然的大气度,是包容万物的大胸襟,是精深悠远的大智慧,是宏伟高旷的大境界。它呼唤我行动起来,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示范为基本特征和领先标志,以特色为基本取向和发展动力,努力用美的教育,培养具有民族灵魂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培养德智双全、身心两健、艺术见长的新型人才。我将永远以“博爱”为底色,以“宁海教育——卓尔不群”为追求,谨记“大诚、大勤、大勇”之校训,不忘“刻苦成就事业、现在创造未来”之口号,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全心缔造我的美好愿景——“办江苏一流教育、创华夏品牌学校”。
分数线 08:627分09:626分10:630分11:620分

9、南京三中(南京市白下区白下路117号)
南京市第三中学(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坐落在白下区太平南路商业街。校址原为创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上元高等小学,而后 四易其名,1938年改为正始中学,1946年学校改称为南京市第三中学。从四十年代正始中学的“格物 致志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到五十年代的“诚朴 友爱 勤学 向上”;到八十年代“五有一和谐”的办学 蓝图和九十年代的“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学生学会学习”,学校贯穿着一条“治学做人”的办学理念。我们要 学习继承三中百年优良传统,根据新时期的要求赋予“治学做人”新的时代内涵。1995年被确认为南京首批重点高中。1997年彻底改建校舍,装备了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设施设备,1998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高中,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2005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四星级普通高中。先后获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三十几项,校女子排球队四夺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冠军,更是名扬华夏、威振海内外。2007年8月26日,在王龙老师的主持下,中国内地学生首次与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天地对话”。 2011年4月30日南京第六中学与南京市第三中学合并,成为南京市第三中学艺术部。
分数线08:616分 09:631分 10:622分 11:622分

南京四星级普通高中(南外没评星,不过这个学校太遥远,就不找了)
1、南师附中
分数线08:676分 09:688分 10:691分11:684分(江宁分校就不说了)
2、金陵中学(仙林分校••••••)
分数线08:671分 09:683分 10:682分 11:678分 3、南京一中分数线06:622分 07:670分 08:666分 09:670分 10:676分 11:665分
4、中华中学分数线 08:654分 09:651分 10:655分 11:651分 5、第九中学分数线 08:642分 09:644分 10:648分 11:638分 6、第十三中学分数线08:647分 09:663分 10:662分 11:661分 7、省教院附中(29中)分数线08:646分 09:655分10:669分11:659分 8、宁海中学分数线 08:627分09:626分10:630分11:620分 9、南京三中分数线08:616分 09:631分 10:622分 南京四星级普通高中1、南师附中分数线08:676分 09:688分 10:691分11:684分 2、金陵中学分数线08:671分 09:683分 10:682分 11:678分 3、南京一中分数线06:622分 07:670分 08:666分 09:670分 10:676分 11:665分 4、中华中学分数线 08:654分 09:651分 10:655分 11:651分 5、第九中学分数线 08:642分 09:644分 10:648分 11:638分 6、第十三中学分数线08:647分 09:663分 10:662分 11:661分
7、省教院附中(29中)(南京市白下区白下路117号)分数线08:646分 09:655分10:669分11:659分
8、宁海中学分数线 08:627分09:626分10:630分11:620分 9、南京三中分数线08:616分 09:631分 10:622分 11:622分

热点内容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发布:2025-02-21 18:14:51 浏览:159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有几家 发布:2025-02-21 18:04:24 浏览:702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复旦大学 发布:2025-02-21 17:59:22 浏览:989
大学生的时间表 发布:2025-02-21 17:58:23 浏览:529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研究生 发布:2025-02-21 17:56:51 浏览:764
江南大学的专业分数线 发布:2025-02-21 17:56:16 浏览:211
美国大学付学费 发布:2025-02-21 17:48:52 浏览:788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考试成绩公布时间 发布:2025-02-21 17:39:27 浏览:381
耶鲁大学美国邮编 发布:2025-02-21 17:35:06 浏览:971
大学老师上课教案 发布:2025-02-21 17:34:17 浏览: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