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⑴ 请问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不是一个医院
不是。腔睁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位于福州的一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而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位于厦门的一家厦门大学附属医院。首先两家医院的位置并不相同,一家在福州,一家在厦门,所以它们并不是同一家医院。
福孝圆盯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家三甲综合医院,而同样的是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是一家三甲综合医院,而且它的前身就是福建省立医院。但是不得不说,神奇的是两家医院基本上都是同时成立的,都是在1937年创立的。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肿瘤诊疗的试点医院巧和,而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注重于全面的发展。
⑵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绍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建于1937年,前身是福建省立医院,历经7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四所分院、两家护理院、九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医疗集群。作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闽西南规模最大的三甲综合医院,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
医院实际开放病床超过2500张,其中院本部有1800张。2010年,门急诊量达到364万人次,出院人数7万人次,手术例数2.77万例,均居福建省首位。
医院设有临床、医技科室48个,拥有福建省新生儿救护厦门分中心、福建省儿童医疗救护厦门分中心、厦门市肿瘤中心、厦门市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厦门市脑科中心、闽南PET中心等省市级医学中心。在心血管内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儿科重症专科、糖尿病诊疗科、妇科肿瘤、重症医学科(ICU)、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专科、新生儿救治、烧伤整形科、感染性疾病科等领域,医院拥有厦门市重点学科。
医院还设有厦门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厦门市糖尿病研究所两个市级研究所,并设有厦门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治基地。医院与上海胸科医院建立房颤诊疗联合基地,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共建消化道早期癌内镜诊疗联合基地。
医院各学科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如颅腔重建、全颅再造手术、NBI窄光谱电子膀胱镜在膀胱癌的应用、前列腺癌根治术、亲属活体肝移植、血浆置换治疗等多种疾病等。在扁桃体癌根治术后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术、应用范围、成功率等方面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医院拥有15位名医为楷模,一大批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学科带头人为领军,众多青年才俊为后备力量的人才队伍。现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近1300人,博士、硕士40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6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委员专家21人、福建省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常委以上专家40人、厦门市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上专家45人,厦门市拔尖人才6人、厦门市医学学术与技术学科带头人14人、厦门市医学学术与技术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24人。
医院重视对外交流,与新加坡中央医院管理培训基地、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专业培训基地、美国UCLA东西方医学中心医学带头人培训基地、新西兰惠灵顿儿科专业培训基地等多家国外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聘请美国Anderson癌症中心著名肿瘤专家张玉铰教授、法国耳鼻喉科专家为医院客座教授,新加坡医疗保健集团陈思杰总裁为医院首席顾问,新加坡国立大学胡强达教授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医院鼓励高层次人才到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美国西北太平洋糖尿病研究所、加拿大BC儿童医院、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日本藤田保健卫生大学等国外著名医疗机构学习进修。同时,采取柔性引进人才措施,引进上海瑞金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国内著名医学院校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在医疗业务发展的同时,第一医院教学工作同步跟进,近几年用于教学的专项经费每年达200多万元。2008年,科研教学楼投入使用,医院新增教学用房1300平方米,内设国际学术厅1间,阶梯教室3间,可供800余名学生同时上课。此外,设有内科、外科、妇婴、急救综合等多个技能训练室及诊断学多媒体示教室。目前设立内、外、妇、儿、护理等22个临床教研室,涵盖所有专业。
医院图书馆各种医学文献资料齐全,拥有中外文图书23000余册、中外文期刊300余种12000余册,院内数字化学习中心与国内最大的知识资源仓库—CNKI连接,可供学生随时查阅资料、观摩规范操作、考试测试练习等。学生公寓面积3300平方米,并配置淋浴器、洗衣机等改善学员生活条件。
2010年,福建省卫生厅批准我院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皮肤性病科、耳鼻咽喉科、儿外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口腔科、眼科、全科医学等16个学科成为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与厦门市仙岳医院联合获批福建省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覆盖福建省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所有学科。
在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技术的同时,医院积极推行人性化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医院在全国首创首席质控师制度,由首席质控师对医疗基础质量、过程质量、终末质量进行全程、全方位控制。同时,全国率先实现全预约服务,福建省率先开通脑中风、脑外伤绿色通道,提高颅脑损伤病人抢救成功率。医院以参与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为契机,全力打造数字化医院,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集成共享技术,建成了院本部与外院、院本部与分院、院本部与社区以及院内各科室之间区域协同医疗公共服务集成平台和运行机制,实现看病、住院、体检全过程一卡通。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在蓬勃发展,借助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医院正在向海峡西岸医学中心的目标不断迈进。
(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扩展阅读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办于1937年,前身为福建省立医院,具有70多年的历史,拥有五所分院、两家护理院、八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是闽西南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⑶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编外待遇
还不错。
根据查询职友集得知,厦门第一医院编外行政人员待遇还不错。月薪3000~5000元,正式工有五险一金。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办于1937年8月,前身是爱国华侨胡文虎先生捐资成立的“福建省立医院”,坐落在美丽鹭岛的鸿山脚下,地处市中心,从50张床位、87人起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至今,医院步履坚实地走过了85年。
⑷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历史沿革
1933年 由爱国华侨胡文虎先生捐资20万银元筹建于福州吉祥山
1937 年正式成立,时为福建省立医院,首任院长黄丙丁博士
1938年8月 医院内迁沙县设立总院,南平设立分院,改称为福建省立第一医院。
1943年 抗战期间,福建省立医院(前身)内迁南平、沙县,图为我院南平旧址
1946年7月 从南平迁至厦门,接管厦门市立医院,改称福建省立厦门医院。院址为厦禾路新世界。
1951年12月 改称厦门市立第一医院
1953年 院址由原厦禾路迁到上古街10号
1958年 建造外宾和干部病房
1959年9月 改称厦门医学院附属医院
1962年10月 改称厦门市第一医院
1966年10月 “文革”开始,改称厦门市工农兵医院
1970年3月 改称厦门市医院总院(第一病区)
1972年10月 恢复厦门市第一医院至今
2002年5月 成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
2003年7月 兼并厦门市杏林医院,成立杏林分院
2006年5月 接管厦门市第二医院鼓浪屿院区,成立鼓浪屿风景区分院
2007年2月 以优异的成绩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07年9月 托管翔安区同民医院,成立厦门市第一医院翔安分院
2008年2月 接收鹭江、中华、厦港、滨海、莲前、嘉莲、鼓浪屿等七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为厦门市承担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任务最重的三级医院
2008年8月 兼并厦门市思明区医院,成立思明分院
2008年12月 托管厦门市爱心护理院
2009年2月 托管集美区灌口医院,成立厦门市第一医院集美分院
2009年3月 成立厦门市鼓浪屿爱心护理院
2010年3月 成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0年,检验科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评审,成为福建省首家获得国际标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与能力认可的医学实验室。
⑸ 厦门哪个医院比较好
厦门市最好的医院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家综合性大型医院,医疗技术先进,科室设置齐全。该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疗团队实力强大,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医院设有众多重点科室,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同时,医院还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专家团队,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此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还注重科研创新,积极开展医学研究,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医院还积极开展公益活动,为社会大众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服务。
综合以上因素,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厦门市比较好的医院之一,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科室和医生就诊。当然,患者在就医前还可以参考其他医院的信息,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