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被顶替上大学央视
1. 苟晶反映被冒名顶替问题正调查,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目前相关人士均都被处罚。日前网友苟晶说,她在1997年和1998年连续两年参加高考但是都没有考上。参加这一事件的班主任邱向她道歉,很快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注意。 6月24日晚,山东省济宁市仁城区联系苟晶,并发出通知,已派出工作组到苟晶住所了解情况,并派出联合调查组迅速进行调查核实。调查结果将报告给社会。宣布了。
下一步,政府将继续认真对待宽容态度,深入调查和冒名顶替者等问题,对相关部门的合理要求来说解决冒名顶替者问题,并提供合法权益。我们敦促相关部门采取实际步骤,以确保对考生提供最大程度的保护。
2. 山东苟晶自曝遭冒名顶替,对于处理结果,是否合理
我个人觉得这个处理结果还是比较合理的,涉案人员都受到了处罚,毕竟国家原来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将涉案人员都处理到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
一、山东苟晶自曝遭冒名顶替这个事情还要从山东发生的另一起冒名顶替案说起。陈春秀原来高考的时候落榜就开始外出打工,后来结婚以后成为了一名幼师,但他一直想上学就参加了成人高考,参加成人高考后,他在学习网上查询成绩,发现了自己曾经上过一次大学。后来她就多方求证,并将这件事情报告给媒体,引发了很多的社会关注。这个事情也被处理,有了一个不错的结局。
这个处理结果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没有法律条文作为依据。有人说苟晶被顶替的不过是个中专,有点小题大做。可既然中专可以被顶替,那么大学本科是否可以被顶替。小伤口不被处理,就可能演变成大伤口。高考世关国人的未来,不能不重视,下一代的机会不能因为这种意外而被抹掉。
3. 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顶替者是什么人
经联合调查组调查,冒名顶替者原名陈某某,生于1986年,有两个身份证号码,其中一套身份信息因“无照片”于2012年8月8日被公安机关注销;另一套身份信息显示,陈某某曾将姓名改为与被顶替者同名,之后顶替他人到山东理工大学就读,后在县城附近某乡镇工作。
据媒体报道,高考“落榜”16年后,山东冠县人陈秋媛(化名)打算报考成人教育学校,填补心中的遗憾。然而,在信息填报时她才发现,“陈秋媛”已经在山东理工大学“就读”过,并顺利毕业。学信网上的“陈秋媛”,照片栏上是一个陌生女孩的头像。
陈秋媛这才知道,16年前,自己被人冒名顶替上了大学。
(3)山东被顶替上大学央视扩展阅读:
顶替者被注销学历
6月3日,山东理工大学在其官网发布一则《关于对陈秋媛进行学历注销处理的公示》。公示称,“经过资料收集、学院联络核查和学校审核,我校200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陈秋媛系冒名顶替入学,经学校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我校将按程序注销陈秋媛学信网学历信息。”
6月9日,山东理工大学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学校对此事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调查组,正在全面调查核实。山东省教育厅新闻中心负责人则表示,如查实,一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4. 山东242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涉及多少高校
近日,有媒体统计检索发现,2018年-2019年,山东高等学历数据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结果。273人在清查中被公示,其中242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冒名顶替者获得学历时间为2002年至2009年。
清查结果已通知涉事学生,未收到异议反馈。学校不掌握被冒名顶替者的联系方式,没有与其取得联系。涉事14所高校中,不乏知名高校,如中国海洋大学,有2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此外,人数最多的是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有135人被公示并注销学历信息。
针对前述事件,6月19日上午,山东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山东省教育厅目前已经关注到相关情况,山东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正在查询总体清查数据。另据该厅相关部门负责人称,“省里准备开发布会。如确定(发布会时间),及时通报。”
(4)山东被顶替上大学央视扩展阅读
山东省排查前述冒名顶替者的工作或开始于2018年
2018年9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开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普通高等教育学历反馈数据清查工作的通知》(鲁教学处函〔2018〕14 号)。
该通知称,决定对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上的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学历反馈数据进行一次全面清查。
学信网官网显示,学信网是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学信网依托中心建立的集高校招生、学籍学历、毕业生就业和全国高校学生资助信息一体化的大型数据仓库,开通“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全国高校学生资助信息管理平台、内地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网等平台,开通学历查询系统、在线验证系统、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和录取检查系统、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全国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学历认证网上办公系统等20余个信息系统。
5. 陈春秀被人冒名上大学引发热议,这种事情为何屡屡发生
说实在话,在网上看到山东聊城冠县陈春秀被他人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新闻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到很震惊,不是因为麻木,是因为这样的冒名顶替事件并不少见,几乎每年都会被曝光。而且在我们身边,也许就有这样的人和事,只是我们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而已。
当然,像同事这样的冒名顶替因为对方知情,而且是在对方已经辍学的情况下冒用学籍,所以对被冒名者伤害影响比较小。情况更为恶劣的就是像这一次爆出的山东聊城冠县陈春秀这种情况了,偷梁换柱,狸猫换太子,拿走属于别人的录取通知书,冒名顶替上大学,偷走别的的未来。
当然,这样的操作也是有很多让人细思极恐之处,首先,冒名者是如何拿到陈春秀的录取通知书的,通知书不是应该直接寄到本人手上吗;其次学校老师,同学难道不知道陈春秀的高考成绩吗,对于她落榜就没有疑惑吗;再次,录取学校对新生的身份信息,学籍资料有没有严格的核实。
冒名者能够绕过如此之多的障碍,顺利入读并且参加工作,十几年之后,如果不是陈春秀偶然发现,只怕这就变成了一个永远的秘密了。也许这只是冰山一角吧,这种情况绝不是个例,今后只怕还是能陆续看到类似的报道。
6. 山东济宁一女子自称23年前被顶替上大学是怎么回事
近日,山东济宁农家女苟晶网上发帖,称23年前疑两次上大学遭顶替。6月24日,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此事的情况通报。通报全文如下:
情况通报:
6月22日,有网民发帖称:“1997年参加了高考,考上北京的一所大学,被人顶替.....”。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区纪委监委、区教育和体育局、区公安分局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迅速进行调查核实。
目前,调查组已与发帖人建立联系,并派出工作组前往发帖人住地,见面沟通,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6)山东被顶替上大学央视扩展阅读:
当事人回应:
苟晶称,2003年老师主动给她送去道歉信,苟晶才知道1997年高考成绩被老师的孩子顶替。老师在信里称,这么多年才敢把真相告诉苟晶,让她体量一下他作为父亲的苦心,把这种机会给自己女儿,希望苟晶可以原谅他。
“怎么能让他女儿用我的名字去北京的大学读书?但不是我的身份证号码。我现在想要查出来,哪些当事人做了这件事情。” 苟晶说。顶替者邱某目前在济宁一所学校从事后勤工作。
苟晶选择了复读,但一项成绩很好的她,最终拿到了一份很差的成绩,上了一所湖北省的中专学校。“我觉得第二次高考也被顶替了,但不知道是怎么操作的。” 苟晶说。
苟晶表示,希望官方能够查清楚两次被顶替上大学的情况。事发多年,她未举报过此事,近期看到有类似事件曝光才决定站出来举报此事。
7. 被顶替上大学农家女事件最新进展如何
近日,山东聊城冠县被顶替上大学的陈春秀告诉记者,媒体曝光前,她曾到冠县教育和体育局想查询自己的高考信息,对方告知需提供除身份证以外的身份证明,以证明“自己是自己”。另外,陈春秀还先后向当地公安、纪委等多部门反映情况,均未得到有效答复。
如今,冒领通知书等材料涉及哪些人,相关部门仍未给出结论,顶替者的亲戚曾找来希望私了,而顶替者连一句道歉都没有。她说,“想质问顶替者为什么那么自私,更可恨的是帮她办事的人,任意践踏别人的人生!”
(7)山东被顶替上大学央视扩展阅读:
陈春秀的丈夫回应:
随着媒体的介入,顶替者的形象也清晰起来。这个女孩也姓陈,和她同年高考,却是个文科生,当年只考了303分,比大专分数线差了243分。
她父亲曾是公务员,舅舅曾是县审计局的领导,她毕业后去了烟庄街道审计部门工作,还一直用着陈春秀的身份。她在本周手写了一份承认自己冒名顶替的材料,称相关入学材料由已经去世的舅妈找中介代办。
8. 被顶替上大学农家女至今没等来道歉:“盗贼”,为何你理所当然
“陈春秀”是山东省辽城市关县的一名农村女孩,因16年前高考时“冒名顶替”而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经过对“央视采访”的全面梳理,“陈春秀事件”已基本结出了结论。然而,对于“中介机构”16年前的逻辑澄清,却仍然不乐观。目前,“虚假索赔通知书”等材料涉及到世卫组织,“相关部门”仍未给出结论,而“更换亲属”曾寻求“陈春秀”希望“私通”。但“替换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道歉。
就《央视采访》而言,整个过程强调“陈春秀”被偷了16年。“陈春秀”和所有农村孩子一样,朴实踏实,坚强向上。但她一提起悲伤就哽咽不已。36岁的陈春秀(音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外打工。
同时,“陈春秀事件”不仅要对“相关操纵者”进行惩罚,还要对“陈春秀”进行尽可能多的赔偿。例如,“复职”,“回到学校”。例如,申请补偿,在政府级别,在替换级别。总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惩罚就是要解决问题,而是要回到治愈“受害者”的范围,进行闭环的救赎和安慰。
此外,我们还必须彻底调查“替代者”所提到的“中介机构”是否还存在。而且,在不法行为的相关环节上,不仅要内部处理,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法律层面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以打击“冒名顶替者”为出发点,让更多的不法分子清醒过来。
人们可能会说,是时候反思一下,为什么这样奇怪的事情会发生在任何国家。然而,这一逻辑本身不能作为借口或遮羞布。否则,“陈春秀”的悲剧将会重演,而“替代者”仍然会借助“钱权交融”改写他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