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顶替别人上大学
㈠ 顶替他人上大学会被判刑多少年
非法窃取或篡改他人身份信息,冒名顶替接受高等教育资格和公务员岗位录取资格,以及享受就业安置待遇的行为,倘若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规定,那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二的明确规定,我们将对其依法进行严惩,此类行为,严峻地涉及到“冒充他人”相关罪行。
具体来说,如果有人未经许可擅自盗用、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以他人姓名代替实际本人获取高等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岗位录取资格以及就业安置待遇,那么按照该法条款的规定,此类罪犯将会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且需要缴纳罚金。
更甚者,如果有人蓄意组织、指挥他人进行同样的违法行为,那么相关责任人则会受到比普通罪犯更为严厉的制裁,按照冒名顶替罪的相关规定予以加重惩罚。
在另外一方面,如果某些国家公职人员在组织、安排别人替考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公务员职位选拔考试以及就业安置待遇的过程中涉及到此类问题,他们可能需承担的不仅是冒名顶替罪,更可能涉及到滥用职权罪,甚至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等罪名。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法律规定了一项特殊处理方式:
当这些国家公职人员同时犯下冒名顶替罪和其他犯罪行为时,必定会依据数罪并罚的法律原则受到严厉惩罚。
进一步而言,冒名顶替他人成为大学生的行为,除了可能涉及到虚假的身份证件制作与交易,使用假证或他人身份证件,以及串供等严重案件外,还可能触犯到《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三款的规定。
具体来说,如果有人制造、隐藏、贩卖、购买和使用伪造的、变造的身份证件,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等具有身份识别的福利设施,那么他将会被判处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范围内,并且须支付相应的罚金。
假如情节特别严重,当事人将会面临三至七年有期徒刑加罚款的处罚。
同样,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在符合国家身份证明要求的各种活动考学,求职,申办各类医疗、养老保险等等过程中,若有任何人为了达到某种方式的欺诈目的,利用盗用或假借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同事等他人的身份证件、护照、社会保障卡、机动车驾驶证等身份证明文件,那么他们将会处以拘役或管制,并处以或单处罚款。
如有犯罪行为与其他侵权后果同时存在,属于一罪以上数罪并罚,责任承担者应按最重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总之,在法律体系严谨且完善的当今社会,我们应该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好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特别是在关系到个人前途未来的诸多敏感事项中,保持诚信和正义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
㈡ 顶替他人上大学处理结果
顶替他人上大学处理结果如下:
一、对顶替者:
1、顶替者此后所有学历、学位,及必须依托学历学位取得的一切相关证书(如职称、相关职业从业资格等)立即无条件全部作废。
2、如顶替者在国家公职机关以及国有企业(含控股)工作,相关单位应立即无条件开除;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工作的,由相关单位发出公函,建议该企业立即处理;在国外求学的,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公函,建议相关学校立即处理。
3、上述处罚记入档案,并永久保留。
4、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相关网站设置“冒名顶替者黑名单”,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随时查询。
5、顶替者毕生不能到国家公职机关及国有企蠢旁业(含控股)工作,不得享受公租房、经适房等福利待遇。
二、对协助顶替人员:
1、按制贩毒“全链条打击”模式惩治协助人员。也就是说,只要是明知是冒名顶替仍为之“开绿灯”的,无论该人员属于哪家单位、情节轻重,一律开除公职;已经退休的,剥夺其一切退休待遇。
2、如在协助过程中存在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力互换等情况或其他违法违纪情况,按相关法律宽档谨法规从严处理。
三、经济惩罚:
1、罚没顶替者就业后取得的一切相关收入(含住房公积金等),以作为对被顶替人的补偿。
2、对顶替者处以其工作所在城市(或生活所在城市,取其较高者)上一年人均纯收入N倍罚款,N为被顶替的年数,并将之作为对被顶替人的补偿。
3、对协助顶替人员给予同等经济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慎基法》
第二百八十条之一 【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条之二 【冒名顶替罪】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㈢ 顶替别人上大学什么罪,怎么判罚
顶替上大学的应当构成冒名顶替罪,行为人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慎蔽搏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顶替他人上大学涉嫌冒名顶替罪,处罚如下:
1、刑事处罚
行为人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2、行政处罚
行为人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处10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3、民事处罚
行为人冒用他人的身份信息,侵犯被冒名者的受教育权、姓名权,应承担相并世应的侵权赔偿责任。
冒名顶替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本罪行为必须发生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
公民在办理常住户口登记项目变更、兵役登记、婚姻登记、收养登记、申请办理出境手续等事项时,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公民出境入境时应当向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交验本人的护照或者其他旅行证件等出入境证件。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规定金额以上的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务时,应当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
2、使用伪造、变造的身份证件,是指将伪造、变造的身份证件作为真实的身份证件而使用
使用是指使身份证件的内容处于相对方认识或者可能认识的状态。使用的方法没有限制,包括出示、提供等。但是,单纯提供伪造、变造的身份证件复印件的,不宜认定为使用伪造、变造的身份证件。单纯携带伪造、变造的身份证件的,也不属于使用。
3、盗用他人的身份证件,是指将他人的身份证件当做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而使用
违反身份证件持有人的意志而使用的,显然属于盗用。盗用不是相对于身份证件的持有人而言,而是相对于验证身份的一方而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条之二 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宽祥定从重处罚。
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