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专家
① 宁琴教授宁琴
宁琴教授,1966年出生于中国,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感染科研究室主任、感染免疫研究室主任。她是华中科技大学的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并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5年毕业于原同济医科大学,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1994年9月至2000年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她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的分子机制与防治,以及SARS相关冠状病毒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及其机制。近年来,她在北美一流杂志上发表了超过41篇论文,其中多数IF值超过5.0,最高达15.00,被SCI收录并广泛引用超过295次。她参加了40余次国际会议,并多次受邀做专题报告和主持会议。宁琴教授曾主持多个国家级和省市级基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863重点专项、首批教育部防治非典科技攻关项目基金、科技部SARS重点专项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武汉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她还参与了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建设项目(2004)和科技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4)。宁琴教授拥有三项发明专利。
在学术成就方面,她建立了临床各型病毒性肝炎小鼠模型,为系统研究肝炎的遗传调控、分子免疫机制和防治措施提供了有力工具;她发现了并系统研究了mfg12/hfg12凝血酶原酶与重症肝炎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揭示了fgl2基因的调控机制和部分网络;深入研究了fgl2基因与血栓形成、炎症和移植排斥反应等多种疾病的病理机制关系,并提出fgl2可望成为多种疾病治疗干预的新靶点;她在重症肝炎的基因治疗工作上,使小鼠暴发性肝炎的生存率由0提高到33.33%。
宁琴教授的社会职务包括美国肝病学会(AASLD)国际会员、国际免疫学会会员、亚洲肝病(IASL)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成员(第七届)、中华医学会武汉市分会理事、湖北省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第五届)常务委员等。她是《中德临床肿瘤学杂志》(英文)、《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国病毒学杂志》等核心杂志的审稿专家或编委。她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及多个省/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宁琴教授曾获得“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湖北省青年科技奖”和“上海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等荣誉。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专家扩展阅读
宁琴,中国女子空中技巧队运动员,2011年第七届亚冬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季军。2012年第12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双冠王。
② 罗小平人物简介
罗小平,男,1964年11月出生于中国,是一位医学博士。他在医学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主任,同时也是该学院的一名特聘教授。他的专业领域涉及遗传代谢病的诊断和研究,担任遗传代谢病诊断中心主任以及遗传代谢内分泌病研究室主任。此外,罗小平还以兼职教授的身份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系工作。
在儿科领域,罗小平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儿童健康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他致力于推动遗传代谢病的科研工作,对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有着重要贡献。他所在的团队在遗传代谢内分泌病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这一领域的科学进步作出了贡献。
作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兼职教授,罗小平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拥有广泛的合作关系。他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推动医学领域的国际合作。通过这些合作,罗小平及其团队能够引入国际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技术,促进中国医学事业的国际化发展。
罗小平在医学教育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特聘教授,他积极培养医学人才,传授临床知识和科研技能。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临床实践,罗小平为医学领域输送了众多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罗小平是一位在医学科研和教育领域都有着显著成就的专家。他的工作不仅推动了遗传代谢病的研究和治疗,也促进了医学教育和国际合作。通过他的努力,中国医学事业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专家扩展阅读
罗小平, 副教授男,1960年生,江西人。1987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1987年任教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1992年辞职并创建“罗小平陶艺雕塑工作室”。现为中国艺术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宜兴市陶艺协会会长,《雕塑》杂志现代陶艺栏目主持、广东美术馆现 代陶艺特邀研究员,《陶艺家通讯》特约撰稿人。自1996至2000年作品分别在台湾、美国、新西兰和国内进行展览并广泛被收藏。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