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研究生无线谷
㈠ 无线谷的发展概况
无线谷核心区占地450亩,由6个研究中心和一个移动通信综合测试场构成,将要建立包含各类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测试平台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研发和生产企业集聚的无线通信产业基地,在布局上为三个圈。“无线谷”会由内核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中层的小试、中试,把技术成果转移给外层企业,成为高端通信技术集聚的“能量谷”。无线谷项目的开工建设,是推动南京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特别是振兴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通信产业的重要抓手和引擎。
2008年“无线谷”项目启动
已被列为全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的东南大学“无线谷”项目,在市、区领导的直接关心、支持下,得到有效推进。2008年8月30日,副市长、区委书记李琦,区长柏鹏,区委常委、副区长戴华杰,副区长高吉祥来到东南大学了解项目的最新进展情况,并就需要抓紧的工作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全力促进项目尽早动工、顺利推进。
开发区与东大共同建设的有东大科技园和无线谷两个科技项目,是东大科技资源和开发区产业平台融合发展的绝好机会。据介绍,就东大科技园项目建设,开发区已搭建了工作班子,确立了办公场所,理清了发展目标,并将与东南大学携手共同把东大科技园建成在全国有特色、有影响力并与园区现有优势产业相结合,同时对园区产业提升有带动力的公共孵化平台和测试平台。
“无线谷”项目这一提法在全国尚属首次。项目在开发区内已明确了具体选址,并做好了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合作以来,双方组成的项目工作小组积极沟通,并加大宣传力度,为项目建设营造更好的氛围,逐渐打响了知名度,并已成为省市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同时,开发区已同步开展了对园区现有通信产业现状的调研分析,对区内通信类企业进行梳理,并列出企业重点名单,寻求加强与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的技术合作,拉长和延伸开发区现有通信产业链条。
园区领导吴举峰在汇报中说,下一步,开发区将重点一方面加快推进东大科技园江宁园的建设及项目引进,另一方面是积极配合东大,加快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力争于2008年底开工建设,2009年底前建设完成,2010年正式挂牌。在国家实验室挂牌的同时,启动通信技术国家工程中心的建设工作。根据无线谷项目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开发区还将筹建通信产业所需的公共研发和测试平台、信息交流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和保护平台以及面向创业创新型企业的投融资平台等四大平台,建立适合通信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软环境。
在东大的两位教授先后就无线谷项目的筹建进展和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规划设想进行说明后,高校和政府双方纷纷就可操作性的推进举措进行了商讨。“这是一条‘产学研’的新路子,我们希望从人才的集聚、研发的集聚,最终形成产业的集聚、税收的集聚。”柏鹏区长提出,项目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上都要采用集约的方式;在申报国家实验室同时,还要发挥基地在无线通信领域的核心地位作用。
李琦书记认为,我们已不是考虑要不要建的事,而是要尽快建的问题,这是一个基本要求。就市委书记朱善璐提出的项目开工的要求,李琦书记进一步明确了东南大学、开发区及区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步骤,希望江宁和校方以此为新的起点,更好的合作,共同实现“研究成果产生于校园,转化在江宁,产业化在开发区”的目标。
2008年9月28日,南京市江宁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省市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东南大学“无线谷”在江宁开发区启动。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南京市市长蒋宏坤出席启动仪式。 江宁开发区同步开展对园区现有通信产业现状的调研分析,寻求与国家实验室的技术合作,现已有多家企业和研发机构愿意与东大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共建联合研发机构。开发区还将筹建通信产业所需的公共研发和测试平台、信息交投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和保护平台以及面向创业创新型企业的投融资平台。
2009年最新进展:2009年2月14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教育部部长周济、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文化部副部长欧 阳坚、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副省长何权、南京市市长蒋宏坤等部省市领导陪同下来我校视察。刘延东同志对我校坚持特色发展,在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以及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有关部委和省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建进程,将“南京无线谷”早日打造成类似于美国“硅谷”的国际性产业园区。
学校党委书记胡凌云、校长易红,副校长胡敏强、沈炯等校领导和信息工程学院的尤肖虎、洪伟教授等陪同视察。
在文正楼六楼会议室,胡凌云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对刘延东国务委员来我校视察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易红校长向刘延东及随行的领导同志汇报了学校工作,他从学校历史发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目标及战略等方面汇报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思路和成绩。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大专项副总师、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尤肖虎教授介绍了该院的历史沿革,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为国家、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并就南京通信技术实验室筹建工作进行了重点汇报。
随后,刘延东一行先后参观了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易红校长及实验室负责人洪伟、尤肖虎向刘延东等领导同志汇报了实验室的科研情况、主要成果和在研项目。刘延东同志仔细听取介绍,并不时饶有兴趣地发问,对实验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参观结束时,刘延东同志对学校作出重要指示。她说,听了学校的情况汇报,看了学校尤其是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很高兴、很振奋、很受鼓舞。多年来,东南大学一直坚持特色发展,尤其是在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她强调,中央提出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 促转型”的方针,高校是“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力量,东南大学立足电子信息学科优势,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建设通信技术实验室和南京无线谷,是贯彻落实中央方针的重要举措。中央已提出了10大产业振兴计划,其中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在内的5个产业振兴规划已讨论通过,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前景。她希望,有关部委和省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建进程,将“南京无线谷”早日打造成类似于美国“硅谷”的国际性产业区。同时,她希望学校继续坚持特色发展,保持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协调统一,积极探索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无线谷” 2015年实现千亿产值无线谷(WirelessValley)不是游乐场,而是正在南京市江宁区正在建设的以无线技术为基础构建的一个“无处不感知的世界”。
2009年9月4日,在南京金陵江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中国(南京)无线产业发展论坛上,工信部科技委副主任、国家无线电频率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陈如明教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宽带无线通信研究室主任卜智勇教授、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高西奇教授、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胡学同博士,就“城市信息化及应急通信与无线城市融合发展策略思考”、“无线宽带建设及其产业化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等话题展开讨论。
“到2015年,中国无线谷将实现产值1000亿元,集聚超过500家通信研发、制造、服务企业。”江宁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杨良虎特别介绍了“中国无线谷”发展战略规划——计划用10—12年时间,以东南大学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为技术依赖平台和持久核心技术驱动力,依托南京发展无线通信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将无线谷打造成为世界级高端通信产业生态群落、官产学研螺旋创新示范区。
南京市朱善璐书记一年三次调研2009年11月15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率有关部门负责人再次前往江宁开发区“南京·中国无线谷”项目现场调研。“这已是朱善璐书记今年来第三次调研该项目了。”东南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宋铁成感慨地说:市委主要领导对一个项目重视到如此程度,可见这个项目的不一般,正由东南大学申请筹建的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是“南京·中国无线谷”的一期工程,占地450亩,总投入4.5亿元,这个项目进展顺利。
江宁开发区和东南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建设“无线谷”协议,该项目已成为江苏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目标是打造中国无线通信产业的集聚区。国务委员刘延东考察该项目时期勉:将无线谷早日打造成类似于美国“硅谷”的国际性产业园区。
据介绍,国家实验室是未来科技创新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筹建中的“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是列入教育部985建设的唯一面向通信技术发展的一类平台项目,将构建“知识创新——战略高技术研发与转移——实现核心竞争力产业”平台。
㈡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哪个校区
在南京的江宁九龙湖校区不过大四后回到四牌楼
㈢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哪个校区
本科生1到3年级在九龙湖校区,4年级在四牌楼校区。研究生在四牌楼校区。
㈣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在在哪个校区 具体地址
现在有两个办公地方,一部分老师在四牌楼校区,也就是在玄武区四牌楼2号,邮编是210096;一部分老师在江宁的无线谷(南京通信技术研究院),靠近九龙湖校区,具体位置在秣周东路9号,邮编是211111。
㈤ 无线谷的介绍
无线谷位于南京市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以东,由东南大学和江宁开发区合作建设。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方式,打造包括各类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测试平台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研发和生产企业集聚的无线通信产业基地。
㈥ 东南大学通信研究生在哪个校区
果断的 四牌楼 李文政楼
不过最近在九龙湖建了个无线谷 可能近几年会搬过去吧
㈦ 东南大学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怎么样往年的考研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东大的通信全国算很强,去年院长刚拿了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有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能力好,现在很多又搬到南京无线谷专门给信息学院提供科研场所。毕业生长三角找工作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录取分数线每年都是360分上下,几个专业方向有时候也会有大小年,但是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想考上都不容易。报考人数和试卷难度每年都会不一样,你过于关注这些事情没有意义,你需要做的就是早早进入状态开始复习准备尽量考到更好的分数。浪费时间在无谓的事情上只会考不上。
考研和本科专业没有任何关系,只要符合学历要求就可以报考任何专业。但是跨专业考研你要付出的努力就更多,保证本专业学好的前提下,要把电气工程的专业课也要学好,而且是自学,或者旁听,就更加没有人来管你帮助你,都要靠你自己去学去问去搞懂。难度虽然不小,但是跨专业考研考上的人多得是,有的学机械的都可以考电气,你本身学弱电的考强电压力应该比他们小,基础课都差不多,关键是专业课。初试都是一起考试笔试,拼分数。但是复试和找导师时候你的专业素养就比较重要,如果你电气专业课也学的比较好,素养不错,那么你就是强电弱电都懂,就属于素质很高的学生了。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你够努力,考研能考上的都是很努力用功的,至少在复习准备阶段。尤其是985热门专业的研究生录取率比高考还低,初试能考上的就已经很少了,考不上基本都是打酱油半路放弃的。要能坚持每天枯燥学习8小时以上,不受任何干扰,你如果跨专业付出的辛苦要更多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动不动要打两把游戏那肯定是考不上的。考研唯一的敌人只有自己的懒惰和懈怠。不要整天上网关注无谓的内容,抓紧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