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升本科 » 新建本科院校专业特色的培育

新建本科院校专业特色的培育

发布时间: 2022-03-26 04:10:58

A. 2021年高考招生新增37个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亮点

会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学生的选择性增加了

专业对一个学生来说很重要。在高考结束后,他们抗议根据自己的分数向相关机构报到。他们也绞尽脑汁选择专业,专业对他们的人生规划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专业的增加无疑会给他们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充分展示自己,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和进步,对自己的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利。

这两年,我国出现了很多高新技术,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高铁,还是其他一些新兴的专业。

外企、私企、民企都很重视这种难得的人才。而且,我国很擅长科技,这方面的政策补贴等等。所以以后很多事情要想跟上脚步,就必须在此刻做一些及时的调整,为以后的某些方面做好人才储备。

B. 专业特色比较明显的大学本科

要选专业特色鲜明的大学,最好在原来国家名部委开办的行业性院校里去选,如原来冶金版部的 七八所钢铁学院(权北科大、中南大学、东北大学、武汉科大、内蒙古科大、辽宁科大、安徽工大等),石油部所属的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长江大学。行业院校一共150多所,在往不一一列举了。你只要搜一下“行业特色院校”,就能找到这些最有专业特色的大学。以上所言,仅供参考。

C. 特色专业的建设内容

特色专业建设内容 本科教学的开展。
(1)教学团队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是以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形成的教师群体,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与教学水平。会计学专业经过长期的培育,已经获得2个院级教学团队。大多数会计系教
师是教学团队的成员,以教学团队建设为纽带,团队成员合作共进。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全校组织的教学测评中,会计系教师大多名列前茅。会计系积极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的建设。《基础会计学》列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效果,有力地促进了相关课程建设与教改研究的深入开展。
(2)教学改革常抓不懈。会计系一贯重视教学改革,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每学期都规划有教研活动的核心内容,每周或每两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商解决的措施,效果显著。设立系级教改与实验立项,国内首创。为巩固本科专业教学评估的成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培育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及教研成果,会计系开展系级教改与实验项目立项。系级立项的教研成果大都孵化成了省级、校级及院级重点课题。
(3)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课程实践环节、校外专业实习环节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4)优化师资队伍。优化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以思想建设为先导,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在其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5)加强系级资料室建设。纵观全国会计学科发展的优势学校,无一例外地都具有较好的系级教研资料。在学院经管类资料的基础上,会计系广开渠道,通过购、赠等方式积累会计学科资料。 会计系已经具有多种高层次报刊资料及图书几百种,极大地方便了教师课间的阅读与资料查阅。 硕士研究生教学。
(I)倡导研究生“三助”工作。研究生“三助”是指“助教、助研、助管”,对于研究生教育非常重要。助教协助导师教学;助研做导师的科研助手和伙伴;助管协助导师管理教学科研等日常事务。学生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跟导师学习,提高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参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参与日常管理就是协助导师管理一些基本事务,如回复信件、打印整理资料、报送科研材料、接听电话、接待等,日常的管理工作对于硕士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人际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2)探索“三三式”创新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贯穿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始终。为此,会计系探索“三三式”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创新培养模式,旨在将研究生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即培养科研素质阶段、加强课程学习阶段和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导师、研究生“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努力提高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实践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三种能力”,从而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此外,还可以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利用暑期开展调研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抓科研促教学
抓科研促教学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两条主线。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会计系立足教学,抓科研促教学。,
(1)科研成果积累。会计学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精细化管理、职能渗透、协同发展等科研成果不但为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将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学生由此接触到最前沿的学科知识,拓展了视野,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支持。
(2)调动科研信息志愿者的能动性。会计系科研信息志愿者义务进行科研及学术会议等信息的搜集和发布,将各种会议、征文、比赛、课题招标等信息通过电话、短信、邮件、张贴等形式通知到每位教师,同时传达到相关班级学生,确保信息畅通。
(3)积极申报课题与奖项。会计系注重将已做的各项工作总结整理,积极申报高层次的相关研究课题,不管是纵向课题还是横向课题、大课题还是小课题,都要抱着积极争取的心态努力申报,而且在申报课题前,也要积极准备,尽量研究别人尚未研究的课题。对于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要积极申报科研奖项。对于申报不成功的课题,在前期研究撰写申报书的基础上,积极撰写成学术论文发表,“副产品”成效显著。
(4)以文赴会学术交流。为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扩大会计系的知名度,会计系与著名高校及企业建立了友好联系,鼓励教师以文会友,参加学术活动。同时,研究生导师也积极指导、支持研究生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通过学术交流,极大地提高了会计系的知名度。 搭建平台培养能力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多层次的能力,会计系搭建了一系列平台。
(1)设立“教学论坛”。为进一步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会计系设立了以系级教学改革与实验改革立项为主题的“教学论坛”,鼓励教师从事教研活动。“教学论坛”的设立极大地激发了年轻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2)创办“财会论坛”。会计系于2006年创办了财会论坛。论坛以“交流、启迪、创新”为宗旨,积极为财会师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内容丰富的学术报告和研讨,介绍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理论创新成果,营造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氛,丰富了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课余文化生活,启蒙了学生的科研活动,激发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
(3)成立“会计协会”、“会计学社”。2008年,会计系发起成立了学生学术团体——会计协会,吸纳了广大会计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和会计爱好者参与。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会计协会开通了会汁学习网站和博客,每年组织知识竞赛、校外现场参观、考研考证经验交流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专业知识,也为教师和学生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为了加强会计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习交流,培养科研能力,提高学术素养,2010年会计系为研究生搭建了“会计学社”交流平台。“会计学社”由研究生自主开展活动,聘请会计系教师作为指导,成效显著。
(4)创办“会计科技活动月”。为了进涉提升学生对会汁学专业的热爱,提高学习兴趣,营造学习与研究会计的氛围,会计系和经管学院团委决定,从2008年起,每年的5月作为“会计科技活动月”。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中,组织征文比赛、知识竞赛、学术报告、考研考证经验交流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会计学专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会计科技素养,对宣传会计法规准则等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职能渗透融合发展(I)符部门职能相互渗透:会计系始终认为培养学生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责任,主动与学院团委联系,相互协作,摸索出政治辅导员、会计系、专业教师多层面工作相互渗透的“三维培养模式”,学生的学风、考风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2)管、理渗透协调配合。考虑到学校属于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历史深厚、优势突出的特点,会计系积极探索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将理工科教育理念渗透到会计学科发展中。为此,会计系积极将理工科教师在教学、科研、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做法,引入会计学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中。积极邀请理工科学生参加创新活动,通过“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会计协会”、“挑战杯”全国创业大赛讲座等平台的活动,管理与理科学生发散思维及直线思维、定性思维与定量思维、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使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达到了新的高度 。

D. 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报告指出了什么内容

《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报告》是在连续五年发布《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的基础上,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质量和转型发展的首次大检查、大展示、大交流。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已有新建本科院校67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1219所的55.6%,新建本科院校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极大地缓解了人民群众“上大学难”的问题,为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奠定了基础。

根据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建设了一批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数据显示,2000年新建本科院校新设本科专业56个,2005年增长到856个,2013年达到1156个。专业建设成果明显,新建本科的就业率达到89.5%,其中电子封装技术、房地产经营管理等15种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呈现出“部分院校已具备新型应用型大学的雏形,成为应用型本科的领跑者;更多的院校正在应用型道路上行进,还有一批应用型大学正在萌芽、成长”的繁荣景象,可以说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正在路上。

E. 21年教育部公布37种新本科专业,新增专业有哪些共同特点

21年教育部公布37种新本科专业,新增专业都符合着一些社会的变化。我们都知道所有教育部的话,可以说是是我们每一个孩子,或者说是每一个中国公民都比较关注的一个,而且面临许多的问题,还有不五天的时间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到了,高考的时间,所以说在这个时间内都是非常紧张的,再一个高考完之后就会面临着报专业报学校的一些问题,所以说,这个时候假如说曾经和你在一个班里玩的特别好的人,

F. 广西区本科各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排名

广西区各高校获得的第一到第六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排名如下:
1、广西大学(12个)
新闻学
矿物资源工程
农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林学
轻化工程
木材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
工商管理
英语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水利水电工程

2、广西师范大学(7个)
物理学
汉语言文学
思想政治教育
化学
历史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法学

3、广西医科大学(5个)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口腔医学
护理学
药学

4、桂林理工大学(5个)
资源勘查工程
旅游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勘查技术与工程
环境工程

5、桂林电子科技大学(5个)
通信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信息与计算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广西民族大学(5个)
非通用语种群(越南语、泰国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印尼语6个语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壮语言文学)
民族学
档案学
对外汉语

7、广西师范学院(4个)
地理科学
土地资源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思想政治教育

8、广西艺术学院(4个)
绘画
广告学
艺术设计
音乐表演

9、广西工学院(3个)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土木工程
自动化

10、广西中医学院(3个)
中药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

11、桂林医学院(2个)
生物技术
药学

12、广西财经学院(2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商管理

13、梧州学院(2个)
电子信息工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

14、河池学院(1个)
汉语言文学

G. 新建本科怎样转型

■盛正发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承载主体,已占我国本科院校的近三分之一,成为了本科群体中的生力军。近年来,随着高考生源数量的不断下降,高校间竞争日趋激烈。新建本科院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是政策推动的结果,但由规模扩张转型到内涵提质,则需要依靠自身扎实的工作。可以说,谁转型得快,谁就可能避免被“关停并转”的结局。 作为一所本科院校,科研是学校的基本职能之一,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方法、初步科研创新能力。新建本科院校升格后,由教学为主转型到教学、科研、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并举,学校职能已发生变化,其中科研既是区别于专科的重要特征,也是学校的薄弱环节。学校应找准自已的生态位,与研究型大学错位发展,大力开展应用型科研,使之成为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源泉,服务地方的基石,传承创新文化的动力。因此,应用型科研将成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联系教学与地方服务的重要纽带。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大学的第一原则就是研究与教学的统一。从柏林大学提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到美国赠地学院把应用型科研成果服务于地方,科研都极大地促进了大学自身的发展。 然而,通过对50位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校长和书记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科研工作难以摆准位置。时轻时重,因人而变。第二,学术积淀和科研氛围差,教学任务重。第三,年轻教师多,科研带头人缺,团队组建难。第四,本科经验不足,科研管理欠科学。原有管理人员许多没有本科学习和工作经历,科研管理手段落后。第五,科研评价制度轻重失衡。往往拿研究型大学或专科的科研制度来管理学校科研工作,处于“旧制未改,新制待立”的阶段。 新建本科院校要充分发挥应用型科研的纽带作用,顺利实现转型,应采取有效措施。 正确理解科研的重要作用。学校层面首先要准确定位,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主题,积极探索科研服务教学及地方的有效途径,使科研在服务中培养师资,凝聚团队,促进学科建设,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其次,要坚持科研促教学原则,才能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更好地推动教学研究,持续改进教学,促进学校的课程和专业建设,促使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指导者的转变,为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出更多的教学科研复合型人才。再其次,打好科研服务地方这张牌,走特色科研之路,保持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发展的正确方向。 大力开展应用型科研。结合教学搞科研,结合产业搞科研,结合行业搞科研。科研与教学相互配合,科研与社会相互融合,这是应用型大学科研建设的重要途径。大学一般有教学、科研、服务和传承创新等四大职能,但对于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大学而言,其中科研的具体内涵不同。研究型大学主要是开展基础性或前沿性研究,而新建本科院校要结合自身条件和地方需求开展应用型科研,以高质量的科研应用成果服务社会,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后面临软硬件建设,许多学校负债运行,资源有限,难以全面建设。同时,由于各校“出身”不同,学校各学科的基础不同。因此,学校科研建设应实施“点轴”战略,根据“学科基础好,地方需求大”的原则,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选取发展潜力大、影响教学和科研关键的学科点,集中力量进行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然后再扩展并连点成轴,交叉发展。但要着眼现实,长远规划,科研工作不因领导更换而摇摆,不因主观臆断而忽视高等教育规律,要量力而行。加州理工也是先集中办工科,然后再办理科和文科,实行分步非均衡发展,最后形成综合性大学。 新时代、新需求,要求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有新思路、新举措。罗素认为“我们考察一下大学的功能后就会同意:研究与教学同等重要。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型工业化阶段,地方社会各行各业更加依赖科学技术。新建本科院校科研不能游离于地方社会之外,相反,应与社会形成“共生”关系,以便向未来的社会成员提供“操演今世后生”的场所和机会,也能顺利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所长)

H. 如何确立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

一、高校发展型态与转型的关系

高校发展型态大致可以分为新型、转型、定型三个重要阶段。新型是起点、转型是需求、定型是深化。其中,转型意味着高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体制、办学举措的整体转变,是地方本科高校从追求传统的、既定的“学术型态”向现代的、创新的“应用型态”的整体位移,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一场“国家、民族需求”倒逼教育领域深刻变革的客观需要。目前,新建本科高校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弱、学生就业能力差等态势,导致出“一大一少”(毕业生规模大、行业企业可用之才少)的应用人才需求危机,迫使地方本科高校必须转型,重新审视新定位、新规划,进而定型,这才意味着地方本科高校发展已经进入成熟稳定状态。

二、起点与目标的关系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的逻辑起点在于各种内外动力因素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外源动力在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必然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高等教育统筹分类管理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客观要求;内源动力在于高校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及办学理念的根本转变,也是办学定位、办学规划的根本体现。要放眼世界看教育、关注未来思教育、紧贴需求做教育。维护好高校的声誉、满足好学生家长的期待。因此,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是更新思想观念,核心是以市场需求为引领、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导向,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企业行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心灵手巧”的“能工巧匠”,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创业技能。

三、转型过程与评价的关系

地方本科高校能否顺利转型、进而定型,关键是制定一个好的转型方案,并构建一套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来评价与审视方案的优劣。重庆有6所高校被教育部(微博)确定为应用技术大学战略研究试点高校,占教育部试点高校总数的近1/6,占重庆新建本科高校的1/2。我们首先制定了转型方案评审指标体系,以评审为抓手促进科学转型。评审指标包括:一级指标3项,即方案制定过程、方案主要内容和工作保障;二级指标14项,即:转型发展调研论证、程序审核、学校章程、办学定位、办学结构、专业特色、产教融合、教师队伍、实验实训、教学教法、教材建设、组织领导、经费保障、舆论宣传等。满分100,并规定70分以上为通过,60-70分为暂缓,60分以下为不通过。在此基础上,我们聘请教育部知名专家、市级部门主管领导、相关行业企业负责人等组成专家组,对6所试点高校的转型发展方案进行了逐一评审。通过考核,有4所试点高校转型方案通过、2所暂缓通过。对试点高校是一次检验,对观望的其他本科高校也是一次振动,防止盲目性、防止滥竽充数。

四、高校转型与制度设计的关系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方高校转型起步晚、法制化建设滞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规定笼统而不系统,甚至无法可依,政府的引领性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利益攸关方的权益、地位、作用没得到很好的保障,政府、行业企业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因此,必须加快制订《应用技术型大学条例》,明确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地位、作用、管理、办学方向和运行机制等重大事宜;修订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等有关内容。从“四大载体”即:学校、教师、学生、课程出发,建设一套法规体系,包括:应用技术型大学布局、规划、资产、人事、准入退出、教师注册、教师待遇、教师引进、学籍注册、学生资助、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内容。

五、教与学的关系

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中必须打破“有什么就设什么”、“设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以教为导向”的思维惯势,真正按照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要求和进程,及时调整办学定位、优化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实训条件,让转型发展回归市场需求、办学理性和教育本源。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微博)借鉴德国模式,全面实施“双体系教育”,即:“技术实战+职场关键能力”的教育模式。建立了双体系卓越人才教育基地,最大程度模拟企业运作,对本科学生进行职场关键能力课程教育,并选拔部分具有软件基础和有志成为软件精英人才的优秀学生进行实战特训,使学生在具有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很强的职场关键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正在实现“中国根、世界梦”的追求。

六、转型与激励的关系

促进高校发展转型关键在于落实好高校办学自主权。也就是把《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的七项办学自主权落到实处、落到行动中。处理好办学自主、监督管理、评价激励的关系。特别是应得到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发挥好“五个调控激励作用”。一是分类拨款调控。经费向应用技术型高校倾斜,探索新的拨款机制和标准。二是专业设置调控。增加应用技术型专业的数量和比例。三是招生计划调控。招生指标向应用技术型高校和紧缺、急需人才的专业倾斜。四是就业目标考核调控。对专业对口就业率低、排名靠后的专业,采取限期整改甚至停办等措施。五是院校设置调控。凡是要更名为“大学”的高校,或新设本科高校,必须是应用技术型学校。

七、高校与企业行业的关系

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实施产教融合式发展战略,重在于做好“六个纳入”,即:把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纳入产业转型升级总体规划;把技术开发与服务纳入行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把实践教学设备和设施建设纳入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基本建设体系;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纳入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培训体系;把师生服务保障纳入社会服务保障体系;把毕业生就业创业纳入行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经过近一年的思考,我们于本月11日成立了“重庆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制定了联盟章程,明确了性质、目标、任务和责任,就是基于整合相关资源优势,为高校、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有关团体等利益攸关方搭建一个交流协作的平台,实现应用技术技能人才“供与需”的无缝对接。

八、办学与需求的关系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促进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升级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迫切需要大批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突破人才供需瓶颈,应当做到“五个吻合”。一是高校办学规模、专业布局结构与产业调整升级的需求相吻合;二是高校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岗位标准相吻合;三是高校实验实习实训条件与生产一线装备水平相吻合;四是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与生产劳动流程相吻合;五是教法训法与行业企业项目、案例相吻合。我们通过研制高校规模核定系统、建立高校专业动态核定机制、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系统培训等方式,力求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有效对接。

九、高校史与中国史的关系

中国近代教育从1904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之后,至今恰好110年,新中国建国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从110年、60年、30年这三个时间节点来看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概括起来就是追求“高大全”,
主要表现在:类型定位重学轻术、层次定位层层攀高、规模定位越大越好、学科定位综合求全、目标定位北大清华。地方本科高校尤为突出,办学定位不清、办学特色不明显、专业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同质、千校一面,缺乏特色,就业率低、片面追求学术导向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究其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根源在于我国目前还缺乏清晰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分类管理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十、高校分类与中国未来的关系

从世界范围看,分类定位是各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难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更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以及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等教育系统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大系统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成为高校统筹管理和分类指导的必然选择、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规律理性回归的必然选择。

基于以上十大关系的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编制出与国际化接轨的“十三五”规划,展现出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服务地方、服务行业、服务中国、服务世界的生机、活力和风采。让我们积极推进地方本科高校加快转型,从驻马店起步,逐渐成长、成熟和成型,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走向光明的未来!

I. 如何确立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

如何确立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理念: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突出强调要坚持产教融合,并设专章提出推进产教融合的具体工作要求。
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还存在着政府主导职能不强、行业指导能力薄弱、企业主体作用缺失、学校育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反映出教育界与产业界缺少支持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与运行机制。
为解决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和运行机制问题,《意见》强调,把产教融合作为基本理念贯穿到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念的先进性。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意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作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原则。二是强调发挥行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提出教育部要联合行业部门、行业协会定期发布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行业人才评价标准,同时要求各职业院校积极吸收行业专家进入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机构,主动接受行业指导。三是突出校企协同育人,强调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推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把这一点作为在人才培养层面落实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四是强调对接行业产业推进专业课程建设。近年来,由教育部牵头,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先后印发了18个大类的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公布了230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及5个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为进一步对接行业产业推进专业课程建设,《意见》强调要引导职业院校“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同时在课程建设层面强调,“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这将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增强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汇聚产教两方面力量和资源共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质量,需要相应的工作机制。政府和市场是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两大基本力量,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统筹作用,又要尊重市场在产教融合中起决定作用的规律,明确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学生等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有效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
当前,我国教育界与产业界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已形成共识,一些地方、行业先试先行,相继出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相关法规和制度。《意见》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把机制建设作为推进深化产教融合的抓手,从教育教学各层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一是强化行业指导,全面改进教学工作。《意见》提出要“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指导机构”“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完善购买服务的标准和制度”,调动行业发挥指导作用。同时提出,在职业教育最高行政管理层面建立教育与行业联合工作机制,并要求职业院校积极吸收行业专家进入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机构,从而更好地指导学校教学工作。二是突出教产联动,建立完善教学标准规范体系。《意见》提出“要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三是强调校企协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见》明确要求职业院校要继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倡导“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从而有效发挥企业人才培养重要主体作用。《意见》强调集团化办学的优势,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深化校企合作,从而实现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意见》还明确提出“积极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这既是对我国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深入总结,也是对职业院校和企业界创新成果的充分肯定,将进一步激发广大职业院校和企业界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力地推动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形成。
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更是职业教育教学层面坚持产教融合的具体体现。《意见》从改革教学过程的角度对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明确部署。一是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二是着眼于增强专业教学的职业性,肯定近年来教学改革创新的经验,倡导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三是强调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实效,进一步明确对公共基础课的实践性教学要求,并对课时安排与实习形式做出要求,强化了实践教学的课时保障。此外,《意见》还强调实习岗位要与专业对口,岗位工作内容要与专业学习内容对口。四是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出发,明确提出“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支持和保障力度”。
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教学。《意见》贯彻落实新时期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理念,以实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目标,突出了产教融合机制建设,着力推进校企协同,对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勾画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美好前景。

热点内容
安徽大学老师公寓 发布:2024-11-06 21:25:24 浏览:777
给大学老师的礼物 发布:2024-11-06 21:17:56 浏览:369
济南大学客座教授mba 发布:2024-11-06 21:17:54 浏览:716
山东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整牙 发布:2024-11-06 21:14:19 浏览:984
山东理工大学实验室名单 发布:2024-11-06 21:09:41 浏览:830
会计专业大学生涯规划 发布:2024-11-06 21:03:23 浏览:462
山东大学宿舍环境 发布:2024-11-06 20:53:04 浏览:120
东北大学就业最好专业 发布:2024-11-06 19:36:23 浏览:789
南昌航空大学副教授待遇 发布:2024-11-06 19:35:41 浏览:599
大学生泳装秀 发布:2024-11-06 19:34:22 浏览: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