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
Ⅰ 求一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复兴、繁荣、理性和回归四个阶段。从二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与文学发展的轨迹看,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事实上是一个文学创作与文学风格逐渐回归本源的过程,这有两个标志,一是内容上向现实主义回归,一是风格上向写实传统回归。当代文学的这种嬗变的过程今天看来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全中国思想刚刚解放,作家积压在心中的十年郁闷希望一吐为快,这以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为代表。伤痕文学虽然感情上比较饱满,切中人心,直抒胸臆,但从艺术上来说未免粗糙,这就为紧接着出现的寻根文学、先锋派等文学流派的出现做了铺垫。事实上,其后出现的意识流、寻根文学、先锋派和新写实主义等,从广义上说,都可以称之为先锋文学。先锋文学的集中出现,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和土壤。八十年代中后期探索性的作品大量涌现,是中国当代作家尤其是年轻作家对以往文革遗风的一种反拨和革命,是对“老三篇”式的高、大、全文学的一次反动。在时代精神上也契合了改革开放学习西方文明和先进思想的社会思潮,这种进步思潮反映到文学中来,便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文学革命,这种革命首先表现为形式上的革命。中国当代作家们尤其年轻的一代,他们不满以往的传统模式和八股传统,希望学习西方文学借鉴西方作家的技巧,并与本国的文学创作相结合,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表现形式。这种努力表现为一大批新老作家在形式上不断探索,主要采用新瓶装旧酒的方式。比如王蒙的早期小说,以及以池莉《烦恼人生》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等等,总体上这个时间的小说,在内容上创新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形式上,借鉴西方早已出现的先锋小说和新潮小说的形式,多数以形式的创新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革新既体现在语言上、叙述风格上,也体现在故事结构、文体等方面,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作家和当代文学集中向外国同行学习的时期,作家们力图在形式上寻求一种突破,一改以往传统单一的叙述方式和刻板的表现形式,改变以往文以载道以及高大全的文学观念,各种形式不断涌现,流派纷呈。意识流、先锋派、新写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等一并包收并容,并在中国当代文坛进行某种形式的复制和实验,文坛和读者对这种探索表现出相当的宽容、支持与欢迎,这使八十年代的文学实验和文学创作形成了文革后的第一个高峰,文学创作从内容到形式取得了从来没有的自由,真正可以称得上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时期的文学革命是与当时的全社会思想解放运动相吻合的。但回过头来看,这种对西方文学技巧文学形式的学习,基本上还是囫囵吞枣式的生吞活剥,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并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就其本质来说,还是一种形式上的革新和风格上的变化。但它对当代文学和当代作家思维的冲击却是巨大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中国作家第一次开始学会以开放的眼光来认识世界文学,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差距,同时也开始以世界的眼光审视当代文坛和当代文学创作,文学开始有了创新的意识,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可以称得上一次文学上的革命。虽然还带有幼稚学步的成分。
Ⅱ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一、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小敏,女,13岁,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问题表现为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较差等。
(二)家庭背景:父母工作繁忙,平时较少陪她。从小对她宠爱有加,尽量顺着她,满足她的要求。小敏是在爱的海洋和赞扬声中长大的,可以说是事事顺心如意,长大后的她还是像小时候,总是向父母提自己的要求,而她的父母也总是满足她。然而,后来她表现出的任性、自我为中心使她得到的表扬和荣誉减少,批评的声音开始出现,她便不能接受了。
(三) 主诉问题
1、逆反
2、以自我为中心 虚荣心强
3、人际交往差,脾气冲
4、自理能力差
(四)情况分析
从小敏的情况看,这属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交往障碍者的非理性认知。分析其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小敏生长在优越的环境中,从小就接受着所有人对她的宠爱和关心,大事小事总有人关注,“我”字占据了她心灵的整个空间。过度的溺爱,使得小倩渐渐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定势和蛮横任性的性格,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一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就乱发脾气,又吵又闹。
2、学校环境的影响
小敏因学习成绩优良,活动能力强,多次参加竞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得到老师的器重,渐渐地,她便产生了“谁都不如我”的优越感,对别人的批评,总是听不进去;对于他们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她总是不屑一顾,有时还故意贬低他人。
3、个体心理的影响
自私、倔强、自尊心强使小敏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她一直认为自己是最棒的,有什么要求所有的人必须满足自己,都应该对她好。这种心理惯性使她对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产生强烈的抗拒反应,长此以往,认知偏差逐渐加深。
二 辅导策略
根据小敏的情况,经过分析,决定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辅导。
1、运用“认知疗法”,引导小敏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运用ABC理论,引导她改变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认识。
2、实施“家庭访问”。强化家庭教育功能,调整家长教育子女的态度与方法,使其能做一个现代社会中称职的父母。
3、实施“现实治疗法”。引导个案从自我了解和自我认识中产生自我评价,帮助其制定改变现在不良行为的计划,学习正确的负责任的行为,而达到成功的认同。
三 辅导过程
(一)对小敏的辅导
1、使用积极的关注,与小敏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一次面谈,用萨堤尔人际沟通技术,从小敏最喜欢的绘画谈起,我们的交谈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渐渐地我们的谈话内容从绘画转到了学习、同学交往等方面,小敏很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主要是她的自述,对此,我给予积极的关注和理解,我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约好了下次面谈的时间。
从小敏的谈话中,我肯定了原来的分析,小敏的生活环境给了她一种错误的认知——“我是最棒的,别人都应该待我好”,这属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交往障碍者的非理性认知。
2.找出不合理信念,调整认知
首先,使用ABCDEF模型进行分析,找出小敏的不合理信念,并明确这种不合理信念是影响心情及人际关系的原因:
辅:“你经常发脾气?”
生:“我也不想发脾气。”
辅:“怎么会这样?”
生:“他们对我不好。”
辅:“哪些人?”
生:“老师不公平,同学也不好,他们没选我当班长,还在背后说我。”
辅:“就因为大家没选你当班长,你就觉得他们对你不好,就想对他们发脾气?”
“……”
其次,同非理性认知进行辩论:
辅:“你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大家都待你好,都认为你是最棒的?”(利用质疑使问题深入)
辅:“如果有人待你不好,没说你是最棒的,这个世界就要毁灭了吗?”
生:“你是不是告诉每一人‘如果你们对我不好,不说我是最棒的,我就天天发脾气,气死人’?”
辅:“你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人能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得最好,得到每一个人的喜欢吗?”(利用夸张的提问使事情的后果扩大化)
生:“应该没有。”
.......
3、建立新的认知和情感
以角色互换方式,体会到非理性认知的不现实。采用马尔比茨合理情绪想像技术,明白心情和待人的态度受很多因素影响。
4、军事训练,内务训练,行为训练。
目的:培养自控能力,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参加生活体验教育科目。通过各科目教育,体验,学会珍惜,学会关爱,包容和感恩。
6、学习技能训练:学习合理的分配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等。
a. 根据小敏的绘画特长,安排其参与学校美化环境建设(如:黑板报.墙报.教室布置等)
b.帮助辅导其他学员美术。增进其与同学间的交流。
(二)与小敏老师、父母及有关同学的沟通
1、与老师的沟通。
让小敏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公正,帮助逐步树立自信心,克服人际交往障碍,使案主能从心理上接纳教师,从而使教师对案主的教育取得更好地效果。
2、与小敏父母的沟通。
请家长在家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以促进案主人际交往能力的巩固和发展: 第一,做好榜样,即父母平时通过言传身教,向小敏正确地传授各种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第二,强化,即父母采取奖惩的方式强化案主的行为准则,并巩固这些行为准则的地位;第三,让小敏及时得到慰藉。案主对父母长期形成的依恋感使她易于向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父母要及时地给予安慰和帮助。
四.辅导成效
1.通过这段时间在校的辅导,小敏性格有所转变,不再任性刁蛮,随意发脾气。犯错后也能进行自我检讨,主动承认错误;而当她被别人批评或指出错误时,也能虚心听取。遇到问题主动与家人沟通。
2.小敏回家后一直坚持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空闲时间帮妈妈做家务,而且会要求家人把房子整理的井然有序,在家小敏以身作则并充当监督委员的身份。
3.乐于帮助他人,由于在校的时候充当小老师教同学绘画,所以返校后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帮助其他同学。因此与同学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五.思考
任性刁蛮、乱发脾气、不接受他人意见、高度自我中心等,是现在孩子中常见的问题行为。其原因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多见于宠爱、放纵孩子的家庭。对这些案主,教师不要因成绩的光环而忽视了个案存在的问题,要了解原因,然后再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
(1)要捕捉并肯定个案身上的“闪光点”,鼓励案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也要把握表扬的尺度与方法,不能让案主的自尊过度膨胀。
(2)要在丰富的集体生活中,引导案主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在注重自我感受的同时,也注重别人的感受,从狭隘的个人天地中走出来。要善于寻找并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加以细心地教育和引导,使其在事实面前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3)由于小学阶段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个性品质的形成、情绪和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交往。对于任性的儿童,辅导员应教给他们更多的人际交往方法,鼓励其正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错误,学会恰当地与人交往。
(4)要有意识的增强受挫折的磨练,提高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Ⅲ 求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现汉或语言学方向)
现代汉语方向
1 ,人怎样学习普通话(例如:云南人怎样学习普通话)
2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拼音教学问题
3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
4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
5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
6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
7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
8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问题
9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问题
10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问题
11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问题
12 ,试论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
13 ,试论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
14 ,试论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
15 ,试论人名的文化内涵
16 ,试论地名的文化内涵
17 ,试论成语的构成
18 ,试论成语的意义
19 ,试论成语的文化特征
20 ,试论惯用语的构成
21 ,试论惯用语的意义
22 ,试论惯用语的文化特征
23 ,试论歇后语的幽默性及其成因
24 ,试论歇后语的地方性特征(以本地歇后语为例)
25 ,试论积极谚语的功能
26 ,消极谚语的成因及克服对策
27 ,试析句式(例如:试析" A 不 A , B 不 B "句式)
28 ,"把"字句的篇章功能
29 ,"被"字句的篇章功能
30 ,双宾句的篇章功能
31 ,存现句的篇章功能
32 ,连动句的篇章功能
33 ,兼语句的篇章功能
34 ,试论比喻的文化性
35 ,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例如:文学作品《日出》的语言艺术)
36 ,商品命名研究(例如:化妆品命名研究)
37 ,牌号命名研究(例如:店铺命名研究)
38 ,网络语言研究
39 ,广告语言研究
40 ,营销语言研究
41 ,广播语言研究
42 ,主持语言研究
43 ,叫卖语言研究
44 ,称呼语言研究
45 ,教学语言研究
46 ,新闻语言研究
47 ,手机短信语言研究
48 ,流行段子语言研究
49 ,经济类新词语研究
50 ,外来新词语研究
Ⅳ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76. 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 (字数:8691,页数:11 )
77. 古代送别诗的研究 (字数:12515,页数:14)
78. 副词“才”与“就”在句法中的异同 (字数:9645,页数:12 )
79.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字数:7989,页数:10 )
80. 从李娃和霍小玉形象比较看唐传奇之女性形象塑造 (字数:8051,页数:07 )
81. 浅析《双城记》中卡尔登的利他主义 (字数:9160,页数:12 )
82. 从封建伦理纲常小析《琵琶记》中蔡伯喈的形象 (字数:7421,页数:11 )
83. 《红楼梦》中的鸳鸯形象 (字数:10157,页数:14)
84. 《沧浪之水》女性形象分析 (字数:11348,页数:13)
85. 短信中积极修辞艺术的探讨 (字数:8023,页数:13 )
86. 《说文解字注》“舟”部校勘记 (字数:9308,页数:12 )
87. 论《人生》对“交叉地带”爱情的描写 (字数:9421,页数:09 )
88. 论《庄子》语言的修辞美 (字数:12075,页数:13)
89. 谈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诗 (字数:9497,页数:12 )
90. 浅谈对窦娥悲剧的认识 (字数:9099,页数:13 )
91. 浅析李清照词花与酒的意象及其关系 (字数:9594,页数:10 )
92.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的女性主义 (字数:6406,页数:08 )
93. 李煜词的特点及其对豪放词的贡献 (字数:8730,页数:09 )
94. 浅析《黑骏马》中的草原情怀 (字数:7499,页数:10 )
95. 从陶渊明之诗文透视其归隐 (字数:8995,页数:12 )
96. 周星驰电影热反映的当代文化心态 (字数:6347,页数:07 )
97. 秦观与豪放派 (字数:11511,页数:14)
98. 浅析赵壹抒情小赋的艺术特征 (字数:6867,页数:08 )
99. 试论《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成就 (字数:8791,页数:13 )
100. 浅析《红楼梦》中小红形象 (字数:7802,页数:12 )
101. 浅析杜甫生平对诗歌爱国主题表达的意义 (字数:8635,页数:09 )
102.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思考 (字数:11003,页数:14)
103. 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诗风之比较 (字数:7527,页数:10 )
104. 论歌妓对宋词的影响 (字数:11762,页数:14)
105. 芙蓉内外——古华《芙蓉镇》人物性格与命运 (字数:7557,页数:09 )
106. 《鼓掌绝尘》中的俗语 (字数:8047,页数:10 )
107. 论《庄子 》寓言中“鱼”的意象 (字数:9394,页数:12 )
108. 浅论阿Q形象及其当代性 (字数:8226,页数:11 )
109. 试探广告语的“潜引力” (字数:9163,页数:13 )
110. 论吴宇森电影的“暴力美学”风格 (字数:6588,页数:10 )
111. 李杨爱情现实故事与戏剧故事的比较 (字数:9336,页数:12 )
112. 站在道德尽头的审视——余华小说《兄弟》的社会画面分析 (字
Ⅳ 急求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要求5000字,内容不限。
现状·生长·期待
——关于文学理论摆脱危机的思考
季广茂
摘要 : 近年来文学理论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其实 , 文学理论的生长点不在文学之内 , 而在文学之外 ; 不在理论之内 , 而在批评之中 ; 文学理论应该是“复数” , 而不应该是“单数” ; 应该是“变数” , 而不应该是“常数” ; 摆脱黑格尔主义的陷阱 , 去除其幻觉 , 乃当务之急 ; 应该把“理论”功能与“教学”功能分离开来。
现 状
虽然没有谁不合时宜地大喊大叫“狼来了” , 作为基本原理的文学理论所面临的危机却已迫在眉睫。文学理论不再是人人向往、人才济济的显学 , 而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
近 10 年以来 , 作为基本原理的文学理论的科研与教学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主要表现在 : 这方面的论文数量虽多 , 但质量一般 , 予以人深刻启迪的著作更是寥若晨星 , 无非是古代文论、西方文论相提并论 ; 自从由 童庆炳 先生主编、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理论教程》面世以来 , 虽然又有若干种同类教材问世 , 但内容大多陈旧不堪 , 或者旧瓶装新酒 , 或者新瓶装旧酒 , 总之依然停留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水平上 ; 在高校的实际教学中 , 依笔者粗浅之经验 , 虽然 任课 老师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 , 依然无法像某些“热门”课程那样吸引学生的“眼球” , 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 提高其学习热情。这固然与本课程的性质有关 ( 较为枯燥乏味的理论课 ), 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自身的不足——不仅停滞不前 , 且有萎缩之势。
文学理论的衰退有其历史根据 : 在政府建制不全、功能尚未完善的年代里 , 文学理论常常是图解、贯彻抽象文艺理念的工具 , 是文艺斗争的战场。建国以来 , 几乎每一次政治斗争都始于文艺论争。既然涉及文艺论争 , 自然离不开文学理论的论辩。于是文学理论之剑越磨越亮 , 寒光闪闪。改革开放以来 , 随着国家法律的完善 , 政府机构的健全 , 文学理论的政治功能 , 工具属性已经微乎其微。文学理论已经开始摆脱僵化思想观念的束缚 ,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它本不该有的“腾腾杀气”和“勃勃生机”。这是历史的必然。对于文学理论的深入发展 , 也是难得的契机。文学理论研究应该抓住这个机遇 , 恢复文学理论的本来面目——文学理论是有关文学的理论 , 凝聚的是有关文学的智慧 ; 它不是对政策的图解 , 更不是斗争的工具。但过去恰恰在这方面暴露了文学理论研究的缺点。长期寄生于政治话语、政治斗争之中 , 使得文学理论的从业者失去了真正的专业特色 ; 专业术语的引入 , 纯粹理论体系的建构尚需时日。
生 长
文学理论还能“生长”吗 ? 它的“生长点”在哪里 ? 有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 贡献于此。
第一 , 文学理论的生长点不在文学之内 , 而在文学之外。
古今中外 , 历朝历代 , 特别是在分工不够明确的早年 , 文学理论家绝大多数来自文学理论之外。近代以来 , 情形有所改观 , 但真正激发文学理论之活力的 , 还是来自文学领域之外。现实主义文论来自朴素的实在论 , “ realism ”这个单词本身就首先是哲学用语 ; 浪漫主义文论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自不待言的 , 康德 - 柯勒律治的师承关系尤其可以表明这一点。
我们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文学领域的延伸 ; 精神分析批评、原型批评、结构主义批评、解构主义批评也是如此。即使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这些所谓一心一意寻找“文学内部规律”的“内部批评” , 也深受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的影响。
之所以如此 , 是由文学理论的性质决定的 : 文学是一种旨在传达人的情感、欲望的精神产品 , 它虽然包含着思想、观念的萌芽 , 在某些时代也可以成为“时代精神的传声筒”或“图解政策的小喇叭” , 但从总体上看 , 它与思想、观念较远。只有借助于“文学”之外的思想、观念才能解剖文学文本 , 描述其特征 , 总结其规律。
概而言之 , 文学理论来自广义上的文化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 , 应该肯定下列现象——许多文学理论研究者出于对文学理论研究的失望 , 胸怀拯救文学理论的远大志向 ( 当然也有耐不住寂寞的惆怅 ), 而毅然“出走” , 奔向了“文化研究”的快乐王国。这是一种溯本求源的伟大理想。当然 , 大而无当、空洞乏味的文化研究对文学理论不仅无益 , 反而有害——这种学风具有极强的感染性。
第二 , 文学理论的生长点不在理论之内 , 而在批评之中。
理论与批评密切相关 , 但又存在巨大差异 : 理论是一种思辨活动 , 批评是一种实践活动 ; 理论旨在疏通学理 , 批评旨在褒贬作品 ; 理论指导批评 , 批评丰富理论 ; 批评以理论为前提 , 理论以批评为源泉。在理论界这似乎是尽人皆知的常识 , 但一旦付之行动 , 却大谬不然。正如齐泽克所言 : “在这里 , 回忆一下拜物教式的否认公式是多么有趣 : ‘我很清楚 , 但是……'” [1] 。换成我们的话说 , 在意识的层面上我很清楚——批评乃理论之源 , 但在无意识的层面上好像这两者没有什么关系。
因此说 , 理论的批评化势在必行。停留在概念的玩弄上 , 停留在观念的冥想上 , 停留在“能指的嬉戏”上 , 就会枯萎。一旦失去了解读文本的力量 , 就无法面对活生生的文学世界 , 都无异于“自取灭亡”。
第三 , 文学理论应该是“复数” (theoriesofliterature), 而不应该是“单数” (theoryofliterature) 。
这倒不是说盲目追求单纯的数量 , 比如出版多少种理论教材 , 发表多少篇理论文章。一个土豆是土豆 , 一袋土豆依然是土豆。据说某种学科的公共课教材一共出版过 300 余种 , 但它依然是“单数”而非“复数”。目前出版的文学理论教材也有几十种之多 , 但真正有新意者寡 , 其中不少还是“职称著作”、“博士点著作” ( 专门为晋升职称、 申报 博士点而出版的 ) 。
这里所谓的“复数”是指 : 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学术立场、理论框架与范例文本而精心创造的成果。学术立场虽然与政治立场、伦理立场有关 , 但又与其存有本质的差异。不同的学者可能对“文学”有不同的看法 , 只要这种看法能够自成一家之言 , 又能“吾道一以贯之” , 就可以独创体系。比如 , 我完全可以是一位“形式主义者” , 站在形式主义的立场上思考文学理论的相关问题 : 对于文学而言 , 重要的并不在于其内容 , 而在于表现这种内容的方式 ; 甚至认为 , 离开了形式的内容是根本不存在的 ; 在很多情况下 , 形式创造了内容 , 因而创造了文学。在西方 , 有关文学的看法千差万别 ; 但在中国 , 无论怎样的千变万化 , 最后都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 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审美的意识形态。这话固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 但所有的文学理论体系都立足于这个基本假定之上 , 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里 ,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 , 显然是不正常的。
不同的学者还可以拥有不同的理论框架 : 可以用经济基础 - 上层建构的模型研究五花八门的文学问题 , 可以运用精神分析、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模型探讨形形色色的文学现象 , 开创属于自己的严密的理论体系。我们当然不必作茧自缚般地局限在这些来自西方的模型之中 , 通过解读中国古代文论 , 进而确立属于自己的理论模型 ( 如“理” - 意 - 文 , 物 - 意 - 文的理论模型 ), 也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第四 , 文学理论应该是“变数” (variable), 而不应该是“常数” (constant) 。
文学是日新月异的 , 甚至是一日千里的 , 理论也不应该以不变应万变。“穷则变 , 变则通 , 通则久。”道理相信人人都懂 , 但理论的更新速度实在太慢。落实到教材的编写上 ( 教材是保留、传播既有研究成果最为有效的手段 ), 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第五 , 摆脱黑格尔主义的陷阱 , 去除其幻觉 , 乃当务之急。
比如一说到文学理论研究 , 就要寻找什么“逻辑起点”、什么“坚实的理论基础” ( 我主张有坚实的理论立场 , 而不主张什么坚实的“理论基础” , 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 。许多理论体系并没有什么“坚实的理论基础” , 却照样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以精神分析理论为例 , 精神分析理论之所以为精神分析理论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学” , 就在于它对人类内心深处的无意识领域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此举有一个不言而喻的理论前提——在人类的内心深处 , 掩藏着以本能、欲望 ( “力比多” ) 为核心的无意识。在信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朴素实在论者看来 , 这个基础是否成立 , 还是一个问题。因为对于无意识 , 我们既看不见 , 也摸不着 , 无法用尺子量 , 无法用磅秤称。但这并不影响精神分析学说大行其道 , 虽然它既没有科学的实证性 , 也没有哲学的思辨性 , 仿佛在讲故事 , 仿佛在说闲话 , 要命的是 , 却与我们的生活体验、感受大体相通……
一个学科的成立 , 与其“理论基础”是否“坚实”无关。关键在于 , 这个“理论基础”是否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 , 是否具有“延展性”。寻求“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身就是一种应该抛弃的“迷思” (Myth) 。社会科学毕竟是社会科学 , 它不需要像自然科学 ( 特别是数学 ) 那样 , 一味执著于寻求毫无异议的“公理”。在社会科学领域 , 寻求一个毫无异议的“公理” , 难于登天。或许 , “异议性”是社会科学的根本之所在。之所以寻求“坚实的理论基础” , 一是因为自然科学对我们的影响至深且烈 , 二是因为我们受一个隐喻的制约而不自知。这个隐喻便是“理论大厦”——仿佛理论必须成为“大厦”才有出息。既然是大厦 , 自然要有“基础” , 而且还必须是“坚实的基础” , 否则“大厦将倾” , 谁来负责 ? “理论基础”固然如此 , “逻辑起点”之类的陈词滥调又何尝例外 ?
第六 , 应该把“理论”的功能与“教学”的功能分离开来。
“理论研究”与“实际教学”有着本质的差异 , 因为这两种功能面对的“对象”不同。前者面对的“理想受众”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行 , 目的在于与其进行学术交流 , 共同推进学术的进步 ; 后者面对的“理想受众”是与自己水平相去甚远的学生 , 目的在于向其传授基本的文学知识。
正如陈平原所言 , “论文不是教科书”。他认为 , 许多学者把教科书当成写作的范本 , 把教学当成研究的楷模。教学的特点是一二三四、 ABCD 地罗列 , 以期把观点铺陈在一个平面上 ; 研究的特点是“单刀赴会” , 由表及里 , 层层深入。“一个是横的 , 一个是竖的。比如 , 告诉你杜甫诗有四个特点 , 一、二、三、四 , 中国农民战争有五大特征 , 一、二、三、四、五 , 这是平面罗列 , 不必深入研究 , 这是教科书。论文是找到一个问题 , 一步步往前推进 , 最后逼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来。”“说形象点 , 做学术论文 , 研究要单刀直入 , 切忌贪多求全 , 四面开花。” [2] 这虽然是就博士论文的选题、写作而言的 , 对一般的理论研究也不乏启示性意义。
研究不是教学 , 教学亦非研究 , 但现在的情形是 , 两者浑然不分 , 研究的教学化倾向尤其严重。长期在高校教学的业内人士更容易犯这样的毛病 : 他对自己面对的“理想受众”要么是浑然不知 , 要么一律将其定位为自己的学生。学术研究的教学化 , 学术著作的讲稿化 , 就是这样造成的。
期 待
窃以为 , 文学研究离不开“五个一” , 理论创新也离不开“五个一” : 一个坚实的学术立场 , 一个切实有效、富有启示性的问题 , 一个有效的理论模型 ( 或理论框架 ), 一个出类拔萃的个案分析 , 一个新颖独特的结论。
比如 , 没有学术立场 , 就没有学术研究的根据地 , 就没有思想的资源、方法和动力。所以寻求立场的过程 , 也是寻求学术根据地、方法和资源的过程。但目前的研究现状是 , 大多数学者没有学术立场 , 跳来跳去 , 指着公鸡说 : 优点是打鸣 , 缺点是不下蛋 ; 指着母鸡说 : 优点是下蛋 , 缺点是不打鸣。结论是 : 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再比如 , 我们现在还缺少“问题意识” , “问题框架” (problematic) 更是无从谈起。一部论著洋洋洒洒数十万言 , 你不知道他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材料罗列甚为详细 , 真知灼见一点也无。读来昏头昏脑 , 想来糊里糊涂。如此做法 , 文学理论是“生长”不起来的。但我们期待着文学理论的“生长”。当然也不能揠苗助长。
参考文献 :
[1] 齐泽克 .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M]. 北京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24.
[2] 祝晓风 , 张涛 . 博士论文只是一张入场券——陈平原谈博士论文写作 [N]. 中华读书报 , 2003-03-05 .
Ⅵ 求一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
已发到油箱
张爱复玲小说制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学体现
【摘 要】对于悲剧的理解,张爱玲认为人性的偏执、情欲的盲目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她关注的焦点始终是人性。尽管她的小说可以说是“对时代颓废与家庭败落的怅惘与悲叹”,可以说是对男欢女爱的冷眼旁观,甚至可以说是“开向四十年代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但这些都不是张爱玲小说的最高命意。相反,它们都构成了张爱玲借此表现人生、探索人性的一个背景,一个五彩缤纷的悲剧舞台,舞台上演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性。从此可以看出,张爱玲的悲剧观是对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美学思想的极好体现。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诗学》;张爱玲;悲剧;人性
Ⅶ 汉语言专科毕业论文
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版学专业本科的权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旨在系统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2.毕业论文是反映学术成果,传递学术信息的工具,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不具有学术性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交.3.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必须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指导老师不得代替学生写作论文.学生在专科学习阶段所作毕业论文不得直接或变相用作本科学习阶段的毕业论文.4.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限,不应脱离汉语言文学专业范围.撰写毕业论文既是一项科研活动,也是一种梳理,总结学习成果,加深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指导教师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选题创新,尽量不要把已解决的常识性问题作为选题.
Ⅷ 急需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
“立人”首在“立言”
———论“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语言生存观
摘要]“五四”白话文运动不是单纯的文学工具和形式的变革。文学革命者认识到文言是权力建制的工具,国人具有
文字崇拜的心理,白话文运动具有推动全方位的生命解放的意义。
[关键词]“五四”文学革命;语言观;白话文;话语权力
“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
话文,胡适文学改良的中心是文学工具的变革,这是历来讨
论“五四”文学革命的著作都曾指出过的。实际上,与此同时
文学革命者所理解的语言本身,是与人的政治生活、思想信
仰、人格等相依相生的,人的生存是语言性的生存,所以欲新
民,必先新语言,白话文运动有其推动全方位的生命解放的
意义。
一、文言是权力建制的工具
“五四”文学革命者对文言的反对,具有推翻权力象征体
系、革新民族心理的重要意义。文言是中国古代上流阶级使
用的书面语,权力话语、正统的道德话语、教育都是采用文
言,它是通往权力大厦的大门之一,一般下层人民无法掌握。
语言文字也是权力资源,文言是权力、权威的神圣的象征符
号体系,权力系统必须垄断它。[1](P168)
“五四”时人们已意识到文言话语体系是权力建制的工
具,是权力系统意识形态生产的武器,因此他们常常痛陈自
己对于文言的憎恶,利用语言学、民俗学知识对神圣的文言
话语进行除魅的手术。钱玄同认为中国古代文字脱离语言,
形成“文言文”,源于统治阶级的权力建制:“那独夫民贼,最
喜欢摆架子。无论什么事情,总要和平民两样,才可以使他
那野蛮的体制尊崇起来……对于文字方面,也用这个主
义。”[2](P87)权力系统在语言文字、服饰礼仪等各方面都着手
权力等级体系的建构,渗透主尊奴卑的规训。许多字词、文
章体式、书写款式都是只有皇帝、贵族才能应用的,还要附会
上神秘恐怖的色彩。“朕”、“宫”、“钦”、“御”等,本是社会通
用的词语,最终却被专制皇帝霸占了专用。“制”、“诏”、“上
谕”等文体和其中的专用句式,都是为了建构权力的象征体
系和秩序,为神化权力而服务。
从现代军阀不惜动用武力卫护文言,更可看出文言话语
的权力象征和建构的功用。河南军阀李倬章说:“自古以来,
只有北方人统治南方人,绝没有南方人统治北方人……(蔡
元培)知道南方力量不足以抗北方,乃不惜用苦肉计,提倡新
文化,改用白话文,藉以破坏北方历来之优美天性与兼并思
想。”[3](135)军阀竟然也来反对白话文,可见他们从文言符码
体系的坍塌、平民话语的被承认,嗅出权力基础也随之动摇
了。
文言使用者垄断了社会的话语资源,下层人民被剥夺了
言说的权力,因此鲁迅称之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他在
《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里说:“我总要上下四方寻
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
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
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
白话者。”对于文言的毒害,鲁迅确有切肤之痛;对于白话的
倡导,鲁迅发自肺腑地欢迎。也许鲁迅比任何一位文学革命
的倡导者都要更为深刻地理解文白之争的意义,但他对白话
文运动的参与主要是在小说创作中,他以痛切博大的生命体
验,表现了中国人所受的文言话语体系的压榨和中国人语言
生存的悲剧。
鲁迅“五四”时期的小说中刻画的一般国民,无不深受文
言话语的压制,被剥夺了一切言说的途径和能力,无法参与
起码的政治、风俗、伦理生活,形成了一系列的“木头人”、
“哑子”、“鬼魂”的国民灵魂群像。
(一)话语地位的彻底丧失
如阿Q,在文言话语的压榨下,一切言说的权力都被剥
夺了,连姓都不配有。他因自己是个癞头而忌讳“光”、“亮”
等词,但群众却愈加肆无忌惮地对他加以暗示、讽刺,因为话
语权是与政治、经济实力相辅相成的,而阿Q是个受损害的
孤独者;孔乙己也因为早已一无所有,所以他所拥有的文言
资本,完全丧失了权力价值。经过几次话语权争夺战的失
败,在未庄的话语等级体系里,阿Q渐渐丧失了所有的话语
资格和机会。
(二)伦理风俗上话语权力的匮乏
如乡绅勒索阿Q:“吴妈此后倘有不测,惟阿Q是问。”在
乡绅阶层的文言话语的敲诈下,阿Q在本乡无法生存了。再
如《风波》中,八一嫂被赵七爷吓得“十分害怕,不敢说完
话”,赵七爷说的是:“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
的是张大帅,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
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你能抵挡他么!”这
样语无伦次的几句话,因为杂糅着权力象征、文言符码,便触
及了平民内心深处世代遗传的恐怖原型意象。祥林嫂则因
伦理话语权被剥夺,被群众判为一个克夫克子、不祥不洁的
犯人,承受着精神上的酷刑。话语资源的贫乏使得乡人任人
恐吓,长期处于恐慌无主的心理状态。
(三)政治上话语权力的匮乏
新起的革命话语似乎给了阿Q机遇,他跑到假洋鬼子那
里去了。“我总是说:洪哥!我们动手罢!他却总说道
No!———这是洋话,你们不懂的。否则早已成功了……”在
这新起的“洋”式话语、革命话语面前,阿Q“终于用十二分的
勇气开口了”,之后才发现,他在这里比在文言统治的世界中
更无地位,在那里他还可以在正统文言的边缘,以“毛虫”、
“晦气”等话语去侵犯更弱者。
(四)法律方面话语权力的匮乏
阿Q受审后,最终作为文言话语资源上的彻底贫乏者而
被冤杀:他不识字,因而被骗在死刑判决书上画了押。《离
婚》中的爱姑仗着礼教敢言敢闹,然而最后因为缺乏文言话
语能力,还是慑服于七大人身上所笼罩的文言恐怖气氛之
下:“她打了一个寒噤,连忙住口,因为她看见七大人忽然两
眼向上一翻,圆脸一仰,细长胡子围着的嘴里同时发出一种
高大摇曳的声音来了。‘来———兮!’七大人说。她觉得心脏
一停,接着便突突地乱跳,似乎大势已去,局面都变了;仿佛
失足掉在水里一般,但又知道这实在是自己的错。”
二、渗透在汉字中的荒谬思想
“五四”文学革命者也敏锐地发现,文字中积淀着传统的
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文言词汇与传统的荒谬信仰是不可分
离的。胡适、鲁迅、周作人、江绍原等曾先后作出分析,汉字
是巫术思维、野蛮风俗的产物。从人类学的角度,加上谙熟
中国道教传统,他们指出中国人有崇拜文字的野蛮心理。
钱玄同以翻译用词为例说:“如译Republic为‘共和’,
于是附会于‘周召共和’矣,译Ethics为‘伦理学’,于是附会
于‘五伦’矣。”[2](P164)“共和”等文字中沉积着国人驯服于
专制统治的集体无意识;“伦理”等汉字中遗存着以群体压制
个体的规训。诸如“王道圣功”、“文以载道”、“关帝显圣”、
“婴儿姹女”、“丹田泥丸”等等,这些汉字都遗传着极重的毒
素:专制权力的规训、道教野蛮荒唐的迷信等。“妖魔丑类”、
“食肉寝皮”等则富含着嗜杀、施虐狂等野蛮根性。因此周作
人说,传统中的“那种荒谬思想已经渗透进了文字里面去了,
自然也随处出现。”[4](P171)连年月之类的时间名词都被古老
的势力支配着。
汉字本产生于巫术,甲骨文即是上古巫师占卜的道具。
傅斯年等指出:“中国文字尤其有缺点的地方,就是野蛮根性
太深了。造字的时候,原是极野蛮的世代,造出的文字,岂有
不野蛮之理。”[5](P149)比如“也”等字,代表着生殖器崇拜,这
类荒谬思想和野蛮信仰通过文字沉积在集体无意识中。
与文字相关的崇拜和迷信是传统中国的“国教”之一,渗
透到各个阶层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其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
胡适后来的《名教》一文承“五四”反对文言文的余绪,比较
系统地分析了文字巫术。“我们的古代老祖宗深信‘名’(文
字)就是魂,我们至今不知不觉地还逃不了这极古老迷信的
影响。”“(老祖宗)深信‘名’有不可思议的神力。”[6](P91)在
底层社会的风俗迷信里,道教文化流传的法术里,普遍流行
着对于文字魔法的信仰。民间戏剧的舞台上,通俗小说的描
写里,又将这些妖术加以宣扬传播。文字巫术在传统社会的
势力很大,权力系统也趁机加以利用,宣扬文言的神圣恐怖,
造出各种禁忌,来建构权力的神圣象征体系。正因为这样,
《离婚》中的爱姑会被七大人吓得魂不附体。
这类对于民族语言文字的批判,并不存在民族虚无主义
的问题,因为他们的批评遵循历史科学的原则。他们认为对
于文字的崇拜、汉字的神秘化,在古代是很自然的,野蛮风俗
和巫术都是人类发展必经地阶段里曾有的文化观念。但是,
时代既然已经发展到20世纪了,再停滞在上古的迷信中就
是错误的了。因此“五四”时人必须大力革除这类早已过时
的习俗和信仰,它们不独存在于语言的使用中,也渗透在政
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白话的建立有助于个体生命的解放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批评胡适的白话文改革是形式主义
的,胡适自己的表述也导致了人们的误解,因为他一贯强调
文学革命、文艺复兴的第一步是工具的革命。其实胡适等人
非常深刻地涉及到了白话所具有的生命解放的价值。
反对文言文,即是将国人从专制权力的符号体系的威
压、文字巫术的信仰中解放出来,它也是语言生存的革命、心
理的革命、个性的全方位解放。人的生存是语言生存,他的
思想、人格、感情、欲望、社会政治生存等等,全都以语言的形
式存在着。承认白话的价值,主张白话使用的权力,事实上
即意味着白话话语主体地被发现和确立。由于现代人即语
言动物,语言在生命各层次渗透的深刻性、根本性,所以白话
文革命实际上也就意味着以白话生存的人民的革命:从心
理、思想感情、欲望到社会政治生存,全都得到独立的权力。
从此,个体有可能无所顾忌地自由表现和传达自己的情感、
思想、印象,个体的利益诉求有可能借语言直接表述出来,再
也没有不必要的障碍。外部的社会革命里,“民国公民”的政
治身份被承认;与之相比,白话文革命带来的心理、感情、人
格等全方位生命解放的可能,则具有更重大深远的意义。语
言与生命合一,“立人”“首在”“立言”。
由于白话文革命关涉到诸如民族个体生命的全方位独
立这样重大的问题,所以林纾会跑出来,反对“都下引车卖浆
之徒”、“京津之稗贩”使用的语言有作为书面语、文学语言
的价值,正可见林纾等维护权贵即有地位的潜意识,根深蒂
固的独享文化特权的保守性,这些特权和权威的魅力便首先
集结在神圣的文言符号体系上。章士钊称文化的精华只“为
最少数人之所独擅,而非士民众庶之所共喻”,[3](P198)则更
是暴露了士人的国师情结,他们仍然幻想掌控意识形态的生
产,与专制分享权力。所以吴稚晖一针见血批评反对白话
者,“只有那班亡国大夫,瘟国官僚,借着他那种提倡‘上圣德
颂’的精神,暗暗欢喜,可以巩固他们的老局面……保固‘学
士大夫’的局面……”[3](P208)平民口中的语言既然可以取代
过去上流阶级的文言,也就意味着上流阶级在权力身份、心
理优越感、文言所建构的权力的神圣氛围等各方面的丧失。
白话文革命由此歌颂平民的语言和平民阶级,同时,也
利用日渐“当权”的平民主义的意识形态,来构造自己的合法
性。胡适力斥文言是枯死的,而“乡曲愚夫、闾巷妇稚”的语
言却是活的。谈的虽然是语言的变迁,实际上包含着深刻的
价值重估:普通平民的精神生活价值、文化生产能力,其实是
高于贵族、文人学者的!胡适所谓言语必须“施诸讲坛舞台
而皆可,诵之村妪妇孺皆可懂”,多少利用了平民主义话语来
为白话文壮威。早年胡适总是不忘对平民大唱颂歌,“国语
的演化全是这几千年‘寻常百姓’自然改变的功劳,文人与文
法学者全不曾过问……我们对于这种玄妙的变化,不能不脱
帽致敬……”[5](P232)
“五四”白话文革命的理论前提之一,是胡适等人对于现
代国民的想象:人格独立的、有文化、富理性的公民。其中暗
含着对现代民族个体的构想,有比较鲜明的理想主义色彩。
到后来各派的社会主义思潮也相继产生影响,新作家便更企
图以人人都懂的白话文学来消融个体之间的隔阂,以创造人
人平等独立的大同社会。
自然,白话文话语权力的确认,只是带来了生命解放的
部分可能性,因为一则生命解放是系统的、多方面的,不是单
有语言、文学革命就能竟全功的;二则白话本身虽然具有重
大的生命解放价值,但它也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它的词汇、实
际的言语应用,同样是传统的结晶,也可能充斥着负面信息,
并没有一种“纯洁的、正确的”的白话;三则“五四”时所谓的
“平民”有很重的幻想色彩,白话文运动的主体和受众里实际
上少有下层平民,而主要是各类知识分子。
参考文献
[1]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
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2]钱玄同·钱玄同文集第一卷文学革命[M]·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1999·
[3]玄珠·四面八方的反对白话声[A]·郑振铎编选.中国新文学大
系第二集·文学论争集[C]·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1935·
[4]周作人·周作人文类编·中国气味[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
社, 1998·
[5]傅斯年·汉语改用拼音文字的初步谈[A]·胡适编选.中国新文
学大系第一集·建设理论集[C]·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1935·
[6]胡适·胡适文存三集·一[M]·上海:亚东图书馆, 1930·
Ⅸ 急求一篇6000字以上的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编写提纲的步骤
编写提纲的步骤可以是这样: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
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一、序论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三、结论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三、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下面再简单阐述一下编写毕业论文提纲的方法: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在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时还要注意:
第一,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第二,提纲写好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这就是提纲的推敲和修改,这种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再进行客观总体布局的检查,再对每一层次中的论述秩序进行“微调”。
第三,毕业论文写作一般要求提纲拟到以下层次
--------------------------------------------------------------------------------
总论点 { { { 1.(称段旨) (一)(称下位论点) 2. 一、(称上位论点) ...... (二) ...... 二、 ......
--------------------------------------------------------------------------------
(四)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参考资料:网站上面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