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湖北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
A. 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础,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信息工程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从师资培养、人才引进等各个方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全院共有教职工76人,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0余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校级学术带头人3人,校级学术骨干10人;硕士48人,博士及在读博士8人。现已基本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比较合理、力量雄厚、朝气蓬勃、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迄今为止已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了1500余名电气工程技术人才、输送了1100余名计算机专业人才、400余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全院共有教职工78人,专任教师6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0余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有硕士学位的72人,博士及在读博士9人。在科研方面,2000年科研立项项目,省厅级2项,院级10项;2001年省级立项1项,院内立项2项;2002年省级立项2项,州内立项1项,院内立项5项;2003年院内立项21项,参加科研项目人数比例达100%;2004年省级立项3项,横向合作项目2项,院内立项5项;2005年院内立项5项;2006年省级立项1项,州内立项3项,院内立项30项;2007年国家民委立项1项,省级立项2项,校内立项11项,横向合作项目1项。自1999年以来,共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教材7部。2002年,我院获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获学校科技成果奖三等奖3项;2005年获州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2006年获省级课件评比三等奖一项,获州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
□ 教 授:
李清政 男,土家族,湖北咸丰人,1959年11月生,在职大学,双学士,教授,恩施州电力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校学术骨干。1983年8月毕业于湖北大学数学专业,1993年12月毕业于湖北大学物理教育专业,1981年1月参加工作,198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湖北民族学院电气工程与应用物理系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党总支书记、系主任,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育学院院长。现任湖北民族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发表论文20余篇,编著教材3部。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谭建军 男,出生于1960年8月,利川市人,蒙古族,大学本科学历,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现任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是民建湖北省委常务委员、民建恩施州委主委、湖北省第十届政协委员、恩施州第六届政协副主席、中国高等院校电子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信息化协会常务理事。谭建军同志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获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鉴定成果一项,国家专利二项,省优秀教学成果3等奖一项,专利博览会金奖一项。发表论文30余篇,编著教材一部,参编教材一部,主审教材一部。指导的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多次获得省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三等奖并获得省优秀论文指导奖。在指导我校大学生首次参加全国电子制作大赛中,其指导的作品获得湖北省赛区一等奖。
梅延玲 女,中共党员,现为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电子信息教授。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几年来,主持省厅级重点科研项目2项,参与多项。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EI收录一篇,并获湖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现为湖北民族学院学术骨干,主要研究方向电磁理论。
毕晓玲 女,教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主要从事于计算机教学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一项,主持省民委项目一项。2007年获得湖北民族学院第三届“教学明星奖”。
张学哲 男,教授,湖北省教育厅教学巡视员,河北省辛集市人,1948年9月出生,毕业于湖北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曾担任湖北民族学院计算机与数学系分管教学的副系主任、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从教四十余年,担任过本、专科及硕士课程教学,所任课程有BASIC语言程序设计、PASICAL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U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文化基础以及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线性代数、数学教育学、初等数论、初数研究、高等几何、高等数学、离散数学、代数拓扑等近二十门课程。主研领域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应用、信息教育与数学教育,在省级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之独到见解与创新发现为同行所公认,并为国家级文摘期刊所收录,同时,还被北京师大等重要网站全文转载。
□ 副教授:
雷随斌 谢坤武 袁海林 谭明佳 李劲 叶斌 曾仑明 杨庆
张昌华 孙永发 钟建伟 陈功贵 谭忠祥 郑明辉 周惠华
□ 高级实验师:
黄晓凡 叶燕 高发桂 平爱红
□ 讲 师:
孙先波 杨顺钰 谭洁 陈世强 贺刚 胡坤华 陶 勇 杨兴忠
向丽萍 向静 李艳 段昌敏 宋庆燕 陈自根 张华
姚红英 李时东 高仕宏 黄勇 廖 宇 廖红华 向军
□ 助 教:
李敏 郭黎 刘嵩 来国红 李超
李沁 刘清明 高林 易金桥 方芳 胡山 方海兵 孙玲娇
□ 实验师:
刘利平 余娅 刘中华
□助研究员:
戴红梅 龚 敏
□校级学术骨干:
梅延玲 毕晓玲 谢坤武 袁海林 郑明辉
陈功贵 杨 庆 李 劲 叶 斌 叶 燕
B. 湖北中医药大学怎么样
简介:湖北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优秀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 1958年12月,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39年的湖北省立护士职业学校,是全国仅有的一所以药学、医学检验为主干学科的高等专科学校,在药学及医学检验领域具有一定特色与优势。在半个世纪的高等中医药教育实践中,湖北中医学院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办学基础,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已形成“中医中药并举,文理工管相融”的办学格局。 办学层次、规模与结构 学校办学层次齐全,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生教育;办学类型较为丰富,包括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海外留学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学校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海外留学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为辅助,形成了“一主三辅”的办学格局。 1、办学规模:学校现有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0689人,其中研究生1120人、本科生8687人、专科生882人。 2、专业结构:学校现有普通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24个,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人文学科5个学科门类。 3、学科及学位点建设:学校现有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中医学、中药学、药学、中西医结合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校拥有中医内科肾病学1个国家局级重点学科,中医学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4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设有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学2个省级优势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药学2个省级特色学科。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75人,兼职教师150人,生师比15.8:1。在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为482人,占教师总数的71.4%;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137人,占教师总数的20.3%。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420人,其中正教授110人。 在现任教师队伍中,有我校创办之初的名医名师,如著名中医学家、全国优秀教师、95岁高龄的李培生教授;著名中医学家、全国“十大国医楷模”李今庸教授;著名中医学家、国家级名老中医田玉美教授。有我校首届中医本科毕业生,现为全国中医学界著名专家学者的张六通、孙国杰、梅国强、涂晋文、陈如泉等教授;有我国首届中医硕士学位获得者、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优秀教师邱幸凡教授;有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我国首届中医研究生、中医基础理论专家周安方教授;有国内知名的中药学专家詹亚华、刘炎文教授和从美国引进的、发表SCI源刊论文68篇的国际知名天然药物专家方念伯教授;还有一大批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合理,在全国中医药界颇具影响的中青年专家学者。 我校还聘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王永炎、石学敏、陈可冀、肖培根4位院士为我校学术委员会校外委员,聘请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为我校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引进了4位“楚天学者”特聘教授。现有34人享受国务院及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20位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6人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9人次获省劳动模范、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教育和教学改革 学校坚持“中医中药并举,文理工管相融”的学科建设思路,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增设社会急需的医学相关类新专业。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学科的传统优势,创建专业品牌与特色,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专业、药物制剂6个专业获准为省级品牌专业。中药学、针灸推拿学2个专业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加强专业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现有6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课程获省级优质课程、2个省级教学团队。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强医学教育工作的核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学校坚持中医药传统专业改革与创新,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班级制与导师制互补”的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院校教育中结合师承、课程体系中突出经典、培养计划中强化临床”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素质高、基础好、经典熟、临床强”的人才培养要求,强化名医名师指导、突出经典教学、跟师临床实践。2007年度,教改项目“中医继承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是首批入选的中医学类6个建设项目之一。 近五年来,我校教学研究立项共176项。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省级教学研究课题25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7项。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奖10项,省级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405篇,在“挑战杯”湖北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学校各层次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省属高校平均水平。
C. 湖北科技学院叶华山副教授潜心学术研究,推动成果转化,获得过很多奖项和荣誉大家怎么看
就我所知确实是获得过很多奖项和荣誉。叶华山副教授2012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获博士学位。多年以来,对医疗设备参数检测技术和辅助显诊断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智能家庭健康监护系统、三维超声成像算法的改进及GPU实时显示技术的应用开发方面做了很重要的探索工作。以第一作者在国际A类期刊《 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IF 13.0)上发表医学信息辅助疾病诊断的研究论文,成果被《中国科学报》、《科学网》、《医学论坛网》等报道和转载,并已被《Chinese Science Bulletin》杂志约稿。在丁明跃教授指导下,协助师姐张冀博士搭建模型完成实验,有关三维超声辅助诊断方面的文章在美国SPIE会议上获最佳论文奖。发表专业SCI、EI及核心论文共30余篇,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2项,其中“基于移动端的家庭健康监护系统”获2020年湖北省发明新锐奖。依托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牵头成立医疗器械创新孵化基地,建立1000余项专利成果的项目库,完成省内医疗专家的眼科手术支架、高精度电子血压计、舒张压降压仪等多项专利成果的样机制作和临床试验。近期就有一篇新闻报道,湖北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联盟秘书处公布了2021年优秀学位论文评审结果,湖北科技学院叶华山博士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肩关节康复型辅助外骨骼装置的设计与开发》,获评“2021年优秀学位论文”荣誉称号。 https://www.toutiao.com/i7049157665913586212/
D. 湖北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有奖金吗
我们毕业时,优秀毕业论文给资金3000,不过老师拿了2000,还有1000给了学生。
E. 武汉理工大学优秀毕业论文会上知网吗
不会。优秀本科论文版权在学校武汉理工大学手里,如果知网没有从论文作者那里得到授权,就不会上传知网公开。
F. 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有证书吗
有的,有院级优秀和校级优秀论文